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辦產權交易管理意見
時間:2022-04-24 11:24:00
導語:扶貧辦產權交易管理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認真貫徹落實《關于加快建設幸福美麗新農村的若干意見》文件精神,加大城鄉統籌發展力度,培育和發展農村產權交易市場,規范農村產權交易行為,推進農村集體產權有序流動,加快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經縣委、縣政府同意,現就規范我縣農村產權交易管理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規范農村產權交易管理的重要意義
近年來,我縣通過政策引導、機制創新,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取得一定成效,林權、養殖水面(河塘等)承包經營權流轉也不同程度開展,但目前農村資源流轉和交易以“散戶—散戶”模式為主,流轉和交易品種比較單一,缺乏促進農村資源有序流動并實現資本化的有效平臺,難以滿足外來投資者特別是工商企業對農村資源多樣化的投資需求。隨著現代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金融支農創新工作的進一步推進,對加快農村產權流轉的要求越來越強烈。建立農村產權交易平臺,規范農村產權交易管理,有利于推動農村產權流轉,推進農業產業轉型升級;有利于增加村級集體經濟和農民收入,保障合理、合法收益;有利于推進農村廉政建設,促進農村和諧。各級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引導與支持農村產權市場的發展,加快建立現代農村產權制度,推進農村產權和生產要素的有效流轉。
二、積極創新服務載體,搭建農村產權交易平臺
縣成立縣農村產權交易中心(以下簡稱“縣農產交易中心”),歸口縣農辦管理,為全縣各類農村產權交易提供服務。各鎮鄉(街道)農辦授權開展農村產權交易活動,并按“六統一”模式進行管理,即統一交易規則、統一交易鑒證、統一信息、統一收費標準、統一監督管理、統一平臺建設。有關部門及各鎮鄉(街道)要創造條件提升各類產權價值,降低交易成本,鼓勵農村各類產權進場交易,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本縣范圍內農村集體產權依法采取轉讓、出租、入股或其他方式交易的,原則上應在縣農產交易中心或授權的鎮鄉(街道)農辦公開、公平進行交易。
三、堅持服務“三農”根本宗旨,依法有序開展農村產權交易
(一)遵循農村產權交易原則。農村產權交易應遵守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規定,以服務“三農”為根本宗旨,并遵循以下原則:
1、堅持依法、自愿、有償,公開、公平、公正原則;
2、堅持統籌城鄉發展、集約節約利用農村資源原則;
3、堅持農民自主、村民自治,保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對農村產權的占有、使用、收益等合法權益原則;
4、堅持不得改變土地集體所有性質、不得改變土地用途、不得損害農民土地承包權益原則。
(二)規范農村產權交易方式。農村產權交易應遵循“先易后難、由點到面、先試后推、循序漸進”的方式推進。農村各類產權的流轉采取協議轉讓、拍賣、招投標、網絡競價等方式進入縣農產交易中心或授權的鎮鄉(街道)農辦交易。
(三)明確農村產權交易品種。目前先實施的交易品種有:
1、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
2、農村集體林地使用權和林木所有權、使用權;
3、農村集體養殖水面(河塘、海淡水養殖池塘等)承包經營權;
4、農村房屋所有權、使用權;
5、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
四、建立健全相關制度,嚴格規范農村產權交易行為
(一)實行分級辦理制度。農村房屋所有權、使用權和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交易直接向縣農產交易中心申請進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集體林地使用權和林木所有權、使用權及農村集體養殖水面(河塘、海淡水養殖池塘等)承包經營權的交易面積在30畝以上的經所在鎮鄉(街道)農辦初審通過后提交縣農產交易中心進行辦理,交易面積在30畝(含)以下的由所在鎮鄉(街道)農辦負責辦理。
(二)規范交易價格機制。村集體產權的轉讓價格,以有資質的資產評估機構的評估值或周邊地區的時價作為參考依據,并經集體產權所有者討論通過。轉讓價格低于參考價的,應經集體產權所有者同意;農民個人產權轉讓價格由轉讓者自行確定。對村集體和農戶除拍賣交易方式外免收交易服務費用,對其他交易主體按規定收取相關費用。
(三)建立變更登記制度。農村產權轉讓方與受讓方達成轉讓意向后,簽訂農村產權交易合同,縣農產交易中心審核、登記后出具農村產權交易憑證,有關部門根據縣農產交易中心出具的農村產權交易憑證辦理備案或權屬變更登記手續。
(四)健全糾紛解決機制。在縣農產交易中心進行產權交易過程中,發生產權交易糾紛的,當事人可以向縣農產交易中心或授權的鎮鄉(街道)農辦申請調解;也可以依據合同的約定申請仲裁或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產權交易以外的糾紛按縣有關規定辦理。
五、加強組織領導,促進農村產權交易工作規范發展
(一)健全工作機制。縣政府成立農村產權交易工作領導小組,并下設辦公室,負責全縣農村產權交易的監督管理和指導協調工作。各鎮鄉(街道)也要成立相應機構,明確分管領導,并落實專門人員,負責農村產權交易信息的收集整理、組織授權品種開展交易、做好縣農產交易中心交易品種產權初審等工作,并協調處理產權交易涉及的農戶關系等服務工作。
(二)明確工作職責。農村產權交易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按照各自職責,做好農村產權交易管理工作,保障農村產權交易順利進行。縣農林、國土資源、建設(房管處)等相關職能部門服務窗口增加農村產權交易的服務項目,提供確權賦能、資格審查、產權查檔、登記變更等職能服務。縣農產交易中心及縣有關部門、鎮鄉(街道)要廣泛宣傳,組織和引導開展農村產權交易。
(三)加強市場監管。對農村產權交易過程中轉讓方、受讓方、成員單位及其有關人員的違法、違規行為,有關部門要依法查處;對違反國家和本縣農村產權轉讓有關規定的,當事人依法承擔相應責任;造成農村集體資產損失的,應負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社會中介機構在集體產權、資源交易服務中違規執業的,由主管行政部門給予相應的處罰,情節嚴重的,追究其法律責任。
- 上一篇:規劃局城鄉規劃宣傳工作意見
- 下一篇:計生局崗位練兵實施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