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執法規范發展意見

時間:2022-01-29 10:38:00

導語:行政執法規范發展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行政執法規范發展意見

為提高行政執法能力,規范行政處罰行為,進一步優化經濟發展環境,根據國家《行政監察法》等法律、法規,結合本縣實際,現就進一步規范行政執法行為提出如下意見

一、試行首違不罰預警制。行政執法部門對除有嚴重擾亂市場經濟秩序,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財產安全等公共利益的違法行為應予以嚴肅查處外,工業企業在經營活動中發生違規行為,應視情節輕重區別對待。首次違規且情節較輕未造成嚴重后果的,應以批評教育為主,責令整改。違規工業企業按照要求及時整改的,可免予行政處罰。

二、建立行政執法情況月報告制度。行政執法部門必須嚴格遵照行政執法依據和程序,組織開展行政執法工作。每月向縣監察局報送《行政執法情況月報表》(見附件),縣監察局將定期通報全縣行政執法工作情況。

三、實行重大行政處罰備案制。行政執法部門在作出對非經營活動中的違法行為罰款金額在1000元以上、對經營活動中的違法行為罰款金額在2000元以上、責令企業停產停業、吊銷或收繳證照等涉及企業重大權益或者對社會影響較大的重大行政處罰時,自決定之日起七日內,向縣監察局報送備案。重大行政處罰決定報送備案,應當提交行政處罰決定書副本和備案報告。

四、遵循行政處罰法定程序。行政執法部門應嚴格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行政處罰權。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違法的事實、擬處罰的理由及依據,同時告知依法享有的陳述權、申辯權和要求聽證的權利。被處罰單位申辯的事實、理由或提出的其他證據成立或部分成立的,行政執法部門應當采納,不得因申辯而加重處罰。在行政處罰決定正式送達前,不得要求被處罰單位交納罰沒款或押金,避免隨意的處罰行為,影響企業的正常經營活動。行政處罰決定書中應明確告知被處罰單位所享有的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等救濟權利。

五、嚴格規范涉企檢查。根據中共縣委、縣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治理和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快工業經濟發展的決定》和《關于進一步加大企業扶持力度促進工業轉型升級的若干意見》文件的要求,杜絕對企業亂檢查。除國家、省、市統一部署的專項檢查,涉嫌經濟犯罪、職務犯罪案件偵查,黨紀政紀案件調查,依法進行的安全、消防、環保等專項檢查外,行政執法部門要為企業生產創造“寧靜日”。在實施檢查時,應簡化和改進監督檢查方式,盡可能方便企業,為企業創造寬松的生產環境。行政執法部門制定對企業的監督檢查工作計劃及方案,應在實施前10日抄送縣監察局備案,特殊情況下的檢查,應及時抄送,以便對行政執法部門的執法行為進行監督。

六、加強行政執法隊伍管理。各有關行政執法部門要教育和引導執法人員正確對待手中的權力,不斷增強服務意識、法制觀念,依法行政,文明執法,公正執法;要實行查處分離,針對不同執法崗位、執法人員明確相應的執法責任;建立完善行政執法評議考核機制、行政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度;對違反規定的人員將及時進行處理。

七、暢通投訴監督渠道。行政執法部門要按照方便社會監督的要求,公開本部門的行政執法權限、依據、程序,設立監督電話、評議箱、舉報箱,暢通監督投訴渠道。要認真受理涉及行政執法方面的投訴,對企業、群眾的舉報、投訴要逐件登記,快查快結,對署名投訴的一般問題5個工作日內答復反饋,復雜問題30個工作日內答復反饋,做到“有訴必理、有理必果”。

八、強化行政執法監督檢查。建立健全監督檢查制度,各行政執法部門要對本系統執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自查自糾,縣監察局則采取日常檢查與重點檢查、定期檢查與隨機抽查、明查與暗訪相結合的方式,加強對全縣執法部門依法行政的監督檢查,及時了解和掌握行政執法中存在的問題,并督促整改。

九、加大責任追究力度。各部門要進一步增強全局觀念和責任意識,確保令行禁止、政令暢通。對未按規定報送備案或拒絕接受行政處罰監督的,縣監察局責令限期整改,并給予通報批評,對逾期不改正或情節嚴重的,將由縣紀委監察局依法依紀追究相關部門責任人的責任。對有違法或者不當行政執法行為的執法部門和有關行政執法人員,按照有關規定,嚴格追究責任,典型案例及時進行公開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