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效評估工作的意見
時間:2022-11-05 03:57:00
導語:績效評估工作的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各鄉(鎮)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縣政府各部門: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推進遼吉蒙結合部區域中心縣建設步伐,根據《關于印發*市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的通知》(沈政辦發〔20*〕41號)和《關于轉發市政府績效評估工作領導小組開展績效評估工作實施意見的通知》(沈政辦發〔20*〕52號)的精神,現就開展康平縣政府系統績效評估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市政府績效評估內容和縣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重點任務,本著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和量化考核的原則,建立公開、公平、公正的績效評估機制和科學、合理、可操作的績效評估體系,充分發揮績效評估的激勵作用,不斷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推動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二、評估對象及分類
對象:各鄉鎮(開發區),政府組成部門,政府直屬部門,部分省市駐康單位。
分類:為使績效評估具有可比性,按照各單位、各部門的屬性和職能相近的原則,將績
評估對象分為A、B、C、D四類(詳見附件1)。
A類為鄉鎮及開發區(開發區只參加評估,不參加排序),共16家;B類為經濟管理部門(招商一、二、三、四局暫列入該類,只評估招商工作,單獨排序),共21家;C類為執法、社會事業及服務部門,共27家;D類為部分省市駐康單位,共18家。
三、評估內容及分值分配
(一)評估內容:
A類評估內容為四個方面共25項指標(詳見附件2)。包括:經濟發展(10項指標)、以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9項指標)、生態環境建設(3項指標)、政府自身建設(3項指標)。
B、C類評估內容為兩個方面共10項指標(詳見附件3、4)。包括:重點工作(7項指標)、效能建設(3項指標)。
D類評估內容為兩個方面共9項指標(詳見附件5)。包括:重點工作(6項指標)、效能建設(3項指標)。
(二)分值分配:
A類,總分值1000分。經濟發展540分;以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320分;生態環境建設70分;政府自身建設70分。
B、C類,總分值100分。重點工作80分;效能建設20分。
D類,總分值100分。重點工作70分;效能建設30分。
四、評估方法及程序
(一)評估方法。
1.指標考核評分辦法:
根據評估指標的項目將評分辦法劃分為兩種:
第一種,公式計分法。用報告期實際完成數與基期實際完成數相比較計算得分,指標綜合得分由基礎分、增長分和增量分加總確定,最低分為零分。增長分的計算公式為:(報告期增長率/報告期最高增長率)×基礎分。增量分的計算公式為[(報告期人均完成數-基期人均完成數)/報告期人均增量最高值]×基礎分,人數依據戶籍人口。
適用此類計分的評估項目有:地區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額;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額;財政一般預算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共6項。
第二種,對于不用公式計分的其它評估指標,由責任單位按評估內容分解為若干子項指標,數量最多不超過3個。最終評分,根據指標完成情況在基礎分上進行加減得出,加分最高值不得高于基礎分的50%。
2.實地調查:采取不定期專項檢查、抽樣調查、暗訪、聽取匯報、查看資料等對評估指標完成情況進行核實。
(二)評估程序。
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制定實施細則。以年度為評估周期,由縣政府績效評估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各責任單位,制定績效評估工作實施細則草案,主要包括指標考核的具體內容、數量評價規則和操作辦法,以及實地調查的初步計劃等,在征求各被評估單位意見的基礎上,報縣政府績效評估工作領導小組審定后組織實施。
第二階段,日常評估。各被評估單位根據實施細則有關要求,結合自身實際,在規定時限內按照評估標準對績效目標完成情況進行自我評估,及時發現和解決存在的問題。同時,縣政府績效評估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根據實施細則定期組織開展實地調查工作。
第三階段,年終評估。對于指標考核部分,各責任單位成立指標評估小組,根據各被評估單位單項工作年度實績,參照其提交的年度績效報告,對相關指標完成情況進行復核,綜合計分,并按照得分結果排列順序,提交縣政府績效評估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審核匯總;對于實地調查部分,由績效評估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歸納整理,形成評估意見。績效評估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將指標考核、實地調查兩部分匯總,形成初步評估結果,報縣政府績效評估工作領導小組審定,最后由縣政府常務會議確定各被評估單位的績效評估結果。
第四階段,總結通報。對年度績效評估工作分析總結,并以適當形式對績效評估結果予以通報或反饋。
五、評估結果的運用
(一)作為表彰獎勵的依據。對年度績效評估結果綜合排名前三名的單位,由縣政府進行通報表彰,并在當年選先評優時對其單位及主要領導優先推薦或提名;對省市駐康單位的績效評估結果,向其上級機關通報。
(二)作為政績考核的依據。將年度績效評估結果報告縣委,作為對被評估單位領導班子政績考核和領導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據。
(三)作為查找差距、督促整改的依據。對被評估單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工作薄弱環節,分析原因、查找差距并以適當形式反饋,督促其改進工作。
六、組織領導
成立縣政府績效評估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徐鳳翔縣長擔任,副組長由李鴻志常務副縣長擔任。成員為縣人事局、縣監察局、縣政府辦公室、縣統計局、縣發展和改革局、縣績效考評辦公室的主要領導。績效評估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暫設在考評辦,負責績效評估的日常工作。
縣政府績效評估責任單位(共28家):1.政府辦;2.統計局;3.經濟局;4.發展和改革局;5.項目辦;6.創業辦;7.財政局;8.新農辦;9.農村經濟局;10農村經濟管理局;11.環保局;12.城建局;13.交通局;14.教育局;15.衛生局;16.文體局;17.勞動局;18.民政局;19.扶貧局;20.公安局;21.信訪局;22.安監局;23.食藥監局;24.林業局;25.動監局;26.人事局;27.監察局;28.消防大隊。
領導小組工作職責:審定政府績效評估實施細則;檢查各被評估單位有關指標完成情況;審定年終綜合評價結果;提請縣政府審定績效評估表彰方案。
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職責:制定年度政府績效評估指標體系;組織責任單位制定指標評估實施細則;組織和協調有關部門采取實地調查、專項檢查、抽樣檢查等方式,核實和調度各被評估單位有關指標完成情況;匯總年終評估結果,提出下一步工作意見和建議;提出表彰方案等。
責任單位工作職責:提出年度考核指標及評估實施細則;定期對被評估單位有關指標完成情況進行調度和檢查;年終對本部門負責的評估相關指標進行評價,并向縣政府績效評估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提出各被評估單位改進工作的要求和建議。
七、工作要求
1.責任單位及相關工作人員,在政府績效評估工作中,要公道正派、清正廉潔,正確履行工作職責,認真開展評估工作,客觀公正評價被評估單位的工作,不得編造、篡改評估結果。
2.被評估單位及相關工作人員,要做到實事求是、主動配合,積極支持評估責任部門的工作,不得虛報、謊報、瞞報評估數據(資料)。
3.對于責任單位的瀆職、失職和被評估單位的弄虛作假及其他違紀行為,情節較輕的,給予批評教育;情節嚴重的,進行通報批評,并按有關規定給予嚴肅處理。
附件:1.績效評估單位分類表
2.A類單位績效評估指標體系
3.B類單位績效評估指標體系
4.C類單位績效評估指標體系
5.D類單位績效評估指標體系
- 上一篇:暴風雪災害應急預案
- 下一篇:水資源與水利工程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