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早期教育工作意見
時間:2022-11-23 05:00:00
導語:嬰幼兒早期教育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和國務院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幼兒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文件精神,全面推進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工作,大力普及家長和看護人員科學育兒的水平,著力構建托幼一體化的學前教育服務體系,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學前教育,省教育廳、省衛生廳、省婦聯就進一步加強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開展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學前教育是國家確立的基本教育制度之一,是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是學前教育的重要環節,是整個教育的起點和開端。重視嬰幼兒的早期教育,積極發展學前教育,對促進嬰幼兒的后續學習和終身發展,提高國民整體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年來,我省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部門關于幼兒教育改革與發展指導意見》(國辦發[2003]13號)的精神,積極開展0—6歲托幼一體化的探索和實驗,0-3歲早期教育逐步展開,許多大中城市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早期教育,較好地滿足了嬰幼兒接受早期教育的需求,家長及看護人員的科學育兒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是,總體上看,我省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還處在起步階段,廣大農村和經濟薄弱地區的早期教育還沒有全面開展起來,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普遍較低。隨著我國優生優育國策的貫徹落實、人民生活質量的改善,人民群眾對早期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日益加深,對早期教育的期待和要求越來越高,已不僅僅滿足于孩子有機會入幼兒園,更迫切地要求能接受優質的嬰幼兒早期教育,為孩子一生的發展奠定良好的素質基礎,讓每一個嬰幼兒接受良好的早期教育也已成為當前教育民生的突出問題。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重視學前教育”的新要求,國務院辦公廳和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幼兒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意見中也對開展嬰幼兒早期教育、提高0-6歲兒童家長和看護人員的科學育兒水平提出了具體要求。各地要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新江蘇、構建和諧社會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開展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的重大意義,將其作為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改善和保障民生、大力發展學前教育、構建現代國民教育和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舉措,精心規劃部署、科學組織實施,加大推進力度,有計劃按步驟地開展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工作,逐步普及0-6歲兒童家長和看護人員科學育兒的知識,為每一個兒童的后續學習和終身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二、明確今后一個階段開展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的總體要求
1、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政府主導、立足公益,專業引領、強化服務”的方針,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早期教育,構建較為完善的工作機制和體制,努力為0—3歲嬰幼兒及其家長、看護人員提供有效的專業指導和服務,切實提高家長和看護人員科學育兒的水平,促進0—3歲嬰幼兒快樂健康成長。
2、發展目標。到“十一五”,全省基本建立起以農村鄉鎮和城市社區為依托、以優質園為骨干、靈活多樣的早期教育服務網絡,逐步形成政府主導、教育部門牽頭、多方協同的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發展新格局。具體目標是:
到2012年,全省0—3歲嬰幼兒及其家長、看護人員接受早期教育指導率為:蘇南地區的城市達90%以上,農村達75%以上;蘇中地區的城市達80%以上,農村達65%以上;蘇北地區的城市達70%以上,農村達到50%以上(接受早期教育指導率是指0—3歲嬰幼兒及其家長和看護人員每年至少接受4次以上有質量的科學育兒指導)。
從事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工作的人員都接受系統的專業培訓,逐步實行持證上崗,形成一支面向社區、指導家庭科學育兒的專兼職相結合的專業人員隊伍。
三、建立并形成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的工作機制
各地應在市、縣政府的領導下,依托城市街道和農村鄉鎮政府,逐步建立由教育部門牽頭,衛生、婦聯、計生等部門各司其職,早教機構為主體,社會廣泛參與的早期教育工作網絡,推進0—3歲嬰幼兒早教工作又好又快發展。
要進一步強化各部門的責任,形成工作合力。教育部門是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的主管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黨和國家關于學前教育的方針、政策,切實把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納入學前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并組織實施,研究制訂早期教育的重大政策措施,牽頭并組織各部門做好早期教育的相關工作;承擔對托兒所、親子園的登記注冊工作和早期教育的業務指導,向有關部門提出對托兒所、親子園收費標準的意見;培養和培訓托兒所、親子園的園(所)長、教師,建立園(所)長、教師考核和資格審定制度;建立學前教育督導和評估制度;做好0—3歲嬰幼兒及其家長接受早教指導的建檔工作。
衛生部門負責擬訂有關托兒所、親子園衛生保健標準和規章制度,監督和指導托兒所、親子園衛生保健業務工作,負責對0—3歲兒童家長進行兒童衛生保健、營養、生長發育等方面的指導,及時提供0—3歲嬰幼兒數等情況。
婦聯應在社區(農村地區在鎮、村)做好0—3嬰幼兒及其家長接受早教指導的組織發動工作,向家長積極宣傳科學育兒理念,保證轄區內所有0—3歲嬰幼兒及其家長和看護人員都能接受早教指導,提高家庭科學育兒水平。
各市、各縣(市、區)要建立早教指導機構,負責本地區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推進工作,努力做到有固定場所、有專門人員,基本滿足0-3歲嬰幼兒和家長多樣化的學前教育服務需求,逐步形成上下聯動、協調一致、靈活有效的0—3歲嬰幼兒早教服務網絡。
各地要建立完善由教育部門牽頭,衛生、婦聯、計生等相關部門參與的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會議,研究解決在推進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和困難,及時推廣有益經驗,以保證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工作不斷向縱深發展。
四、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
開展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要堅持科學指導、專業引領,規范操作、形式多樣。各地、各早教機構要遵循嬰幼兒成長規律,按照《江蘇省0—3歲嬰幼兒教養方案(試行)》(詳見附件),科學有序地開展早期教育活動。要加強對早期教育的科學研究和專業指導,堅決防止超越嬰幼兒身心發展特點、違背教育規律的錯誤做法,切實推進我省早期教育的科學化、系統化和規范化發展。
各地要積極倡導和大力支持各類幼兒園開展靈活便捷、豐富多樣的早期教育工作。省和市優質幼兒園(含省示范性實驗幼兒園)要根據現有條件積極開設托班或親子園,在開展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實驗、保證0—3嬰幼兒及其家長接受早期教養指導方面發揮示范和輻射作用。農村地區要以鄉鎮中心幼兒園為主陣地,通過請家長和嬰幼兒走進中心園、中心園教師送教到村等方式,保證轄區內0—3歲嬰幼兒能接受良好的早期教育。各級各類幼兒園要充分利用社區和本園資源,采用開辦托班、親子活動、專家咨詢、網上查詢、熱線電話、資料宣傳、送教上門、育兒沙龍等方式,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活動,努力成為面向社區的科學育兒指導基地,不斷提高家長科學育兒水平,提升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的工作質量。
要積極鼓勵社會團體和個人舉辦早期教育機構,充分發揮社會公益力量開辦親子園、托兒所等,滿足社會對早期教育多樣化的需求。
五、努力提高0—3歲嬰幼兒早期教養人員專業素質
切實加強0—3歲早期教育機構管理人員的自身建設,樹立科學的兒童觀和發展觀,拓寬早期教育的新視野,創新早期教育的發展策略,以現代化的管理水平引領早教機構走上持續、健康、高效的發展軌道。
著力提高0—3歲嬰幼兒早教從業人員隊伍專業化水平,要根據0—3歲早期教育發展需要,通過多種形式使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從業人員持證上崗。各地要制訂《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從業人員培訓規劃》,構建培養培訓機制,采取有效措施,建設一支適應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發展需要的師資隊伍。特別要建設一支數量大、層次高、能力強、后勁足的兼職人員隊伍,從而形成一支相對穩定的早教隊伍。各地師范學校在幼師課程中要增加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的內容。在園幼兒教師要逐步實行持雙證(幼兒教師證和育嬰師證)上崗。同時還要建立一支熱心于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工作的志愿者隊伍,多渠道提高與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相關的其他人員(如家長、咨詢人員、保健人員、志愿者、社區管理人員等)的素質,為提高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質量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