合理開發磷礦資源意見

時間:2022-12-26 02:27:00

導語:合理開發磷礦資源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合理開發磷礦資源意見

各州、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省直各委、辦、廳、局:

為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決磷礦資源開發中出現的問題,促進****省磷化工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高度重視磷礦資源的戰略地位

(一)****是磷礦資源大省,也是國家規劃布局的磷復肥基地,承擔著滿足我國磷肥需要,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歷史重任。對磷礦資源的開發利用,要始終將是否影響國家經濟和糧食安全保障、是否造成資源的不合理利用、是否影響可持續發展作為考慮的首要因素,一切開發利用活動,均應服從于國家發展戰略和全省經濟發展大局。****磷礦資源“豐而不富”,要充分認識磷礦資源是不可再生亦不可替代的資源,更加重視磷礦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同時,要充分認識只有在磷化工產業健康發展的基礎上,才能確保資源優勢轉變成經濟優勢,支撐全省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建立健全磷礦資源合理開發和保護的管理體系

(二)改進磷產業投資項目管理辦法。規范磷礦采選項目核準。各級投資主管部門應按照項目核準要求,上報省級投資主管部門依法核準。新建、擴建項目必須配套選礦裝置,鼓勵中小礦山聯合集中建設浮選裝置。實行磷化工建設項目省級備案制度,由省級投資管理部門按照控制性發展指標和相關規劃要求,決定是否備案。

(三)嚴格磷礦山開發準入條件。新建磷礦開采項目,必須對礦區范圍內Ⅰ、Ⅱ、Ⅲ級磷礦資源統一設計、綜合利用,嚴禁采富棄貧。礦山開采規模必須與占用的儲量規模相匹配,年開采規模不得低于15萬噸。礦山開發利用方案確定的采礦回采率、采礦貧化率和選礦回收率(“三率”標準)不應低于相關行業標準。新建礦山未達到最低開采規模、設計“三率”不達標的,省級投資主管部門不予核準項目,國土資源主管部門不予頒發采礦許可證。生產磷礦礦山未達到最低開采規模、“三率”不達標的,必須于2011年前達標,無法達標的一律予以關閉。

(四)建立重要磷資源礦區勘查規劃和磷礦開采的總量控制制度。編制重要礦區勘查規劃,明確鼓勵、限制、禁止勘查的區域,根據規劃編制磷礦礦業權設置方案;根據全省磷礦資源可持續開采能力和省內下游產業需求,制定磷礦開采的控制總量。從發文之后起,暫停磷礦探礦權審批,具體辦法由省國土資源廳研究提出。

(五)建立省級規劃礦區和后備資源管理制度。制定磷礦勘查開發利用規劃,將重要磷礦區列入省級規劃礦區。根據省人民政府的《重大資源開發利用管理辦法》,國家規劃的礦區和省級規劃礦區必須制定總體開發規劃,確定合理的開發方案,經省發展改革委會同省國土資源廳審核后報省人民政府同意,方可開展項目的前期工作。項目應由資金、技術管理能力強、具有磷化工經驗、符合****省磷化工發展總體要求的企業進行規模化開發,保證大礦得以合理開發利用。將滇東北等勘查程度不高的磷礦區,以及平均品位低于20%,目前技術經濟條件下難以利用的磷礦區作為我省磷礦后備資源礦區。列為后備資源的礦區,各級人民政府不得作為招商引資項目,國土資源部門不予登記礦業權、供應土地,省級投資主管部門不予核準或上報國家核準項目,環保部門不予環評許可。具體辦法由省國土資源廳研究提出。

(六)制定鼓勵使用中低品位磷礦的費用辦法。總的原則是適當提高Ⅰ級品磷礦的礦產資源有償使用費,減免利用24%以下中低品位磷礦礦產資源有償使用費和礦產資源補償費的辦法,由省財政廳和省國土資源廳抓緊出臺具體辦法。

三、實施磷化工產業發展分類指導政策

(七)明確產業發展定位。根據市場供求狀況和國家政策,****省磷化工產業發展定位為:磷肥和基礎磷化工以滿足國內需求為主,精細磷化工產品近期實施進口替代,并積極創造條件出口。

(八)制定控制性發展指標。按照有利于提升下游產業競爭力、適度開發、保持儲量消長動態平衡和增長潛力的原則,綜合考慮****省磷資源儲量情況和環境可承載能力,黃磷、磷酸生產能力分別控制在70萬噸和450萬噸以內,其中,黃磷產量控制在45萬噸。由省經委研究提出不同時段的生產能力控制數量、生產能力利用率指標,并制定具體實施辦法。

(九)限制和禁止發展的重點。通過磷酸總量控制,穩定磷復肥(包括磷酸一銨、磷酸二銨、重鈣)生產能力,適度發展高品質飼料磷酸氫鈣生產能力,現有在建磷復肥項目投產后,不再新增磷復肥生產能力。原則上應大幅度降低黃磷生產能力,嚴禁新增小黃磷、小普鈣、鈣鎂磷肥等落后生產能力的企業。加快淘汰落后生產能力的企業,對資源消耗高、污染排放大的落后生產能力的企業實行強制退出制度。

(十)鼓勵和支持發展的方向。鼓勵精細磷化工發展,支持資源綜合利用和中低品位磷礦的利用。重點發展以黃磷、磷酸為原料的精細化工產品及中低品位磷礦采礦和浮選項目。積極推動磷石膏、氟等磷化工廢棄物的綜合利用。

四、逐步建立和完善資源開發利用的利益共享機制

(十一)建立礦山開發企業對地方的經濟補償機制。制定資源開發企業可持續發展準備金等有關管理辦法,由企業按照規定從成本中提取,專項用于礦山所在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環境恢復和生態補償、發展接續替代產業、解決企業歷史遺留問題等。具體辦法由省財政廳會同有關部門研究提出。

(十二)研究提出有利于磷化工產業發展的財稅政策。為實現磷化工產業合理布局和規模化生產,最大限度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保障資源所在地利益,由省財政廳會同有關部門研究提出磷礦礦產資源補償費、礦產資源有償使用費等分配比例向縣級人民政府傾斜的辦法,提出磷礦產出地分享下游深加工產業稅收的財稅優惠政策。

五、繼續推進磷礦資源整合

(十三)編制磷礦資源整合方案。按照優勢資源向優勢行業、優勢企業聚集的要求,繼續加大資源整合力度,合理調整磷礦產業布局,盡快實現規模化、集約化開采,逐步形成以大中型礦業集團為主體的開發新格局。原則上優勢資源由省內優勢企業整合,到2010年礦山企業數量比整合前減少50%。磷化工產業發展不得盲目招商引資,而要嚴格按照國家產業政策,進一步推進行業整合,提高產業集中度。

(十四)積極探索多種形式的磷礦資源整合路子。按照省人民政府批準的整合方案,以大企業、大集團為主導,以資源和資本為紐帶,采取聯合、兼并、收購、托管、股份制等多種形式,加快推進磷礦資源整合。

六、加大資源綜合利用科技攻關和產業化步伐

(十五)推進中低品位磷礦選礦技術、磷石膏利用的科技攻關和產業化,加快氟資源綜合利用,推動氟化工產業發展,盡快實現20%品位的磷礦石利用,形成磷資源附產品綜合利用產業鏈。由省發展改革委牽頭協調有關部門編制科技攻關和產業化實施方案,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七、加強監督管理

(十六)進一步將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管理納入法治軌道。州、市、縣(市、區)人民政府不得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和有關政策規定,制定探礦權、采礦權設置的限制條件,不得違法違規擅自處置探礦權和采礦權,不得違法違規進行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招商引資,不得參與辦礦和從事礦業權經營。

(十七)加強行政監督和管理。縣級人民政府為磷礦資源保護和開發的第一責任人,應切實負起監管職責,加強監管力量,充分發揮執法監察隊伍和礦產督察員隊伍的作用。加強磷礦開采、勘查監督管理,將探礦權人是否按照經批準的勘查設計施工,采礦權人是否按照經批準的開發利用方案進行開采,“三率”指標是否達標,是否做到貧富兼采作為監督管理的重要內容。

(十八)建立社會監督機制。試行礦山開發利用方案、礦山環保治理措施的公示制度。在國土資源部門、環保部門網站和礦山所在地公示礦山開發利用方案以及環保治理措施和有獎舉報方式,將磷礦資源的開發和保護置于公眾監督之中。

意見從之日起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