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普查考評方案
時間:2022-03-01 08:05:00
導語:地名普查考評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試點的通知》(國辦發〔〕58號)和《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開展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試點的通知》(云政辦發〔〕272號)及《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市第二次地名普查試點實施方案的通知》(保政辦發〔〕37號)精神,按照全省第二次地名普查試點工作啟動會議的統一部署,我縣被確定為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試點縣。為確保完成試點工作的各項任務,進一步提升地名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地名普查的意義、目的和任務
地名是國家的基礎地理信息,地名普查是一項公益性、基礎性的國情專項調查。開展地名普查,是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鞏固國防建設的需要;是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社會交流交往、方便群眾生產生活的需要;是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務能力的需要。
第二次地名普查試點工作的目的是:查清縣境內地名基本情況,掌握地名基礎數據,提高地名標準化水平,為社會提供全面準確的地名信息。
第二次地名普查試點工作的任務是:查清縣境內所有自然地理實體和人文地理實體地名及相關屬性信息(邊境地區原有的地名,或已寫入邊界條約上的地名,現在已成為歷史地名的,仍需普查);對不規范地名進行標準化處理;對重要地理實體設置地名標志;建立地名信息數據庫。
二、地名普查的具體范圍
本次地名普查的地名分類以《地名分類與類別代碼編制規則》(GB/T18521—2001)為標準,共有兩大門類、13個大類、若干個子類的地名需要調查。
(一)自然地理實體地名
1.陸地水系地名:等。
2.陸地地形地名:等。
(二)人文地理實體地名
1.行政區域地名:縣、鄉(鎮)級行政區域。
2.非行政區域地名:礦區、農(林、漁)區、工業區、開發區、貿易區、口岸、地片、區片等。
3.群眾性自治組織地名:城市社區、農村社區、村委會等。
4.居民點地名:城鎮居民點、農村居民點、政企(事)合一型居民點等。
5.交通運輸設施地名:公路(包括高速公路、國道、省道、縣道、鄉道、專用公路等)、城鎮道路(路、街、巷)、車站、停車場、水運港口、渡口、橋梁、隧道等。
6.水利、電力設施地名:井、水庫、池塘、蓄(泄)洪區、水渠、堤堰(含大壩)、發電站、變電站等。
7.紀念地與旅游景點地名:紀念地、遺址(含文物古跡)、公園、風景區、自然保護區等。
8.建筑物地名:房屋(有地名意義的大型建筑物、建筑群和一定層數以上的高層建筑)、亭、臺、碑、塔、廣場、體育場等。
9.單位地名:黨政機關、事業單位、企業單位(含大型民營企業)、民間組織、軍事單位等。
10.界線和界樁:縣級行政區域界線及界樁、鄉(鎮)行政區域界線。
11.歷史地名:歷史上曾經使用過,現今已變更的地名。
三、地名普查的組織實施
本次地名普查按照“政府領導、民政部門牽頭、相關部門配合”的工作方針,以《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試點工作規程》為依據,從我縣實際出發,普查工作應遵循以下原則:一是明確職責、分工協作、加強配合;二是分級組織、分類實施、專人負責;三是全面覆蓋、詳細調查、準確登錄;四是堅持標準、逐級把關、保證質量;五是合理計劃、有序開展、穩步推進。
四、地名普查的實施步驟
本次地名普查從年3月啟動至12月結束。為保證工作的有序推進,本次地名普查分為四個階段進行:
(一)準備啟動階段(年3月底以前)
1.成立地名普查工作機構,搭建工作班子,制定工作方案,明確各責任單位及其職責分工。
2.做好地名普查人、財、物各項準備。追加配套地名普查工作缺口經費;各責任單位抽調專人負責地名普查工作,建立普查員名單及工作聯系制度,組建普查工作隊伍;工作部門通過購置和借用配齊所需設備器材和地名普查相關資料。
3.縣、鄉(鎮)分別召開第二次地名普查啟動會,分解地名普查工作任務,部署開展地名普查工作,并于啟動會后對縣、鄉(鎮)兩級地名普查業務人員逐級進行專業培訓(重點要培訓地名管理相關法規、《第二次地名普查試點工作規程》、《地名普查登記表》的填寫規范及有關要求、使用GPS設備實測坐標的方法),使其全面掌握地名普查各項工作要領。
4.縣地名普查辦公室組織各責任單位搜集整理地名相關資料,包括第一次地名普查及地名補查與資料更新的成果、歷年地名命名更名文件和資料、地名志、地名錄、地名詞典、地圖、專業志、譜蝶、碑刻、文物考古資料、黨政機關和各專業部門的文件、通告、簡報、年鑒、統計資料、勘界協議書及附圖等。
(二)調查登記階段(年4—7月)
1.縣地名普查辦公室以第一次地名普查及地名補查與資料更新的成果和工作圖圖載地名為基礎,結合搜集到的各種地名資料,編寫《地名普查目錄》(初稿),《目錄》中對每一地名須說明該地名的來源和出處,并注明屬地。
2.按照職能、主管業務和屬地管轄的原則,縣地名普查辦將《地名普查目錄》(初稿)中的地名劃分到各責任單位,各責任單位以此為依據,通過查閱資料、實地考察、走訪座談等形式進行初查摸底、查缺補漏,注明作廢和變更的地名(須說明作廢、變更的原因和大概時間),補充遺漏和新增的地名(須說明屬地和大概位置),查清現今地名的歷史地名(須說明歷史地名使用的大概時期),在此基礎上對《目錄》提出詳細具體的修改意見并上報縣地名普查辦。
3.縣地名普查辦匯總各責任單位的修改意見,對《地名普查目錄》(初稿)進行反復修改和完善,最終形成《目錄》定稿,全面掌握本縣轄區內所需普查地名的名稱、簡要信息和總數。據此在計算機上編寫每一地名的《地名普查登記表》(草表),只需填寫地名代碼、類別、標準名稱、圖上名稱、圖名圖號(年版)、屬地等內容。
4.縣地名普查辦將編寫好的《地名普查登記表》(草表)分發到各責任單位,進一步普查各類地名的詳細信息。由于不同類別的地名需要普查的屬性信息各不相同,地名普查辦要按照《國家地名數據管理系統3.0》軟件中各類地名要求采集的信息項目,分門別類(即某一類地名必須普查和采集哪些項目的信息)地對各責任單位提出明確具體的普查要求。
5.各責任單位按照縣地名普查辦的要求,結合各自實際對任務分工內的地名,組織普查員通過調取、查閱、考證相關資料,發放地名信息調查表,召集當地群眾座談,走訪知情人,實地踏勘等內、外業相結合的操作方式,深入調查核實,采集地名的坐標(圖測或GPS實測)和有關詳細信息,填寫完善《地名普查登記表》(草表),逐級整理匯總、審核校對后上報縣地名普查辦。
6.縣地名普查辦對各責任單位上報的《地名普查登記表》(草表)按照《第二次地名普查試點工作規程》第五章的規定和有關要求,對照收集到的各種資料,認真仔細地逐一進行審核、分析和考證,審定普查地名。對不符合規范、存在錯誤和遺漏的返還責任單位進一步修改完善;對有地無名、一地多名、一名多地、一名多寫等不符合地名管理規范的地名和少數民族語、外來語地名的譯寫,按照地名管理有關法規和地名譯寫規則進行標準化處理。匯總、審定、分類、整理后形成地名普查第一手資料。
7.縣地名普查辦對需要設置地名標志的重要地理實體進行確定,制定設標工作方案,做好人員、經費和物質準備。
(三)錄入、標圖、設標階段(年8月—10月中旬)
1.縣地名普查辦組織內業人員根據審定的《地名普查登記表》的登記內容和GPS實測坐標,按照《國家地名數據管理系統3.0》軟件中的地名分類和信息項目,錄入和導入有關數據,建立地名數據庫,反復審核校對后打印《地名成果表》。
2.縣地名普查辦組織測繪專業技術人員按照《第二次地名普查試點工作規程》第四章的規定,將有關地名分別標注在國家地名普查辦配發的地名普查工作圖和地名數據庫矢量圖上,并以此為據委托專業部門制作地名普查成果圖。
3.縣地名普查辦對重要地理實體設置地名標志,留取照片、錄像等多媒體資料,填寫《第二次地名普查試點地名標志登記表》并錄入地名數據庫。
(四)總結驗收、立卷歸檔和成果上報階段(年10月下旬—12月)
1.縣地名普查辦對本次地名普查形成的各種成果資料進行系統的歸納和整理,對普查工作開展情況進行全面總結;同時對照《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試點工作驗收標準》,逐項認真開展自檢自查,寫出自檢報告,待市地名普查辦檢查后,邀請省地名普查辦驗收。
2.驗收合格后,縣地名普查辦根據民政部和國家檔案局聯發的《地名檔案管理辦法》有關規定,在檔案部門指導下,對本次地名普查形成的成果資料進行立卷歸檔。
3.逐級上報地名普查成果。
4.召開全縣第二次地名普查試點工作總結表彰會,對在工作中表現優秀、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
5.地名普查工作結束后,縣地名管理部門及時研究和提出地名普查成果應用計劃,如編纂新的《地名志》和《地名詞典》,出版《標準地名圖》等,充分利用最新的地名普查成果資料,積極向社會提供服務。
五、地名普查工作機構及成員單位職責
為切實加強對本次地名普查試點工作的領導,組織實施好此項工作,對地名普查工作機構及成員單位的職責明確如下。
(一)縣、鄉(鎮)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的職責
1.負責對地名普查工作中重大事項和有關問題進行調研,提出意見、建議和解決辦法,處理地名普查日常工作事務,向本級地名普查領導小組和上級地名普查辦報告工作。
2.負責制定本級地名普查工作方案,并具體指導轄內各級、各單位組織實施。
3.負責組織召開地名普查工作會議,安排部署工作,培訓工作人員。
4.負責協調、督促各級、各單位履行地名普查工作職責,掌握工作進度,按階段匯報工作進展情況,指導和推動地名普查工作順利開展。
5.負責完成本級地名普查成果資料的匯總統計、審核校對、地圖標注、數據錄入、總結驗收和上報歸檔等工作,籌劃地名普查成果的開發應用。
6.完成上級交辦的其他工作。
(二)財政部門職責
負責第二次地名普查試點工作經費保障,確保所需經費落實到位。
(三)民政部門職責
負責行政區域、非行政區域(包括工業區、開發區、貿易區、口岸、地片、區片等)、城鎮道路(路、街、巷)、民間組織地名以及行政區域界線和界樁的調查登記和資料匯總工作。
(四)國土部門職責
負責礦區地名的調查登記和資料匯總工作,為地名普查提供地理信息等相關資料、專業人才技術支持和協助,配合民政部門應用地名普查成果。
(五)農業、林業部門職責
負責農(林、漁)區、自然保護區地名的調查登記和資料匯總工作,為地名普查提供相關資料、專業人才技術支持和協助。
(六)交通部門職責
負責公路(包括高速公路、國道、省道、縣道、鄉道、專用公路等)、車站、停車場、水運港口、渡口、橋梁、隧道等交通運輸設施地名的普查登記和資料匯總工作,為地名普查提供相關資料、專業人才技術支持和協助。
(七)水利、電力部門職責
負責河流、湖泊、三角洲、河(湖)島(含洲、磯)、瀑布、泉(含溫泉)、峽谷(含河谷)等陸地水系和井、水庫、池塘、蓄(泄)洪區、水渠、堤堰(含大壩)等水利設施以及電力設施(發電站、變電站等)地名的調查登記和資料匯總工作,為地名普查提供相關資料和協助。
(八)文化、旅游部門職責
負責紀念地、遺址(含文物古跡)、公園、風景區等紀念地與旅游景點地名的調查登記和資料匯總工作,為地名普查提供相關資料和協助。
(九)城建部門職責
負責房屋(有地名意義的大型建筑物、建筑群和一定層數以上的高層建筑)、亭、臺、碑、塔、廣場、體育場地名的調查登記和資料匯總工作,為地名普查提供城鎮規劃建設情況等相關資料、專業人才技術支持和協助。
(十)人事、編制、統計、工商和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職責
負責全縣基本單位(包括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大型民營企業)地名的調查登記和資料匯總工作,為地名普查提供相關資料和協助。
(十一)人武部職責
負責為地名普查提供相關資料、專業人才技術支持和協助。
(十二)公安部門職責
負責收集、提供地名普查相關的小區、住宅的樓(門)牌資料,配合協助民政部門做好地名普查工作。
(十三)史志部門職責
負責歷史地名的調查登記和資料匯總工作,收集、提供與地名普查相關的歷史、文志資料,配合協助民政部門做好地名普查工作。
(十四)民族宗教部門職責
負責收集、提供與地名普查相關的民族、宗教資料,對在少數民族地區開展地名普查提供建議、指導和咨詢,會同文化、旅游部門完成對具有地名意義的寺院、宗教活動場所等名勝古跡的調查登記工作,配合協助民政部門做好地名普查工作。
(十五)外事部門職責
負責收集、提供與地名普查相關的涉外資料,對邊境地區開展地名普查提供建議、指導和咨詢,配合協助民政部門做好地名普查工作。
(十六)檔案部門職責
負責收集、提供與地名普查相關的檔案資料,對地名普查成果的立卷歸檔工作給予專業指導,規范歸檔業務,以利于地名專業檔案按有關規定向檔案部門的順利移交。
(十七)鄉(鎮)人民政府、村(居)民委員會職責
負責轄區內涉及到的在此次地名普查范圍內的所有自然地理實體和人文地理實體地名調查登記和資料匯總工作。
對于跨越多個行政區域的大型地名的普查工作由所涉鄉(鎮)和專業部門共同承擔,根據所需普查的信息項目并結合各自掌握的情況,細分任務,配合完成。
對于跨國和國界線我方一側5公里以內的地名,邊境鄉(鎮)和有關單位在普查登記時要加以注明。
六、地名普查的有關要求
(一)要加強對地名普查工作的組織領導。為全面做好第二次地名普查試點工作,縣政府決定成立縣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領導小組,由蔣文超副縣長任組長,秦京偉、張瑞芳、陳興倫任副組長,10個鄉(鎮)分管領導和縣直有關單位領導為成員,陳興倫兼任縣地名普查辦公室主任。各鄉(鎮)人民政府要及時成立地名普查領導和工作機構,分解落實工作任務,明確責任分工,統一部署轄區內地名普查工作的開展。各級各責任單位要高度重視、認真對待此項工作,切實加強領導,積極配合、全力支持好第二次地名普查試點工作,明確專人認真做好相關資料的收集、整理和填報,并及時為地名普查提供相關資料并給予協助。各鄉(鎮)、村(社區)要明確一名領導具體負責,抽調得力人員,組建工作班子,各司其職、分工負責,確保普查工作扎實推進和順利實施。通過全縣上下齊心協力,按時圓滿地完成這次地名普查任務。
(二)要保證地名普查工作人員和經費的落實。各鄉鎮、各部門要抽調經驗豐富、責任心強的同志專門負責本單位的地名普查工作,提供必要工作條件,做好人員和物資準備。專項工作經費的使用必須從嚴控制,加強管理,厲行節約,??顚S?。
(三)要按時保質地完成地名普查各項任務。此次地名普查工作專業性強,涉及面廣,工作量大,持續時間長。因此,各級各有關部門要根據縣政府的統一部署,集中一定的人力、時間和精力,嚴格按程序和進度要求推進普查工作,確保取得良好成效。所有匯總的成果資料必須符合《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試點工作規程》的要求。在開展地名普查過程中,要注意管理在前,控制在先,調查登記、匯總審核要嚴謹細致、準確無誤,嚴格把好地名普查的質量關,減少和避免工作的反復,確保全縣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在規定的時間內順利完成。
(四)要建立地名普查成員單位工作聯系制度。為加強地名普查工作各成員單位之間的聯系,及時溝通情況,研究解決普查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第二次地名普查成員單位間要建立工作聯系制度。各成員單位要明確單位內部承擔地名普查工作的科(股)室、站(所)并確定1名聯絡員,聯絡員負責本單位和地名普查辦間的工作聯系和資料傳遞。各級地名普查辦要根據各階段工作的開展情況,定期召開聯絡員會議,交流通報情況,討論分析問題,提出解決方案,推進工作落實。
(五)要建立地名普查成果資料逐級審核驗收制度。為保證地名普查最終成果的質量,地名普查在實施中要加強責任管理,要建立分級負責、層層把關的審核驗收制度。鄉(鎮)地名普查辦對村(社區)、縣地名普查辦對鄉(鎮)及縣直有關單位逐級審核驗收,一級對一級把關負責,經驗收合格方可匯總。工作中要嚴格要求、認真仔細,確保普查的地名信息不重不漏、準確無誤。
- 上一篇:畜牧業生產規劃實施意見
- 下一篇:黨組干部思想解放會議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