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實施方案

時間:2022-11-06 02:09:00

導語: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實施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實施方案

根據市委、市政府《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意見》(市委發(fā)【】號)、中共張家川縣委、縣政府《印發(fā)〈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意見〉的通知》(張發(fā)字【】號)和市教育局、市人事局《關于做好全市中小學教職工聘任工作的安排意見》(天教局發(fā)【】號)的精神,我縣將全面推開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為了積極穩(wěn)妥地搞好此項工作,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機構設置及教職工編制標準

(一)內設機構及領導職數

⒈完全中學、職教中心各設校長、書記一人,一中、二中設副校長人,三中、四中設副校長人,職教中心設副主任人;職能機構設教導處、總務處,各設主任人,一中、二中設辦公室主任和政教主任各人。

⒉普通初中(含附中)設校長人、副校長人,張川鎮(zhèn)中、龍山鎮(zhèn)中設副校長人;職能機構設教導處、總務處,各設主任人;張川鎮(zhèn)中、龍山鎮(zhèn)中設辦公室主任和政教主任各人。

⒊中心小學設校長人、副校長人,新建小學設副校長人;職能機構設教導處、總務處,各設主任人;新建小學、龍山西小設政教主任各人。

⒋完全小學設校長人、教導主任人,總務工作指定教師兼任;農村初級小學、教學點由完全小學代管,指定名學校負責人。

⒌幼兒園設園長人,副園長人。

⒍鄉(xiāng)鎮(zhèn)學區(qū)設校長人,并兼任學區(qū)所在地學校校長;教育專干人,會計人。

(二)教職工編制

城區(qū)高中、農村高中教職工與學生比分別為:和:;城區(qū)初中、農村初中教職工與學生比分別為:和:;城區(qū)小學、農村小學教職工與學生比分別為:和:;幼兒園教職工和幼兒比為:;職教中心按職業(yè)中學和教師進修學校標準分別配備教職工,職業(yè)中學教職工與學生比為:,教師進修學校按長班每班配備名教職工,短班每班配備名教職工,其他函授班每班配備名教職工(班額人);按編制所需教師在年內分步到位。

二、校長的聘任

校長實行公開選聘,競爭上崗。公開選聘校長工作要以黨的十六大為指針,堅持德才兼?zhèn)洌稳宋ㄙt,按照公開、公平、競爭、擇優(yōu)的原則,改革目前單一的校長任命制,形成校長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競爭擇優(yōu)、定期交流、充滿活力的激勵機制。校長的選聘按以下程序進行:

(一)競聘職位

四所完全中學、職教中心的校長由教育行政部門擬定聘任崗位,報縣委批準后,由教育行政部門向全縣公布。其它縣直中小學(幼兒園)、鄉(xiāng)(鎮(zhèn))學區(qū)(附中、中心小學)由教育行政部門擬定聘任崗位,以鄉(xiāng)(鎮(zhèn))學區(qū)、學校公布。其它完全小學的校長由鄉(xiāng)(鎮(zhèn))學區(qū)擬定聘任崗位,在本鄉(xiāng)(鎮(zhèn))公布(報縣教育行政部門備案)。

(二)競聘的基本條件和要求

參加競聘的人員,應當符合以下基本條件和要求:

⒈具備相應的教師資格。

⒉有較強的政治、業(yè)務素質和良好的品質。

⒊從事教育教學工作五年以上,有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

⒋完全中學、職教中心校長一般要有本科以上學歷;初級中學校長應有大專以上學歷;小學校長一般要有中師以上學歷;幼兒園園長要有幼師以上學歷。

⒌完全中學、職教中心校長要具有中級以上專業(yè)技術職務;學區(qū)、獨立初中、局直小學的校長、幼兒園園長應具有助理級以上專業(yè)技術職務。

⒍身體健康,能勝任工作,年齡原則上在歲以下,競聘同一崗位人員中,對工作能力強、成績突出者年齡可放寬到歲以下,現任校長可以適當放寬到歲以下。

⒎同一所學校任期滿兩屆以上的現任校長,如參加競聘,要進行交流。

(三)聘任的基本程序

⒈公布職位。競聘職位為全縣各類學校校長、幼兒園園長,具體崗位數由教育行政部門報縣委批準后向全縣公布。

⒉個人申請。凡符合聘任條件欲競爭擬聘中心小學以上學校校長崗位的人員在規(guī)定時限內遞交書面競爭擬聘崗位申請?zhí)顚憟竺怼?/p>

⒊資格審查。由縣教育人事制度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對應聘人員的資格、條件進行審查。

⒋演講答辯。由領導小組對資格審查合格人員進行政策水平、有關知識、專業(yè)能力、管理才能、應變能力等方面的答辯測試。

⒌民主測評。領導小組對資格審查合格的應聘人員的德、能、勤、績、廉進行民主測評。

⒍年度考核。將近三年上級部門對應聘人員的年度考核結果折算后計入總分。

⒎公布成績。將演講答辯、民主測評、年度考核的綜合成績予以公布。

⒏確定人選。由縣教育人事制度改革領導小組依據綜合成績確定擬聘人選,并向社會公示。

⒐頒發(fā)聘書。按照干部管理權限,完全中學、職教中心校長由縣政府聘任;其它局直中小學(幼兒園)、鄉(xiāng)鎮(zhèn)學區(qū)(附中、中心小學)校長由縣文教體育局聘任,并頒發(fā)聘書。

(四)聘后管理

聘期一般為年,實行任期目標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任期內如出現重大失誤或瀆職行為可解聘,并追究相應的責任。新聘任的校長任期內享受相應的級別待遇,對原任校長的職級待遇予以保留。今后凡校長崗位出現空缺的一律實行公開選聘。

(五)學校其它領導成員的聘任

副校長、主任及其它領導成員按編制及崗位設置可按分級聘任的原則在本縣范圍內競爭選聘,上崗條件原則上要達到校長上崗同等條件。具體步驟是由校長提名,經學校黨支部研究,教代會評議通過,按干部管理權限報有關部門考察、審核同意后,由校長聘任。無論聘任與否,原有職級待遇予以保留。

(六)農村基層小學校長的聘任

農村基層小學校長的聘任,由各學區(qū)參照本實施方案提出具體意見,報縣文教體育局和當地鄉(xiāng)鎮(zhèn)黨委審核后,由學區(qū)進行聘任,并頒發(fā)聘書。

三、教職工聘任

(一)教職工聘任范圍

各學校依據基本編制數,原則上確定的崗位實行聘任,空出的崗位用于接收新教師,但因全縣教職工缺編較大,第一輪聘任城區(qū)學校確定的崗位,其他學校確定的崗位。各校優(yōu)先聘任本校教職工(也可在本鄉(xiāng)鎮(zhèn)跨校聘任),原則上教職工由超編學校向缺編學校流動,聘任順序為先城區(qū)后農村,先中學后小學,跨鄉(xiāng)鎮(zhèn)(局直學校跨校)聘任需經縣教育行政部門批準后方可實施。

(二)聘任原則及程序

教職工的聘任必須按照崗位公開、平等競爭、雙向選擇、擇優(yōu)聘任的原則進行。其程序是:

⒈完全中學、職教中心、附中、中心小學、幼兒園以校制定教職工聘任辦法,其他小學以鄉(xiāng)鎮(zhèn)學區(qū)制定教職工聘任辦法,報經縣教育人事制度改革領導小組審批后實施。

⒉召開全體教職工應聘動員大會,公布編制數、崗位設置數、各類人員聘任條件,宣布近三年教職工年度考核結果。

⒊教職工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向聘任學校上交應聘申請(不交申請者視為拒聘)。

⒋教研組長、年級組長、班主任、專任教師、教輔人員、后勤服務人員和行政辦公人員,分別由分管副校長和教導主任、總務主任、辦公室主任根據平時考核情況給校長綜合提出建議名單后由校長正式提名經教代會(或校務會)討論通過校長聘任。

⒌校長與受聘人員簽定聘任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責任和聘期。

⒍新分配的大中專畢業(yè)生,外地(校)調入的教職工,學校試崗一年后,經考核稱職者,由校長聘任。

(三)解聘及不解聘

⒈教職工在聘期內有下列情況之一者校長予以解聘。

()違反國家法律、法規(guī),觸犯刑律;或酗酒鬧事、打架斗毆,參與賭博等被公安機關拘留者;

()未經學校同意和縣教育行政部門批準私自在外兼課、從事第二職業(yè)或外出求職者;

()曠工或者請事假逾期不歸,連續(xù)超過十五天或一年累計超過三十天者;

()體罰學生,經教育不改者;

()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學任務,不安心本職工作,教學業(yè)務能力差,不能勝任工作又不努力學習,年度考核為不稱職者;

()道德敗壞,品行不正,造成不良影響者。

⒉教職工在聘期內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學校不得解聘,但可視其情況減免其承擔的工作。

()因公負傷、致殘而喪失教育教學能力和從事其他崗位工作;

()女職工在孕期、產期及哺乳期間;

()患病在醫(yī)療期內或患絕癥、精神病。

(四)落聘人員的安排及待遇

⒈因崗位超員,待聘的教職工,教育行政部門推薦到其他學校應聘。

⒉對因工作不稱職落聘的教職工,可提供繼續(xù)教育的機會,促使其業(yè)務能力提高,待后重新參加聘任。

⒊對長期患病,確實不能堅持正常工作的教職工,經鄉(xiāng)鎮(zhèn)學區(qū)(學校)報請縣教育人事制度改革領導小組和縣人事部門核查后,按有關規(guī)定辦理病退手續(xù)。

⒋允許待聘、落聘人員面向社會跨行業(yè)流動并辦理調動手續(xù)。

⒌待崗人員不享受各種津貼;待崗一年內的只發(fā)職務工資;待崗一年以上三年以內的只發(fā)職務工資的;待崗三年后還不能受聘者,停發(fā)其工資,并參照企業(yè)下崗職工管理辦法,發(fā)給最低生活保障金。

⒍待崗一年的教職工一律轉到教職工流動服務中心統(tǒng)一管理,待崗人員如用非正常的手段影響或干擾機關、學校及領導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秩序,由鄉(xiāng)鎮(zhèn)學區(qū)、學校報縣教育行政部門,經縣教育人事制度改革領導小組審查并予以辭退。

(五)拒聘與離職進修

⒈待聘教職工不愿接受學校聘任,或不同意教育行政部門推薦到缺編鄉(xiāng)、校應聘者視為拒聘。拒聘人員自拒聘之下月起停發(fā)工資及一切福利待遇,限期三個月辦理調離手續(xù),逾期按自動離職處理。

⒉被聘教職工按規(guī)定要求離職進修者,需本人寫出申請,鄉(xiāng)鎮(zhèn)學區(qū)、學校加注意見,縣教育行政部門批準后,方可進修。未經鄉(xiāng)校同意和縣教育行政部門批準,擅自離職進修的人員,停發(fā)進修期間工資,并予以解聘。

⒊教職工脫產進修后,原則上不再重新分配,仍回原單位工作,如不回教育系統(tǒng)工作,交回離職進修期間的職務工作總額。

四、實行校內結構工資制

校內結構工資制是把教職工個人職務工資作為保留部分不動,把津貼部分和校內的自籌補貼作為活的部分,按教職工的工作量和工作成績分為工作量津貼和績效津貼兩部分,以鄉(xiāng)鎮(zhèn)學區(qū)、學校為單位統(tǒng)一發(fā)放。

⒈工作量津貼

工作量津貼是把教職工的工作量折合成標準課時按月發(fā)放津貼具體是每年發(fā)給個月工作量津貼前半年發(fā)個月后半年發(fā)個月。工作量的確定按省頒課程標準對各類學校各學科課時要求和原教育部()教計字號文件對各類學校教師授課節(jié)數規(guī)定,以學校(教學點歸完小)把每個教職工的實際工作量折算成標準課時。具體是:

()小學語文、數學,中學語文、數學,每節(jié)課為一個標準課時;原則上中學教師每周講授兩個班的語文或數學,或每周講授物理、化學、生物、英語、政治節(jié),講授其它學科節(jié)。小學教師每周包教一個班的語文和數學,或講授兩個班的語文(數學),講授其他學科為節(jié)。

()中學語文、數學、英語、政治、物理、化學六門學科,小學語文、數學同科多授一門課頭可增算節(jié)課,跨學科多授一門課頭可增算節(jié)課;其它學科同科多授一門課頭可增算半節(jié)課,跨學科多授一門課頭可增算節(jié)課。

()學校領導都應授課。局直學校主要領導(校長、書記)周授課為科任教師標準量的至,其他領導周授課不少于科任教師的一半;鄉(xiāng)中學、城鎮(zhèn)小學(幼兒園)、鄉(xiāng)中心小學和人以上完全小學主要領導周授課時不少于科任教師的一半。

()各校教輔人員、后勤服務、班主任、年級組長、教研組長、工會、團隊負責人的工作量由鄉(xiāng)鎮(zhèn)學區(qū)、學校根據實際情況折算成標準課時,具體辦法由鄉(xiāng)鎮(zhèn)學區(qū)、學校自定,報縣教育行政部門審查。

工作量津貼分配辦法是:中心小學以上學校以校核算發(fā)放其他學校由鄉(xiāng)鎮(zhèn)學區(qū)核算出同類學校的總工作量及標準課時津貼總數后再劃撥給學校由學校按教師的實際工作量折合成標準課時發(fā)放。

⒉績效津貼

績效津貼是把教職工個人每年兩個月的津貼和校內自籌補貼按崗位工作考核情況每學年發(fā)放一次。各鄉(xiāng)鎮(zhèn)學區(qū)、學校要結合實際制定教職工崗位職責及量化考核細則。做到平時考核與定期考核相結合,學期考核與學年考核相結合,定量考核與定性考核相結合,以學年考核成績?yōu)橐罁舌l(xiāng)鎮(zhèn)學區(qū)、學校統(tǒng)一發(fā)放。

⒊特殊情況:

()經學校同意縣教育行政部門批準的離職進修人員,不列入校內結構工資的范圍,原工資照發(fā)。

()對患有精神病、因公致殘等特殊情況而長期不能工作的人員,按教職工管理辦法辦理病假手續(xù),不列入校內結構工資范圍,享受有關規(guī)定的待遇。

()對接近退休年齡、因長期患病,已喪失工作能力的,可按有關規(guī)定提前辦理病退手續(xù)。

()對男性年齡在歲以上,女性年齡在歲以上的教職工,鄉(xiāng)鎮(zhèn)學區(qū)、學校按實際情況安排工作量,不再和工作量津貼掛鉤,但績效津貼要由鄉(xiāng)、校統(tǒng)籌發(fā)放。不承擔任何工作任務的,不能發(fā)放工作量津貼和績效津貼。

五、首次聘任的時間安排

⒈××年月日以前,完成各校“三定”方案的審定。

⒉××年月日以前,完成校長的選拔聘任。

⒊××年月日以前,完成學校其他領導成員及農村小學校長的聘任。

⒋××年月日以前,完成教職工的聘任。

⒌××年月日起,實行校內結構工資制。

⒍××年月,進行總結驗收。

六、監(jiān)督和仲裁

⒈縣教育行政部門是學校(單位)實行聘任制的管理部門,對學校實行聘任制具有指導、協調、監(jiān)督的職責,有權對違反國家有關人事法規(guī)、政策的行為予以糾正,并對有關責任者進行處理。

⒉縣上成立教育人事仲裁機構,負責處理聘任工作中人事爭議的調解、仲裁事宜,依法保障教職工和學校雙方的合法權益。局直學校、學區(qū)可成立由教職工代表、學校管理人員代表組成的人事爭議調解小組,依據有關規(guī)定行使調解職能。教職工對所屬鄉(xiāng)校做出的涉及本人權益的人事處理決定不服,可向鄉(xiāng)鎮(zhèn)學區(qū)、學校人事爭議調解小組申請調解,調解未果,再向縣人事爭議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⒊對仲裁不服的,可依據有關法律法規(guī),向當地人民法院訴訟,但不得采取違反本辦法的行為和手段,影響干擾各級機關和學校及領導的正常工作,對不聽勸阻者,按拒聘人員對待,情節(jié)嚴重者按有關規(guī)定予以制裁。

仲裁期間申請仲裁人員不得擅自離崗。

本辦法適用于全縣教育系統(tǒng)各級各類學校,由縣文教體育局負責實施并解釋。

本辦法自下發(fā)之日起執(zh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