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建設組織基礎方案

時間:2022-04-02 04:37:00

導語:新農村建設組織基礎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農村建設組織基礎方案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對加強和改進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當前,要緊扣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要求,調整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工作思路、工作目標和推進措施,使農村基層領導班子建設、黨員干部隊伍建設、活動載體和工作機制有新突破,確保農村黨組織更好地承擔起新農村建設的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的重要職責。

一、打造強班子,構筑堅強堡壘

堅持用新農村建設理念統領農村基層班子思想。要突出農村基層領導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設,深入學習領會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意義、目標要求和中央的戰略部署,引導農村基層班子和鄉村領導干部樹立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增強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緊迫意識和責任意識,在學習和實踐中形成加快發展的科學態度、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

按照新農村建設要求選好配強農村黨組織書記。要進一步探索農村黨組織書記的選用標準,樹立正確導向,把政治素質好、致富能力強、群眾公認的各類能人選拔上來,發揮他們在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中的領頭雁作用。要打破陳舊模式,建立科學規范、充滿活力、有利于人才脫穎而出的選任機制。要打破地域界限,積極采取從縣鄉機關選派、從優秀大學生中選聘的辦法,改善村黨組織書記隊伍的素質結構,逐步建立起一支以能人和優秀大學生為主體的新型村黨組織書記隊伍。

依據新農村建設業績考核鄉村班子。在推廣雞西市麻山鄉“村官述職”、齊齊哈爾市村黨支部書記星級化管理辦法的基礎上,以新農村建設的目標任務為標準,制定鄉村班子和鄉村領導干部工作實績考核辦法,細化量化指標,每年進行一次逐級考核。要根據考核結果,對符合“五個好”標準的鄉村黨組織進行大張旗鼓的表彰獎勵,對軟弱渙散、業績平平的后進黨組織進行集中整頓。

二、培育新隊伍,強化人才支撐

堅持用人才理念來抓農村黨員干部隊伍建設,加速培育一支始終走在時展前列的中堅力量,形成在新農村建設中充分發揮骨干帶動作用的致富帶頭人群體。

切實提高黨員干部建設新農村的能力。要進一步強化建設新農村的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能培訓,不斷提高農村黨員干部科學發展、致富群眾的本領,執行政策、依法辦事的本領,化解矛盾、促進和諧的本領,艱苦奮斗、務實創新的本領,使他們在帶頭致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中體現先進性,在科學發展、和諧發展中體現先進性,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促進鄉村繁榮穩定中體現先進性。要進一步改進農村黨員干部的培訓方式,積極推行開放選學,變“填鴨式”培訓為“菜單式”點學,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要進一步整合農村黨員干部的培訓資源,統籌基層黨校干校、農廣校、電大、電化教育等方面的設備和師資力量,加快發展現代遠程教育,提高培訓的質量和效果。

大力推進“四培養”工程。堅持把致富能手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把致富帶頭人培養成村干部,把村干部培養成致富帶頭人,是黑龍江省農村黨員干部隊伍建設的基本經驗和努力方向。在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要注意發現具有帶頭致富和帶領群眾致富能力的“雙帶型”黨員,選拔政治素質強、發展能力強的“雙強型”干部,特別要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風上過得硬、群眾信得過的人,想干事、會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人,選進農村基層干部隊伍,努力培養建設一支好的新農村建設帶頭人隊伍。

深度開發新農村建設的人才資源。要按照黨管人才的原則,把人才工作納入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總體目標任務中來把握。從新農村建設的實際需要出發,制定人才工作的新思路、新目標和新政策,抓住發現、培養、吸引、留住、用好等關鍵環節,形成人才工作的正確導向,調動各類人才參與和支持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要深入實施省委提出的“村村大學生”計劃,關心和支持到農村工作的大學生,努力創造成長和發揮作用的條件,為新農村建設積蓄一支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隊伍。

三、創建新載體,拓展實踐平臺

積極探索帶民致富的有效途徑。發展農業產業經營,推廣合作經濟組織與農戶有機結合的組織形式,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任務,也是發揮農村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的有效途徑。近年來,黑龍江省各地組織開展了不同形式的黨群共建富民行動,探索形成了黨群共建農民股份公司、經濟聯合體、支部加協會等發展模式,這是將農村黨建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的創新工程。實踐證明,它也是新時期加強和改進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的一個有效載體。

建立完善農村服務體系。適應農村黨組織職能轉變的內在要求,緊扣農民生產生活需要,組織農村黨員干部領辦創辦示范服務項目,鼓勵和支持各類能人大力發展新型社會服務組織,帶領農民群眾發展現代農業、調整農業結構,為群眾提供產前、產中、產后全方位服務。要繼續建立以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為主體的為農服務體系,積極幫助協調解決勞務輸出、訂單合同等當前農村大量出現、容易出現矛盾、一家一戶難以解決的問題,為黨員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發揮作用提供舞臺和空間。

四、構建新體系,打牢組織基礎

適應黨員流向的變化,要按照有利于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原則,優化農村基層黨組織設置,形成網絡完善、覆蓋全面的組織體系。

調整整合鄉村黨組織。要突破按行政體制設置黨組織的模式,根據經濟發展的狀況,進行黨組織設置方式的創新。針對一些相鄰村發展不平衡,彼此有較強互補性的特點,實行以強帶弱式的村村聯建,成立聯合黨委或黨總支,在組織上實行統一領導,在經濟發展上實行優勢互補,建立穩定的互利和幫扶關系。要突破行業界限,將村鎮骨干企業與經濟薄弱的村通過村企聯合形式建立黨組織,實現優勢互補,促進共同發展。對近郊農村和小城鎮建設比較發達的村,可將村黨組織與居民區黨組織合并,建立黨支部(黨總支、黨委),統一領導村、居工作,促進城鄉統籌發展、均衡發展。

把黨組織建在產業鏈上。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使農村社會結構形態、經濟組織形式發生了新變化。要適應這一形勢,積極探索把黨組織建立在農村經濟發展的產業鏈、行業協會和各種形式的農村合作經濟組織上,促進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和優化組合。對市場發育好、鏈條比較健全的產業,要單獨建立黨組織。重點抓好在合作經濟組織、外出務工組織、中介服務組織中建立黨組織。黨員人數較多、經營規模較大的農民股份公司、協會及其他新經濟組織,要跨區域建立黨組織,實行雙重領導體制。

改進黨組織活動方式。要創新組織生活方式,按照小型、分散、業余的原則,緊緊依托產業黨組織、各類新經濟組織黨組織開展黨的活動。要改進黨組織的領導方法,積極參與經濟組織的生產經營和重大問題決策,探索推行“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具備條件的都要實行黨組織書記與協會會長、農民股份公司經理“一人兼”,確保黨組織活動與生產經營協調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