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加強行政調解能力工作意見
時間:2022-04-03 10:01:00
導語:辦公室加強行政調解能力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行政調解與行政管理在基層、化解在初發階段、解決在行政程序當中。為貫徹落實辦公廳《關于構建“大調解”工作矛盾糾紛意見》、《關于加強行政調解工作的意見》、州委辦公室、州政府辦公室《關于構建“大調解”工作體系實施意見》精神,做好我州行政調解工作,促進我州社會和諧穩定和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在此,我提出以前幾點意見,請各有關部門和機關單位認真學習和落實貫徹。公務員之家
一、行政調解的范圍
行政調解是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所屬部門和依法行使行政職權的其他組織,根據國家政策、法律、法規,在分清責任、明辨是非的基礎上,通過說服教育和疏導,促使雙方當事人互諒互讓,從而化解矛盾糾紛的活動。行政調解的范圍包括:
(一)政府及其工作部門(包括具有行政管理職權的組織)在行使職權過程中,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之間,因行政管理產生的行政糾紛。重點要解決好土地征收征用、城鎮房屋拆遷、社會保險、勞動人事、治安管理等方面的糾紛。
(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之間產生的與行政機關職能有直接或間接關聯的糾紛。要重點解決好勞動、醫療、交通安全、消費者權益保護、環保、經濟合同、婚姻家庭等與行使行政職能有關的民事糾紛。
(三)民事糾紛發生后,因行政職權的介入,又引發的行政糾紛。
二、行政調解的原則
(一)自愿原則。行政調解要尊重當事人意愿,不得強迫當事人接受調解方式和調解結果;
(二)合法性原則。行政調解要依據法律、法規、規章和國家政策,不能無原則地調和,不能片面追求調解率,不能侵犯國家利益,不得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三)中立原則。作為行政調解的行政機關要保持中立,不得偏向任何一方,要保證各方當事人平等協商,既要兼顧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又要說服各方當事人互諒互讓,相互理解。
(四)平等原則。行政調解機關應當充分尊重行政管理相對人自愿、充分、真實地表達自己意愿和訴求的權利,公正、公平的調處爭議糾紛。行政機關作為當事一方時,與管理相對人在調解過程中地位平等。
(五)積極主動原則。行政機關應增強行政調解意識,主動排查、化解行政爭議,探索研究化解行政爭議的新機制,主動加強與人民調解、司法調解組織的溝通配合。
做好行政調解工作的基本要求:公務員之家
(一)堅持依法行政,是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行政爭議的重要措施。各級行政機關要認真落實行政主管責任,充分運用調解的辦法處理行政爭議和行政管理有關的糾紛,著力解決影響社會穩定的突出爭議糾紛;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建立健全有關爭議糾紛調解的具體工作程序,做到有章可循、有規可依;根據需要可以邀請有關單位、專業人士或者其他個人參加行政調解,被邀請的單位或個人應當予以支持。在調解行政爭議時,要找準爭議糾紛的焦點和各方利益的連接點,充分發揮專業優勢,著力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方法,開展耐心、細致的說服疏導工作,促使各方當事人互諒互讓,消除隔閡,引導當事人達成解決爭議糾紛的協議。經行政機關調解的爭議糾紛,達成協議的,行政機關應當制作調解書。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自覺履行行政調解協議,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對不愿進行行政調解的或未達成協議的行政調解,行政機關要積極引導當事人運用行政復議、裁決等方式解決,調解不成功或對行政復議和裁決結果不服的,應主動告知當事人救濟權利和渠道。
(二)行政復議是解決行政爭議的重要渠道。各級政府要加強行政復議工作,充分發揮行政復議在解決行政爭議、化解矛盾、維護社會穩定中的重要作用。各級政府及其部門在行政復議案件辦理過程中,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規定的調解原則、范圍,優先適用調解方式解決行政爭議。對于行政機關行使自由裁量權做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引發的行政復議案件,要積極促成申請人與被申請人在復議決定作出前自愿和解,力爭把行政爭議化解在行政復議程序中。
(三)對于發生的行政爭議和與行政管理有關的民事糾紛,行政機關在解決矛盾糾紛時,根據法律的規定和糾紛實際情況,要優先選擇調解解決的方式,調解不成再選擇其他渠道解決。
在爭議雙方有調解愿望的基礎上,行政機關要耐心釋法明理,做好勸解工作,充分協商,為雙方當事人最后達成調解協議提供方便、創造條件。
(四)各級行政機關在解決糾紛中,要積極為雙方當事人溝通搭建平臺,努力促使當事人和解。對事關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事關社會穩定大局的重大疑難糾紛,要認真調查研究,必要時要制定工作預案,積極介入,及時疏導、調處,避免矛盾激化。同時要及時向黨委、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報告請示。徹底化解矛盾。
四、行政調解工作的職責分工和保障
各級政府及其部門要切實轉變行政管理方式,強化行政調解意識,并按以下職責分工做好爭議糾紛調處工作:
(一)各級政府對行政調解工作負總責。認真落實《關于加強行政調解工作的意見》、《關于構建“大調解”工作體系有效化解社會矛盾糾紛的實施意見》的規定,實行“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落實目標責任制。各級政府要由分管領導具體負責,將行政調解工作情況記入領導干部抓穩定、綜治工作的政績檔案。
各級政府要加強行政調解組織領導和機構建設,保障行政調解工作正常開展。一要加強全州行政調解工作組織領導,由州、縣(市)政府法制辦牽頭、信訪局協同負責成立行政調解業務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工作計劃、組織實施、考核方案、通報批評、經驗推廣等工作,以確保我州行政調解工作的順利開展。二要建立工作機構。為了保障行政調解工作的合法性,州、縣(市)法制辦應與編辦協調成立“行政調解指導中心”工作機構,以解決行政調解行為主體合法的問題。
各級政府將行政調解工作經費、調解員工作補貼納入財政預算統籌安排,配齊配強工作人員(3—5名工作人員),解決辦公場所和設施,建立健全激勵機制,提高行政調解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要建立健全覆蓋全州各級人民政府及其部門的行政調解組織網絡,做到資源共享。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加強基層行政調解工作,建立行政調解專兼職工作人員隊伍,會同有關行政主管部門開展行政調解工作,對轄區內的矛盾糾紛進行認真梳理,仔細排查,及時了解群眾訴求,做好防范措施。
(二)各級政府法制部門應當切實發揮牽頭作用,加強對下級人民政府和本級政府各部門行政調解工作的指導、督促、協調。其主要職責是:研究制定行政調解規章制度,使行政調解工作有序開展;研究解決行政調解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加強對行政調解工作的指導;匯總分析下級人民政府和本級政府各部門的行政調解工作情況,并向本級政府報告;加強對政府各部門的指導協調,做好同人民調解、司法調解組織的銜接配合,加大對行政調解工作的督辦力度;加強行政調解人員的法律知識和調解技能培訓,提高行政調解人員的業務水平;組織調處法律關系復雜、重大疑難的爭議糾紛。
(三)政府各部門應當切實發揮行政調解的主體作用。行政調解實行“誰主管、誰負責”。各部門要確定分管領導和工作機構具體承擔行政調解工作。要把政治思想好、業務能力強、有較高法律素質的干部充實到行政調解隊伍,建立調解員信息庫,公布調解人員名單,并加強管理培訓,不斷提高調解員的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要落實保障,建立健全調解工作信息化平臺和組織網絡。要根據部門、行業特點建立健全行政調解相關制度,在調解申請、受理、調查、聽證、調解實施、調解期限以及調解協議書的制作等方面制定出具體的規定,確保行政調解工作規范進行,并定期向本級人民政府法制部門和上級主管部門匯總上報本單位行政調解工作情況。
各級政府及其部門要嚴格落實行政調解工作責任制,對工作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獎勵;對組織領導不力、工作不落實、責任不到位,導致爭議糾紛突出的地區和部門,要進行通報批評并限期整改;對因工作敷衍塞責、無故推諉和拖延而導致嚴重影響社會穩定的重大事件和案件的,要實行責任倒查,嚴格追究領導和相關人員責任。
五、完善行政調解工作制度公務員之家
各級政府法制機構對行政區域內重大矛盾糾紛、跨行業跨部門之間的糾紛、群體性糾紛、復雜性糾紛要完善以下幾項制度:
(一)聯席會議制度。各級政府要建立行政調解聯席會議制度,由本級政府分管領導牽頭,公安、民政、司法、財政、勞動保障、國土資源、建設、農業、衛生、法制、機構編制等部門負責人參加,定期研究解決開展行政調解工作涉及的問題,并定期匯總、分析上報本地區行政調解工作開展情況。行政調解聯席會議日常工作由政府法制部門承擔。各級政府法制機構要定期組織召開政府部門行政調解工作聯席會議,交流工作,通報信息。一般每年的上半年和下半年各組織一次。
(二)定期檢查制度。各級政府法制機構要定期組織對政府部門的行政調解工作進行檢查指導,一般每年第四季度組織一次檢查,并將此作為政府依法行政評議考核的一項內容。
(三)通報制度。各級政府法制機構要加強對各部門開展行政調解工作信息的收集,并通過定期或不定期的檢查,對有典型意義的行政調解案件和行政執法活動中存在的普遍性問題進行通報,提出整改意見和執法建議,促進依法行政工作的正常開展。
(四)培訓制度。由各級政府法制機構牽頭每年對行政調解工作人員至少組織一次培訓,使其知法、懂法,從思想上、行動上高度重視行政調解工作,不斷提高政策理論水平和工作能力。
六、加強協調配合
政府各部門在行政調解工作中,既要各司其職,又要密切配合。對法律關系單一、一個職能部門能夠解決的爭議糾紛,由該職能部門負責解決;對涉及多個部門職責的爭議糾紛,由最初受理的部門或涉及主要管理工作的部門牽頭,相關部門參與協調解決;對法律關系復雜的重大疑難爭議糾紛,最初受理的部門應主動告知同級政府法制部門,由政府法制部門牽頭,組織有關部門協調解決。各級政府及其部門要在做好行政調解工作的同時,積極建立健全與人民調解、司法調解的協調配合機制、信息溝通機制和效力銜接機制,優化、整合調解資源,實現“三大調解”優勢互補。在行政調解中需要當事人所在基層人民調解組織配合的,可以邀請其參加,共同開展調解工作。人民法院在進行司法調解時,需要行政機關配合的,行政機關應當積極配合。公務員之家
- 上一篇:司法局強化司法監管規范執業工作計劃
- 下一篇:辦公室關于加強中小企業融資工作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