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教養工作意見
時間:2022-01-11 09:33:00
導語:嬰幼兒教養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各托幼機構要嚴格貫徹落實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教基[2001]20號)、《三歲前小兒教養大綱(草案)》及《托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管理辦法》(衛婦發【1994】第11號),科學開展早期教育工作。
二、各托幼機構應堅持科學有序、穩步推進的原則,積極加強和開展早期教育工作的實踐與研究。禁止從事違背教育規律的實驗和活動,堅決杜絕虐待、歧視、恐嚇、體罰和變相體罰等侮辱嬰幼兒人格和損害嬰幼兒身心健康的行為。倡導“關愛兒童,滿足需求;以養為主,教養融合;關注發育,開啟潛能;尊重個性,順應發展”的教養理念,切實推進早期教育工作逐步向規范化、科學化、專業化發展。
三、各托幼機構的規模應以有利于嬰幼兒身心健康和便于管理為原則,不宜過大。每班嬰幼兒人數設置及教職工配置應參考《幼兒園工作規程》和《全日制、寄宿制幼兒園編制標準(試行)》(勞人編[1987]32號)具體規定酌減。2-3歲嬰幼兒的班每班嬰幼兒人數15人,1-2歲嬰幼兒的班每班嬰幼兒人數10人,親子活動每班嬰幼兒人數不超過8人。托幼機構的教職工與嬰幼兒比例為1:3—1:4。
四、各托幼機構要結合本地實際選用經市教育行政部門審定的教材。工作人員必須依據《教師資格條例》規定,實行園長、教師資格準入制度,必須符合《幼兒園工作規程》中規定的人員崗位資格,認真履行崗位職責。要熟悉并掌握嬰幼兒發展規律和教育要求,能結合嬰幼兒發展需要設計并合理組織適宜的教育活動。要具有指導家庭開展科學育兒的能力。教養人員要定期參加嬰幼兒教育的研修、培訓活動,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能力。
五、各托幼機構的教養人員要為嬰幼兒營造清潔、安全、溫馨、充滿關懷適宜的家庭式教育環境,保障嬰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1、活動室寬敞明亮,空間要保證相對足夠大,通風良好,有充足的陽光。要充分考慮到嬰幼兒活動的特點,活動室既要便于嬰幼兒爬行自如,又要有相對開放的間隔。對嬰幼兒經常接觸的墻面進行軟包裝,對嬰幼兒經常爬行、獨自活動的地面進行軟地墊鋪設。
2、創設0-3歲嬰幼兒安靜睡眠的良好環境。寢室應整潔、溫馨、舒適,可以是家庭式的。各種設施的高度要適宜,各種物品的擺放要有序,并提供固定位置的生活設施和衛生用品,便于嬰幼兒安全取放。
3、為嬰幼兒提供空氣新鮮、空間較大、安全的綠化戶外場地,開展適合嬰幼兒身心特點的戶外游戲和體格鍛煉,保證嬰幼兒充足的戶外活動時間,提高體能和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
六、各托幼機構應實施養育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以養育為主,科學合理的安排和組織嬰幼兒的一日活動,促進嬰幼兒健康的情緒情感、有益的生活、衛生、學習習慣和良好個性的發展。
1、建立科學合理、相對固定的嬰幼兒一日活動環節和常規。根據全日制、半日制、計時制和親子等形式適當調整各環節和常規。嬰幼兒教育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主要通過生活活動、體驗活動、觀察活動和戶外活動等完成。
2、嬰幼兒一日活動要動靜交替,室內外結合。活動要以個別、小組形式為主,盡量減少集中活動中不必要的等待時間,集中活動不要超過15分鐘。同一活動內容的時間不宜過長。
3、保證嬰幼兒適當的自主活動時間。活動材料要安全且保證數量充足,滿足嬰幼兒感知、操作、自言自語、語言交流、交往、運動等個性化活動和發展的需求。活動室應適當設置秋千、滑梯、搖馬、迷宮等中小型玩具。
七、各托幼機構的教養人員要尊重和順應嬰幼兒自然的生理規律和特點,做到養中有教,教中有養,教養融合,有機滲透。
1、隨時關注每個嬰幼兒的表現和反應,采用自然溫和、體現親情、新穎有趣、充滿歡樂的育兒方法進行積極有效的應答互動。
2、加強生活養護。依據嬰幼兒的實際水平、能力和經驗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善于利用生活中的偶發事件進行積極引導和隨機教育。
3、進行經常性的觀察,及時捕捉嬰幼兒情感、行為、語言等表現的瞬間,建立嬰幼兒成長檔案,為實施個性化教育和評價提供依據。
八、各托幼機構要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堅持與家長共同創設適合嬰幼兒成長和發展的和諧環境,開展家園共育,共同促進嬰幼兒身心健康和諧發展。
1、通過親子活動、家訪、專題講座、家長開放日、家長學校等多種形式宣傳科學育兒知識和經驗,為家庭提供科學的早期教養宣傳、指導等服務。
2、開展形式多樣的親子活動,發揮家長的教育資源,鼓勵家長積極參與,尊重家長的教養方式,爭取家長的密切配合,實施促進嬰幼兒健康發展的適宜教育。
- 上一篇:企業財會核心競爭能力分析論文
- 下一篇:在職教師專項治理行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