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科技局落實科學發展觀整改方案
時間:2022-04-20 04:09:00
導語:縣科技局落實科學發展觀整改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根據中共*縣委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試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整改落實階段的實施意見》和*縣科技局《關于深入學習實踐科技發展觀活動整改落實階段實施意見》(蓬科發〔2009〕1號)文件精神。針對我局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制定如下整改落實方案。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在比較利益的驅使下,農村具有較高科技文化素質的骨干農民外出較多,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農村科技進步。(二)企業規模小,產品技術含量低,項目申報難,企業科技工作成效難以得到顯現。(三)科技局人員緊缺,科技經費緊張,新技術研究與開發力度不夠。二、解決問題的主要措施
(一)農業科技上臺階,促進農民增產增收
1、大力實施糧油豐產科技工程。要加快農業科技創新,重點抓好優質新品種和新技術的引進和推廣應用工作。一要廣泛引進示范一批優質、高產、科技含量高的新特優品種。二要在農業生產中推廣高芥酸專用油菜、抗病性強又高產小麥、專用玉米、優質高產水稻新品種,促進糧食優質高產。三要改造提升已推廣的水稻、小麥、玉米、油料、蔬菜、瓜果等品種的技術水平。四要大力推廣小麥藥劑拌種、精量播種、疏株密植及廂溝式免耕稻草覆蓋栽培技術、油菜培育壯苗、中苗早栽、合理密植、增施硼肥技術、洋芋脫毒良種、壟作栽培、適期帶芽播種、覆膜防凍技術、蔬菜設施栽培、反季節栽培、節水栽培、無公害栽培、稻、萍、魚高產、稻麥高產高效簡化栽培、稻菌套種栽培、水稻拋秧栽培、稻田免耕和超高產強化栽培等先進成套的農業綜合新技術;切實抓好節水栽培、雙免耕、平衡配方施肥等單項農業新技術的推廣應用。五要大力推廣先進農機耕作,提高農業生產的現代化水平。
2、加強農業產業化科技示范區和示范戶建設。建成優質糧油、精品蔬菜、特色水果、九葉青花椒和觀音茶、中藥材等產業示范基地,逐步建成產業化示范區,將示范區建設成集現代農業生產、高新技術示范、旅游觀光、生態環境保護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無公害農產品示范基地,帶動群眾走無公害生產之路,推進無公害農產品基地整體認證工作,提高我縣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大力實施科技入戶工程,培植市級掛牌養殖大戶10戶、科技示范基地4個和科技興村示范村1個。加大天宮堂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和華亨泰豐現代農業示范園建設力度,為科技興農培植典范。
3、以科技項目為支撐,加速現代畜牧業發展。一要著力實施好《PIC優質豬健康養殖及精深加工技術集成與產業化示范》國、省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以四川高金公司為龍頭企業,以省畜牧科學研究院為技術依托,大力推進PIC生豬規模化、標準化養殖,形成“公司+科研單位+協會+農戶”的生豬養殖新模式,各部門要能力配合,保證全面完成國、省下達的任務,成功通過結題驗收。二要以實施省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項目《原生太鵝養殖及加工技術集成創新與產業示范》為契機,把我縣建設成以新生態公司為龍頭,建設稻----鵝經濟帶為重點,按原生態鵝飼養標準和生產流程進行養殖的原生態鵝基地縣。三要充分利用淺山丘生物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文井土雞、優質肉牛等其他原生態畜牧業。四要進一步加大“無規定疫病區”建設力度,開展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抓好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制定《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應用先進檢測手段加強疫情監測,明確防疫責任,落實免疫措施,果斷處置新發疫情,保障畜禽養殖安全。
4、科學規劃,推進循環農業發展。進行全縣的循環農業規劃工作,用科學的規劃指導全縣的循環農業發展。加強對種養大戶,特別是專業性公司的循環利用進行指導,促進他們節能減排,實現各類廢棄物的綜合利用。對農業循環經濟項目優先納入政府支持范圍。加快推進我縣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采取建立秸稈收儲體系、大力推廣秸稈還田技術、利用秸稈大力發展蘑菇等食用菌產業、發展農村清潔能源、積極引導秸稈工業化利用等多種方式防止秸稈污染環境、發展農村循環經濟、增加農民收入。
(二)加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建設,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1、狠抓工業科技項目。重點支持弘橋實業公司微波遠紅外技術集成生產變性淀粉產業化建設、宏勝水泥的300萬噸水泥生產線建設、四川喜亞動物藥業有限公司的長效伊維菌素注射液研究與開發等項目的實施。組織實施宏勝水泥的“工業廢渣生產水泥”、弘橋公司“PMYL季銨陽離子”、“微波遠紅外技術集成”、發富建材的“建筑廢渣制造水泥”等專利技術,促進專利產值快速增長。
2、實施高新技術產業化行動,推動工業優化升級。加大運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力度,重點支持宏勝水泥、發富建材、弘橋實業、喜亞藥業、陳善堂藥業、閩中食品、新生態食品和雙有炭素等企業實施技術改造,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要堅持引進消化創新和集成創新相結合,加強中高端產品和高效、節能、可循環工藝的研究與開發,大力推進制造企業設計、生產、營銷、管理信息化,提高關鍵技術和產品的自主設計、制造和集成能力,支撐現代制造業的聚集和發展;加強新產品的研發力度,實現新產品的數量比去年有所上升和新產品的產值增速大于工業產值增速。
3、開展高新技術企業和創新型企業培植活動。一是搞好現有企業基本情況的摸底調查,按照產業項目規劃,孵化高新技術企業。二是努力提高招商引資質量,實現以招商引資為主向招商引資與升級創牌并重的轉變,大力引進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能耗低、無污染的新型工業化項目,積極承接國內外高新技術產業的轉移,突破性地引進一批大的、能延伸我縣高新技術產業鏈的核心項目。三是積極組織企業參與創建省、市級企業創新中心、創新型企業及高新技術企業活動。使其從技術、品牌、體制機制創新以及能力建設、投入力度、人才隊伍、創新戰略上做出成效,在全縣起到示范作用,使其成為我縣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引領企業。
(三)、強化措施落實,確保科技工作上臺階
1、加強科技服務體系建設。
(1)大力實施科技特派員制度。對全縣科技特派員進行摸底篩選,著力打造一支技術過硬、服務一流的科技特派員隊伍。落實各項優惠措施,推行“科技特派員+公司(協會)+基地+農戶”的新型技術服務模式,鼓勵和推動各類技術人才扎根農村、企業、園區,實行定點掛牌服務,開展技術指導服務,組織實施科技項目、與服務對象結成利益共同體等多種形式,開展基層創新創業行動,搭建起科技成果轉化的平臺,使其成為我縣科技進步的支撐。打造以專家為核心,科技特派員為主體,廣大農村實用人才為基礎的農業科技服務網絡。形成“科技+領導,科技+流通,科技+金融,科技+特派員,科技+鄉土人才,科技+專合組織專業協會,科技+收益”一體化服務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服務機制。
(2)加強縣校(院)企科技合作,建立科技專家大院。在2008年與四川農業大學和四川畜牧科學院合作建立6個專家大院的基礎上,深化合作關系。要讓專家參與我縣的各項規劃的制定和論證,參與重大決策的論證。開展技術咨詢、技術指導、技術診斷和技術鑒定活動。要讓教授與我縣的企事業單位共建專家大院的時候形成“利益共亨、風險共擔”的緊密的合作關系。
(3)狠抓技術創新體系的建設,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官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引導企業學習和采用國內外先進的管理理念,建立健全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和技術創新激勵機制。鼓勵企業與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的聯系,在為企業技術創新提供人才支持的同時,引進高新技術成果和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支持企業創新中心建設。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企業技術創新體系,使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投資主體、研究開發的主體和科技成果應用的主體。健全科技中介服務體系,為各類企業的創新活動提供社會化、市場化服務,為實現“工業強縣”的目標提供有力的保證。
2、加強科技政策支持力度
(1)加強科技投入。縣財政將按照中、省、市、縣有關文件規定,對科技三項費、知識產權經費、科普經費的投入與財政收入增長同比例納入財政預算。
(2)建立科技中小型企業創新基金。財政每年從企業發展資金中安排不低于100萬元的專項經費,建立由科技部門主管、財政部門監管的科技中小型企業創新基金,基金實行專款專用,當年未用完的基金及其利息累積到下年度繼續使用,其用途為鼓勵并優先支持產、學、研的聯合創新,優先支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高技術、高附加值、能大量吸納就業、節能降耗、有利環境保護以及出口創匯的各類項目。科技部門和財政部門要根據中省科技中小型企業創新基金管理的政策建立健全我縣基金的整個管理使用制度。
(3)加大科技獎勵力度。今年在進行縣級科技進步獎的同時,要開展縣科學技術杰出貢獻獎的評選活動,對評出的獲獎者給予重獎。對申報市級以上科技成果給予技術協助和資料費補助。對獲得市級以上科技進步獎的縣委政府給予嘉獎。
(4)大力實施專利戰略和名牌戰略。鼓勵專利申報,對獲得專利的企業按遂府發〔20*〕10號文件精神上報申獎。對能形成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研項目在科技計劃立項上進行重點支持。實施商標戰略,爭創名牌商標,對獲得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產品稱號的、省著名商標、省名牌產品稱號的、市馳名或知名商標、市名牌產品稱號的給予獎勵。
(5)鼓勵技術推廣。按照川府發〔20*〕38號文件精神,在“技術推廣中凡經省級科技主管部門認定的技術,在轉讓、培訓、咨詢、服務時取得的收入免征營業稅;企事業單位進行技術轉讓,以及在技術轉讓過程中發生的與技術轉讓有關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技術培訓的所得,年凈收入在30萬元以下的暫免征企業所得稅,超過30萬元部分,依法征收企業所得稅”
3、做好科技服務工作
要在技術和人才引進、信息服務、項目審批、資金扶持等方面搞好服務。鼓勵科技人員興辦、領辦高新技術企業。
4、狠抓科普工作
組織好科普宣傳活動,建立1個科普教育基地,扎實抓好經常性的科普工作。集中搞好三月“科技之春”、五月科技宣傳周、九月科普宣傳日的科普宣傳活動、“六下鄉”活動。各中小學要安排一定的科普課,開展1—2次科普活動,有條件的學校要建立科普實驗基地、科普長廊。縣委一、二中心學習組要進行1次科技知識講座,進一步提高領導干部的科技素質。切實搞好科技培訓,每年培訓群眾達到5萬人次以上,用會議、廣播、電視及專題培訓和產業示范基地現場培訓等方式開展農村適用技術培訓,把科學技術送進工廠、農村、社區、學校。
5、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大力開展群眾性的知識產權知識宣傳培訓和知識產權知識進黨校、進企業、進社區“三進活動”,利用4.26“世界知識產權日”做好打擊假、冒、偽、劣商品的成果展示。組織好知識產權專項行動,加大對重點行業、流通領域的知識產權執法工作。
6、建立和完善重大決策專家咨詢制度,提高重大項目決策的科學性
建立和健全重大決策專家咨詢制度,對事關全縣經濟、科技、社會發展的重大決策,在決策前組織相關專家咨詢論證,提供決策依據,并通過組織軟科學研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和途徑,提高決策的科學性、正確性和民主化水平。
(四)加強理論學習和領導班子自身建設,努力提高理論和業務水平,增強領導干部執政、行政和為民服務能力(整改負責人:馮達興,責任股室:辦公室;完成時間:2011年底。)1、加強學習型機關建設,提高干部職工的素質。堅持集中學習或自學黨的方針政策、縣委“一三五三”發展戰略及業務知識,大力開展“三請教、三問計、三用心”活動,不斷提高干部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增強工作執行力,全心全意搞好我縣科技服務工作,提高科技對經濟的貢獻率。
2、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增強黨性黨風黨紀意識。為確保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順利開展,我局將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落實到班子成員和股室,領導班子成員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做到單位重大事項集體決定。把反腐倡廉建設與科技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檢查、一起落實。領導帶頭做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自覺遵守中央、省、市關于領導干部廉潔從政的有關規定,同時嚴格管理職工和親戚、朋友、配偶、子女。全體職工向局黨組作出廉潔承諾,形成了領導干部帶頭,全局職工廉潔從政的風氣,至今未發現違規違紀行為。
3、深入開展效能建設,徹底轉變干部的工作作風。深入開展轉變干部作風加強機關行政效能建設活動,切實把轉變干部作風、加強機關行政效能建設活動與加大科技創新結合起來。經過周密部署和扎實工作,建立健全了首問首辦責任制、限時辦結制、責任追究制、績效考核制、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逐步形成了比較完備的、操作性強的制度體系,形成了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的氛圍。干部工作作風得到明顯轉變,服務意識明顯增強,工作效率明顯提高。
- 上一篇:水利廳實踐科學發展觀整改方案(省)
- 下一篇:國土資源局落實科學發展觀整改方案(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