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豆制品發展工作意見
時間:2022-02-07 10:27:00
導語:鄉鎮豆制品發展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豆制品在我國的發展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江南江北,城市鄉村,家家戶戶,豆制品是人們不可缺少的大眾化保健食品。豆制品出名由來已久,由于水質甘甜,加上選用優質本地黃豆,人工研磨,做出來的豆腐也相當細嫩、潔白,有韌勁,味道純正,比起一般市售的豆腐,鄉豆腐更能品嘗到豆腐的真味和回香。目前全鄉有30多家大大小小的豆制品加工戶,一年四季都有豆制品出產,花樣由原來單一的鮮豆腐發展到柴熏干豆腐、霉豆腐、豆豉等。雖然,豆制品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產能不足及產品單一、為提高產能導致產品質量下降、生產企業偏小及技術力量薄弱、原材料供應不足、經營理念落后、品牌知名度不高制約了豆制品的發展。要促進鄉豆制品的長遠及擴大發展,筆者認為要堅持按照“精確定位、資源整合、工藝創新、文化提升”的發展思路,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精確定位,打造鄉域經濟發展新引擎。
產業定位:當前,鄉黨委政府依據自身特點已經將茶葉基地建設作為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最主要的措施來抓,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但是茶葉基地的建設適合在山地資源較豐富的地點進行,集鎮上生活著近四分之一的人沒有適合的山地,資源匱乏,農田稀少,無論是發展工業還是農業都有其先天性的不足。對于這一部分人我們就必須因地制宜、因人而異的進行指導,帶領他們脫貧致富。而的特色就在于豆制品,當地人都有一門做豆制品的好手藝,一直傳承至今,顯然,做大豆制品產業無疑是人最有益和現實的選擇。
市場定位:從市場前景來看,離縣城30分鐘、常德1個小時和長沙2個半小時的車程,快捷的交通為豆制品銷售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二、整合資源,夯實豆制品加工產業基礎。
一根筷子容易折斷,一把筷子折不斷。目前,鄉從事豆制品加工的個體戶不少于三十戶,還有一家規模較小的加工企業,而他們都是小打小鬧,在市場上沒有有效的競爭力。要想發展、要想在市場中分得一杯羹,就必須將松散的個體聯合一起,一致對外。
加快實體整合:以若見豆制品廠為龍頭,注冊成立“沅陵縣鄉豆制品合作社”。將所有從事豆制品加工的個體戶和企業聯合起來,以統一的質量標準、加工工藝、市場營銷、價格進行管理,并對外進行宣傳,一個實體對外。
加快品牌整合:樹立豆制品品牌意識,加強品牌建設,以鄉政府的名義整體打造一個地方特色的品牌,引導廣大豆制品生產的從業人員樹立和強化品牌意識,推動豆制品加工在品牌建設上有所作為。另外,政府統一注冊“”豆制品集體商標。統一豆制品外形設計、包裝,做到集中管理,有償使用。
加強質量監督:因為豆制品一家一戶單打獨斗、無序生產、無標生產,既不便于政府對整個豆腐行業食品質量的控制,也致使豆制品質量差異很大,良莠不齊。近幾年來,因為市場的擴大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狀況進而出現了產品質量下降,這時候就有必要以合作社的名義成立一個質量檢測機構。建立質量管理體系,確保一種質量、一個標準、一個色澤、一樣品味。同時建立相關渠道,確保對豆制品的質量能實時監控,并建立舉報制度,對舉報后經查實的,獎勵舉報人員,并對違規企業和個人進行處罰、限期整改。以確保特色產品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做大做強。
三、創新工藝,提升豆制品產業競爭力。
發展源于創新。豆制品歷經幾百年發展,獨特的品質不斷進步,靠的是工藝的嫻熟、經驗的積累。但技術含量不夠,科技投入不足,勞動工具改進不快是不爭的事實,以致于產品發展、市場占有率始終邁不開步子,占不到位置,人始終還在回味著長期以來殘留在嘴邊白豆腐的口味,無法適應現代人不斷追求口感和品質。所以,豆制品產業發展必須要做好“創新”這篇文章。
推動生產創新:豆制品的生產,目前依托的是個體作坊,靠的是過硬手工,憑的是傳統技術。要求發展,必須注入科技元素。一方面,要引進技術,與發達地區豆制品加工企業技術人才結緣,建立自己研發機構或固定專家隊伍;另一方面,要不斷地改進和引進生產機械和技術,通過改革和引進提高生產能力和生產質量。
推動包裝創新:豆制品做不大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包裝和容器外型設計的新型性。所以,首先在包裝設計上要新型,要適應不同消費人群需求,突出地方文化傳統特色,突出禮品、超市、餐廳不同消費群體和營銷場合的需要。其次是通過產品容器外型設計滿足消費者審美觀,并以此彌補產品不足。
四、文化帶動,提升豆制品飲食文化底蘊。
文化是事物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動力。特別是商品經濟條件下,越來越多的企業重視企業文化和商品文化的培育。鄉是千年古站,歷代文人騷客、達官貴人、商戶樵夫創造過一個又一個奇跡和童話,鄉無疑有著深厚的歷史沉淀和文化內涵,這塊土地上世代繁衍的豆制品必然與伴隨其發展的歷史文化有著必然聯系。因此,人要依托這種必然聯系的歷史和文化,尋求豆制品長效持續發展之路。
挖掘文化:豆制品文化缺失的主要原因是挖掘不夠、思想不夠。要想形成獨特文化,需要一批文化人和有心人到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去搜索,到淳樸敦厚的人物和民風中去挖掘,既要把它作為一項文化工程,更要作為一大富民工程。
整理文化:拷貝一些歷史風情,聯系一些歷史故事,決不是豆制品文化的全部,還有豐富和發展的過程。要結合豆制品的品質、品牌,結合市場和消費群體精神需求等等,進一步整理和提煉出具有特色的豆制品文化。
宣傳文化:有了獨特的豆文化,就要通過一定的渠道去傳播,讓人們知曉、懂得和消化,不然這種文化就是人們茶余飯后的故事,片言只語的文字游戲。鄉政府要積極編制有關豆制品文化的宣傳資料,并通過文學、戲劇、專題片、專版等文學藝術形式,抓住各種機會,在各種場合對社會各界進行廣泛的宣傳。
五、宣傳促銷,擴大豆制品產業市場份額。
促銷是產品進入市場、謀取市場份額、賺取商品利潤的方式和手段。豆制品既然有了深的文化底蘊,有了好的包裝品牌和價廉質優的產品,就要考慮市場需求,了解消費者心理,不然“好酒也怕巷子深”。
找準市場:豆制品還處在手工作坊生產時期,規模小、產量低,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還沒有占領大市場的能力。所以市場只能定位在湖南的中西部地區。
逐步推進:要根據自身的生產能力、經濟實力,按照發展規劃,穩扎穩打,步步推進。
加大宣傳促銷力度:一方面要發揮廣告宣傳作用。在縣城醒目處和高速公路旁豎起平面廣告牌,在省、市、縣電視臺和報刊雜志媒體廣告和專題片、專特刊。另一方面要利用各種關系讓豆制品進本地超市,上省、市級城市餐桌,建立自己的銷售網絡。同時,積極參加各種展銷會、推廣會、品嘗會,參加評級、評比、評優,擴大產品影響,提升產品形象。
建立品牌:應該充分發揮因特網這一現代傳播方式,建立自己的網站,宣傳自己的文化,推介自己的產品,促進同行業的交流,把自己真正融入進全國豆制品產業大家庭,共同享用豆制品產業市場、信息、技術、文化,從而推進豆制品產業的大發展、大提高。
- 上一篇:全縣水務集團建立工作意見
- 下一篇:民政局規范保安管理工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