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救助體制完善工作意見
時間:2022-02-01 10:04:00
導語:社會救助體制完善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利用“148法律服務熱線,積極實施法律援助。完善法律援助各項工作程序和工作機制。加大法律援助工作力度。積極開展免費法律咨詢、代書、等法律援助,確保需要援助的困難群眾都能獲得必要的法律援助。此項工作由區司法局負責落實。
建立困難群眾長效幫扶機制,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屆六中全會精神。切實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根據市委、市政府的有關要求,現就加快建立我區新型社會救助體系工作提出以下意見:
一、強化新型社會救助體系建設的領導
一)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區民政局,建立健全社會救助工作管理體制。建立健全黨委和政府領導、相關部門密切配合、社會各方參與的社會救助工作管理體制。成立區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牽頭負責全區社會救助的統籌協調工作。各成員單位要立足本職,各負其責,共同做好社會救助工作。
二)將社會救助所需資金列入區財政預算,切實落實社會救助資金。按照建立公共財政的要求。保證各項社會救助政策的落實。通過建立慈善公益性團體,開展社會捐助和機關單位、個人結對幫扶等活動,為社會救助提供必要的補充。
三)逐步提高社會救助工作隊伍整體素質;加快社會救助信息網絡建設,加強基層社會救助管理工作。開展社會救助人員培訓。為做好社會救助工作提供基礎依據。
四)結合政務公開、村(居)務公開,完善社會救助監督機制。進一步加強紀檢監察、審計監督、群眾監督和輿論監督。完善社會救助公示制度,確保各項社會救助制度落到實處。
二、明確加快建立新型社會救助體系的工作目標
以完善災害救助、社會救助和社會互助三大救助系統為重點,圍繞城鄉低保、農村五保、特困戶、災民、優撫對象和生活無著落的流浪乞討人員等救助對象。建立起以基本生活救助為基礎,醫療、教育、就業、住房、法律援助等專項救助為輔助,其他救助、救濟和社會幫扶為補充,政府責任明確,社會廣泛參與,全市領先的新型社會救助體系。
三、突出工作重點
進一步加大投入,圍繞建立在全市領先的新型社會救助體系的工作目標。加強十大救助體系的建設工作。
一)強化信息溝通協調和工作聯動,健全自然災害應急救助制度。完善以保障災民生活為主要內容的分級負責管理的自然災害應急救助體系。提高災害救助水平。此項工作由區民政局負責。
二)進一步完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按照區委、區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實施意見》落實。
三)完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按照區委、區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實施意見》落實。
對農村“五保”和城市“三無”人員實行集中供養。建立農村五保供養標準自然增長機制,依法保障農村五保對象的生活。區五保供養標準按上年農民人均收入水平的60%執行,年三鎮供養標準統一調整為2874元/年,四)全面落實農村五保供養政策。進一步做好農村五保對象的認定審核、審批和發證工作。以后每年隨全區農民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而調整。此項工作由區民政局、財政局牽頭,各鎮負責落實。
落實救助站辦公用房,提高救助管理水平,保障流浪乞討人員的基本生活權益。所需資金納入財政預算。此項工作由區民政局負責,五)進一步完善城市生活無著落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制度。建立和完善相關配套政策。區財政局配合。
全面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市財政按全區參合農民每人補助10元,區財政按每人20元,鎮財政配套每人10元,農民每人籌資10元籌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具體由區衛生局制定實施意見并組織落實。二是建立困難群眾住院減免優惠制度,對城鄉低保戶、農村五保戶、重點優撫對象在區屬醫院住院治療實行“八免”十減半”三優惠”政策(免收住院診療費、住院空調費、住院陪伴床位費、血葡萄糖測定費、尿常規檢查費、大便常規檢查費、煎藥費、會診費;減半收取心電監護費、輸氧費、住院護理費、X線透視費、心電圖檢查費、腦電圖檢查費、B超檢查費、血常規檢查費、肝功能檢驗費、腎功能檢驗費;對住院手術費、X光攝片費及材料費、CT檢查費減免30%具體由區衛生局制定實施意見并組織落實。三是做好特困群眾醫療救助工作。落實《大區城鄉大病醫療救助實施辦法(試行),六)全面推進城鄉醫療救助。一是落實市里關于全面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精神。規定的城鄉大病救助類和對象范圍內,取消救助起付線,對城市“三無”和農村五保人員當年的大病住院治療可救助60%,全年個人累計救助資金最高可達到6000元;對低保戶、重點優撫對象當年大病住院治療可救助40%,全年個人累計救助資金最高可達到4000元。進一步完善特困群眾基本醫療救助制度,對城市“三無”和農村五保人員按800元/人年的標準,對城市低保戶已納入分類施保且因病長期臥床不起(以渝民發[]178號文為準)人員按500元/人年的標準實施基本醫療救助。對于城鄉其他需要救助的特困群眾(原則上指人均月收入300元以下的困難戶)因患癌癥或因重特大疾病臥床不起半年以上造成家庭生活特別困難的其個人負擔的住院費用超過10000元以上的可給予10%臨時救助,最高可達到3000元。城鄉醫療救助所需資金仍按區財政和街鎮財政各承擔50%規定執行。此項工作由區民政局牽頭,區財政局、衛生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配合落實。
對農村貧困家庭學生實行“一免一補”免書費、補寄宿生活費)對城市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學生實施“兩免一補”免雜費、免課本費、補寄宿生活費)為三峽庫區移民、城鎮低保人員、農村貧困家庭子女和退役軍人、國辦福利機構孤兒就讀中等職業學校提供資助,七)進一步擴大教育救助范圍。繼續堅持對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學生實施雜費全減免。為他減免學費、提供生活費和住宿費;為貧困家庭子女就讀普通高中減免學費;為貧困大學新生提供一次性學費資助,幫助他按時、順利就讀錄取院校。此項工作由區教委負責。
八)為住房困難的最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救助。年6月以前,完善廉租房保障制度。強化政府住房保障職能。通過實物配租方式,對人均住房使用面積6m2以下的雙困家庭,實施廉租房保障全覆蓋。從年起,逐步擴大保障范圍,對人均住房面積在10m2以下的低收入家庭實施廉租房保障。此項工作由區房管局負責。
九)開展再就業政策咨詢和宣傳,大力開展就業援助。采取多種形式。加強就業培訓和職業介紹,積極開發就業崗位,幫助再就業援助對象實現再就業。此項工作由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負責落實。
- 上一篇:規劃局系統工作動員會發言稿
- 下一篇:全市特種垃圾清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