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安全生產體系建設工作方案
時間:2022-08-07 09:48:15
導語:鎮安全生產體系建設工作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進一步深化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強化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建立與安全發展相適應的隱患排查長效工作機制,按照國務院安委辦《關于建立安全隱患排查治理體系的通知》精神,決定在全鎮范圍內組織開展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建設工作。現制定實施方案如下:
一、指導思想
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按照“總體規劃、屬地管理、分類實施、穩步推進”的原則,以企業分類分級管理系統為基礎,以企業安全隱患自查自報系統和安全隱患動態監管統計分析評價系統為核心,建立健全安全監管責任機制、考核機制,強化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完善安全生產標準體系,廣泛開展安全教育培訓,逐步建立全鎮安全隱患排查治理體系。
二、目標任務
建立鎮級安全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平臺,對企業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進行全過程管理,實現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常態化、規范化、法制化,推動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建立健全安全生產長效機制。
三、工作內容
(一)建立企業基礎數據庫。分行業、分領域調查摸清企業情況,建立包含每個生產經營單位名稱、地址、注冊代碼、工商營業號、行業類別、注冊類型、主管部門、企業規模、經營范圍、主要負責人、安全管理機構和人員、從業人員(含特種作業人員)、重大危險源、特種設備,以及工傷事故、執法監察、行政許可、安全生產達標建設等相關信息的基礎數據庫,根據企業規模、生產經營性質、安全生產管理水平、危險因素和安全生產標準化、規范化、誠信管理等級等因素,進行分級分類,
為實施有效決策和監管提供基礎信息。
(二)制定隱患排查治理標準。依據《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暫行規定》及有關法律、法規要求,以《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基本規范》、現有的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定標準和規范化及誠信管理要求為基礎,參照國家安監總局的《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建設實施指南》及各有關行業事故隱患自查標準分類明細表,進一步細化各類行業的事故隱患自查標準,使生產經營單位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使監管部門明確“管什么、怎么管”,確保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
(三)建立隱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統。依托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統,建立全鎮安全隱患排查治理信息管理系統,包括安全隱患自查自報系統、安全隱患動態監管統計分析評價系統等,使生產經營單位加強對自查隱患、上報隱患、整改隱患和接受監督指導等工作的管理,及時排查、整改、消除隱患;使安全生產監管部門和行業主管部門對生產經營單位自查自報隱患數據、日常執法檢查數據、隱患整改數據和監管措施執行到位及處罰等情況實施實時管理、統計和分析,實現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全過程記錄和管理。
(四)明確生產經營單位隱患排查治理主體責任。以生產經營單位自查隱患、自報隱患、治理隱患三個環節的職責為重點,要求生產經營單位內部必須建立完善的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框架和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并通過內部排查、實施治理和分析改進等步驟,形成完整的自查、自改和自報機制,確保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常態化和持續改進,不斷提高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管理水平。
(五)完善隱患排查治理監管體系。按照“誰主管、誰負責”和屬地管理原則,依據縣政府《關于印發縣安全生產工作職責暫行規定的通知》精神,理順、細化并明確各企業、各相關部門和單位的屬地管理、綜合監管、專業監管和行業管理安全監管職責,督促和指導生產經營單位開展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建設。根據生產經營單位的生產經營性質、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規范化達標和誠信管理等級等情況,對生產經營單位進行分類分級,針對不同類別和等級的生產經營單位制定監管辦法,明確監管主體的監管對象,在監管頻次、監管內容等方面實行差異化,提高監管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確保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措施得到全面落實。
(六)建立考核工作機制。突出對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過程管理和效果管理,將各企業、各部門建立安全隱患排查治理體系、日常執法檢查等相關工作的過程管理情況,納入安全生產工作年終考核,對未按規定及時自查自報隱患的企業要從嚴開展執法檢查;對積極開展隱患排查治理的單位在安全生產評先評優方面優先考慮。
四、工作步驟
(一)宣傳發動階段(2013年7月3日-7月10日)。制定《關于開展鎮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建設工作實施方案》、《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分類分級管理辦法(試行)》及《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自查自報工作管理辦法(試行)》等文件,明確目標任務、工作措施和實施步驟。組織召開動員大會,進行專題動員部署,進一步樹立“隱患險于明火,防范勝于救災,責任重于泰山”的科學理念,營造“突出預防,消除隱患”的社會輿論氛圍。各企業、各有關部門和單位結合本企業、本系統、本單位實際,制定工作實施方案,確定階段任務和工作措施,并于7月10日前報鎮安委會辦公室。
(二)調查摸底階段(2013年7月5日-7月15日)。各企業、各有關部門和單位依據縣政府《關于印發縣安全生產工作職責暫行規定的通知》精神,按照《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分類分級管理辦法(試行)》要求,對監管職責范圍內的所有生產經營單位全面開展調查摸底,根據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基礎條件、安全管理水平和危險有害因素等實際情況,進行分類分級。各企業、各有關部門及時對調查情況進行匯總登記并于7月15日前報鎮安委會辦公室備案。
(三)組織實施階段(2013年7月16日-9月30日)。依托“安全生產網”和全鎮安全生產智能監管平臺,建立統一的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信息管理系統。各行業主管部門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和標準規程、規定的要求,結合我鎮實際,以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達標評定為基礎,組織專家梳理完善監管范圍內的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標準,7月25日前報鎮安委會辦公室備案,由鎮安委會辦公室進行匯編,并印發至各相關企業。分層次組織對各企業、各部門、各村居及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分管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及具體操作人員的業務培訓,指導生產經營單位全面實行安全生產隱患自查自報,對自查自報情況進行日常監管、系統分析,及時匯總相關數據,并根據工作狀況,有針對性的組織行業、屬地開展專項整治。
(四)檢查驗收階段(2013年10月1日-10月31日)。對各階段各項資料進行梳理、匯總,進一步完善綜合監管信息系統,理順工作機制,構建體系完善、內容科學、運行有效的事故隱患排查治理自查自報信息體系,確保高質量地通過縣安監局組織的專項工作檢查驗收。
五、組織領導
為加強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建設工作,成立由鎮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安委會成員單位分管負責人為成員的全鎮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建設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全鎮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建設的日常工作,協調、指導和考核各企業、各部門和單位安全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建設工作,辦公地點設在鎮安委會。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強領導,周密安排部署。各企業、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切實加強對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建設工作的組織領導,成立專門的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專人負責,制定工作方案,周密安排,科學實施。要充分調動各企業、各有關部門、各生產經營單位的積極性,把安全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建設納入安全生產年度考核,確保工作措施落實到位。
(二)全面部署,廣泛宣傳發動。要充分利用新聞媒體,大力宣傳建立安全隱患排查治理體系的目的意義,引導各有關單位深刻認識建立安全隱患排查治理體系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和自覺性。要加強職工安全培訓,提高職工排查事故隱患的意識和能力,組織和鼓勵職工結合本職工作查找事故隱患。要組織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建設和相關系統操作使用的專題培訓,確保體系建設工作有效開展。
(三)落實責任,強化目標考核。各企業、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按照安全生產職責規定,落實各行業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建設的工作責任。派出所、中小學、農技中心、水利站、衛生院、城建站、工商所、供電所、安監站等部門分別負責監管范圍內企業的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建設工作。鎮安委辦要完善激勵約束機制,對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成績突出的,要予以公開表彰;對未按要求完成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建設工作的,要嚴格按照有關規定,進行責任追究。
(四)統籌兼顧,構建長效機制。各企業、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以建立安全隱患排查治理體系為契機,統籌兼顧,夯實安全生產監管基礎,切實做到“五個結合”(將建立安全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工作與深入開展“打非治違”專項行動相結合,與深化重點行業(領域)安全專項整治相結合,與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相結合,與加強安全監管“基層基礎”建設相結合,與加強安全監管隊伍建設相結合),加快實現安全隱患排查、登記、上報、監控、整改、評價、銷號、統計、檢查和考核的全過程管理,進一步構建安全生產長效工作機制。
- 上一篇:氣象局上年重點工作總結及下年工作打算
- 下一篇:防治違法建設工作實施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