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防范地震應急方針

時間:2022-06-08 10:49:00

導語:縣防范地震應急方針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防范地震應急方針

為了確保地震應急工作高效有序進行,最大限度地減輕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破壞性地震應急條例》、《國家地震應急預案》、《省防震減災條例》和《市地震應急預案》等法規文件,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本預案。

一、預警和預防機制

1、預警級別

按照可能發生地震事件的嚴重性和緊迫程度,地震預警級別分為3級,分別為紅色、橙色、黃色。

地震臨震預警為Ⅰ級預警(紅色),就是對未來10日內可能發生5級以上地震區域做出預報。

地震短期預警為Ⅱ級預警(橙色),就是對未來3個月內可能發生5級以上地震區域做出預報。

地震中期預警為Ⅲ級預警(黃色),就是對未來1年或稍長時間內可能發生5級以上地震的區域做出預報。

2、預報

縣防震減災辦公室在省市地震局已經地震短期預報的本縣行政區域內,如果發生短臨異常,情況緊急,可直接報縣政府48小時之內的臨震預報,并同時向省市地震局報告。

二、應急響應

1、地震災害事件分級。特別重大地震災害,是指造成300人以上死亡,或直接經濟損失占全縣上年國內生產總值1%以上的地震,發生在人口較密集地區7.0級以上地震,可初判為特別重大地震災害。

重大地震災害,是指造成50人以上、30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一定經濟損失的地震,發生在人口較密集地區6.5至7.0級以上地震,可初判為重大地震災害。

較大地震災害,是指造成20人以上、5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一定經濟損失的地震,發生在人口較密集地區6.0至6.5級以上地震,可初判為較大地震災害。

一般地震災害,是指造成2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一定經濟損失的地震,發生在人口較密集地區5.0至6.0級以上地震,可初判為一般地震災害。

2、信息報送和處理

縣內發生震級大于等于4級小于5級的地震,縣防震減災辦公室在震后50分鐘內完成地震速報;縣內發生震級大于等于5級的地震,縣防震減災辦公室在震后30分鐘內完成地震速報;對于鄰近地區震級大于等于6級的地震,縣防震減災辦公室在震后1小時內完成地震速報。

3、鄉鎮政府及有關部門的災情報送和處理

震區鄉鎮政府迅速調查了解災情,向縣政府報告并迅速報告縣防震減災辦和縣民政局;重大地震災害和特別重大災害情況可越級報告。

縣民政、公安、安監、交通、水利、城建、教育、衛生、紅十字會等有關部門迅速了解震情災情,及時報縣政府辦公室,并抄送縣抗震救災指揮部辦公室和縣民政局。

縣防震減災辦負責匯總災情、社會影響等情況,報縣政府辦公室;同時向新聞宣傳主管部門通報情況,以便及時進行輿論報道。

4、震情災情公告

縣抗震救災指揮部辦公室依照有關信息公開規定,及時公布震情信息,在地震災害發生1小時內,組織關于地震時間、地點和震級的公告;在地震災害發生24小時內,根據初步掌握的情況,組織災情和災情趨勢判斷公告,適時組織后續公告。

5、通訊

縣電信公司迅速了解地震災區通訊狀況并派出人員進行維護和搶修,同時組織協調各電信運營企業派出人員進行維護和搶修恢復災區通信。

地震現場應急通訊保障隊攜帶應急通信設備趕赴現場,根據現場通信設施破壞情況,開通固定電話、移動電話或衛星電話,保持災害現場與縣抗震救災指揮部的實時聯絡。災區各通信運營公司及時采取措施恢復地震破壞的通信線路和設備,確保災區通信暢通。

6.指揮與協調

(1)縣政府領導災區的地震應急工作。縣政府了解震情和災情,確保應急工作規模,報告市政府并抄送市抗震救災指揮部辦公室、市地震局和市民政局,同時通報縣人武部及武警鎮原中隊,宣布災區進入震后應急期;啟動縣抗震救災指揮部部署全縣地震應急與救災工作;必要時決定實行緊急應急措施。

(2)在縣政府領導和支持下,災區所在鄉鎮政府領導災區的地震應急工作。鄉鎮迅速了解震情和災情,確定應急工作規模,報告縣政府并抄送縣防震減災辦和民政局;鄉鎮防震減災領導小組即轉為抗震救災指揮部,部署本行政區域內地震應急工作。

(3)縣防震減災辦公室組織協調全縣地震應急工作。縣防震減災辦公室向縣政府報告震情和災情,提出地震趨勢判定意見并報告市地震局和抄送縣防震減災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派出防震減災辦公室地震現場應急工作隊,應急結束后,向縣政府匯報地震應急工作。

(4)緊急處置。地震災害現場實行政府統一領導,防震減災辦綜合協調,各部門參與的應急救援工作體制。溝通匯集并及時上報信息,包括建筑物破壞、人員傷亡和被壓埋人員的情況;災民自救互救和救援行動進展情況,分配救援任務、劃分責任區域,協調各級各類救援隊伍的行動;采取緊急防御措施,及時疏散居民;組織建筑物安全鑒定工作,查明次生災害源及其威脅,組織協調搶修通信、交通、供水、供電等生命線設施;估計救災需求,組織救援物資的接收和分配;組織災害損失調查評估工作。

三、保障措施

1、通信與信息保障

各級抗震救災指揮部或防震減災領導小組成員以及相關單位要時常注意通信錄的更新變化。電信部門要做好實時啟用應急機動通信系統的準備。

2、應急隊伍保障

應急隊伍包括人員搶救隊伍——社區志愿者隊伍、工程搶險隊伍——當地搶險隊伍、次生災害救援隊伍——當地消防隊、醫療救護隊伍——當地急救醫療隊伍、地震現場應急隊伍——當地地震辦或者主管防震減災部門、建筑物安全鑒定隊伍——當地建筑部門建筑物安全鑒定隊伍。

3、交通運輸保障

縣交通局、公路段組織對被破壞的公路和有關設施進行搶險搶修,協調運力,保證應急搶險救援人員、物資優先運輸和災民的疏散。

4、電力保障

縣電力局盡快恢復被破壞的電力設施和電力調度通信系統功能等,保障災區電力供應。

5、城市基礎設施

縣城建局、城關鎮政府聯合組織力量對災區城市中被破壞的給排水、燃氣熱力、公共交通、市政設施進行搶修排除,盡快恢復上述基礎設施功能。

6、醫療衛生保障

縣衛生局對災區可能發生的傳染病進行預警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暴發流行;協調災區藥品、醫療器械的緊急調運;檢查、監測災區的飲用水源、食品等。

縣紅十字會協助災區開展醫療救護工作。

縣藥監局組織、協調相關部門對災區藥品、醫療器械的生產、流通、使用進行監督和管理。

其它相關部門配合衛生、醫藥部門,做好衛生防疫以及傷亡人員的搶救、護理工作,并向災區人民提供精神、心理衛生方面的幫助。

7、安全保障

武警中隊加強對政府機關、要害部門、金融單位、救濟物品集散點、儲備倉庫、監獄看守所等重要目標的警戒。

縣公安局協助災區加強治安管理和安全保衛工作,預防和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維護社會治安。維護道路交通秩序,保證搶險救災工作順利進行。

8、物資保障

縣糧食局調運糧食,保障災區糧食供應。

縣商務局組織實施災區生活必須品的市場供應,對確需要調用國庫戰備儲備物資用于救災的,由有關單位向縣政府匯報并以縣政府的名義向市政府及市發改委提出調撥申請。

縣民政局組織、協調災民急需的救濟物資。

9、經費保障

縣財政局根據縣政府確定的地震應急情況,及時向縣政府編報應急預算,并報經縣政府批準,及時做好應急撥款的準備工作。

縣民政局負責應急救濟款的發放。

10、社會動員保障

各級政府建立對突發公共事件社會動員機制。

11、緊急避難場所保障

各鄉鎮和居民委員會結合舊城改造和新城建設,利用城市公園、綠地、廣場、體育場、停車場、學校操場和其它空地設立緊急避難場所;在公共場所和家庭配置避險救生設施和應急物品。

四、其它地震應急

1、有感地震應急

有感地震是指人們能感覺到的,但未直接造成人員傷亡以及顯著財產損失的地震。當縣城和鄉鎮發生有感地震并可能產生較大社會影響時,所在鄉鎮政府督促做好保持社會穩定工作,并將應急情況及時報縣政府。

2、礦震、油區地震和水庫誘發地震

當發生礦震、油區地震和水庫誘發地震時,縣防震減災辦公室要迅速了解地震參數,形成《地震動態》報縣政府和有關單位,同時,收集震情與災情,開展應急工作。

3、平息地震謠言

當出現地震謠言并對社會正常生產生活秩序造成嚴重影響時,地震部門應派工作人員調查謠言起因,協助當地政府做好正面宣傳工作,謠言發生地政府采取措施平息地震謠言,并將應急情況及時上報縣政府。

4、特殊時期戒備

在重大政治、經濟、社會活動期間,縣防震減災辦公室進行應急戒備,要強化震情值班、地震監測、震時會商等工作,統一宣傳口徑,并將應急戒備情況適時上報縣政府。

5、臨近震災應對

地震發生在臨市縣,但對我縣造成震災波及損失或嚴重社會影響,根據初步判定的震災損失或影響程度,啟動相應應急級別。

五、組織指揮體系及職責

發生特別重大地震災害和重大地震災害時,縣抗震救災指揮部統一領導、指揮和協調地震應急與救災工作。

1、縣抗震救災指揮部組成

指揮長:縣政府主要領導

副指揮長:縣政府分管領導

縣武裝部負責人

縣防震減災辦主任

縣民政局局長

縣武警中隊負責人

成員:縣發改、教育、防震減災辦、公安、民政、財政、城建、交通、水務、衛生、廣電、糧食、經貿、安監、氣象、電信公司、石油公司、武裝部、武警中隊等部門負責人。

2、縣抗震救災指揮部主要職責

(1)向縣委、縣政府報告震情、災情,確定地震應急工作方案;

(2)確定和宣布臨時應急或震后應急期的起止時間;

(3)統一領導全縣抗震救災工作,向災區派出縣地震現場救災指揮部,決定是否派遣縣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協調駐軍派遣搶險救災隊伍;

(4)指導災區抗震救災工作,協調解決抗震救災中急需解決的重大問題;

(5)根據重大地震應急需要,決定在災區實行或解除特別管理措施;

(6)及時掌握震情、災情及其發展趨勢,請求省市有關部門實施對口緊急支援;

(7)統一把握震情、災情口徑;

(8)協調跨縣抗震救災工作和臨震應急事項。

3、縣抗震救災指揮部辦公室組成及主要職責

縣抗震救災指揮部辦公室是縣抗震救災指揮部的辦事機構,辦公室設在縣防震減災辦公室。縣防震減災辦主任兼任辦公室主任,辦公室成員為指揮部成員單位的聯絡員。主要職責是:

⑴匯集、上報震情災情和抗震救災進展情況,提出具體的抗震救災方案和措施建議;

⑵貫徹縣抗震救災指揮部的指示和部署,協調有關部門、災區、抗震救災指揮部及指揮部成員單位之間的應急工作,并督促落實;

⑶協調和組織縣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的緊急救援行動;

⑷指導抗震救災宣傳,組織新聞會,對有關新聞稿件進行審核;

⑸起草指揮部文件、簡報,負責指揮部各類文書資料的準備和整理歸檔;

⑹承擔縣抗震救災指揮部日常事務和交辦的其他工作。

六、附則

1、預案管理與更新

為適應地震災害事件應急對策的不斷完善和地震應急機構調整,要及時對預案進行修改,預案更新期為3年,地震應急預案的日常管理工作由縣防震減災辦公室承擔。

本預案由縣政府批準和,報市地震局備案。各鄉鎮政府、縣直各單位、各大中型企業和學校應根據本預案制定本區、本部門、本單位的應急預案。

2、獎勵與責任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破壞性地震應急條例》和《省防震減災條例》的有關規定,對本預案實施中的行為進行獎懲。

3、制定、施行與解釋部門

本預案由縣防震減災辦公室會同縣直各有關部門修訂,報縣政府批準后實施。

本預案由縣防震減災辦公室解釋,自印發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