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環境治理暫行方案
時間:2022-05-25 10:24:00
導語:全市環境治理暫行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認真貫徹落實省第九次、市第十次黨代會精神,根據省政府《關于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點線面攻堅計劃的指導意見》(政文[2012]106號),按照省、市“城市建設戰役”部署和全市城鄉規劃工作會議要求,現制定州市2012年城鄉環境綜合整治“點線面”實施方案。
一、總體目標
按照“在更高起點上建設創業創新又富又美的新州”和“盡快改變城鄉環境和面貌”要求,圍繞市第十次黨代會提出的“田園都市,生態之城”發展定位,以2012年全省“拉練”檢查和2014年省運會為重要目標節點,結合城鄉綠道建設、農村環境連片整治、新農村建設和水利工程建設等重點工作,抓好“點”、“線”、“面”三個層次的攻堅突破,2012年開展試點,2013年全面鋪開,三年內取得明顯成效。“點”就是抓好城鄉社區的規劃、整治和建設,打造完整社區;“線”包括快線和慢線,快線就是抓好高速公路、過境公路和鐵路沿線兩側的綠化和整治,慢線就是抓好自行車和步行道系統的建設,打造人居環境走廊;“面”就是加強各地的小流域治理,打造青山綠水的田園風光。
全市今年共實施城鄉環境綜合整治“點線面”64個試點項目,項目總投資22.43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1.36億元。
中心城區共有11個“點線面”試點項目,總投資7.04億元,年度計劃投資4.86億元。其中“點”有1個項目,“線”有6個項目,“面”有4個項目。
各縣(市)共有53個“點線面”試點項目,總投資15.39億元,年度計劃投資6.5億元。
二、任務要求
按照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要求,“點”方面,市區要抓好五個以上城市社區和二個以上農村社區,每個縣市抓一個城市社區和兩個農村社區。今年市區抓5個城市社區和2個農村社區,城市社區為:鑫榮小區、華港花園、華元小區、勝利路沿線城市社區、錦繡一方;農村社區為:金瑞社區、碧湖社區(含東升花園社區)。其他各縣市共安排9個城市社區和18個農村社區。“快線”方面,市區抓一條高速公路和一條鐵路、每個縣市抓一條過境公路的綠化和整治。今年安排的市區試點項目有:廈成高速兩側綠化、省道西港線綠化共2個項目,并牽頭協調各縣市和臺商投資區負責的沿沈海高速18個村莊環境綜合整治;其他各縣市共安排14個項目。“慢線”方面,今年市區項目有:慢線環網規劃、慢線環網建設(先期實施碧湖公園環湖3.85公里慢道環網、迎賓路改造慢道環網5.8公里、西溪親水濕地公園9公里慢道、西環城路4.3公里慢道,合計22.95公里)、九湖生態綠廊等3個項目。其他各縣市共安排10個項目。“面”方面,今年市區項目有:碧湖水環境整治、九十九灣水系(物流城段)整治、五峰小流域坡耕地整治、九龍江西溪北濕地公園等4個項目。平和縣、華安縣、長泰縣各有1個小流域治理項目。
各縣(市、區)、開發區、臺商投資區在實施城鄉環境綜合整治“點線面”項目時,應當嚴格遵循規劃先行、典型示范的原則,認真組織編制相關規劃,嚴格按規劃推進綜合整治工作。要選擇基礎條件好、組織實施有力、群眾積極性高、特色鮮明的地區開展試點,以點帶面,全面推開。
(一)開展社區規劃整治建設
1、城市完整社區規劃整治建設
以完善公共服務設施配套、美化人居環境、突出地方傳統文化為重點,通過實現“六有五達標三完善”,打造設施完備、服務齊全、特色鮮明、環境優美、管理規范、溫馨舒適的完整社區。中心城區要完善鑫榮小區、華元小區、華港花園、錦繡一方和勝利路沿線城市社區等5個城市社區和金瑞社區、碧湖社區(含東升花園社區)2個農村社區整治。每個縣(市)抓1個城市社區規劃整治建設,共安排9個城市社區。
(1)以實現“六有”為基礎,確保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上水平。
有一個社區綜合服務站:包括社區黨組織、居委會辦公,一站式服務大廳,黨員活動室,老年人和青少年活動室等用房。
有一個社區衛生服務站:為社區居民提供便捷快速的醫療服務。
有一個社區幼兒園:接近公共綠地、便于家長接送。
有一片室外活動場地:包括羽毛球、乒乓球等活動功能和戶外健身場地等,可考慮與街心綠地、社區中心廣場或避難空地統籌設置。
有一套完善的市政設施:包括消防設施、變電室、路燈配電室、垃圾分類分揀間、公共廁所、分類垃圾桶等。
有一套便捷的慢行系統:包括步行和自行車道,與主要公共活動場地相連,具有良好的舒適性和安全感。
(2)以實現“五達標”為重點,確保社區環境上水平。
外觀整治達標:社區界面整潔,無違章建筑物、搭蓋物和附設的不符合要求的店招、廣告牌、防盜網,規整美化垃圾箱、配電箱、配線箱、公共消防設施等設施,統一優化提升建筑風格形式。
公園綠地達標:社區綠地成系統,花草樹木修剪整齊,無毀損、無占綠地等現象,社區綠地率30%以上,公園綠地指標每人不少于1平方米,喬、灌木栽植面積不低于綠地面積的60%。
道路建設達標:建立與外部聯系便捷的路網,保持消防通道暢通,打通、拓寬斷頭和卡脖子街巷。全面鋪裝小街巷路面,提高道路完好率和觀感質量。機動車、非機動車停車位基本滿足使用要求。
市政管理達標:排水系統完善,實行雨污分流、污水集中收集處理。實行生活垃圾分類收集。有條件的社區力爭電力、通信纜線全部下地,實施路燈LED節能改造。大力推進社區信息化建設,建設數字化社區。
環境衛生達標:細化門前“三包”要求,實現主次道路全日保潔;配套完善垃圾收集、轉運設施,無滴、漏、灑二次污染。
(3)以實現“三完善”為保障,確保社區管理上水平。
組織隊伍完善:社區黨組織、居委會和居民自治組織完善,具有專業化、高素質的社區工作者隊伍,社區工作用房和公益性服務設施的配套和管理制度健全。
社區服務完善:配套公益性群眾文化設施,充分挖掘和發揚地方文化的傳統精髓,鼓勵本地區獨具特色的民俗活動,塑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氛圍。積極開展以疾病預防、健康教育等為主要內容的社區衛生服務。建立人防、物防、技防、消防四位一體的社區防控網絡。規范住宅小區物業管理服務,爭創物業管理示范小區。
共建機制完善:社區居民廣泛參與社區管理事務,建有社務公開欄、宣傳櫥窗,可以通過社區綜合信息平臺參與管理、反映訴求,基本實現社區居民共建共管。
2、農村社區規劃整治建設
中心城區組織實施金瑞社區、碧湖社區(含東升花園社區)2個農村社區整治。每個縣市各選取2個農村社區共18個作為規劃整治建設試點。
農村社區規劃整治建設要與農村生產、生活相結合,以開展環境和景觀綜合整治為重點,以落實“七好”為工作要求,治理規劃建設無序、環境“臟、亂、差”和配套不完善等突出問題,明顯改善村莊景觀面貌。
(1)村莊規劃好。村莊規劃要因地制宜,切合實際,突出特色;要體現村民意愿,形成村規民約,使全體村民共同遵守。
(2)建筑風貌好。保護歷史建筑,整治舊房,統一住房格調,體現鄉村風格和地域特色,做到人畜分離、墻無殘壁,形成比較好的整體建筑風貌。新建住房要結合實施“造福工程”,引導集中建設村鎮住宅小區;符合規劃要求的零星建房,應套用通用圖集或進行科學設計。
(3)環境衛生好。合理選擇雨水排放和生活污水處理方式,實施雨污分流,生活污水和養殖業污水應處理達標排放,不得暴露或污染村莊生活環境;結合農村環境連片整治,深化“農村家園清潔行動”。進行無害化衛生戶廁建設或改造。梳理、規范村莊各種纜線。
(4)配套設施好。合理配套公共管理、公共消防、日常便民、醫療保健、義務教育、文化體育、養老幼托、安全飲水等設施,硬化修整村內主要道路,設置排水設施,次要道路和入戶道路路面平整完好,滿足村民基本公共服務需求。
(5)綠化美化好。積極創建綠色村莊,大力開發“四旁四地”(村旁、宅旁、水旁、路旁;宜林荒山荒地、低質低效林地、坡耕地、拋荒地)等林地和非規劃林地,增加村莊綠量;有條件的村莊應建設面積適宜、鄉土氣息濃郁的小型休閑廣場和公共綠地。
(6)自然生態好。積極開展生態村創建活動,重點對農村風水林、風水塘等進行保護,延續田園風光、山村風貌、水鄉風韻等自然特色;疏浚河塘溝渠,保護農村自然濕地,保持水體潔凈,修復村莊水系水景,形成親水環境。
(7)管理機制好。結合村規民約的制定,建立健全農村社區(村莊)環境綜合整治長效管理機制,落實長效管理經費,鞏固規劃整治建設成果。
(二)開展公路鐵路沿線(快線)規劃整治建設
落實快線建設,要以抓好“三整治二構建一建立”為主要內容,實施公路鐵路沿線兩側各300米范圍內規劃整治建設,重點整治沿線村莊和企業廠房,開展植樹綠化,保護和恢復自然生態,明顯改善公路鐵路沿線景觀面貌。市區抓一條高速公路和一條鐵路、每個縣市抓一條過境公路的綠化和整治。今年市區試點項目有:廈成高速兩側綠化、省道西港線綠化共2個項目,并牽頭協調各縣市和臺商投資區負責的沿沈海高速18個村莊(臺商投資區福井、吳宅村;龍海市白水鎮井園村、榜山鎮榜山村、梧浦村、東園鎮茶斜村、海澄鎮內溪村;浦縣湖西鄉嶺腳村、沙西鎮北旗村、舊鎮東厝村、杜潯后因村、霞美運頭村;云霄東廈鎮浯田村、溪塘村、逮洋村;詔安橋東鎮外鳳村、金星鄉院前村、金星鄉田樸村)環境綜合整治。其他各縣(市)共安排14個項目。
(1)整治城鄉結合部。拆除各類簡易、有礙觀瞻的違章搭蓋物、違章建筑,梳理規范架空纜線。清除衛生死角,實施綠化,配備必要的衛生設施。
(2)整治沿線村莊。沿線兩側涉及到的村莊,應按農村社區整治建設的“七好”標準,進行整治。
(3)整治企業環境。沿線兩側的企業,進行廠房搬遷或立面改造,治理污水垃圾廢氣,植樹綠化周邊環境。清理沿線視線范圍內的垃圾,規范沿線廣告牌。
(4)構建綠色通道。沿線兩側要進行綠化美化,開展生態林和經濟林的建設,高速公路兩側建設20-30米綠化帶。過境公路和鐵路兩側結合用地建設10-20米綠化帶,實現擋墻披綠,沿線一層山不留白,形成有序和富有特色的綠色生態景觀。
(5)構建生態環境。治理沿線亂采亂挖,清理堆積物,保護和清潔湖泊、河流、魚塘等水系水域,恢復遭破壞的山體、地表、水面等原有自然環境景觀。
(6)建立長效機制。除村莊外,對沿線兩側工廠、環境保護、綠化等整治應建立長效維護機制,使管理逐步走上規范化、制度化、長效化的軌道,確保整治有成效,不反彈。
(三)開展慢線系統建設
各地在慢線(綠道)系統建設前,要組織開展綠道網規劃編制工作。州市區(含臺商投資區)、各縣(市)、開發區要按照省住建廳《關于加快編制城市綠道網規劃的通知》要求,加快開展城市綠道網規劃編制工作。從今年5月份起各地應將規劃編制工作增補納入城市建設戰役實施項目,并在2012年12月底前完成規劃編制、審批工作,城市綠道網規劃由本級人民政府批準實施。
編制城市綠道網規劃,要根據各地自然、生態、人文等資源要素和交通、城鎮布局等實際,重點突出綠道網總體布局、綠道功能類型、綠道配套設施、建設時序等內容。綠道建設應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價值取向和生態導向,充分尊重當地自然山水基底,組織串聯具有代表性的自然、人文節點,充分發揮綠道生態、環境、民生和經濟等多方面功能。根據目標功能不同,綠道可分為生態型、郊野型和都市型三類。生態型綠道主要沿城鎮外圍的自然河流、小溪、海岸及山脊線設立;郊野型綠道主要依托城鎮建成區周邊的開敞綠地、水體、海岸和田野設立;都市型綠道主要集中在城鎮建成區,依托人文景區、公園廣場和城鎮道路兩側的綠地設立。
綠道網布局要充分利用現有道路、景觀、公園綠地、旅游資源,做到技術可行、經濟合理,避免大填大挖。綠道必須與車行道相互分離,盡量避免與高等級公路交通交叉,并有明顯的標志標識,提高民眾出行的安全性與便利度。綠道選線應盡量選取生態條件優越且方便群眾使用的地段,要充分發揮公眾積極性,注意兼顧使用的公平性,使綠道成為串連旅游名勝區、公園、歷史古跡、大型公共建筑等公眾活動節點和旅游節點的重要線性空間,并提供城市居民進入郊野的通道。
州市區、州開發區、古雷開發區、常山開發區要在今年啟動建設綠道網系統。中心城區做好北江濱路、大橋、濱路、橋的環形慢線規劃,抓好江濱江景觀帶、生態公園、郊野公園的慢行系統建設,加快形成市區慢線環網。今年市區項目有:慢線環網規劃、慢線環網建設、九湖生態綠廊等3個項目。其他各縣(市)共安排10個項目。
慢線建設應圍繞形成景觀豐富,便捷舒適,成環成網的原則規劃和構建“五大系統”:
1、慢行道系統:慢行道包括步行道、自行車道和混合慢行道,其寬度、坡度等應滿足舒適性和無障礙要求且盡可能成環成網。在滿足使用強度的基礎上,鼓勵因地制宜使用本地材料、環保生態自然材料鋪裝慢行道路面,盡量降低成本。鋪裝材料的材質和顏色要求與慢行道及其周圍自然環境相協調,鋪裝形式宜體現柔性、舒適、韻律,并能代表當地特色或文化特征。
2、綠化帶系統:綠道沿線應盡可能做到有景可觀,有地可憩,步移景異,避免單調平淡。做好沿線綠化花化彩化及景觀小品布置,采取喬、灌、花、草等各類植物豐富層次。喬木宜選用高大蔭濃、當地特色、四季常綠的種類,且優先選用鄉土樹種。
3、交通銜接系統:應結合綠道出入口、休憩點設置公共停車場,滿足機動車、自行車、殘疾人停車等停放需求,考慮為交通換乘和游客停留留出空地。綠道出入口、休憩點等人流的集散點應配置相應出租車停靠點和公交停靠站。
4、服務設施系統:應結合慢行道出入口、休憩點設置管理設施、游憩設施、環境衛生設施等。
5、標識系統:可參照交通標識系統,設置綠道專用的信息標識、指路標識、規章標識和警示標識,圖標、顏色、尺寸等應統一。
(四)開展小流域綜合整治
結合水利工程建設,抓好一個小流域治理。中心城區啟動江、港、灣水景觀規劃建設和河道整治,今年市區項目有:水環境整治、灣水系(物流城段)整治、小流域坡耕地整治、溪北濕地公園等4個項目。平和縣、華安縣、長泰縣各有1個小流域治理項目。小流域綜合整治要做到“四個到位”:
1、水土保持整治和生態修復到位。實施坡耕地改造、修建水塘和坡面灌排水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河道兩岸、湖庫四周種植水土保持林,退耕地、荒地、廢棄地種植水土保持種草。河道兩側因地制宜營造植被過濾帶,水陸交錯帶應栽植水生植物,保護、恢復或建設人工濕地。禁止隨意采石、采砂;廢棄用地應進行土地整治。小流域整治后水質應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Ⅲ級以上。
2、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到位。按照當地水利工程專項規劃確定的防洪標準建設防洪設施,加固整修不滿足防洪標準的現有防洪設施。小流域河道應及時清除影響河道行洪安全的淤積物、違章設施、堆放物等障礙物。河道護坡工程盡量采用生態護坡形式。村莊排洪溝應按照村鎮總體規劃采用明渠和植物岸坡形式。加快實施村莊飲用水設施建設與改造,開展水渠修復,實現村村通水,保障旱季用水,提高農村飲用水衛生合格率。
3、環境衛生整治到位。環境衛生整治要實現“三分”目標,即人畜分離、雨污分流、垃圾分揀。實施農村畜禽集中養殖,人畜分離。結合農村連片環境整治,因地制宜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結合的污水處理模式,推行雨污分流,有條件的地方,應通過城市污水管網延伸將農村污水納入城市統籌處理。深化“家園清潔”行動,提升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水平,增強保潔力量,健全長效管理機制,實施垃圾分揀,推廣“村收集、鎮中轉、縣處理”城鄉一體化垃圾處理模式。
4、綠化和村莊整治到位。加強流域一重山范圍內的綠化建設,重點做好水邊、村邊綠化;加強流域周邊村鎮建成區內道路和村鎮住宅集中區綠化美化;因地制宜規劃建設流域范圍內的集鎮公園、綠地景觀、建筑小品等。村莊整治參照農村社區整治建設要求實施,重點恢復和保護流域內青山綠水等自然生態環境,注重保護和傳承鄉土傳統建筑風貌。
三、保障措施
1、統一思想,明確目標。各級各有關單位要深入貫徹省第九次、市第十次黨代會精神,把思想認識統一到省委、市委的決策部署上來,認真落實省政府《關于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點線面”攻堅計劃的指導意見》,明確任務目標,確保6月份全省“拉練”時有一批代表性“點、線、面”攻堅任務初見成效,確保建設項目在2014年省運會前投入使用。
2、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各級各部門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全面動員、迅速行動,認真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倒逼進度,建立每半月目標臺賬、明確節點時限和責任單位;實行“領導掛鉤、靠前指揮,部門進點、全程跟蹤,措施到位、責任落實”的工作機制,全力以赴抓項目促進度,確保項目建設順利推進。
3、加強考核,定期通報。實行“半月一小結,一月一點評、一季一拉練”的項目推進制度,項目各責任單位于每月日、28日,向市城市建設戰役辦上報項目進展分析材料和進度報表,分析進展情況、先進經驗、典型事例、存在問題、破解難題、下一步計劃、措施。市城市建設戰役辦每半月通報一次,每月在《南日報》通報一次;市政府每月點評一次,由各責任單位自我剖析、表態,每季度組織一次“拉練”檢查,學習典型,鞭策后進。市城市建設戰役辦比照項目半月目標臺賬和任務完成情況,評價項目進展情況;結合項目要求,制定“點線面”進展情況評比考核辦法,每半月形成一次快報,推進整治工作深入開展。
4、精心組織,強化督查。各級各部門要科學安排、有序推進,狠抓項目資金到位和形象進度,確保按時或提前完成目標任務;建立健全協調指揮機構,統籌跟蹤、協調、督促“點線面”項目進展,及時做好宣傳、督促、上報、考核工作;各部門之間進一步建立健全協調溝通機制,及時解決項目實施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一個項目涉及不同部門和單位的,由牽頭單位總負責,其它涉及的單位認真負責并主動做好配合。
- 上一篇:全鎮開展誠信建設活動方案
- 下一篇:師生關系發展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