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局工資協商工作意見

時間:2022-06-12 04:59:00

導語:社保局工資協商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保局工資協商工作意見

為進一步推動區域性行業性工資集體協商工作,充分發揮工資集體協商制度的作用,加強維權機制建設,促進勞動關系和諧穩定,根據《勞動合同法》、《工會法》等法律法規,結合我市實際,現就開展區域性行業性工資集體協商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開展區域性行業性工資集體協商工作的重要意義

1.開展區域性行業性工資集體協商工作的重要意義。區域性行業性工資集體協商是指區域內或行業內的工會組織與企業代表或企業代表組織,就勞動報酬等事項,開展集體協商簽訂工資專項集體合同的行為。開展區域性行業性工資集體協商工作,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是構建勞動關系和諧企業的重要內容,是維護企業和職工雙方合法權益的有效機制和手段,對于促進企業發展、構建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具有重要作用。近年來,針對非公有制中小企業規模較小、勞動用工不規范、企業工會力量薄弱、侵犯職工合法權益問題較多,企業單獨開展工資集體協商難度大的現狀,我市在非公有制中小企業集中和產業集群的鎮(街道)和經濟園區試點推行了區域性行業性工資集體協商,營造了有利于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環境,促進了區域和行業經濟協調發展,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但是,隨著全市非公有制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小型企業數量迅速增加,大量企業迫切需要進一步推行區域性行業性工資集體協商制度,依法協調和規范勞動關系。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充分認識開展區域性行業性工資集體協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實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完善機制,依法推進,不斷擴大工資集體協商的覆蓋面,充分發揮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在調協勞動關系中的作用,促進全市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二、準確把握區域性行業性工資集體協商的基本原則和工作范圍

2.基本原則。一是堅持合法原則。嚴格遵守和執行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接受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上級工會和行業協會的指導和監督,做到協商的主體、程序和內容合法。二是堅持平等協商原則。集體協商雙方的法律地位平等,雙方應當充分尊重和考慮對方的意見。三是堅持利益兼顧原則。參照政府的企業工資指導線,正確處理企業和職工兩者之間的利益關系,做到職工工資水平與企業經濟效益和勞動生產率相適應。四是堅持質量優先原則。工資專項集體合同要明確和量化工資標準、增長幅度等核心條款,進行集體協商和經職工(代表)大會審議通過,切實提高合同質量和實際效果。五是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工資集體協商工作,事關職工的切身利益,要充分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積極爭取企業經營者和職工的理解和支持,發動和組織職工廣泛參與,接受社會監督。

3.工作范圍。區域性行業性工資集體協商依法在市區以下區域內的鎮(街道)和經濟園區開展。同一區域或同一行業的企業,特別是非公有制中小企業、勞動密集型企業相對集中的地區,是開展區域性行業性工資集體協商工作的重點。

三、建立和完善區域性行業性工資集體協商機制

4.明確協商主體。開展區域性行業性工資集體協商,要根據實際確定協商主體,增強代表性。鎮(街道)和經濟園區一級的工會組織或行業性工會組織要作為職工方協商代表;企業方代表應根據實際情況,由相應一級的企業家協會、企業聯合會、工商聯、行業協會和商會等組織為代表;未建立工會組織和企業代表組織的區域或行業,可由上級工會組織和企業代表組織代為履行協商職責,也可在上級工會組織和企業代表組織的指導下,由職工和企業分別民主推選產生職工方和企業方的協商代表。雙方協商代表人數要均等,并按照有關規定確定雙方首席代表。

5.完善協商方式。要根據本區域、本行業勞動關系的特點和企業實際情況,確定協商方式。對企業規模小、不能單獨進行工資集體協商的,開展區域性工資集體協商加以覆蓋;對同行業企業較多的地方,特別是建筑、商貿、餐飲服務等行業企業相對集中的,著重推行行業性工資集體協商。可以由區域性行業性工會與相應的企業代表組織進行協商,也可由區域性行業性工會與區域或行業內企業分別進行協商,還可由區域性行業性工會與企業民主推選或授權委托等方式產生的企業方協商代表進行協商。

6.突出協商重點。在協商過程中,要力求重點突出、議題集中、措施可行。區域性工資集體協商要以區域最低工資標準、工資增長幅度、工資支付辦法等內容為重點;行業性工資集體協商要以行業勞動標準、勞動定額、工時工價標準等內容為重點,逐步建立和完善勞動定額標準的協商共決機制。

7.規范協商程序。要嚴格履行協商程序,充分表達職工和企業方的意愿和要求,協議內容應得到雙方的一致認可。一是規范要約程序。區域行業工會組織作為職工方代表,要主動向企業代表組織或企業方以書面形式發出協商要約,企業代表組織或企業方代表應以書面形式答復。二是規范集體協商程序。要召開工資集體協商會議,在協商一致的基礎上形成工資專項集體合同草案。三是規范審議通過程序。工資專項集體合同草案要經區域性行業性職代會審議通過,由雙方首席代表簽字(蓋章)。四是規范審查備案公布程序。工資專項集體合同簽訂后,由企業代表組織報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審查,區域行業工會組織報送上一級工會備案。工資專項集體合同生效后,企業代表組織以適當形式及時向企業職工公布。

8.強化協商監督。嚴格執行集體合同審查和備案制度,加強對區域性行業性工資專項集體合同核心條款及履約情況的監督檢查,定期進行履約情況滿意度民主測評,及時糾正核心條款不明確及履約中存在的問題。把開展區域性行業性工資集體協商作為創建勞動關系和諧企業的重要內容,加強對推行情況的督查考評,確保取得實效。

四、加強對區域性行業性工資集體協商的組織實施

9.加強組織領導。各級各有關部門要把開展區域性行業性工資集體協商工作,作為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一項重要任務,加強組織領導,切實抓緊抓好。要強化政府的主導作用和對企業工資分配的宏觀調控作用,形成“黨委領導、政府主導、工會推動、三方協調、各方配合、企業和職工積極參與”的工作格局。要充分發揮勞動關系三方協調機制作用,定期協商,加強協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指導和推動區域性行業性工資集體協商工作的深入開展。

10.強化職能管理。各級工會組織要切實履行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職責,加強區域性和行業性工會組織建設,建立健全區域性和行業性職工代表大會制度,推行區域性和行業性工會積極開展集體協商要約行動,為開展區域性行業性工資集體協商提供組織保障和程序支持。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認真研究制定區域性行業性工資集體協商的有關政策,完善工作制度,加大對企業工資分配的調控力度,建立工資信息研判和勞動爭議調解聯動機制,及時受理和查處工資集體協商投訴案件,切實加強對區域性行業性工資集體協商的管理和監督。各級工商聯和企聯、企協組織要積極推進基層企業代表組織建設,培訓企業方協商主體,引導企業樹立工資集體協商理念,依法協調和規范勞動關系。

11.加大宣傳教育。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加大對《勞動法》、《工會法》、《集體合同規定》等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的宣傳,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學習教育活動,幫助企業主和職工學法、知法、守法、用法,營造依法辦企業、依法維護職工權益的良好氛圍。要加強對企業主、工會干部、職工代表和工資集體協商指導員的培訓,提高他們的協商能力和水平。各級工會組織要加強調查研究,及時了解情況,總結推廣典型經驗,以典型經驗指導面上工作的推開,解決協商、簽訂和履行區域性行業性工資集體協商工作中的問題,推動區域性行業性工資集體協商工作的深入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