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監督縣委書記用人方案

時間:2022-10-17 04:31:00

導語:有效監督縣委書記用人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有效監督縣委書記用人方案

根據州黨委組織部《關于在自治州直屬縣(市)全面開展“科學規范和有效監督縣(市)委書記用人行為”調研試點工作的通知》要求,結合**縣援疆試點縣的實際,特制定**縣“科學規范和有效監督縣委書記用人行為”工作實施方案

一、科學規范和有效監督縣委書記用人行為工作的重要意義

開展“科學規范和有效監督縣委書記用人行為”工作,深化對“一把手”選人用人權的監督,是貫徹落實《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干部隊伍建設的重要措施和內在要求,也是遏制用人上不正之風和關心愛護干部的需要。縣委書記在全縣領導班子和全面工作中,處于核心地位,起著關鍵作用,負有全面領導責任,而在全部領導行為中,用人行為又占有比較突出的位置。縣委書記能否正確行使用人權,能否做到用好的作風選人,直接關系到全縣各級領導班子建設和干部隊伍建設,關系到全縣的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對干部選拔任用工作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深入研究探索對縣委書記用人行為進行有效制約的途徑和方法,科學規范和有效監督縣委書記的用人行為,努力提高縣委選拔任用干部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水平,形成正確的用人導向和良好的用人風氣,為縣委書記排除干擾和抵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風、加強各級領導班子建設和干部隊伍建設提供有力保障。

二、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

指導思想: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堅持黨管干部、擴大民主和依法辦事的有機統一,嚴格執行《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和有關干部任用、監督工作法規,以制度建設為重點,以強化監督為關鍵,運用綜合措施,進一步推進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和民主化。通過科學規范和有效監督縣委書記用人行為工作,進一步完善選人用人的規則和程序,規范縣委書記用人行為,明確縣委書記在用人方面應負的責任以及責任追究方式,使縣委書記增強責任意識,更加自覺地貫徹執行黨的干部路線、方針、政策和法規制度,保證縣委書記正確行使用人權,推動我縣干部選拔任用工作健康開展,促進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為縣域經濟科學發展、社會和諧進步、全面構建和諧**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總體目標:在州黨委組織部的指導下,在縣委的領導下,以擴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為方向,以進一步規范縣委書記用人行為為目標,緊緊圍繞干部選拔任用的關鍵環節,切實抓住容易出現問題的重點部位,完善規章制度,制定工作細則,健全監督措施,深入研究和探索對縣委書記用人行為進行有效制約的途徑和方法,努力提高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水平,為加強全縣各級領導班子建設和干部隊伍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三、總體思路

緊緊抓住干部選拔任用工作中的關鍵環節和容易出現問題的重點部位,深化改革,強化措施,完善制度,形成完備的制度體系和有效的監督體系,著重從以下四個方面探索實踐。

1、以理論探索為先導,認真開展課題調研工作。通過對如何科學規范和有效監督縣委書記用人權問題進行深入調查研究,明確試點工作重點,即如何界定縣委書記在用人上應有的權力與責任、規范權力運作程序,找準用人上容易出現問題的環節,制定完善的監督體系等,為試點工作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支撐。

2、以把握關鍵環節為突破口,規范干部選拔任用程序。在動議環節,重點是規定縣委書記提名動議干部的時機、權限和范圍;在民主推薦考察環節,主要是規定民主推薦的層次和范圍,確保選拔的干部是群眾公認的;在醞釀討論決定環節,重點是防止出現指定對象、劃定范圍、簡化程序的行為發生。

3、以制度建設為抓手,逐步形成科學的制度體系和用人機制。在認真貫徹《干部任用條例》和有關法規的基礎上,對已有的制度進行分類、整合、完善和創新,并對調研試點工作探索出來的新思路、新做法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來,逐步形成科學的制度體系,確保縣委書記在選人用人上有章可循。

4、以職責明晰為保證,增強縣委書記執行黨的干部政策的責任意識。按照權責統一的要求,既要保證縣委書記應有的用人權力,又要研究和明確縣委書記在行使用人權過程中應負的責任,研究探索責任認定及追究方式,促進縣委書記強化責任意識,增強貫徹執行黨的干部政策的自覺性。

四、開展科學規范和有效監督縣委書記用人行為工作的主要內容

(一)以《條例》為尺度,進一步明確縣委班子尤其是縣委書記用人權力。

縣委班子集體用人權:

1、定向把關權。按照黨的干部路線、方針和政策,掌握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的總體方向,按照德才兼備原則和各類干部的選拔標準把好干部的選任關,維護干部工作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2、調整干部動議權。根據領導班子建設的需要,提出干部整體性調整意向和原則。

3、舉薦干部權。根據崗位需求和對干部了解掌握的情況,向縣委或上級黨委及組織部門提名推薦擬提拔使用的干部人選。

4、約束監督權。對組織部門和其他班子成員在選人用人上的公正性、合理性進行約束、監督,防止和糾正選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風,對問題比較嚴重的提起追究。

縣委書記在縣委的集體領導下,還應有:

1、干部調整方案審查權。對組織部門提出的選拔調整干部方案,在提交常委會討論之前,聽取情況匯報,并進行初步審查,對擬提拔人選的任職資格、條件和標準等進行把關,把握提拔和調整干部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和準確性。

2、主持決策權。召集和主持常委會議討論干部任免事項,引導常委成員充分發表意見,當個別班子成員在認識上有偏頗時,進行正面疏導,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做出決定。

3、特殊情況的臨機處置權。在討論決定干部任免過程中,班子成員意見分歧較大的,可做出暫緩任免的決定。對需要復議的干部任免事項,可由本人或責成組織部門在征得一半以上常委同意的基礎上,做出復議決定。

(二)以《條例》為依據,明確縣委班子尤其是縣委書記用人責任。

1、把握用人導向和標準及責任。縣委書記及縣委班子成員推薦干部人選,應對被推薦對象有比較全面、準確的了解。若所推薦的人選可能存在問題,在不進行了解的情況下推薦的,任用后暴露出明顯問題,追究推薦領導與分管領導的失察責任。

2、正確用人決策的責任。在討論任用干部過程中,到會人數未達到《條例》規定人數;縣委書記搶先表態“定調”,導致討論不充分和討論不民主;在多數常委不同意的情況下,縣委書記仍堅持個人意見等,除了糾正本次干部任用決定,同時追究縣委書記在集體決策失誤中的主要責任,追究縣委班子其他成員的相關責任(持反對意見與棄權的縣委班子成員除外)。

3、違反程序責任。在干部選拔任用工作中,縣委書記及縣委班子其他成員沒有按《條例》規定履行程序,要進行糾正,同時,根據問題的性質,追究縣委書記及縣委班子其他成員的相關責任。

4、帶頭遵守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紀律的責任。在選人用人過程中,違反《條例》第六十三條所列紀律的,嚴肅查處相關責任人。

五、工作重點

堅持邊調研、邊實踐、邊總結、邊規范,認真總結干部選拔任用工作中的經驗做法,探索選人用人行為既科學規范,又受到有效監督的措施和辦法。

一是規范干部任用程序。

1、規范和約束干部任用動議行為。明確動議前提,重點是防止隨意動議調整干部。一般是以下四種情況可動議干部:在干部年度考核結束后,據考核結果和建議提出動議;根據組織部門的建議提出動議;縣管領導班子和干部存在突出問題需及時解決時,可以提出動議;縣管領導崗位出現空缺時,可以提出動議。縣委書記在動議干部時提方向原則,不能指定具體職位:提選任標準,不提具體人選;提選拔要求,不限定選拔范圍。如無特殊情況一屆內批量調整干部不得超過2次,討論決定部分干部任免每年不得超過5次,一個屆期內調整干部的數量不得超過領導干部職數的50%,提拔超過30人以上向州黨委組織部請示同意后進行調整。干部調整具體方案由組織部門根據不同崗位特點和實際工作需要研究提出,由常委會集體討論決定后組織實施。

2、規范和約束初始提名權。明確提名主體,應為黨委組織部門、領導班子集體和領導個人。初始提名的建議人選一般應從后備干部隊伍中產生。領導個人推薦要填寫《推薦干部登記表》,寫明與被推薦人的關系。推薦的人選必須經過民主推薦,在民主推薦中得票率達不到50%的,不得列為考察對象,經考察不符合提拔條件或在討論決定中未獲通過的,一年內不得再次推薦。領導干部不準采取授意、暗示的方式推薦干部,不準把個人意志強加于黨委或組織部門,不準直接或間接推薦本人的配偶、子女、直系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

3、規范和約束干部考察行為。進一步完善干部考察預告制、考察組長負責制、差額考察和考察責任追究制,注重研究考察工作方法和程序,明確考察工作紀律,加強考察工作監督,考察工作由組織部門獨立負責的進行,確保考察準確、任用得當。在考察工作結束后,縣委書記要及時聽取組織部門的考察情況,保證考察信息為第一真實、準確,以此作為干部任用的依據,防止其他渠道的信息影響干部的使用。

4、規范和約束醞釀討論環節。規范擬調整干部人選在縣委書記辦公會議和常委會議組成人員之間充分醞釀的形式和方法;征求政府分管領導和人大、政協主要領導的意見,廣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見。醞釀在常委會召開之前進行,由分管副書記或組織部長與有關方面和人員進行溝通,對擬任人選意見分歧較大的,特別是人大、政府、政協、紀委主要領導明確提出不同意見的,不提交常委會討論。

5、規范和約束決定任用環節。做到干部任用集體把關、民主決策,縣委書記在主持討論決定干部任免事項的會議時,做到常委到會不足三分之二的,不得研究干部任免事宜。討論時要有足夠的時間保證組織部門逐個介紹擬任人選的推薦、考察醞釀情況和任免理由,保證與會人員充分發表意見。在討論干部任免時,縣委書記不得提前表態。賦予縣委書記對干部任用的臨時處置權,在討論決定干部任免過程中,班子成員意見分歧較大的,可做出暫緩任免的決定。對鄉鎮(中心)、縣直機關部門黨政正職擬任人選和推薦人選,由常委會提名,全委會審議,全體委員進行無記名投票表決。必要時可實行差額票決,逐步擴大全委會和常委會票決制的范圍。

二是強化民主監督。

1、自覺接受上級黨組織的監督。一方面把用人情況作為縣委書記述職述廉和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作為評價縣委書記工作的重要依據;另一方面堅持實行干部任前報備審核制度,每次調整干部的情況要向州黨委組織部報備;每批調整提拔人數超過30人的,事先要報經州黨委組織部批準;對縣領導的配偶、子女、親屬及身邊工作人員,需要破格提拔的人員,屬于超職數配備的人員,在重要問題上有爭議的人員,受過黨紀政紀處分的人員,在決定提拔前,要報州黨委組織部審核。

2、實行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監督員制度。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離退休老干部、紀檢干部中聘請監督員,定期聽取他們對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意見和建議,邀請他們參與干部考察考核工作,主動接受工作監督員監督,進一步擴大對干部監督的渠道,形成干部監督工作的多層次、多方位、多渠道的干部監督網絡體系。

3、自覺接受群眾監督。不斷擴大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公開透明度,堅持選拔干部任用公示制度,公示時間要保證,公示內容要全面,讓社會各界和廣大群眾全面了解,廣泛參與,在組織部、紀檢委分別設置干部監督舉報電話,并做好受理查辦工作,充分落實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監督權。實行領導干部試用期制度,加強干部試用期間的管理,期滿后根據考核結果決定任免試任職務。

4、制定“防止干部帶病提拔”和“防止干部帶病上崗”的具體措施。建立《后備干部動態管理制度》、《推薦責任制》、《考察責任制》、《任免決策責任制》、《公示制度》、《試用期制度》、《干部選拔任用工作全程實錄制》和《干部選拔任用工作責任追究制》,規范《重大問題集體決策制》、《重大事項報告和收入申報制》、《述職述廉制度》、《經濟責任審計制度》、《干部監督工作聯系會議制度》、《民主生活會制度》、《領導班子思想工作情況溝通制度》和《民主評議制度》。通過采取有效的監督措施,使用人行為置于社會的廣泛監督下,形成有力的制約機制。

六、主要步驟

分為四個階段進行:

(一)動員階段(**年1至3月)。主要是在學習自治區、自治州“科學規范和有效監督縣(市)委書記用人行為”調研試點工作的有關文件、《干部任用條例》及相關的法規性文件的基礎上,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對調研試點工作進行專題研究,成立領導和工作機構,制定工作計劃和實施方案,安排部署調研試點工作。

(二)研究階段(**年4月至6月)。通過召開座談會、個別訪談、發放征求意見表等多種方式,廣泛聽取干部、群眾的意見,發現好的經驗和做法,找準存在的問題和干部選拔任用工作中的薄弱環節,分析原因,提出對策和建議,形成專題調研報告。

(三)健全制度階段(**年7月至9月)。本著邊調研、邊實踐、邊總結、邊規范的原則,結合我縣的實際,研究制定和健全有關工作制度,形成新的制度報州黨委組織部審核。

(四)完善提高階段(**年10月至12月)。認真總結調研試點工作經驗,形成試點報告。進一步完善和規范各項制度,建立和形成科學規范和有效監督縣委書記用人行為工作的長效機制。

七、切實加強對“科學規范和有效監督縣委書記用人行為”工作的領導

“科學規范和有效監督縣委書記用人行為”的工作,政策性強,涉及面廣,工作要求高。為切實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實施,積極穩妥地推進,使此項工作達到預期目標,取得實效,經研究,成立縣“科學規范和有效監督縣委書記用人行為”工作領導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