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公共衛生管理指導意見
時間:2022-01-19 09:49:00
導語:地區公共衛生管理指導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衛生信息化是現代醫學模式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迫切需要。加快推進衛生信息化建設對于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多樣化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提高全市衛生系統科學決策水平,促進衛生事業科學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衛生部在“十二五”規劃提出了衛生信息化建設“3521工程”的總體框架,將公共衛生信息化列為五大內容之首,并再次確定了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的基礎地位。目前,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管理平臺已在我市試點運行,建立區域公共衛生信息平臺將是我市推進全市衛生信息化建設進程的關鍵之舉。為進一步推動我市衛生信息化向縱深發展,為市民提供更高效、更優質的公共衛生服務,為醫療衛生機構提供更廣闊、更便捷的信息資源共享平臺,為衛生行政部門提供更全面、更科學的決策支撐體系,探索一條基于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的區域公共衛生信息化發展道路,結合我市衛生信息化發展現狀,現就推進我市區域公共衛生信息化建設提出以下指導意見:
一、建設背景
“十一五”以來,通過不斷探索努力,我市信息化建設在疾病預防控制、衛生監督、社區衛生、婦幼保健、醫院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發展,與此同時,我市自主研發的新農合管理軟件、集中式鄉鎮衛生院管理系統成功上線,并在全省推廣應用。“5.12”地震后,以災后重建為契機,我市爭取到美國思科援建衛生信息化建設項目。目前,衛生數據中心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市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管理平臺”在旌陽區所有鄉鎮衛生院試點運行,我市衛生信息化走在了全省前列。
但是衛生信息化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目前,我市信息化建設尚存在條塊分割、資源分散、標準不統一、系統性不強、共享程度不高等問題,要整合現有的衛生信息化資源,建立區域之間、城鄉之間、醫療衛生單位之間、醫療機構與社會保障機構之間、醫療服務監管與醫療衛生服務對象之間的信息共享辦法,實現互聯互通,必須著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大局和長遠發展,統籌規劃,頂層設計,先行試點,積極探索,以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為切入點,逐步建立共享的基礎數據資源庫。5月,衛生部正式印發了《基于健康檔案的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建設指南(試行)》,站在國家和宏觀的高度給出了區域衛生信息平臺的框架、原則和建設思路,但尚不足以指導各地區基于健康檔案的區域衛生信息平臺的設計與實施。為積極推進我市衛生信息化建設,我市擬在《指南》框架下,以區域公共衛生信息平臺建設為重點,開展基于健康檔案的衛生信息化建設試點,全市通過系統規劃,統一標準,資源整合,打破業務領域壁壘,從源頭上統籌協調衛生信息化建設與發展,并將通過促進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領域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整體推進衛生信息化工作,以滿足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要求和衛生事業發展的需要。
二、指導思想與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貫徹落實國家新醫改任務,推進全市衛生事業科學發展。將公共衛生信息化建設列入“市以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為基礎的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建設”項目重要內容,充分利用和整合現有資源,統籌規劃、分步實施,一網多用、資源共享,為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各級醫療衛生機構、社會大眾提供全方位的公共衛生信息服務。
(二)基本原則
1.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堅持“服務管理,專業支撐”的設計理念,充分利用現有基礎網絡、設備和人員,著眼于衛生信息化長遠發展的需要,統籌規劃,明確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的信息職能,協調有序、分步實施。
2.統一平臺、整合系統。以基層公共衛生信息系統建設為基礎,著力將現有新農合、集中式鄉鎮衛生院管理系統、社區管理軟件、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管理平臺等幾大基層醫療信息系統進行有效整合,延伸到各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現基本醫療與公共衛生服務的信息化管理。
3、統一標準、資源共享。以衛生部區域衛生信息化建設系列規范性文件為標準,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為指導,實施信息大系統建設,保證數據資源的可共享性、有及性和可擴展性。建設中要堅持“四個統一”,即“統一功能規范,統一業務流程,統一數據定義與編碼,統一數據交換標準”。各地、各單位擬建的信息系統,原則上要在建設前報各縣(市、區)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再由各縣(市、區)衛生局上報市衛生局,經組織專家商討論證后,再予以實施,逐步改變以往各自為政、分散實施、重復建設的短期發展行為。
4.多方投資、分級負責。積極爭取地方財政、信息化建設項目和開發項目等的支持,充分發揮市場作用,調動醫療衛生單位和社會的力量,多渠道籌集資金。逐步建立網絡租賃、硬件設備、安全保密設施、系統應用軟件、系統正常運行和維護經費的投入保障機制。
5.保證安全,穩定運行。信息及信息系統安全是衛生信息化建設的重要保障,必須把信息與系統安全放在首位,保證系統運行穩定、安全可靠。
三、總體目標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衛生部基于健康檔案的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建設指南(試行)》、《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等文件要求,逐步在全市建立以健康檔案、老年人管理、糖尿病管理、高血壓管理、傳染病管理、健康教育、重型精神病管理、婦幼健康管理、免疫規劃九項服務為一體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信息平臺。平臺通過數據接口逐步實現與全省新農合系統、集中式鄉鎮衛生院HIS系統、社區衛生管理軟件及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管理平臺等現有數據資源的整合、完善和補充,逐步實現市、縣、鄉、村四級衛生組織公共衛生信息化管理,實現互聯互通,區域共享。
四、主要任務
(一)建設四級網絡
利用各地、各單位現有公共數據網絡,以衛生數據中心為核心,搭建全市統一的衛生信息網絡,實現市、縣、鄉、村四級網絡全覆蓋,為區域公共衛生信息化建設奠基鋪路。同時,借新農合信息化建設、思科援建項目、衛生信息化“十二五”規劃等發展契機,完成各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的硬件配備和網絡升級。
(二)搭設兩級平臺
在有條件的縣(市、區)建設縣級衛生信息平臺,并逐步建成全市“一總六分”的市、縣兩級衛生信息平臺格局,為全市區域公共衛生信息系統建設以及衛生數據的分層管理、存放、處理、使用創造條件。
(三)建立公衛信息庫
組織和引導公共衛生信息資源開發,采取統籌規劃、共同參與、分工協作、多元融資、風險分擔、資源共享的發展策略,逐步建立公共衛生信息資源開發與利用框架模型。力爭五年內,建立和完善高效集成的市級公共衛生信息綜合數據庫。
(四)開展研究和交流
加強衛生信息建設的研究和交流,促進全市衛生改革科學、高效前進,在全省率先走出一條適合新醫改發展方向的信息模式,適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發展需要的區域公共衛生信息化“模式”。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健全公共衛生信息化組織體系
市及各縣(市、區)衛生行政部門、縣級以上醫療衛生單位要成立區域公共衛生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并實行“一把手”責任制。根據省、市重大的衛生信息化建設項目的需要,在領導小組下成立相應的工作小組,負責具體項目的實施。同時工作小組承擔對本地區、本單位實施該項目衛生信息化管理和建設工作的統籌規劃、科學管理、組織協調和技術服務,并接受上一級信息化工作機構的指導。
建立市衛生信息化專家庫,在制定衛生信息化發展規劃、相關政策法規以及重大衛生信息化工程實施方案設計中發揮重要作用。
(二)科學制定公共衛生信息化建設方案
各縣(市、區)、各醫療衛生單位應根據本意見精神,制定出本地區、本單位的公共衛生信息化發展規劃。在規劃制定中,要注意系統的整體性、綜合性和科學性,堅持標準化、規范化、通用化、系列化,采取充分論證、試點運行、分步實施、全面推廣的方法,緊密結合本地區、本單位實際,求實效,重效率。
市衛生局將把各地、各單位公共衛生信息化建設情況納入對各地、各單位的建設評估標準當中,實施指導、檢查。
(三)拓展公共衛生信息化建設籌資渠道
衛生信息化的資金保證是系統建設的基本條件,對于公共產品特征的公共衛生信息化建設項目,需要納入政府財政預算。各縣(市、區)衛生局、各醫療衛生單位應爭取在衛生事業經費中適當比例投入衛生信息化建設。為了確保資金使用效益,公共衛生信息化建設實施應仿照基本建設和大型設備采購管理辦法,建立審批制度,避免重復投資和浪費。在適當增加各級政府財政預算的同時,應注意拓寬投資渠道,采用單位自籌和引進社會資金方式,加快信息化建設步伐。
(四)加強公共衛生信息化人才隊伍建設
采用引進與培養相結合的方法,培育一批精通信息技術和公共衛生業務的復合型人才,保證公共衛生信息系統建設的可持續穩定發展。建立和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吸引人才,穩定隊伍,不斷加強對信息技術專業人員的崗位培訓,適應信息技術發展變化的要求。
以崗位培訓和繼續教育為重點,對各級領導、工作人員和計算機應用人員進行不同類型和不同層次的信息技術培訓,普及信息化知識,提高認識水平,掌握信息技術操作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