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委安全整治實施方案

時間:2022-05-14 04:12:00

導語:工委安全整治實施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工委安全整治實施方案

為認真貫徹落實遵府辦發[2012]56號文件精神,進一步強化環境安全意識,切實加強環境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工作力度,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環境安全,促進全市國有工業企業安全生產形勢穩定,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工作目標

通過對全市國有工業企業環境風險隱患排查和整治,進一步提高國有工業企業的環境安全防范意識,切實承擔起保護環境的主體責任,推動企業環境保護規范化、制度化、精細化管理。通過專項行動的實施,進一步強化企業的環境保護屬地管理原則,建立起政府牽頭,部門聯動,社會監督,企業履責的有效工作機制,提高環境應急監管與防范水平,保障區域環境安全。

二、組織領導

為加強對專項行動的組織領導,市工能委成立本次專項行動工作領導小組。

三、工作要求

1、政府主導、部門協同。專項行動由各縣、區(市)人民政府牽頭,部門各司其責,協調配合,信息共享,協同聯動。

2、全面排查,突出重點。本次行動以環境危險源、風險源和敏感源為主,全面排查轄區污染問題,環境隱患和風險等重點環節。

3、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強化環境風險全過程控制,實施精神化監管,全過程跟蹤督促整治措施,及時治理污染,消除環境隱患。

4、強化法制、務求實效。嚴格依照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規定,綜合運用法律、經濟和行政手段,嚴肅處理排查中發現的環境問題,確保專項行動取得實效。

四、排查范圍

各地要以涉危涉重危險源、重點排污單位風險源、保護區及投訴舉報敏感源為重點,結合本區域環保工作實際,嚴格依照環保法律法規要求,全面排查整治環境污染和環境風險隱患。

1、涉危涉重危險源。涉重金屬、強酸強堿、有毒有害物質、危險廢物等以及環境安全管理基礎薄弱的礦山、冶煉、化工、造紙、電鍍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運輸、銷售、使用等單位。尾礦庫、渣場及使用放射源的單位。

2、重點排污單位風險源。國控、省控重點源企業及試生產期間的重點建設項目,排放油煙、噪聲第三產業。

3、保護區及投訴舉報敏感源。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居民集中區、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等敏感區域及其附近,可能構成環境危害,環境破壞的排污單位。重復訪、群體上訪以及欠拖未解決的信訪案件涉及的環境問題。

五、時間安排

此次排查專項行動于2012年12月底完成,具體分為3個階段。

1、宣傳動員階段(4月9日至4月25日)。各地要高度重視,抓好工作安排部署和宣傳動員工作,要采取新聞媒體發動、會議安排部署等方式,開展執法人員業務培訓,統一安排部署本次專項行動。大力宣傳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深入發動廣大人民群眾、社團、企業等積極主動參與環境保護,自覺履行環保職責。

2、排查整治階段(4月26日至9月30日)。各地要組織企業自查和相關部門檢查,依法對存在的問題、隱患進行匯總分析和整治處理,嚴格監管,采取排查與整改同步實施的方式,查出一起、督促整改一起、跟蹤落實一起。按月上報相關表格和排查行動工作報告。

3、規范提升階段(10月1日至12月31日)。通過采取多種督導、督查手段,促進企業認真落實相關部門整改要求,提升規范化、精細化、制度化管理水平;促進相關業務主管部門建立健全“一源一檔”動態臺帳,規范提升環境安全監管能力;促進形成政府牽頭,部門齊抓共管工作格局,切實提升環境安全聯防聯控的合力。促進形成專項檢查與日常監管相輔助、環境污染防治與環境安全相結合的環境安全風險防范機制。

六、檢查內容

1、企業守法情況檢查。檢查企業污染防治、環境應急防范措施落實情況。檢查建設項目是否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是否按照環保“三同時”要求落實各項污染防治措施。檢點污染排放企業是否落實衛生防護距離要求。檢查企業采用的生產工藝設備是否屬于國家產業政策淘汰范圍。檢查近三年被環保部門查辦的環境問題整改是否到位。

2、環保設施運行情況檢查。檢查企業排污口是否規范,是否按要求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設備并與環保部門聯網,自動在線監控設備運行是否正常。檢查企業是否落實“雨污分流”,是否存在通過暗管、“三通”等進行偷漏排的行為。核查企業物料平衡,是否存在擅自閑置污染防治設施,核實企業污染治理設施是否正常運行。

3、危險廢物及危險化學品檢查。一是檢查企業危險廢物(含醫療廢物)是否按照危險廢物管理規定,實施安全儲存、轉運、處理(處置)。二是查清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環境風險源,完善應急處置措施,組織開展應急演練,切實提高企業應對突發環境事件的能力。三是進一步排查化工園區環境保護情況。四是對化工、石化企業環境隱患全面排查,督促相關問題整改落實到位。

4、涉重金屬污染檢查。排查涉重企業周邊環境敏感程度、安全防護距離、環境影響評價、環保“三同時”、項目驗收、環境應急、危廢管理、環保設施運行管理等情況,建立健全環境監管臺帳。加大監察監測頻次,強化生產廢渣、廢氣、廢水達標排放和應急處置設施監管,加強企業周邊土壤、環境空氣、水環境質量監控。核查尾礦庫、渣場是否符合環保要求,是否配套建設防燃燒、防滲漏、滲濾液收集處理、邊溝防沖淋、應急防范等設施。

5、飲用水源保護檢查。排查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區內是否有違反法律法規規定設置排污口的行為;保護區內是否有違法建設與水源保護無關的項目行為;保護區內是否存在道路交通運輸安全隱患;保護區是否按規定設置了明顯的標示;保護區是否按規定調協了界碑、界樁;省環保廳下達的綜合整治項目是否按要求推進。

6、放射源安全管理檢查。檢查轄區放射源使用單位情況,更新放射源監管臺帳。檢查放射源使用單位是否辦理了《輻射安全許可證》,是否建立了應急預案并采取相關防護措施。涉入放射源的關停淘汰企業是否按規定及時送貯放射源。

七、有關要求

1、高度重視、加強領導。為加強對專項行動的領導,市工能委成立本次專項行動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此次行動的領導。各地也要及時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全面組織實施此次專項行動。要從貫徹科學發展觀,維護社會穩定的高度,充分認識環境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要將環境安全監管工作置于各項環保工作的首位,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組織好此次環境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

2、精心組織、周密部署。要結合本轄區實際,制定排查整治實施方案,明確排查內容和要求,建立和落實工作責任制度,認真開展環境安全隱患排查整治行動,確保取得實效。工作中要特別注意在淘汰落后產能工作中的職能作用,督促和指導加大淘汰落后產能工作力度,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產業政策,加速落后產能退出。

3、調度推進、督查追蹤。根據專項行動不同階段特點,實施政府督查與部門督促相結合的手段,綜合采取行政處罰、行政問責、區域限批等措施,對排污單位、責任人、行政主管部門在不同階段的工作推進情況進行階段調度、重點督導,確保專項行動“規定動作不走樣,自選動作有創新”。

4、切實整改、落實責任。認真吸取近年來全國范圍內發生的較大、重大環境安全事件教訓,結合本地實際,強化責任意識,切實消除各類環境隱患,確保環境安全。進一步明確企業是環境安全的第一責任人,對排查和核查中發現的問題,明確整改任務和責任人,依法責令立即整改或者限期整改。對嚴重危及環境安全的,實行停產整改。對排查、核查中發現的重大環境問題及時報告本級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并做好整改情況的跟蹤督查。

5、認真分析,全面總結。按時上報相關信息報表,客觀全面、事實求是地分析、總結轄區環境安全管理形勢,創新監管方法和手段,進一步提升環境監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