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促進經濟發展意見
時間:2022-05-11 02:43:00
導語:科技促進經濟發展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實施“三縣并舉”戰略,圍繞我縣“十二五”時期“兩個建成、三大跨越”的總體目標,發揮科學技術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提升創新能力,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取得實質性進展,現結合我縣實際,提出如下意見:
一、提高認識,進一步增強科技進步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1、科技進步和創新是提升核心競爭力的基礎,也是加快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十一五”以來,我縣科技事業有了較大發展,在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新形勢下,科技發展日新月異,高新技術產業蓬勃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斷崛起,知識經濟占據主導地位,科技創新的競爭已經成為國際競爭空前激烈的一個重要特點和趨勢。在科學跨越的進程中,依然面臨著科技綜合實力弱、核心競爭力不強、經濟結構性矛盾突出,產業技術層次低、市場競爭激烈、環境制約日趨嚴重等多重壓力。加快科技進步的要求更為迫切,任務更加艱巨。各鄉鎮、各部門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切實把依靠科技進步促進經濟轉型升級放在突出的戰略地位,努力實現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二、理清思路,明確“十二五”時期推動科技進步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2.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全面貫徹“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加速崛起為要求,以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為重點,以傳統產業提升改造、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為突破口,優化環境,擴大合作,加大投入、創建平臺,全面推進科技進步與創新,努力把我縣科技事業推上新臺階。
3.主要目標:到“十二五”期末,全縣基本建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科技投入逐年增長,科技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優化,區域科技創新能力有質的提升,傳統產業的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明顯增強;高新技術產業培育成效更加凸顯,高效生態農業與科技的結合更加緊密,民生科技加快發展,全縣科技綜合實力和科技進步水平顯著提升。
到2015年,全社會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R&D)投入占GDP比重達1.5%以上,科技進步統計監測科技綜合評價在全省的位次進一步前移;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年均遞增15%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比重達10%以上。
4.主要任務:以增強縣域科技綜合實力為總目標,合力推進傳統塊狀經濟向現代產業集群提升、特色優勢產業創新發展、戰略新興產業與現代服務業的科技培育;深入實施茶產業第二輪國家科技富民強縣工程,面向農業“兩區”實施科技專項與成果轉化工程;打造節能減排、資源節約、人居環境等生態文明建設的科技示范典型。
到2015年,培育縣級以上創新型企業50家(含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農業科技企業、承擔新建行業或區域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的企業主體、內設研發中心的科技企業、與大院名校合作共建創新載體的企業),組織實施20個省級以上重點科技項目,新建一批農業科技特色示范基地,率先創建科技特派員創業點5個,在農業“兩區”實施科技專項與成果轉化工程項目4個,初步建成農業科技示范園區1個。
三、加快創新主體培育,把提升創新能力作為打造強勢新型工業的戰略支點
5.運用高新技術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正確處理好擴量與提質及轉型升級的辯證關系,加快推進傳統產業與科技的緊密結合,圍繞我縣不銹鋼、銅加工兩大產業集群,摩擦材料、微電機、電纜等特色優勢產業,鼓勵企業加大科技投入,開展合作攻關、成果引進,通過實施一批科技項目突破共性關鍵技術瓶頸,提高產品檔次和技術含量,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提高企業科技創新能力。被列入國家中小企業創新基金項目、國家重點新產品、省級新產品項目,縣財政給予配套20萬元、10萬元、6萬元;被列入省重點以上等科技項目,省公益性科技項目,分別給予10萬元、6萬元配套;國家、省對欠發達縣重點扶持的科技項目,根據要求給予配套。
6.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從發展實際出發,增強全局預見性,優先引進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企業的培育申報工作。被認定為國家、市級高新技術企業和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分別獎勵15萬元、3萬元、7萬元;被認定為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中心給予10萬元獎勵;被認定為省級、市級創新型企業的分別獎勵10萬元、3萬元。
四、深入推進科技提升行動,發展現代農業,支撐新農村建設
7.增強科技對農業的支撐作用。著眼“三化同步”,著重圍繞農業“兩區”建設,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精品農業、設施農業,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邁進。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根本出發點,以實施省特別扶持項目、第二輪國家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為契機,加快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建設,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能力、農業科技公共服務能力、農民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能力、龍頭企業科技實力的提高。推動茶產業整體轉型升級,香榧、油茶、食用菌、筍竹林等優勢產業的科技效益更加顯著。培育高科技農業企業、科技型專業合作社,做強做大茶葉、油茶、竹產業等精深加工業。
對被列入國家、省級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縣財政給予15萬元、10萬元獎勵;被列入國家星火計劃項目,縣財政給予6萬元獎勵;被認定為省級農業科技企業和省級農業研發中心的,分別給予6萬元、5萬元的獎勵;
8.加強科技特派員科技示范建設。縣政府設立科技特派員科技示范專項資金,縣財政每年安排3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科技特派員示范點的項目建設、農民培訓、示范推廣、引進新技術、新品種實驗等科技活動,通過縣科技部門組織評審驗收,給予科技特派員示范點3-5萬元獎勵。
五、關注民生,推動社會公益事業科技進步
9.注重民生科技事業的發展。堅持以人為本,促進人口、資源、環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加強節能減排、資源節約、人居環境等方面的技術攻關與成果引進,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縣財政設立公益性項目專項引導資金,每年安排10萬元,支持食品安全、疾病防治、健康促進、環境保護、循環經濟等社會公益性科技項目。
六、實施開放型科技戰略,引領科技合作向縱深發展
10.加強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建設。鼓勵行業龍頭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聯合組建產學研聯盟,搭建科技創新服務平臺(中心),支撐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發展,并積極探索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的體制機制,強化公共服務,促進科技資源的集聚整合、優化共享。
“十二五”期間,縣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持續推進省不銹鋼管產業區域科技創新服務中心建設。對新認定的省級、市級創新服務平臺(中心),分別給予10萬元、5萬元的獎勵。
11.鼓勵企業開展科技合作。由科技局備案、核準、登記,企業與科研院所、大專院校或高新技術企業簽訂各類技術合同(統一使用國家科學技術部印發的《技術合同示范文本》),開展實質性項目開發,經縣科技部門組織驗收后,按照合同技術交易額(以稅務發票為準)的10%給予補助,單個項目最高補助金額不超過20萬元。同時,鼓勵企業引進科研院所、大專院校聯合共建各類創新載體,經驗收評審,一次性獎勵15萬元。
七、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激勵自主創新
12.鼓勵發明創造和技術創新。鼓勵企業和個人申請專利和專利產品產業化。獲得國內授權的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其權利人是法人組織的,分別給予每件2萬元、0.4萬元和0.1萬元的補助;其權利人是個人的,分別給予每件1萬元、0.2萬元和500元的補助;獲得國外專利管理機構授權的發明專利,每件補助3萬元(同一件專利獲得多個國外專利管理機構授權,只實行一次補助)。對實施專利技術和專利產品產業化開發的項目優先予以科技立項,從2012年起,對獲得授權的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實施產業化的,專利產品年銷售收入達到1000萬元以上,且專利產品納稅50萬元以上的企業一次性獎勵5萬元,專利產品年銷售收入達到2000萬元以上,且專利產品納稅100萬元以上的企業一次性獎勵10萬元。(獎勵辦法另行制定)
13.大力引導知識產權制度的運用。鼓勵企業積極申報知識產權(專利)示范試點企業,培育和發展一批知識產權優勢企業。企業被認定為國家、省、市知識產權示范試點企業的,分別一次性給予15萬元、10萬元、3萬元的補助;對企業建立和運用本行業專利數據庫的一次性補助2萬元。
八、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提高全民科技素質
14.重視科技人才培養和引進。圍繞我縣重點產業和具有競爭優勢的領域,培養、引進科學技術人才和創新團隊,并為其開展科技活動和實施科技成果產業化提供必要的條件。結合各級科技項目,切實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培育。完善科技人才培養機制,大力培養創新型、技能型、實用型科技人才。深入實施科技特派員與農村工作指導員制度,充分發揮其在科技創新、科技推廣、科技扶貧中的作用。
15.建立健全人才激勵機制,把發現、培養、凝聚科技人才特別是尖子人才作為政府科技獎勵的主要目標。繼續設立《縣科技創新突出貢獻獎》,每五年評選一次,每次授予人數不超過五名,每位獲獎者由縣政府授予榮譽證書,并獎勵5萬元;
16.加強科技宣傳、普及和培訓工作。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進步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普法》、《省科技進步條例》等有關科技法律法規,加大宣傳力度,切實提高全社會的科技法律意識,提高科技管理部門行政執法水平。全面實施《全民科學素養行動計劃綱要》,加大科普設施建設投入,廣泛開展科技下鄉、科普進社區和基層科普示范單位創建活動,著力提高全民創新素質和創造才能。
九、加大投入、為科技進步提供要素保障
17.完善科技投融資體制。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社會資金廣泛參與的多層次、多元化科學技術投入體系。大力爭取國家、省科技項目資金支持。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對科技項目的貸款。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參與資本市場運作,鼓勵有條件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在創業板上市。
18.確保財政科技投入的穩定增長。要深入貫徹國家、省、市有關規定,把對科技事業發展特別是提高科技研發的投入作為重要的戰略性投資,建立健全財政性科技投入穩定增長機制,確保縣財政用于科學技術經費占本級財政經常性支出的比例達到3.5%以上,其中用于技術研究與開發經費的支出不少于50%。
19.引導企業加大科技投入。鼓勵企業增加研究開發和技術創新的投入,企業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稅前列支并加計扣除。企業科學技術研究開發的儀器、設備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加速折舊。稅務、財政、科技部門要積極做好服務工作。
十、創新科技管理體制機制,提升政府科技管理效能
20.加強對科技工作的組織領導。堅持和完善黨政領導科技進步目標責任制。各鄉鎮、各部門要把加快科技進步作為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的中心環節來抓,堅定不移地把經濟發展真正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
21.深化政府科技管理創新。基本確立科技部門牽頭,有關部門協調配合,企業、鄉鎮集成聯動的科技管理新體制。實現科技管理“五個轉變”:由重項目管理向重綜合管理轉變、由重被動受理審批向重主動設計培育轉變、由重前期立項向重全過程管理轉變、由重經費分配向重使用績效轉變、由科技資源分散向資源整合轉變。
22.提升和規范科技項目管理。按照“公平、公正、公開”原則安排科技計劃項目;逐步建立健全以企業技術創新需求為導向的科技計劃立項機制。嚴格執行科技計劃項目合同管理制度,強化財政科技經費的績效評價制和追蹤問效制,探索對縣科技計劃項目實行事后補助、以獎代補和風險補償機制。
23.完善科學技術獎勵制度。原則上每年評選一次縣級科技進步獎,表彰在依靠科技創新,加快科技進步,促進經濟轉型升級中作出重大貢獻的科技人員。從2012年起縣級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分別獎勵2萬元、1萬元、0.5萬元(評選辦法另行制定)。堅持每五年召開一次全縣科學技術大會,形成創新人人有責、人人參與創新、創新成果共享的生動局面。
- 上一篇:農業發展部署與策略
- 下一篇:網絡審批監察情況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