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公共服務機制建設工作方案

時間:2022-09-24 02:33:56

導語:農村公共服務機制建設工作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公共服務機制建設工作方案

開展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機制建設試點工作是黨對農村的又一項強農惠民政策,是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英明決策,符合時代要求,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鄉政府根據縣會議精神和安排,認真領會政策實質,緊密結合實際,把握時機,充分調動干部群眾的積極性,積極推進財政獎補工作順利有序的進行。

一、基本情況

鄉地處交通要道,幅園面積80平方公里。現轄11個行政村,93個農業合作社,一個居民委員會。總人口19652人,其中農業人口18622人,占總人口的96%,勞動力8281人,是縣沒合并鄉鎮之前的一個人口大鄉,該鄉有耕地面積12945畝,林地面積87700畝。由于我鄉地理位置和農業生產條件較好,所以“三農”問題一直是各級黨委政府關注的工作重點。特別是農村稅費改革后,結束了無償使用“兩工”和統一向農民收取的“三提八統”用于農村公益事業建設的歷史。但卻更加凸顯出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和發展嚴重滯后的情況。雖然稅費改革政策涉及了開展農村“一事一議”作為稅費改革后發展農村公益事業的配套政策和措施,但從我鄉近幾年來實施的農村公益事業建設的具體執行情況看,還面臨著事難議,議難決,決難行的困境。由于過去一些村級公益事業項目沒有國家資金上的扶持,所建項目普遍存在質量差、債務大、管護制度不健全等現象。因此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機制建設試點工作無疑是一場及時雨,推行此項工作,得到了廣大干部群眾普遍歡迎。

二、工作開展情況

(一)成立組織,加強領導。首先成立了以鄉長為組長,財政所、農業服務站和聯村的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機制建設試點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鄉財政所,主任由財政所所長兼任。各村也成立了由主要領導牽頭的組織機構推動此項工作,并明確了黨政一把手是此項工作的第一責任人。

(二)大力宣傳,營造氛圍。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機制建設試點作為一項新的創舉,要在較短的時間內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得到方方面面農民群眾的擁護、贊成并自覺參與,必須廣泛宣傳發動。縣農村綜合改革會議后,6月10日,我鄉召開了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機制建設試點工作動員大會。各聯村鄉干部也及時深入到村、社召開了會議,進一步統一了思想,統一了標準,統一了程序。

(三)民主議事、制定方案。采取入戶調查(一戶一票)→匯總審核→群眾討論(各社打分)→草擬方案→村民(代表)審議(一人一票)→村民(代表)會議決議→方案報批→審批備案的步驟確定實施方案。

(四)啟動項目,陽光操作。按照“村民自治,群眾決策;兩委上報,具體實施;鄉鎮審批,督促指導;縣級部署,檢查考評”的模式推進項目工作。

(五)嚴格驗收、及時報賬。項目完工后,按照村初驗→鄉鎮驗收→縣級抽查的程序組織驗收。首先,由項目施工單位或項目組織單位,提出驗收申請,再由鄉財政所、農業服務站和相關單位組成驗收工作組對村級項目進行逐一驗收。驗收時不但查看項目建成結果,而且對建設過程也要進行相應檢查驗收。對驗收合格的出具驗收報告,對不合格的提出整改意見,限期完成。驗收合格的由鄉按程序進行上報并進行獎補資金的結算。

三、資金使用

農村公共運行維護資金優先用于村內戶外公共服務項目的運行和維護,運行維護資金必須做到“五公開”,即公開資金規模用途,公開村民建議意見,公開村民會議決議,公開項目完成情況和公開績效評議結果;必須做到“五不準”,即不準村組干部私自決定,不準用于彌補公用經費缺口和發放干部津貼,不準分發給村民,不準違反財政報賬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不準截留,擠占,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