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食品安全專治辦法
時間:2022-03-28 08:26:00
導語:全市食品安全專治辦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認真貫徹落實全國加強食品藥品整治和監管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切實保障人民群眾飲食安全,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2年全國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2〕28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2012年全省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方案的通知》(政辦發〔2012〕54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全市2012年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實施方案如下: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維護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從源頭抓起,強化種植養殖、食品生產加工、流通和消費全過程監管,著力解決食品安全工作中的突出問題,不斷提高我市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二、工作任務及職責分工
㈠農業投入品、農產品集中整治
1、工作任務:
(1)組織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行動。開展蔬菜、畜產品、水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以及種子、農(獸)藥、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等投入品市場專項整治系列行動。對種養殖產品進行藥物殘留抽樣檢測,對蔬菜生產基地、畜禽養殖場所、水產品養殖場實施用藥執法檢查,對農(獸)藥生產企業、經營單位、門市的生產經營行為進行監督檢查。支持擴大放心農資連鎖經營規模,嚴肅查處高毒高殘留違禁投入品的經營和使用,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農業投入品的行為,凈化農資市場。
(2)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制度,開展農產品包裝標識的專項檢查。根據《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要求,充分利用現有的監測裝備,及時向消費者提供蔬菜、食品等質量安全信息。同時,開展農產品包裝標識的專項檢查,重點檢查是否存在冒用登記號、改變毒性標志、擴大防治對象、濫用產品名稱等現象。
(3)努力推進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快速發展。繼續以實施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工作為突破口,加快“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定認證,擴大“三品”生產總規模,實現“三品”總數穩步增長。進一步加強農業標準化工作骨干和蔬菜農藥殘留快速檢測人員的培訓。
2、責任單位:市農業、畜牧、水產部門,由市農業局牽頭。
㈡食品生產加工環節集中整治
1、工作任務:
(1)集中整治食品生產加工小企業、小作坊。按照“既要加強監管、保證安全,又要引導規范、方便群眾”的指導思想和“全面監管、分類實施、突出重點、因地制宜”的原則,大力開展食品生產加工小企業、小作坊整治。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食品、使用非食品原料生產加工食品的黑窩點,堅決取締無證無照生產加工食品的行為和無衛生許可證、無營業執照、無生產許可證的生產加工企業。積極幫扶具備一定條件的食品生產加工小企業、小作坊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按照統一標準、統一品牌、統一檢測、統一管理的辦法,對分散經營的、特別是傳統食品生產的小企業和小作坊,依托龍頭企業和行業協會,整合為具有區域性集中加工特點的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全面推行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質量安全區域監管責任制,建立食品質量安全動態監管機制。進一步加強巡查、回訪、年審等日常監管和食品質量跟蹤監督抽查工作。
(2)開展重點食品專項抽查和整治。以農村、城鄉結合部等區域為重點,對植物油、面粉、水產加工品、酒類、乳制品、飲料、肉制品、兒童食品、保健食品、邊銷茶(又叫邊茶,因用于供應邊疆少數民族飲用而得名,屬緊壓茶,是茶葉的一種,因其種類形狀像磚樣,俗稱磚茶)等品種開展專項抽查。對問題嚴重的企業要立即責令停產整頓,多次抽查不合格、不具備生產條件的要依法吊銷證照。
(3)加強食品添加劑的監管。建立健全食品添加劑使用、備案和監管制度,開展對食品中使用非食品原料、濫用食品添加劑等問題的風險監控,嚴厲查處使用非食品原料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生產加工食品的行為。
(4)健全食品標準、檢驗檢測和認證體系。認真貫徹實施食品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切實加大食品生產企業產品標準的備案管理力度,全市食品生產加工企業標準覆蓋率達到90%以上。進一步推行食品和食品相關產品市場準入制度,嚴格食品及食品相關產品市場準入,組織實施傳統特色食品市場準入工作。建立健全不合格食品召回制度。加強食品認證標志執法監督,建立完善食品標簽監管制度和強制檢驗制度,大力推行QS(質量安全)標志。
(5)加強定點屠宰管理,建立畜產品質量可追溯體系。全面落實生豬定點屠宰的有關規定,積極推進牛、羊、家禽的定點屠宰管理,全市定點屠宰率達到100%。嚴厲打擊私屠濫宰、加工注水肉等違法犯罪行為。實施持證上崗制度和肉品品質強制檢驗制度。
2、責任單位:市質量技術監督、工商、商務、商業聯合會、畜牧部門,由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牽頭。
㈢食品流通環節集中整治
1、工作任務:
(1)開展食品市場專項執法檢查。加大市場巡查力度,建立制度規范、執法嚴格、反應迅速、措施有力的巡查機制。集中開展重點品種、重點區域、重點企業、重點市場和季節性、節日性食品市場的專項執法檢查。每季度在全市組織一次有針對性的專項整治。狠抓廟會、車站等重點場所的整治,加大對各類食品批發市場、集貿市場、小食雜店、小攤點的監管力度,查處無證無照、超范圍經營以及經銷過期霉變、有毒有害和其他不合格食品行為。
(2)強化食品經營者經濟戶口管理。嚴把食品經營主體準入關,堅持先證后照,依法登記注冊;結合企業年檢和個體工商戶驗照,進一步清理和規范主體資格,依法取締無證無照經營食品行為;完善食品經營者經濟戶口管理、信用分類監管制度,對發生過違規失信行為的經營者實行重點監管。開展酒類市場專項整治,實施酒類經營者備案登記和隨附單溯源制度。在鞏固重點市場和超市全面實行食品進貨索票索證的基礎上,使全市商場、超市和食品批發市場索證索票率達到98%以上。基層工商所(分局)全面實行食品批發市場“責任專管員”制度。
(3)嚴格食品經營者質量管理責任。嚴把食品質量關,建立健全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引導和監督食品經營者建立和落實各項自律制度,建立內部食品質量管理體系。完善流通環節食品質量監測體系,健全食品安全監測數據直報點制度。針對食品質量狀況和消費者投訴比較集中的問題,加大日常監測和強制檢測力度,做好食品質量跟蹤抽檢工作。
(4)推進以開辟綠色通道、培育綠色市場、提倡綠色消費為主要內容的“三綠工程”。采取有效措施不斷提高流通組織化程度和現代化水平。繼續抓好綠色市場建設,推進綠色市場認證工作,促進農副產品批發、零售市場標準化建設。深入開展“三綠工程下鄉”活動。
(5)深入開展食品安全示范點創建活動。組織1家超市創建“省食品安全示范點”。
2、責任單位:市工商、衛生、質量技術監督、商務、就業聯合會、農業部門,由市工商局牽頭。
㈣餐飲消費環節集中整治
1、工作任務:
(1)大力推行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制度。重點對餐飲業、學校食堂及乳制品、嬰兒配方食品、蜜餞行業全面實施量化分級管理,健全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加強日常監督檢查,向社會公示分級信息,讓廣大消費者知情消費。
(2)嚴格餐飲業食品衛生監管。積極推廣《餐飲業和集體用餐配送單位衛生規范》,以強化原料進貨索證為重點,在餐飲業和集體食堂全面推行原料進貨溯源制度,重點查處非法采購、使用劣質食用油和違法使用添加劑、不合格調味品等違規違法行為。進一步加強對學校、社區、建筑工地、農家樂旅游點餐飲和小餐館的衛生監管,認真落實食品衛生管理制度和責任制,嚴格執行中小學校食堂不得承包的規定,繼續開展學校及周邊食品安全整治,防范和控制食物中毒事件與食源性疾病發生。圍繞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品種,擴大食品衛生監督抽檢覆蓋面,根據抽檢情況調整監督檢查的重點和頻次。
2、責任單位:市衛生、教育、質量技術監督、工商部門,由市衛生局牽頭。
㈤農村食品安全集中整治
1、工作任務
(1)認真開展“農村食品市場整頓年”活動。實施農村食品質量準入、交易和退市的全過程監管,加強對農村小企業、小作坊、小餐館和各類批發市場、集貿市場的安全衛生監管,落實開辦者的質量安全監管責任,防止假冒偽劣食品向農村轉移。
(2)大力推進農村食品安全“三網”(監管責任網、群眾監督網和市場流通網)建設。以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監管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為核心,按照整合資源、多員合一、聯合共建的思路,整合現有資源,建立健全市鄉食品安全協調機構與機制,建立農村食品安全監管專兼職隊伍,逐步實行農村食品安全信息員、協管員和監督員“統一聘用、統一管理、統一培訓、統一考核”的辦法,減少行政成本,提高監督效率。充分發揮12315(工商)、12365(質量技術監督)、8302000(衛生)、8236199(農業)等申訴舉報熱線電話的作用,建立健全聯動機制,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職責明確、定員定責、協調配合、運轉有序的農村食品安全監管責任網絡和群眾監督網絡。大力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鼓勵和重點扶持大中型商貿企業開拓農村市場,形成以城區大中型綜合超市或配送中心為龍頭、鄉鎮中小超市為骨干、村級綜合便利店為基礎的農村食品經營與服務網絡。
(3)開展創建“食品安全示范鄉(鎮)”和農村食品安全“三網”建設試點鄉(鎮)活動。首批確定我市竹林橋鎮、孟樓鎮、張集鎮為試點,試點工作在今年9月底前完成,10月份在全市鋪開。
(4)提高農村食品安全意識。開展“公共衛生進農村”、“食品安全進農村”、“農村食品安全宣傳月”等系列宣傳活動,普及食品衛生知識和科技常識,提高農村食品從業人員和農村消費者的食品安全素質。
2、責任單位:
(1)“農村食品市場整頓年”活動由市工商局牽頭,市農業、質量技術監督、商務、衛生部門配合。
(2)“食品安全示范鄉(鎮)”、農村食品安全“三網”建設試點鄉(鎮)創建活動,由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牽頭,各鄉(鎮、辦)、市農業、質量技術監督、工商、商務、衛生、教育等部門配合。
三、工作步驟
㈠動員部署階段(2012年7月中旬)。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根據本實施方案,制定本地本部門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的工作措施,于7月15日前報市政府督辦室和市食品安全監管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下同),并認真做好專項整治的動員部署工作。
㈡組織實施階段(2012年7月下旬至12月中旬)。各地各有關部門按照實施方案,采取有效措施,集中有序地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市政府對各地各有關部門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的情況進行督查,并定期通報。
㈢總結驗收階段(2012年12月下旬)。各地各有關部門總結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形成書面材料,于2012年12月25日前報送市食品安全監管領導小組辦公室,市食品安全監管領導小組辦公室匯總,上報市政府和襄樊市食品安全監管領導小組辦公室。
四、工作要求
㈠加強領導,明確職責。按照“地方政府負總責、監管部門各負其責、企業作為第一責任人”的責任體系,各地對當地食品安全負總責,統一組織、領導本轄區有關部門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企業作為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要強化責任意識,規范經營行為,杜絕不合格原料進廠、出店,不合格產品出廠、出店;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農業、質量技術監督、工商、衛生、商務等部門在切實履行好各自監管職責的同時,要加強對鄉(鎮、辦)工作的指導和協調。要建立和落實食品專項整治工作責任制,層層落實責任;嚴格責任追究,對因瀆職失職引發的食品安全事故,要按規定追究領導及當事人的行政責任直至法律責任。
㈡精心組織,務求實效。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按照方案要求,緊緊圍繞群眾反映強烈、社會危害嚴重的食品安全熱點和難點問題,以農村食品安全專項整治為重點,明確工作目標,逐級落實整治任務,抓好、抓實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市食品安全監管領導小組辦公室要督促各地各有關部門加強協作與配合,形成合力。要通過整治,切實解決好當前我市食品安全領域突出的熱點、難點問題,力爭在整合食品檢驗檢測資源、提高檢驗檢測效率、加強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科學使用以及基層食品安全監管網絡建設等方面有所突破,從根本上提升我市食品安全監管水平。
㈢注重宣傳,引導消費。認真組織開展“食品安全進社區”、“食品安全進農村”、“食品安全進學校”、“食品安全進工地”等系列宣傳活動,進一步加強學生食品安全教育,在全市學生中開展學習、宣傳食品安全知識活動。大力宣傳食品監管中的好典型,及時客觀地曝光違法案件,提高企業的遵紀守法意識和誠信意識。市農業、質量技術監督、工商、衛生、畜牧等單位要繼續將糧、油、肉制品、蔬菜等重點產品的質量檢測信息通過政府或各自網站進行公布,食品安全消費警示,增強消費者的自我防范意識,增強人民群眾對政府加強食品安全監管的信心。
- 上一篇:水庫移民后期扶持資金發放辦法
- 下一篇:小磚窯小礦山小作坊非法用工整頓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