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辦食品安全整治方案
時間:2022-06-09 04:23:00
導語:市政辦食品安全整治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切實加強我市食品安全工作,保障消費者尤其是少年兒童身體健康和飲食安全,根據《食品安全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農村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監督管理工作的意見》以及《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省農村食品安全綜合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預防為主、科學監管、依法治理,緊緊圍繞我市食品安全突出問題,深入開展綜合整治工作,到12月底,食品生產環節,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建檔登記監管率達到95%以上,獲證食品生產企業建立誠信監管檔案率達到100%;食品流通環節,食品市場重點部位食品經營者持證經營率達到95%以上,食品經營者、食品現場制售經營者索證索票制度落實率達到90%以上,食品經營自律條線標準率達到80%以上;餐飲服務環節,中小學食堂餐飲服務許可證持證率、公開承諾率達到100%;農產品種植養殖環節,蔬菜殘留例行監測合格率保持在95%以上,產地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抽查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產地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抽查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飼料產品合格率保持在90%以上,生鮮乳中三聚氰胺檢測合格率100%;確保不發生大的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
二、整治重點與工作措施
(一)加強食品市場重點部位的綜合整治
1.規范經營單位主體資格。以小商店、小食雜店、現場制售小作坊、小餐館為重點,全面清查主體經營資格,依法查處無證無照經營和超范圍經營食品行為。
2.打擊假冒偽劣食品銷售行為。以食品批發市場、集貿市場、學校周邊為重點區域,以肉類制品、月餅、酒類飲料、兒童即食小食品、調味品等日常消費品和節日食品為重點,集中整治銷售不合格食品和假冒偽劣食品行為。著力查處一批危害性大、影響惡劣的食品違法案件,力爭經銷假冒食品、不合格食品等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得到有效遏制。
3.加強食品定向質量監測。擴大商場、超市、現場制售小作坊等經營主體的抽檢數量、比例,依法查處制售不合格食品、濫用食品添加劑等違法行為,著力實現“抽檢一批食品,查處一批案件,規范一個行業”的目標。加強農村集市現場制售食品、熟食攤販的監管,保障食品質量。
4.強化經營單位自律意識。組織開展食品安全自律制度專項執法檢查,督導食品經營者嚴格落實“一票通”進銷貨臺賬制度、“三懸掛兩公開一標簽”自律公示牌制度及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加強自主檢查,及時清理下架過期、變質食品。
5.增強食品消費維權能力。嚴格落實食品市場巡查“記錄表”和“監管卡”制度,推進日常巡查監管到位。嚴格落實12315“24小值班、全天候備勤”制度,建立反應迅速、調處及時的投訴舉報處理體系,提高依法維權和應急處置能力。
責任單位:市工商局
(二)加強食品生產加工環節的綜合整治
1.加大對食品加工小作坊的監管與整治力度。調查掌握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生產的產品品種以及主要銷售流向,建立小作坊質量安全信用檔案。嚴格監督檢查,督促小作坊自覺落實原料進貨查驗記錄、產品執行標準、出廠檢驗記錄等主體責任制度。實行強制抽驗,加強食品標識標注管理,依法從嚴查處生產加工假冒偽劣食品、無標簽預包裝食品及違法標識標注行為。
2.加強對中小食品生產企業的監督檢查。督促企業完善保障食品安全的各項管理制度,對違法生產、不再符合或不能持續保持取證條件的,依法予以查處,直至吊銷食品生產許可證。加強對面向少年兒童銷售的食品生產企業的監督抽檢,及時發現和依法查處主體責任不落實、無證生產、超范圍生產和制售假冒偽劣食品等各類違法違規行為。
3.嚴厲打擊食品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違法行為。加大監督抽檢和檢查力度,督促企業落實查驗、記錄及食品安全控制關鍵崗位制度。對于制度不落實、內容不真實以及非法添加和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等違法行為,依法從嚴查處。
責任單位:市質監局
(三)加強餐飲服務環節的綜合整治
1.加強餐飲服務單位監督管理。指導餐飲服務單位建立并落實餐飲安全管理制度,做好從業人員健康檢查工作,加大從業人員業務培訓力度。打擊違法添加行為,對故意采購和使用假冒偽劣、過期變質食品及食品原料的,依法從嚴處罰,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機關處理。開展無證經營餐飲單位專項整治行動,責令無證經營餐飲服務單位立即停止營業,督促、指導其辦理《餐飲服務許可證》,對未按規定停業、申請許可的,依法給予行政處罰。
2.開展重點區域餐飲安全綜合整治工作。食品監管部門要督促學校食堂和學校周邊餐飲服務單位嚴把原料進貨關,做好原料采購臺賬記錄,嚴防不合格食品流入餐飲服務環節。對學校食堂進行全面檢查,對照餐飲服務許可標準,逐一換發《餐飲服務許可證》,實行定期檢查,對不符合餐飲安全基本條件的,限期整改,直至吊銷餐飲服務許可證,并向教育部門通報。教育部門要督促中小學制定完善學校餐飲安全管理制度,加大對食堂硬件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校長作為學校餐飲安全第一責任人,要簽訂并公開學校食堂《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承諾書》。
責任單位: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教育體育局
(四)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綜合整治
1.加強農業投入品的監管。強化種植養殖全過程監管,加大對以農(獸)藥、飼料及飼料添加劑為重點的農業投入品監管力度。扎實開展農資打假綜合整治,嚴厲打擊經營劇毒、高毒、高殘留農藥和假冒偽劣農業投入品的違法行為,查處在農產品種植養殖、飼料生產加工環節添加非法添加物和“瘦肉精”等違禁藥物的違法行為。建立健全農(獸)藥經營檔案制度,全面推行農(獸)藥登記備案和高毒農藥定點經營兩項制度。
2.加快農業標準化生產進程。以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提升工程”為主線,完善農業標準體系,加快推進標準化進程。積極實施品牌戰略,加快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地理標志等“三品一標”農產品。規范畜禽養殖行為,開展畜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縣創建活動,加強技術指導和培訓,推進品牌畜牧業培育。加快漁業地方標準制定,積極創建標準化示范區,嚴格許可制度,進一步深化水產苗種綜合整治,全面推進健康養殖。
3.規范農(獸)藥和飼料使用行為。加大種植養殖過程中農(獸)藥和飼料使用的監督檢查,嚴格執行農(獸)藥使用安全間隔期和休藥期的規定。大力推進疫病專業化防治、農作物統防統治和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強化農(獸)藥安全使用的培訓和指導,鼓勵使用優質、安全、高效的農(獸)藥。
4.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加強農產品農藥殘留、畜產品獸藥殘留和水產品藥物殘留等質量安全例行檢測工作,深入開展三聚氰胺和“瘦肉精”專項抽檢,加大水產苗種監測力度,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責任單位:市農業局、畜牧獸醫局、水產局
(五)加大對私屠亂宰的綜合整治
加強對私屠濫宰高發時段和地域的巡查,嚴密監控城鄉結合部和肉品加工集中區域的屠宰行為。發現私屠濫宰、冒用或使用偽造定點屠宰證書或標志牌的,要依法取締并予嚴懲。加強對生豬定點屠宰廠(場)肉品品質檢驗的監督檢查,對出廠(場)豬肉產品未經品質檢驗或經品質檢驗不合格的,要依法對屠宰廠(場)及其主要負責人進行查處,保證生豬產品質量安全。
責任單位:市商務局
(六)加大對制售假冒偽劣食品違法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
公安部門要積極配合工商、質監、食品監管以及農產品監管等部門,依法開展食品安全綜合整治。對各部門移交的制售假冒偽劣食品和農(獸)藥、非法添加“瘦肉精”以及群眾舉報投訴的涉嫌食品安全犯罪線索,要迅速組織力量進行調查,符合立案條件的,及時立案查處。要突出源頭打假和重點打假,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食品、農(獸)藥及“瘦肉精”等的“黑工廠”、“黑作坊”和“黑市場”,嚴懲違法犯罪分子。
責任單位:市公安局
(七)加強對食品安全的風險監測與評估
制定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方案,進一步加大對食品批發市場、中小食品生產企業以及中小學校周邊食品經營單位的食品風險監測力度,了解并掌握食品市場經營的食品中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因素的污染水平,及時發現食品安全隱患并進行評估預警,為各有關食品安全監管部門依法監管、引導消費者科學飲食提供依據。
責任單位:市衛生局
三、實施步驟
(一)動員部署階段(9月5日至9月15日)。市食品安全委員會有關成員單位要根據市里統一部署,密切結合實際,制定具體整治方案,召開專題會議,集中對綜合整治工作進行動員部署,確保整治工作科學展開、有序推進。
(二)檢查整治階段(9月16日至11月30日)。市食品安全委員會有關成員單位按照職責分工,對各類食品生產經營主體開展宣傳教育和拉網式檢查,摸清生產經營底數,建立生產經營主體監管檔案和誠信檔案。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逐一提出整改意見,督促限期整改,對發現的違法違規行為,依法進行查處。
(三)督導總結階段(12月1日至12月20日)。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制定食品安全綜合整工作督導辦法,對方案確定的食品安全整治目標任務、工作重點、措施要求逐一進行量化、細化,組織有關成員單位分片督導,督導結果予以通報。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有關單位要將食品安全工作列入工作日程,結合實際,分別制定整治工作實施方案,明確任務、責任,確保各項措施落實到位。工商、質監、食品監管等部門要加強配合,對食品批發市場、加工小作坊和學校周邊小賣部、小餐飲店等重點場所進行拉網式排查。要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銜接,對涉嫌犯罪的,及時移交公安部門依法立案偵查,確保食品安全綜合整治工作落到實處。各單位綜合整治工作情況請于年12月25日前報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
(二)健全完善體制機制。各鎮、街道及經濟開發區(以下簡稱鎮)要對轄區內食品安全工作負總責,建立健全鎮級農業技術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等服務機構,逐步建立村級服務站點。進一步健全完善鎮級食品安全監管機制,加強對轄區內食品生產經營者的監督管理和宣傳教育,逐步建立鎮政府統籌管理、主管部門牽頭、社會各界聯防聯控的食品安全工作新格局。
(三)加快流通網絡建設。建立有質量安全保障、服務方便快捷的食品安全流通網絡,鼓勵和支持商貿龍頭企業到鎮村發展連鎖經營網點,整合農村小型食品超市,建立食品配送和供應網絡。針對少年兒童喜歡食用且質量有保證的食品、乳制品,開展優質安全食品下鄉活動,培育農村消費市場,促進農村食品產業科學發展、加快發展。
(四)強化食品安全宣傳教育。要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宣傳教育,將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及相關知識的宣傳納入“六五”普法規劃。各鎮要大力普及農產品科學種植養殖和農業投入品使用知識,提高農產品生產者科學種植養殖能力。各級各類學校要利用健康教育課、校園板報、廣播等多種宣傳形式,加強中小學生食品安全教育,增強學生食品安全意識,教育和引導學生自覺抵制不安全食品。要充分發揮新聞媒體輿論監督作用,大力宣傳優質食品、優良食品品牌和優秀食品生產企業,揭露、曝光食品安全方面的嚴重違法行為,形成全社會關心、關注食品安全的良好風尚。
(五)加大考核評價和責任追究力度。各鎮及有關單位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責任制,完善食品安全工作考核評價和公開機制,將責任逐級落實到部門、企業法人和監管人員,確保食品安全工作責任和監管措施落到實處。要加大責任追究力度,對工作不力、失職瀆職或發生食品安全事故負有責任的監管部門、企業法人以及有關人員,要依法依紀追究責任。
- 上一篇:市人保局職工醫療互助保障意見
- 下一篇:市政府非法采砂行為整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