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銷社營銷工作方案
時間:2022-12-16 10:49:23
導語:供銷社營銷工作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把供銷社辦成真正的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和使供銷社成為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的重要部分的總目標指引下,惠民縣供銷社在完成改革改制,進行資產、人員重新組合后,以基層社為平臺,組織當地經營大戶、經營能人和農民經紀人入股入社,按照合作制原則,興辦以營銷為核心的農資服務型村級綜合服務站。全縣個行政村先后組建村級綜合服務站個,覆蓋全縣各鄉鎮,經營范圍除化肥、農藥、種子等農業生產資料和煙花爆竹等日用雜品外,還開展農產品收購、小農機維修、糧食加工、養殖及科技信息、市場信息服務等,同時通過對村級綜合服務站的逐步完善,盡快把村級綜合服務站建成農民購、銷不出村的農村商品流通載體,引導農民進入市場,逐步形成貿工農、產加銷一體化的多功能為“三農”服務的前沿陣地。
一、加強供銷社基層組織建設
1、全面展開經營服務設施改造,改變基層供銷社的外部形象。按照調整經營業態、建立新型經營服務體系的要求,在大桑、桑落墅等處基層供銷社,改造建設經營服務設施平方米。為確保科學規劃、提高建設水平,先試點后推開,由大桑、桑落墅兩個基層社率先起步,作出示范。全部改造建設計劃于2011年月底完成,月底之前全部開業運營。
2、從零起步二次創業,引導基層供銷社步入新時期的發展軌道。要求基層社建設一個標準化的日用品經營服務網絡,形成具備農技服務功能的農資經營服務體系,建設一處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基地,發展一個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組建起一處農產品加工經營企業,開展好一個信用合作,或建設運營好一個農村社區服務中心。2011年,縣聯社將選擇1—2處基層社,基本做到“七個一”,為全縣供銷社基層組織建設做出示范。
3、以村級綜合服務站為載體,大力推進村級網點建設。村級綜合服務站建設要繼續按照“統一商號、規范服務、因地制宜、注重綜合、布局合理、講求實效”的總體思路,上聯商業連鎖企業和基層供銷社,下聯村民自治組織,并與村級組織建設、社會文化設施建設相結合,使之成為農業生產資料、生活資料網絡的終端。
4、整合供銷社農資經營網絡。從加強行業自律,規范農資流通市場秩序,健全服務體系和服務網絡,為農業生產提供質優價廉的農用物資出發,牽頭組建農資行業協會。在此基礎上,以市農資公司為龍頭,基層社為基礎,按照“五個統一”即“統一標識、統一配送、統一質量、統一技術服務標準、統一監管”的要求,推行農資連鎖經營,提高供銷社農資市場的占有率。
5、.整合供銷社生活資料經營網絡。利用長期以來供銷社在農村流通中建立的良好商譽,由供銷社牽頭,按照自愿的原則,吸納有經營能力、各種經濟成分的經營單位和個人加盟,成立供銷行業協會,由供銷行業協會聯系各行業的大批發商及大型超市,與他們結成緊密或半緊密型的經濟共同體,實行統一采購和統一配送,逐步建立供銷行業協會組織指導下的以供銷社生活資料網點、農村綜合服務站為終端的生活資料連鎖經營體系,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
二、加強農村現代流通服務網絡建設
1、加快建設日用品連鎖經營網絡。2011年,由惠民縣供銷社超市公司開辦直營店處。其中在縣城建設一處,采用租賃設施經營的辦法,月份完成租賃協議簽定,月份完成營業前準備,月份開業運營。在桑落墅鎮建設平方米的直營店一處,由該鎮出地,縣社和超市公司聯合出資,月底完成手續審批、圖紙設計,月份動工,月底竣工開業。在鄉村建設平方米的直營店一處,由供銷社投資,月份設計審批,月份開始施工,月底前開業。與此同時,由基層社投資建設處超市,作為公司的加盟店,從2012年開始逐步將其整合為超市連鎖公司的直營店。為確保上述工作的順利進行,目前縣聯社一方面著手超市建設的前期準備工作,一方面組織公司經理和擬任店長崗前培訓實訓,并在啟動和運行過程中接受省聯社有關專業人員的咨詢指導。
2、進一步完善和加強農資連鎖經營。在已有余處加盟店的基礎上,2011年由基層社出資新建農業生產資料超市處。在59個村建村級服務站,購置大型機械作業隊為其服務。依托各基層供銷社,積極發展村級服務站,提高對服務站的商品配送率,提升服務站經營服務水平。
3、村級科技服務站按照“一處服務場所、一部電話、一套放像設備、一臺電腦、一套專家咨詢系統”的硬件標準和“合理布點、規范運作、增強服務功能”的指導思想,由縣政府財政和村站承建者共同投資,為村站配套科技培訓、信息查詢等服務手段。統一物資配送,統一銷售價格,從產前、產中、產后服務“三農”。
三、加強農村合作經濟經營服務體系建設
全面創新經營服務體系建設,在完善、提高和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同時,以實施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建立農產品經營新機制和推進信用合作為重點,建設農村合作經濟經營服務體系。
1、探索農產品進入市場的新渠道、新機制,建立農產品新型經營體系。為了實現產供銷一條龍,近期成立糧棉專業合作社。進一步完善農村專業合作社的內部運行機制,做好“二次返利”,真正體現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民主管理的辦社原則,并通過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營銷、精深化加工,提高市場競爭力,形成若干個在業內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專業合作社,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2、推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準備選擇兩個基地搞試點,有效推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一在大桑供銷社以土地流轉的方式,建設10萬畝小麥基地建設,2011年月份簽訂協議,月份做準備,月份開始運營。同時,二在桑落墅鎮,計劃利用3年時間,以土地流轉的方式,完成10萬畝的有機小麥基地項目建設、2011年完成3萬畝,2012年完成4萬畝,2013年完成2萬畝。基地涉及全鎮59個村,輻射周邊鄉鎮60個村,重點推廣有機食品生產理念以及相關配套管理農用設施,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確保基地建成高產、高效、優質、環保的樣板田。進一步外出學習考察的基礎上,制定出下一步建立農產品基地、實施標準化生產的總體工作方案,以此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恢復壯大農產品經營業務。
四、實施步驟
1.啟動階段。此階段主要是落實縣聯社體制定位,依托縣聯社成立基層農聯社,創建為農服務新載體。
2.強化階段。此階段主要任務是完善農聯社運作機制,健全各項規章制度,拓展服務領域與范圍,并實現與市聯社的融合對接。同時,深化改革,加強基層社建設,改造供銷社傳統營銷網絡。通過扶優扶強,搞活機制,發展壯大社辦企業,強化系統的服務能力,提升經濟實力。
3.提高階段。此階段主要是基層農聯社與縣聯社實行“兩牌一體”,通過點上突破、面上推進,實現系統資源整合和功能優化配置,形成自下而上完整的、適應縣域經濟發展需要的合作經濟組織體系,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中發揮重要作用。
五、加強領導,扎實工作,確保綜合改革順利進行
1.強化組織領導。成立供銷社體制創新改革試點指導組,加強實施過程中的幫助指導。
2.加強制度建設。建立目標管理機制和督辦檢查機制。同時,進一步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建設,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和運營機制,制定協會、專業合作社自律條例,股金管理辦法和章程,規范運作、健康發展。
3.創新用人機制。人才是事業發展的第一要素。堅持用好人才、鼓勵創新的原則,建立激勵機制、淘汰機制和考核機制。拓寬用人視野,積極吸納優秀農民人才加入供銷社隊伍,強化培訓,形成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和人盡其才的良好環境。
- 上一篇:舊城區改造交流發言稿
- 下一篇:供銷社外出參觀學習工作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