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意見

時間:2022-01-06 02:55:00

導語: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意見

一、充分認識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意義

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社會信用體系是市場經濟體制中的重要制度安排。建設社會信用體系,是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客觀需要,是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治本之策。黨中央、國務院十分重視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方向和目標。我國“十一五”規劃提出,以完善信貸、納稅、合同履約、產品質量的信用記錄為重點,加快建設社會信用體系建設。20*年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進一步提出,以信貸征信體系建設為重點,全面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加快建立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信用體系基本框架和運行機制。

當前,惡意拖欠和逃廢銀行債務、逃騙偷稅、商業欺詐、制假售假、非法集資等現象屢有發生,加快建設社會信用體系,對于打擊失信行為,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促進金融穩定和發展,維護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保護群眾權益,推進政府更好地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職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對于優化合肥發展環境、增強合肥綜合競爭力,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實現在中部地區率先崛起,具有重要的長遠意義。

近年來,我市在信用體系建設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出臺了《關于推進“信用合肥”建設的若干意見》(合政[2003]122號),圍繞政府、企業和個人3大信用主體建設,逐步建立以各級政府為主體和電子政務為基礎的政務信息公共披露體系,以行業協會為主體和會員單位為基礎的自律維權同業信用體系,以企業自身為主體和風險管理為基礎的自我內控信用體系,以信用中介為主體和市場運行為基礎的社會商務服務信用體系,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取得了一定進展。但是,我市信用體系建設還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困難和問題。面對新的形勢,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任務艱巨,時間緊迫,各地、各部門必須進一步統一思想,明確任務,采取措施,加快推進我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二、進一步明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指導思想、目標和基本原則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法制為基礎,以信用制度為核心,以健全信貸、納稅、合同履約、產品質量的信用記錄為重點,堅持“統籌規劃、分類指導,政府推動、培育市場,完善法規、嚴格監管,有序開放、維護安全”的原則,加快建立全市范圍內信貸征信機構、聯合征信機構及社會征信機構并存,服務各具特色的征信機構體系,逐步形成體系完整、分工明確、運行高效、監管有力的社會信用體系基本框架和運行機制。

要結合我市實際,明確信用體系建設的長遠目標、階段性目標和工作重點,區別不同情況,采取不同政策,有計劃、分步驟地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加大組織協調力度,促進信用信息共享,整合信用服務資源,不斷調整完善企業和個人信用服務體系。堅持從市場需求出發,積極培育和發展信用服務市場,改善外部環境,促進競爭和創新。進一步優化信用體系法制環境,健全完善相關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理順監管體制,明確監管責任,依法規范信用服務行為和市場秩序,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積極引進國內外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技術,促進我市信用服務行業發展,滿足市場需要,維護信息安全。

三、完善行業信用記錄,推進行業信用建設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涉及經濟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商品的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是社會信用關系發展的基礎,社會信用體系的發展要與生產力發展水平和市場化程度相適應。根據我市的市情和現階段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針對我市經濟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進一步完善信貸、納稅、合同履約、產品質量的信用記錄,推進行業信用建設。行業信用建設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促進企業和個人自律,形成有效的市場約束,具有重要作用。要依托“金稅”、“金關”等管理系統,完善納稅人信用數據庫,建立健全企業、個人偷逃騙稅記錄。要實行合同履約備案和重大合同鑒證制度,探索建立合同履約信用記錄,依法打擊合同欺詐行為。要依托“金質”管理系統,推動企業產品質量記錄電子化,定期產品質量信息,加強產品質量信用分類管理。要繼續推進中小企業信用制度建設和價格信用建設。積極發揮商會、協會的作用,促進行業信用建設和行業守信自律。要積極探索,采取措施,抓好內部信息分類管理,逐步健全負面信息披露制度和守信激勵制度,不斷提高公共服務和市場監管水平。各有關部門要積極配合,及時溝通情況,建立信息共享制度,逐步建設和完善以組織機構代碼和身份證號碼等為基礎的實名制信息共享平臺體系,形成失信行為聯合懲戒機制,真正使失信者“一處失信,寸步難行”。

四、以信貸征信體系建設為重點,穩步推進聯合征信體系建設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業特別是銀行業是社會信用信息的主要提供者和使用者。要以信貸征信體系建設為切入點,進一步健全證券業、保險業及外匯管理的信用管理系統,加強金融部門的協調和合作,逐步建立金融業統一征信平臺,加快推進銀行、海關、稅務、工商、質監等部門行業信用管理系統建設,促進金融業信用信息整合和共享,推進我市金融業信用體系建設。各地、各部門要積極支持信貸征信體系的建設和發展,充分利用其信用信息資源,加強信用建設和管理。信貸征信機構要依法采集企業和個人信息,依法向政府部門、金融監管機構、金融機構、企業和個人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征信服務。要深入貫徹落實《安徽省企業信用征集和使用管理暫行辦法》,研究和制定《合肥市企業信用信息征集和使用管理暫行辦法》,加大財政投入,強化責任考核,建立長效機制,大力推進聯合征信體系建設。

五、培育信用服務市場,穩妥有序對外開放

要加大誠實守信的宣傳教育力度,培育全社會信用意識,樹立良好的社會信用風尚。要鼓勵擴大信用產品使用范圍,培育信用服務市場需求,支持信用服務市場發展。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培育和發展種類齊全、功能互補、依法經營、有市場公信力的信用服務機構,依法自主收集、整理、加工、提供信用信息,鼓勵信用產品的開發和創新,滿足全社會多層次、多樣化、專業化的信用服務需求。

政府信息公開是信用服務市場發展的基礎。各地、各部門在保護國家機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前提下,要依法公開在行政管理中掌握的信用信息。要嚴格區分公共信息和企業、個人的信用信息,妥善處理好信息公開與依法保護個人隱私、商業秘密和國家信息安全的關系,切實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進一步推進全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充分利用信貸、納稅、合同履約、產品質量的信用記錄,改善地方信用環境,減少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按照節約高效、量力而行的原則,積極探索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有效方式和途徑。

盡快制定信用中介服務機構管理辦法,促進全市信用中介服務業的規范發展。加快培育和發展各類信用調查、信用征集、信用評級等社會中介服務組織,適時組建征信企業行業協會,完善自律機制,維護社會中介秩序。在嚴格監管、完善制度、維護安全的前提下,循序漸進、穩步適度地開放信用服務市場,引進國內外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技術。根據世界貿易組織關于一般例外及安全例外的原則,基礎信用數據庫建設、信用服務中涉及信息保護要求高的領域不予開放。

六、加強組織領導,促進社會信用體系健康發展

高效透明的監管體制是信用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為加強統籌協調,市政府建立由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牽頭、有關部門參加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聯席會議制度,指導推進我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有關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設在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落實監督職責,依法查處違法違規行為,完善市場退出機制,維護市場秩序,防止非法采集和濫用信用信息,促進全市社會信用體系和信用服務市場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