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局農村土地流轉工作意見
時間:2022-05-24 05:19:00
導語:農業局農村土地流轉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進一步推進農村土地有序合法流轉,實現農業規模化、集約化和專業化生產經營,達到富裕農民、美化農村、提升農業的目的,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市委市政府打造兩個先行區的總體要求,在穩定農村土地承包經營關系的基礎上,以優化配置土地資源、促進產業發展、實現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為目標,通過建立農村土地流轉信息服務平臺,規范土地流轉行為,推動農村土地向種養業經營大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等主體流轉,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
(二)基本原則
1.堅持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堅持依法流轉、等價有償流轉。嚴格保護耕地,流轉土地不得改變土地的農業用途。
2.堅持穩定、分權、放活的原則。在穩定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前提下,使土地所有權、承包權和使用權分離,放活土地使用權,創新流轉機制。
3.堅持集中、規模、增效的原則。立足于土地的高效利用,逐步使農村土地相對集中,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提高土地利用率、產出率,提高農業效益。
4.堅持管理、規范、有序的原則。加強管理和指導,嚴格規范流轉行為,切實維護農民利益,確保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規范有序進行。
二、總體目標
建立市、鎮、村三級土地流轉服務網絡,滿足廣大農民、種養大戶、合作社、企業流轉土地的需要。在十二五期間,力爭使全市20%以上的農村土地得到有序流轉,流轉面積的50%以上實行規模經營,使農村1/3的勞動力脫離土地,從事二三產業。
三、工作重點
1、健全土地流轉服務體系。建立市、鎮、村三級專業化、社會化土地流轉服務體系,完善土地流轉工作機制。
一是以農業局經管站為依托,建立市級土地流轉服務中心。主要負責全市土地流轉工作的指導和管理,土地流轉糾紛的調處和仲裁。建設市級土地流轉信息網絡平臺,實行全市聯網,為跨區域土地流轉提供服務。
二是以各鎮街經管站為依托,建立鎮級土地流轉管理服務中心。主要負責鎮域土地流轉的政策咨詢、供求登記、收集、、傳輸、上報土地流轉供求信息,指導辦理土地流轉合同的簽訂和鑒證,建立土地流轉檔案,適度調解土地流轉糾紛。
三是村級設立土地流轉服務員。主要負責核實、上報土地流轉供求信息,引導農戶流轉土地。
2、建立土地流轉交易市場。市、鎮(街)要依托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建立土地流轉集中交易市場和土地流轉交易大廳,配備專職工作人員,配置辦公設施,完善工作制度和服務流程,建立土地流轉“有形市場”,促進農村土地流轉市場化運作。
3、培育發展規模經營主體。把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結合起來,引導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種養大戶等主體興建生產基地和家庭農場,使土地向優勢產業、特色產業、規模產業集中,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創建現代高效農業園區。
4、規范土地承包經營工作。要抓緊規范和完善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的落實工作,妥善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將土地確權到戶,承包經營權證書發放到戶。健全檔案資料,錄入微機,實現土地承包檔案管理信息化。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宣傳培訓。通過電視新聞、專題片、電視講座等多種形式,加大對《農村土地承包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和農村土地流轉、規模經營先進典型的宣傳,形成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的濃厚氛圍。
(二)加強政策引導。市財政每年安排一定的專項資金,鼓勵和支持成建制流轉或集中成片流轉土地的村集體,鼓勵和扶持流入土地較多的規模經營主體,表彰和獎勵土地流轉工作成效顯著的鎮街。對土地流轉規模經營主體,優先安排農業綜合開發項目。
(三)加強農民培訓。依托新型農民培訓工程,對流轉出全部土地的農民進行培訓,幫助農民掌握一至兩門實用技能,引導農民有序外出就業,鼓勵農民就近轉移就業。
(四)加強風險防范。鼓勵龍頭企業、合作社、種養大戶參與農業保險,擴大政策性農業保險覆蓋范圍,形成土地流轉風險預防、調控、處置機制,最大限度降低因自然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和規模經營的意外風險。支持鼓勵失地農民參與農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切實保障失地農民基本生活。
(五)加強組織領導。為保證農村土地流轉工作順利實施和有序推進,市政府成立由分管領導任組長,國土、財政、人社、農業、畜牧、民政、林業、水利、農機等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領導小組,統一協調解決全市土地流轉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各鎮街也要成立相應機構,配備工作人員,切實抓好工作落實。各成員單位要按照各自工作職責,積極服務土地流轉工作。市里將土地流轉、農業結構調整和適度規模經營納入對鎮街農業考核范圍,確保此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 上一篇:農業科研基地建設困境與策略
- 下一篇:副州長在規劃建設工作會發言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