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廳玉米生產發展意見
時間:2022-03-09 02:52:00
導語:農業廳玉米生產發展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發展玉米生產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增加農民收入、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為認真貫徹農業部《關于印發〈加快玉米生產發展的工作方案〉的通知》(農農發〔2007〕5號)的精神,促進我省玉米生產發展步伐,特制定本意見。
一、形勢分析
近年來,在畜牧業和加工業快速發展的拉動下,玉米消費快速增長,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由供過于求向需大于供轉變。20*年,我國玉米總產量1.3億噸,其中飼用玉米0.93億噸,加工玉米0.35億噸,食用玉米0.*5億噸。據有關部門預測,我國將新增玉米消費600萬噸。近年來,我省玉米生產有了較快發展,連續三年持續增產,播種面積由20*年的3200萬畝擴大到20*年的3868萬畝;總產由1001萬噸增加到1445萬噸;畝產由345公斤提高到373.6公斤。但由于玉米消費呈剛性增長,缺口不斷增大,市場價格持續攀升。我省是玉米生產和消費大省之一,必須依靠科技挖掘增產潛力,大力提升玉米生產水平,立足省內加快玉米生產發展,不斷滿足市場需求,保證有效供給。
我省玉米單產潛力很大,中低產田占60%以上,20*年單產雖然已經達到373.6公斤,但比相鄰的山東省仍低50公斤左右;我省已培育出了一批豐產耐密的高產新品種,如鄭單958、浚單20等,這些種高產穩產品種已成為我國玉米生產上的主導品種;栽培上已配套形成了玉米大面積畝產600公斤、小面積畝產噸糧的高產高效綜合栽培技術體系。通過改善玉米生產條件,推廣玉米新品種和豐產高效栽培技術體系,可以大幅度提高我省玉米產量。
二、目標和任務
(一)總體思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滿足國內需求和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認真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充分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面向市場,依靠科技,提高認識,克服重夏輕秋思想,堅持農藝與農機相結合,大力推廣良種良法綜合配套技術,挖掘增產潛力,適度增加玉米種植面積,主攻單產,增加總產,優化品質,提高效益。
(二)發展目標。到2010年種植面積穩定在4000萬畝;單產達到400公斤/畝,比20*年提高27公斤/畝;總產達到1600萬噸。
(三)主要任務。按照上述思路和目標,采取積極有效的政策措施,大力推廣“一密四改”增產技術,實現玉米增產增收。一是因地制宜,合理密植。根據品種特性和生產條件,確定種植密度。二是改種耐密品種。加大耐密高產品種選育推廣力度,力爭到2010年耐密品種的推廣面積達到70%以上。三是改人工播種為機械化作業。到2010年玉米機種面積達到80%以上,加快發展機收和玉米秸稈粉碎機械作業。四是改粗放用肥為測土配方施肥。力爭到2010年玉米測土配方施肥面積達到50%以上。五是改早收為適時晚收。即到玉米苞葉發黃后7—10天,籽粒乳線消失后收獲。
三、主要措施
按照加快玉米生產發展的總體思路和目標,重點采取以下措施。
(一)積極推廣優良品種和簡化栽培技術措施:
1.推廣以耐密型為主的高產、優質、多抗新品種。根據我省玉米生態、生產條件,做好品種合理布局,以縣為單位確定當家品種1—2個,搭配品種3—4個。在全省范圍內重點推廣鄭單958、浚單20、中科11等密植性品種,在部分地區因地制宜種植濟單7號、魯單981、中科4號等品種。
2.集成與推廣高產配套技術。一是大力推廣鐵茬免耕機播技術,畝播量2.5—3公斤,麥收后搶時播種,爭取在6月10日前播種結束。二是根據品種特性與生產條件,合理確定種植密度。耐密型品種:中產區畝定苗4000株左右,高產區畝定苗4500株左右。大穗型品種:畝定苗3000—3500株。三是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按照以地定產,以產定肥,缺啥補啥的原則,進行N、P、K、微合理搭配,科學施肥。一般畝施純氮15-18公斤,氧化磷5—7公斤,磷肥和1/3氮肥在苗期施入,2/3氮肥在大喇叭口施入。四是及時防治病蟲草害,大力推廣包衣種子、化學除草技術。苗期噴灑內吸性殺蟲劑防治薊馬、麥稈蠅等害蟲,大喇叭口期顆粒劑丟心防治玉米螟。五是適時收獲。苞葉發黃后7—10天收獲,一般可增產一成左右。
在田間管理過程中,要注意防止倒伏問題,尤其是在密度過大,有倒伏趨勢的地塊,及時噴施玉米抗倒劑預防,如矮壯素進行預防。
(二)改善生產條件,奠定豐產基礎。一是強化農田排灌設施建設,合理開發利用地下水,改善灌排條件,不斷提高防旱除澇能力。二是通過實施沃土工程,大力推廣秸稈還田,培養與提高土壤肥力。三是通過組織實施優質糧食產業工程、種子工程、植保工程、測土配方施肥工程等項目,改善玉米生產基礎條件,增強玉米綜合生產能力。
四、組織領導
(一)建立健全組織,成立領導組和專家指導組。為了抓緊抓好我省玉米生產發展工作,省市、縣都要成立相應領導組織,切實加強各項服務工作,制定適宜本地玉米生產發展的具體意見,搞好組織宣傳發動,抓好關鍵技術措施落實,確保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二)認真落實玉米良種推廣補貼政策。積極爭取擴大玉米良種推廣補貼規模,讓廣大農民得到實惠,進一步調動種好玉米的積極性。同時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努力做到玉米良種補貼與良種良法掛鉤,把更多的糧飼兼用、加工專用等耐密高產品種納入補貼品種范圍,做到良種補貼政策與玉米市場需求結合,與推廣“一密四改”技術相結合。
(三)開展玉米高產競賽,充分發揮典型引路作用。省、市、縣三級都要建立十畝高產攻關田、百畝示范田、千畝示范方、萬畝示范區和高產示范鄉,樹立不同規模的高產樣板,為大面積推廣配套栽培技術體系奠定基礎。要有效組織農業、科研、教學、推廣、企業、農民等方面的力量參與到玉米高產開發中來。同時,依靠各級專家指導組,加快研究制定高產競賽管理辦法和測產驗收標準,為高產競賽活動順利開展提供科學依據。
(四)強化技術培訓,搞好檢查指導。省、市、縣都要通過召開新聞會、印發技術資料、開展專題講座等多種形式,做好玉米增產技術的普及工作。要及時組織玉米專家組深入基層,在玉米生長關鍵階段,巡回技術指導,加快普及高產實用技術的宣傳工作。要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專家制定本地的實施方案,編寫玉米生產培訓教材,層層舉辦培訓班,結合科技入戶工程的實施,把玉米適用技術培訓到人,落實到田,努力提高玉米生產發展的科技含量。
- 上一篇:農業廳水稻生產發展意見
- 下一篇: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行動方案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