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改革意見
時間:2022-01-06 02:32:00
導語: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改革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總體改革方向
(一)按照“誰投資、誰決策、誰收益、誰承擔風險”的原則,繼續擴大和落實企業投資自主權。
(二)擴大區縣投資項目管理權限,推動投資管理重心下移。
(三)進一步簡化企業投資項目辦理,提高工作效率。
(四)進一步完善市政府投資項目管理,提高投資效益。
(五)加強投資項目監管,進一步改進投資調控方式。
二、擴大企業投資項目備案范圍,落實企業投資自主權
進一步放開企業投資,將《北京市企業投資項目管理目錄》(20*年本)中的如下內資項目,由核準制改為備案制,項目備案全部交由項目建設地點所在地的區(縣)投資主管部門(或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辦理。
(一)國家產業政策非限制類的中央在京建設項目。
(二)國家發展改革委各類高新技術專項項目。
(三)國家產業政策鼓勵類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
(四)國家產業政策鼓勵類企業引進技術項目。
(五)隨路建設的信息、供水、排水、燃氣、熱力等管線建設。
(六)公園及生態綠化建設項目。
(七)大氣治理項目。
(八)不改變主體結構的裝修改造項目。
(九)不增加建設規模的房屋翻建項目。
(十)原規定由市發展改革委核準的電信、郵政基礎設施項目。
三、擴大區縣投資項目管理權限,推動投資管理重心下移
(一)進一步下放內資企業投資項目核準權限。
將《北京市企業投資項目管理目錄》(20*年本)中由市投資主管部門核準的如下內資項目,下放給項目建設地點所在地的區縣投資主管部門(或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核準:
1.總建筑面積10萬平方米以下的普通住宅建設項目。
2.總建筑面積5萬平方米以下的會展設施。
3.各遠郊區縣5萬平方米以下的商業設施。
4.在規劃物流基地、物流中心范圍內的總建筑面積5萬平方米以下的倉儲物流項目。
5.在國家及市級各類工業開發區(產業基地)、鄉鎮產業基地(工業用地)內由區縣政府實施的工業用地土地一級開發項目。
6.在國家和市級各類工業開發區(產業基地)內由區縣政府實施的市政基礎設施項目。
7.區縣政府組織實施的經濟適用房、廉租房集中建設項目。
8.總投資1億元以下的區縣屬文化、教育、衛生、體育、養老院、老年公寓、殯葬設施、廣播電影電視、電子政務等公共事業建設項目。
9.社區管理中心業務用房。
10.總投資1億元以下的電子游戲廳(室)、網吧建設項目。
11.在區縣風景名勝區、區縣文物保護區范圍內的旅游基礎設施和資源保護設施。
12.電壓等級110千伏以下電網主體項目,以及區縣內可獨立實施的電網輔助項目(包括220至10千伏和低壓各電壓等級)的新建、改擴建。
13.由區縣政府組織實施的主干路及以下的城市道路項目。
14.由區縣政府組織實施的三級公路及以下的公路項目。
15.水環境治理、污泥處置項目。
16.區縣屬城市供水工程及配水管線項目。
17.不在水源地建設的區縣屬再生水廠及配套管線建設項目。
18.區縣屬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線建設項目。
19.區縣屬燃氣設施及配套管線建設項目。
20.區縣屬熱力管網、地熱采暖設施、水源熱泵采暖設施。
(二)進一步下放外資項目核準權限。
按照《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將總投資5000萬美元以下的鼓勵類、允許類外商投資項目,下放給項目建設地點所在地的區縣投資主管部門核準。其中:3000萬美元以上的核準項目,要向市投資主管部門報送項目信息。
四、進一步簡化企業投資項目手續辦理,提高工作效率
(一)壓縮核準辦理時限。
實行核準制管理的項目,將市與區(縣)投資主管部門辦理核準的時限,由受理后20個工作日壓縮為15個工作日。
(二)簡化項目核準前置條件。
土地一級開發項目,除有特殊要求的外,不再要求提供交通、環境影響評價審批意見。二級立項前,應辦理完成交通、環評、能評、安評的審批意見。
五、完善市政府投資項目管理,提高投資效益
(一)建立市政府投資項目造價指導制度。
依據國家規定的行業建設規范和本市實際,逐步建立起政府投資項目綜合造價指導目錄,完善各個行業領域的政府投資項目在建設規模、建設內容、裝修標準等方面的合理建設指導標準,相應確定其工程造價指導標準,實現精細化管理。2009年先從社會事業和基礎設施項目啟動。
(二)加快市政府投資項目前期工作。
1.對市政府投資的重大項目,在暫不具備立項審批的條件下,先行下發《重大項目開展前期準備工作通知書》,同時安排部分項目前期費,促進項目前期準備工作的開展。
2.對市委、市政府和國家發展改革委有明確任務分工、限定期限的分散小額資金項目(如全市標準化建設項目、“一攬子工程”、國家農業產業化等),市投資主管部門只審批專項建設任務,按照“制定任務、下達資金、檢查驗收”的方式管理,實現項目資金及時到位,盡早形成實物工程量。
六、加強投資監管,進一步改進投資調控方式
(一)利用網絡化方式改善投資管理手段。
進一步完善市發展改革委與各有關部門共同建立的“市政府固定資產投資月報系統”、“北京市重點建設項目信息管理系統”、“北京市總投資5000萬元以上項目檔案信息管理系統”、“北京市企業投資項目備案管理系統”、“市政府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儲備庫管理系統”、“市政府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前期咨詢任務委托管理系統”、“北京市房地產項目動態管理系統”等,加強對政府投資、重點工程、房地產開發項目等的實時監控和動態管理,提高綜合分析和投資管理能力。
(二)進一步加強投資項目監管。
1.所有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按照“誰批準、誰監管”的原則確定市與區縣的監管責任。
2.加強對市政府投資項目中介咨詢機構及專家的監管。通過成果質量驗收、定期綜合考評、業界通報批評、承擔責任損失、動態選聘中介等方式,促進評審工作客觀公正。
3.加強對市政府投資項目實施的過程監管,建立“嚴審批、重監管”的監管機制。
(三)進一步改進投資調控方式。
1.加強重要行業和重要建設領域的總量、結構和布局研究,依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編制交通、能源、生態、環保、戰略資源開發等重要領域的發展建設規劃及近期專項建設規劃,作為投資決策的重要依據,提高重大項目決策及優化布局的水平。
2.建立投資項目按月信息報送和制度。區縣投資主管部門要在每月月底前,向市投資主管部門報送所批準項目的基本情況及相關手續辦理情況,確保全市投資項目信息的完整性。對總投資5000萬元以上、完成各項審批和許可手續的項目,市投資主管部門在每月上旬,將項目名稱、主要建設內容和規模、各項審批和許可文件的名稱等信息,通過本單位門戶網站按月向社會,引導全社會投資活動,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
- 上一篇:公共服務和生態環境建設意見
- 下一篇:農村科技協調員建設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