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建設消防意見

時間:2022-12-27 02:46:00

導語:新農村建設消防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農村建設消防意見

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辦、廳、局:

加強農村消防工作,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是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保護農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保障。近年來,各地和有關部門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和工作要求,不斷加強和改進農村消防工作,全省農村消防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但由于農村消防投入不足、公共消防設施建設滯后、農民群眾消防安全意識不強等原因,農村還普遍存在火災隱患突出、抗御火災的整體能力較為薄弱等問題。據統計,從2****年至20****年,全省農村共發生火災5361起,火災起數占全省火災總數的比例超過50%,許多農民群眾因災致貧、返貧,直接影響了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為進一步加強我省農村消防工作,根據中央綜治辦、公安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民政部、財政部、建設部、農業部等7部委下發的《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消防工作的指導意見》(公通字〔2007〕34號)精神,結合實際,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農村消防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工作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始終堅持“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綜合治理”的方針,努力構建“黨委政府統一領導、部門齊抓共管、村民委員會組織管理、村民群眾共同防范”的農村消防工作格局,扎實推進農村消防工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創造安全穩定的消防環境。

(二)基本原則。堅持統籌規劃,確保農村消防工作與農村經濟社會各項事業整體推進;堅持因地制宜,從實際出發開展農村消防工作;堅持配套建設,確保農村公共消防設施與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同步實施;堅持綜合治理,不斷夯實農村火災防控基礎;堅持典型引路,以點促面,推動農村消防工作全面發展。

(三)工作目標。力爭到****末,全省實現農村消防工作機制基本健全、公共消防設施逐步完善、多種形式消防隊伍基本建立、農民群眾消防安全意識普遍增強、農村防控火災能力明顯提高、農村消防安全形勢持續好轉的目標。

二、健全完善運轉高效、保障有力的農村消防工作機制

(四)各級人民政府要切實加強對農村消防工作的領導。各級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視農村消防工作,經常聽取農村消防工作情況匯報,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的重要問題;要根據農村消防工作的目標任務,結合實際,制定針對性、操作性強的實施方案,明確工作職責,嚴格完成時限,確保當地農村消防工作按計劃、有重點、分步驟地順利推進;要認真落實消防安全責任制,加大考評獎懲力度,堅持獎優罰劣,推動農村消防工作健康進行。縣(市、區)、鄉(鎮)人民政府作為農村消防工作的直接組織者,責任十分重大,必須全面抓好公共消防設施建設、消防宣傳教育培訓、消防安全檢查和火災隱患整治等工作,加快建立多種形式消防隊伍,促進農村消防工作深入開展。各級防火安全委員會要充分發揮組織協調和督促指導作用,定期分析農村消防安全形勢,采取堅決措施,確保農村消防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五)相關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部門要將農村消防工作納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防控體系,大力開展農村消防群防群治和消防安全創建活動;發展改革部門在規劃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時,要統籌考慮農村公共消防設施的需要;教育部門要將消防知識納入農村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學內容,加強農村中小學校校舍和幼兒園園區的消防安全管理;公安機關要將農村消防工作納入鄉(鎮)公安派出所工作內容和農村警務戰略,切實加強農村消防安全監管;民政部門要指導基層政權組織做好農村消防安全管理、房屋財產火災保險、災后受災群眾生活安排和損毀民房的恢復建設等工作;建設部門要將農村消防安全項目納入村莊規劃和人居環境治理的指導性目錄,在實施村莊整治工作中落實公共消防設施建設;交通部門要結合實施“道路村村通”工程,加強村莊消防通道建設;農業部門要指導做好農忙、秋收和火災多發季節的防火安全工作,配合有關部門宣傳用火、用電、用氣安全常識;水利部門要結合水利建設和人畜飲水工程,加強農村消防水源建設;旅游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對“農家樂”等鄉村旅游接待場所的消防安全管理;供電部門要結合農電改造,規范農戶家庭的電線布設;公安消防部門要督促各地編制和實施農村消防專項規劃,依法實施鄉(鎮)建設工程消防行政許可。

(六)村民委員會要加強組織管理。村民委員會要建立消防安全管理組織,健全工作制度,具體抓好日常的消防工作;要制定消防安全村規民約,實行消防安全聯防制度,開展消防安全宣傳和檢查巡查,及時消除火災隱患,并協助有關部門落實農村老弱病殘等特殊人群的消防安全監護;要組建專(兼)職、義務和志愿消防隊伍,加強管理和訓練,及時組織火災撲救;要發動群眾投工投勞,積極參與農村公共消防設施建設。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要定期對村民委員會履行消防安全管理職責的情況進行監督評議。

(七)有關單位要落實消防安全主體責任。駐鄉(鎮)和村莊的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要按照消防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規定,建立健全本單位的消防安全組織,督促落實消防安全責任,切實加強消防安全管理。要定期維護和保養消防器材設備,對從業人員進行經常性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訓,積極開展消防安全檢查巡查和滅火演練,形成自我管理、自我保障、自我檢查、自我整改的良好工作機制。

(八)不斷加大對農村消防工作的投入。各地要按照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范圍的要求,統籌城鄉消防發展,堅持城鄉消防并重,切實將農村消防工作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并隨著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和財力增長情況,不斷加大對農村消防的投入,保障農村消防工作正常開展。要拓展農村消防經費投入渠道,制定優惠政策,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農村消防建設,鼓勵社會捐助農村消防公益事業,多渠道增加投入。

三、切實加強農村公共消防安全基礎建設

(九)認真編制農村消防專項規劃。各地在編制和修訂鄉(鎮)、村莊、國有農場等總體規劃時,要按照消防法律、法規和相關技術規范、標準,統籌編制消防安全布局和消防通道、消防水源、消防器材裝備、多種形式消防隊伍建設等消防安全內容。凡沒有編制消防安全內容或消防安全內容不合理的總體規劃,有關部門不得批準。鄉(鎮)人民政府要根據總體規劃,結合當地農村消防工作需要,認真編制農村消防專項規劃,報經縣級城建行政主管部門和公安消防機構批準后實施;已經編制農村消防專項規劃的,要進一步修改完善,提高規劃的科學性和可行性。

(十)切實加強公共消防設施建設。各地要結合扶貧開發、村莊整治、農村電網改造和農村公路、人畜飲水工程、農村沼氣、信息工程建設等,同步規劃建設農村公共消防設施。在村莊道路整治中,要按照有關要求打通主要干道,保證消防通道通達順暢。對設有自來水管網的,要按照標準安裝消火栓;對使用天然水源的,要建設消防取水設施;對農村散居住戶及缺水地區,要因地制宜,修建壩塘、溝渠、水窖等,解決消防用水問題。對現有農用車、農業灌溉機具,要逐一登記造冊,選擇部分農用車、農業灌溉機具進行必要的技術改造,一旦發生火災,確保能夠立即轉化為“消防車”、“消防泵”使用。要強化行政村滅火裝備建設,力爭每年有不低于1/3的行政村達到配備1臺消防泵、4盤水帶和1支水槍等基本消防器材的要求。

(十一)大力實施“鄉鄉、村村有消防隊”工程。要按照“一鄉一隊一車”和“一村一隊一泵”的要求,通過招收專職消防員,以及依托公安派出所民警、治安聯防隊員、鄉村干部、民兵預備役人員等,切實加強鄉村消防力量建設,充分發揮其在維護鄉(鎮)、村莊消防安全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基層消防自防自救水平。到2010年,力爭30戶以上的村莊基本建立1支配備消防泵和配套消防器材的群眾義務、志愿消防隊或治安、消防合一的治安聯防消防隊。要加強鄉村消防隊伍的建設和管理,落實管理制度,明確管理責任,完善保障機制,推動鄉村消防隊伍健康持續發展。

四、全面提高農村火災防控水平

(十二)大力開展消防宣傳教育培訓。各地和有關部門要充分利用各種新聞媒體和宣傳資源,在宣傳的力度、廣度和深度上狠下功夫,著力開展突出農村地域特色、貼近農民群眾生活的消防宣傳活動,培養健康的民俗民風和安全的生產生活方式。要將消防安全知識納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帶頭人培訓計劃”、“農村黨員、基層干部素質教育工程”和“科普惠農興村計劃”,不斷提高基層黨員干部的農村消防安全管理水平。要在村莊設置固定的消防宣傳欄和宣傳標語、橫幅,重點在農業收割季節、春節、元宵節、清明節和鄉村宗教祭祀、廟會等民俗活動期間加強消防宣傳,同時結合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和普法教育等活動,在農村地區廣泛開展消防法律、法規和消防安全知識宣傳,努力提高農民群眾的消防安全意識和自防自救能力。要堅持“四不放過”的原則,加大火災事故的查處力度,嚴肅追究有關單位和責任人的責任,充分發揮火災查處的警示教育作用。

(十三)深入落實各項防范措施。各地要嚴格審批農村新建、改擴建工業項目和公共建設工程涉及的消防安全項目,從源頭上消除火災隱患;要加強對農村新建房屋的消防安全監管,防止產生新的火災隱患;要開發、應用適合農村特點和農民群眾消費水平的阻燃、耐火建材,提高民用建筑耐火等級;要針對不同地區的自然環境、建筑特點和生活習慣,研制和推廣適合農村地區的消防車、消防泵等消防器材裝備,提升農村火災防控的水平。

(十四)著力整治火災隱患。對農村現有建筑,各地要科學制定消防整治計劃,提出具體整改措施,積極消除火災隱患。要緊密結合“五改三治”(改路、改水、改房、改廁、改灶和治臟、治亂、治差)等村莊清改工作,明確消防通道、消防水源、防火分隔、建筑防火等建設要求,組織對農戶電氣線路、爐灶、柴草堆垛等進行改造和規范,推廣使用沼氣、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減少致災因素。對以草木等易燃建筑材料為主體、建筑集中連片的村莊,要結合村莊整治和人居環境改造開展治理,提高建筑耐火等級,打通消防通道,拓寬防火間距,消除火災隱患。要加強對駐鄉(鎮)和村莊單位的消防安全檢查,大力整治“城中村”、“出租屋”和“三合一”場所的火災隱患,對危及公共消防安全的易燃易爆單位要限期搬遷。

(十五)積極推行農村房屋財產火災保險。要逐步完善農村房屋財產保險制度,建立完善農村火災預防和經濟補償體系,提高農村房屋財產火災保險服務水平。各地要引導農民群眾積極參與農村房屋財產火災保險,轉移和分散農村火災風險,力爭到2010年,全省行政村房屋財產火災保險覆蓋率達到90%以上,自然村覆蓋率達到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