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現代化工作實施意見

時間:2022-12-08 08:59:00

導語:教育現代化工作實施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育現代化工作實施意見

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南通市委、市政府關于創建教育現代化縣(市)的要求和《中共*市委員會、*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建設教育強市率先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決定》精神,深入實施科教興市戰略,加快建設教育強市,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現依據《省政府辦公廳關于轉發省教育廳<江蘇省縣(市、區)教育現代化建設主要指標>的通知》精神,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市創建江蘇省教育現代化縣(市)的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教育優先發展、率先發展、加快發展、科學發展”的戰略方針,以深化教育改革為動力,以建立完善的教育體制和物質條件為保障,以培養高素質的合格勞動者和創新人才為根本任務,大力實施科教興市戰略,實現教育事業穩步、協調、均衡和可持續發展,為全面提高育人質量和辦學效益,推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力爭2009年跨入江蘇省教育現代化縣(市)行列。

二、主要目標對照省定標準,結合*實際,全市教育現代化的主要目標任務是到2009年下半年,基本建立起結構優化、布局合理、發展均衡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和覆蓋城鄉、面向人人的現代化教育體系。

(一)實現教育思想現代化。教育優先、教育公平、素質教育、終身教育等現代教育思想得到全社會廣泛認同,初步形成教育教學質量高、學生課業負擔輕、符合國家要求、得到百姓認可、具有*特色的素質教育模式。

(二)實現教育發展水平現代化。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90%以上。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9%以上。初中畢業生升學率達95%以上。19周歲人口高等教育入學率達50%以上。每個鎮(街道)具有適應需要的社區教育資源并得到充分利用,基本滿足群眾多樣化學習需求。從業人員年培訓率達50%以上。困難群體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經濟困難家庭子女義務教育資助體系健全;盲聾啞及智障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達95%,外來務工農民的子女義務教育入學率達100%。基本建成幼兒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相互銜接、協調發展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

(三)實現辦學條件現代化。全市幼兒園均建成省標準幼兒園。其中,60%建成江蘇省優質幼兒園。小學初中(含民辦)的辦學條件均達到省標準化建設要求,初步建立教育思想先進、管理水平較高、辦學質量優良的義務教育體系。普通高中、中等職業學校均達到省優標準。教育信息化建設全面達標。教育城域網與轄區內大部分學校實現光纖連通,網上資源豐富、利用率高;中心小學、初級和高級中學校校建有校園網絡、教學輔助系統和教育管理系統。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布局合理,城鄉學校的教育經費、辦學條件和師資力量基本均衡。

(四)實現師資隊伍現代化。在崗教師全部具有相應的教師資格,教師綜合素質普遍較高。小學教師具有專科及以上學歷的比例達70%,初中教師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的比例達60%,高中教師具有研究生學歷的比例達5%,中等職業學校的“雙師型”教師比例達50%以上。穩步提高教師待遇,確保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水平不低于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

(五)實現教育管理現代化。素質教育全面實施。政府及有關部門按教育規律和實施素質教育相關規定管理學校;各學校認真貫徹國家教育方針,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基本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相結合的思想道德教育體系。辦學行為規范。教育法律法規普遍得到貫徹落實,辦學許可、教育教學管理、招生收費等行為符合規定,進一步端正、規范民辦、股份制學校辦學行為。學校安全保障體系完備。政府建立定期對校舍進行安全檢查、維修的制度。校園周邊環境無污染,無不健康、不安定因素。有健全的安全、衛生管理制度和應急機制。

三、工作原則

創建江蘇省教育現代化縣(市)必須堅持以下原則:

(一)整體規劃,分步實施。堅持可能性和前瞻性、長遠性和階段性的統一,整體布局,科學規劃,分步落實。

(二)突出重點,全力推進。抓住亟需解決的、事關教育發展全局的主要問題,集中資金投入,務求高效。

(三)以縣為主,條塊結合。要強化鎮區責任意識,認真對照任務指標及責任分解表,明確職責,理清思路,強勢推進。

(四)分級分類,督查推進。根據創建指標要求,分項目、分時段、分步驟分類指導,加強考核,確保推進一項、成熟一項、驗收一項。

四、時序進度

2009年1月—3月,為創建準備階段。主要是開展廣泛深入的調研、宣傳,層層分解創建責任,制定創建工作實施方案,迅速在全市形成良好的創建氛圍,掀起創建活動高潮。

2009年3月—6月,為創建推進階段。主要是確定創建的目標任務和工作重點,強化質量意識,努力完成階段性創建任務,確保各階段創建任務按照總體要求落實到位。

2009年7月—8月,為創建自查階段。主要是加大創建督查考核力度,查漏補缺,全面做好創建各項工作。

2009年9月—10月,為創建模擬驗收、接受驗收階段。主要是市創建領導組辦公室模擬檢查驗收各鎮區創建情況,10月份迎接省政府組織的評估驗收。

五、工作重點

根據省教育廳《關于開展縣(市、區)教育現代化建設水平評估的通知》精神,從現在開始至2009年8月底,強勢推進,分批達標。

(一)大力創建省優質園,提升幼教辦學水平。

根據省政府辦公廳轉發省教育廳等十部門《關于加快幼兒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要求,在實施幼兒教育現代化進程中,鎮區人民政府要強化主體責任意識,認真履行職責,務必加快幼兒園布局調整速度,加大對學前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強對幼兒園的管理,迅速提升辦園水平。各鎮區所有幼兒園到2009年8月均要建成省標準幼兒園,60%的幼兒園建成省優質幼兒園。嚴格執行幼兒園注冊和年審制度,加強對改制幼兒園的管理和評估,達不到省標準幼兒園的要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年審不通過的幼兒園停止招生。加大對非法辦園行為的查處力度,杜絕無證辦園、超范圍辦園等現象。

(二)加快學校布局調整,改善學校辦學條件。

繼續鞏固提高“普九”成果,加強特殊教育學校的建設與管理,促進義務教育高位均衡發展。堅持“減少校數,整合資源,提高效益”的原則,推進高中階段學校布局調整,穩步發展高中教育。做大做強做優職業教育,大力促進職業學校布局調整,推動職業教育向優質化、規模化、市場化、國際化、終身化、集約化方向發展。依據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全市“十一五”期間中小學布局調整規劃的通知》精神,加快中小學布局調整步伐,實現教育資源配置最優化。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各級各類學校占地用地、建筑面積、實驗(實踐)室、多媒體教室、圖書和實驗儀器設備、信息技術裝備以及運動場地等的達標建設,努力加強改善辦學條件,提升現代化水平。到2009年8月底各級各類學校基礎設施和教育技術裝備達到省定二類標準。加快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步伐,加強學生食堂和學生公寓建設,全面改善農村中小學食宿條件,滿足上學路途較遠的學生和農村留守兒童的寄宿需求。

(三)加大教育經費投入,優先發展教育事業。

市財政確保用于發展教育事業的經費,加大教育經費投入,完善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建立教育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優先安排教育事業發展經費,依法保證預算內教育財政撥款的增長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生均教育經費逐年增長、教師工資和學生人均公用經費逐年增長。各鎮區要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鼓勵和動員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公民個人捐資助學、出資辦學,所籌資金要全部用于學校建設。通過拍賣、租賃等方式,盤活被撤并學校閑置資產,所得收益全部用于學校建設。城區商品房開發應按國家規定配套建設幼兒園和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不能配套建設的應繳納相應的配套建設費用。完善扶困助學機制。認真做好義務教育階段“兩免一補”工作、職業教育助學工作,建立健全特困學生救助體系,確保所有學生不因貧失學。

(四)建設現代化教師隊伍,加快構筑人才高地。

加快推進師表工程,引導廣大教師敬業愛崗、為人師表,自覺遵守職業道德規范。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師德教育活動,大力弘揚高尚師德。科學制定教師發展規劃,以“新理念、新課程、新技術”為重點,扎實推進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鼓勵在職教師參加高層次學歷進修,促進教師知識更新和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完善教師專業成長機制,組織實施教壇新秀、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培養工程。建立和完善教師交流制度,全面提高優質教師資源的覆蓋范圍。加強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培養,多渠道引進人才,鼓勵企業高技能人才到職業學校兼職。加強幼兒園專任教師隊伍建設,組織開展幼教工作者資格審核。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吸引、聚集高層次人才、緊缺學科人才。嚴把教師“進口”關,多渠道分流、安置富余人員,建立競爭淘汰機制,完善教師考評激勵機制,主動化解教師隊伍結構性過剩的問題。

(五)深入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進一步確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優秀的品格,幫助學生掌握生存技巧、生活本領、生產技能,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充分發揮學校的主渠道作用和家庭社區的特殊作用,大力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加強環境、健康與可持續發展教育,科學設置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加大實踐教學力度,促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有機結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進一步完善教育評價制度,對學生實行全面發展與個性特長發展相結合的激勵性、綜合性評價,充分挖掘學生的個性潛能。

六、保障措施(一)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市委、市政府決定成立創建工作領導組,由市長任組長,市四套班子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市相關部門的領導、各鎮區人民政府(管委會)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堅持“以縣為主”的原則,各鎮區要建立工作機構,黨政“一把手”為第一責任人,要認真對照任務指標及責任分解表,理清思路,制訂本鎮區創建重點工程實施規劃和方案,認真履行領導和管理職責,把發展教育納入本鎮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之中,落實到各部門的工作計劃之中,強勢推進。市政府將定期指導、督查各鎮區區域教育現代化建設的推進工作,對按時達到《江蘇省縣(市)區教育現代化主要建設指標》的鎮區予以表彰獎勵。

(二)強化宣傳,營造氛圍。各級黨委、政府和領導干部要做優先發展教育的倡導者、推動者和實踐者。全社會都要重視、關心、支持教育事業。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加大推進教育現代化的宣傳力度,在全社會積極營造加快建設教育強市、率先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的輿論環境。

(三)統籌協調,通力合作。強化部門負責制,密切配合、齊抓共管、協作聯動,形成強大的創建工作合力,推動各項任務的完成。市委辦、政府辦要主動做好協調工作,按創建序時進度推進工作。發改委要主動配合,切實做好立項審批等工作;市教育局作為創建的主要部門,要主動做好創建的相關工作,抓住創建機遇,不斷提高教育質量、辦學效益;市財政局要全力做好經費保障工作,確保資金及時足額到位;市建設局要加強服務,做好創建過程中的規劃管理和工程建設管理等工作;市國土局要依法保障學校發展用地;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要做好對剩余勞動力和社會從業人員的培訓;市綜治辦、衛生局要加強學校周邊安全和衛生環境的整治,保障師生有健康和諧的學習、生活環境;市人事局要進一步優化教育人才的引進政策;市物價局要加強監督,規范學校收費行為;市民政局要做好盲、聾、啞及智障兒童入學工作。全市上下要通力合作,形成強大的創建工作合力,確保創建工作的有序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