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委會基礎教育工作意見
時間:2022-04-25 05:31:00
導語:教委會基礎教育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年**市基礎教育(含中職學校,下同)德育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立德樹人,育人為本,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堅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深化“兩綱”教育與課程改革的融合,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聚焦世博與文明修身,加強實踐環節,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隊伍的師德和專業化發展水平;以更加務實的作風、更加扎實的工作,開創德育工作新局面。
一、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寓于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工作之中
1.結合建國**周年、**周年、澳門回歸**周年等重大節慶和迎世博等重大事件,積極開展黨旗、國旗、軍旗等“三旗”教育活動,唱響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偉大祖國好的時代主旋律。開展形式多樣的形勢政策教育。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深入開展世情、國情和社情教育,努力推進廉潔教育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進取精神。舉辦第五屆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教育活動,深化“兩綱”教育。
2.舉辦紀念“3•28”**民主改革*年“民族文化系列活動”。精心組織形式多樣的主題教育活動,引導廣大青少年學生了解**民主改革50年的歷史變遷。認真貫徹落實《教育部辦公廳、國家民委辦公廳關于印發〈學校民族團結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通知》,以本次活動為契機,切實加強民族團結宣傳教育工作。引導廣大教師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對促進民族關系和諧的重要作用;廣泛動員中小學生積極參與民族文化系列活動,樹立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的自覺意識,增進各民族學生之間的友誼。
3.聚焦世博、文明修身。要確保落實每學年4個課時,充分利用拓展型課程時間,結合**世博局等有關單位提供的宣傳資料及專門供給**市中小學生使用的專題教育教材,有計劃、有內容、有主題地開展迎接20**年**世博會的專題教育;在研究(探究)課中開展適合各年齡段的迎接20**年**世博會的學生實踐活動;在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初中思想品德課程、高中思想政治課程,及學校班、團、對活動中,也要以生動的形式,開展教育活動。要讓每一個中小學生了解世博,懂得如何以實際行動迎接20**年**世博。
4.制定并印發**中小學貫徹落實“兩綱”教育21門學科分層實施學科德育的指導意見,建設一批學科德育的示范課和一批經典教案、優秀課件。舉辦**市中小學骨干教師德育實訓基地展示活動,通過改進課堂教學,提升育人實效。全面推進德育課程建設,以建設思想政治課教師隊伍為重點,改革教學方法,增強學科德育的吸引力、感染力,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貫徹**市校外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大力開展校外教育活動與校園文化建設
1.建設社會資源大課堂。整合國家機構類、公共文化設施類、經濟類、歷史人文類、社區服務類和校外教育機構的資源,開展中小學生社會實踐。要增強場館內容的情景化和互動性,提高資源的教育價值。拓展大學實驗室、重點職校實訓室、農村社會實踐的功能,為中小學生開拓視野、開展社會實踐創造條件,為增強學生的道德體驗與培養創新型人才奠定基礎。
2.普遍實行學生社會實踐行動計劃。積極推進實施《中小學課程改革利用社會教育資源實施方案》,增加德育、科學、文史、藝術、體育等方面課程的實踐環節,確保學生社會實踐的時間,建立有序組織、分層推進、保質保量地開展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市、區縣、學校三級配套措施體系,探索實施運行的操作方法。
3.繼續搭建學生社會實踐網絡“一卡通”資源平臺。積極探索中小學生社會實踐認證管理工作及其運作機制的建設,通過政府職能部門公布一批中小學生“社會實踐點”和“社會實踐認證工作站”,積極推薦學生社會實踐的“一卡通”評價方式。完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指標體系和評價方法,定期開展以創新教育為導向的社會實踐基地質量監控和督導評估。
4.實施信息化建設工程。建設網上青少年科學研究院和未成年人社會實踐在線活動館,建立專家庫,形成院士、專家與學生網上交流互動、答疑咨詢和學習展示的平臺。建立市、區縣兩級校外教育資源配送體系,形成學校、社區、基地(場館)互通聯動、運行有序的中小學校外教育活動資源配送服務機制。
5.普及學生校園創意和社團活動。組織中小學生廣泛開展以科技、經濟、環保等為主題的校園創意活動,定期開展學生品牌社團、優秀會員等評選活動。建立形式多樣的科學研究實驗室,積極開展創造發明和知識產權推廣活動,鼓勵并資助學生開展探究與科研活動。
三、加強“溫馨教室”建設與心理健康教育
1.充分發揮區縣和學校的創造性,在區域試點的基礎上,注重“溫馨教室”的內涵建設,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注重凸現個性,建設一批“溫馨教室”示范點。
2.充分發揮“兩綱”試點學校,特別是生命教育試點學校的作用,指導試點學校率先開展講述“溫馨教室”故事活動,可以組織學生講述,也可以由教師講述;組織“溫馨教室”教師優秀工作團隊項目評選,弘揚身邊的師生典型。在此基礎上開展“溫馨教室”示范評選,把“溫馨教室”建設作為改善教育環境的根本。
3.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頒發“**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規劃”,舉行中小學心理健康推進會。加強普及性心理健康教育和發展性心理輔導,引導學生養成在困難面前不動搖的堅毅性格。尤其要加強對單親家庭、困難家庭、農民工同住子女的關心與關愛。加強對農民工子女學校的德育工作。
四、加強師德建設,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和育德能力
1.進一步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印發《**市中小學班主任帶頭人評選辦法》,評選命名一批“**市中小學(含中等職業學校)班主任帶頭人工作室”。舉辦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論壇,開展“撥動心靈的藝術——**市班主任基本功競賽”。不斷提高班主任隊伍的整體素質,把握新時期班主任思想特點,20**年**市中小學班主任隊伍發展報告白皮書。
2.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貫徹落實新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開展中小學生尊師格言征集活動。修訂**市中小學師德與育德能力培訓方案,完成第三期13個區縣培訓者的培訓工作。進一步推進中小學“教師走進經典”活動,加強“**市中小學教師人文素養網”建設,設計制作20**年《**市中小學教師人文素養資源目錄》,提升教師的人文素養。
3.受教育部委托,承辦中西部地區青少年校外活動場所管理人員和骨干教師26期培訓班。
五、加強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工作
1.認真學習《教育部關于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課程設置與教學安排的意見》精神,制定**貫徹國家德育課程改革的實施方案,并組織好市級培訓工作。
2.根據中職學生的思想道德狀況和專業學習特點,注重行為規范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和職業發展教育的有機結合,培養中職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職業素養。召開全市中職德育工作推進會,總結交流工作經驗,積極探索新形勢下中職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徑。
3.開展中職德育工作隊伍現狀調研,有針對性地進行班主任隊伍培訓和德育課教師培訓工作,不斷提高教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增強教育教學的能力。
六、加強德育研究,促進中小學德育創新發展
1.結合制定《**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研究中小學德育如何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促進人的全面健康發展;如何堅持將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與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結合,引領創新型人才素質的發展。運用科學發展的理念總結過去、研究現在、把握規律、謀劃未來,探索學校德育新思路、新發展。
2,加強校外教育工作的研究。重點加強課程改革與社會資源的有效利用、學生社會實踐評價探索、學校與基地及社區的共建、推進校外教育活動、實施素質教育的體制機制建設等方面,促進校外教育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