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連片扶貧開發工作實施方案
時間:2022-04-22 03:10:50
導語:“1+6”連片扶貧開發工作實施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深入貫徹落實市縣關于脫貧攻堅工作的系列決策部署,根據通脫貧領【2016】5號文件精神要求,現就鄉2016年實施1+6連片扶貧開發工作提出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按照中央、省市縣脫貧攻堅會議精神,結合《中共縣委關于全力打贏扶貧開發攻堅戰確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通委發【2015】10要求,和通脫貧領【2016】5號文件精神要求,以精準扶貧為重點,以連片開發為抓手,堅持連片開發與精準扶貧雙輪驅動。著力整合資源、創新機制,不斷強化基層組織建設,統籌推進“六大扶貧工程”。實現貧困村摘帽,貧困戶脫貧。
二、規劃概況
屬2016年楊柏—芝苞連片扶貧開發區域,轄區內5個村,36個合作社,2364戶,10560人,有、2個扶貧重點村,有貧困戶603戶,1807人,幅員29.4平方公里,耕地9320畝,規劃投資3000萬元。
三、目標任務
實行“1+6”連片扶貧開發與精準扶貧相結合,突出重點,解決難點,全力促進貧困村“銷號”,貧困戶脫貧。貧困村貧困發生率低于4%,同時達到7有目標,即:有集體經濟收入(超過1萬元),有通村硬化路,有安全飲水,有生活用電,有衛生室,有文化室,有寬帶網絡和廣播電視。貧困戶年人均純收入穩定超過當年國家貧困標準(按2010年2300元不變價計算),同時達到七有標準,即:吃穿基本保障,有安全住房,有安全飲用水、有基本醫療保障、有基本教育保障、有生活用電保障、有閉路電視。2016年底,群眾居住環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明顯改善,特色產業形成規模,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貧困人口增收2000元以上),實現村、村貧困村銷號,全鄉800人脫貧。
1、基層組織建設。實施好書記選育計劃,搞好鄉村換屆選舉,注重從優秀大學生村官、外出務工人員中、回鄉創業人員中、退伍軍人中選拔農村黨組織帶頭人。加快村級陣地建設、文化活動中心、便民服務室、衛生計生室建設,善待嚴管駐村“第一書記”,不斷強化基層黨組織在脫貧攻堅中的戰斗堡壘作用、擔當主力、組織動員、服務經營主體等作用。
2、新居。新建村聚居點1個,聚居農戶28戶,風貌改造村2社、村1社兩個點,全鄉危舊房改造200戶(村75戶,村60戶,非貧困村65戶),農村廉租房8套。
3、鄉村道路。2016年整治村社道路8公里(村5公里,村3公里),新建社道7公里(2公里,3公里,2公里),硬化道路10.2公里(3.2公里,2公里,4公里,1公里)。
4、產業培育。全鄉種植青花椒8700畝(村1200畝,村2000畝,村1500畝,村2500畝,村1500畝),中藥材1000畝,黃牛養殖場2個,養殖黃牛200頭以上(村100頭,100頭),生豬養殖大戶5戶(村2戶,村1戶,村1戶,1戶),土雞養殖大戶4戶(村跳雞養殖50000只1戶,村廣西瑤雞20000只1戶,土雞20000只1戶,村20000只鴨子1戶),全鄉增養生豬0.4萬頭,林下土雞100000只,修建渠系5000米,生產便民道5000米,
5、教育提高。勞動力轉移培訓50人,食用技術培訓300人次,小學改造300平方米。
6、公共服務。建標準計生衛生室4個,文化室5個,1000平方米文化廣場4個,新建村陣地200平方米,村陣地260平方米,擴建村陣地120平方米,村改建130平方米,改建村陣地100平方米,整治山坪塘10口,維修渠系4000米,新修渠系2000米,建村提灌站1座,建場鎮供水站1處,解決660人,620人,600人,200人飲水安全問題,建農村垃圾池30口。
7、生態環境。地質災害防治3處(1處,村1處,村1處)全面實施好退耕還林660畝,公益保護1300余畝。
四、時間安排
2016年3月—4月底,全面完成全鄉5個行政村村級組織陣地改擴建和新建任務,并完成文化活動中心。村衛生計生服務室,便民服務室、圖書閱覽室等公共服務設施。完成村、村去雜去灌,完成全鄉近10000畝青花椒種植。
2016年4月上旬—7月底,完成全鄉貧困村安全飲水全覆蓋工程,完成村、村共5.2公里水泥路硬化工程。村院戶硬化路3000米工程、山坪塘整治工程。
2016年4月上旬—7月底,全面完成精準貧困村D級危房改造140余戶,農村風貌改造150余戶。
2016年12月底,全面完成村脫貧摘帽,800余人脫貧。全面所完成規劃項目,兌現扶貧攻堅承諾。
五、組織落實
1、強化組織領導。鄉上成立黨委書記、鄉長任組長,黨委、政府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相關責任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連片開發領導小組,連片區域各村要成立相應機構,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確保形成脫貧攻堅強大合力。
2、落實目標責任。依據連片扶貧開發脫貧解困目標,各村因地制宜編制年度規劃,落實工作責任。鄉級部門要加強項目資金整合、業務指導,明確分管領導和業務人員參與項目規劃,落實項目計劃,加快推進項目,強化項目監管。鄉上將細化方案,確保下達到村的脫貧解困目標實現。村組要深入宣傳發動,發揮群眾主體作用,引導貧困對象積極參與,協調解決具體困難和問題,形成合力攻堅格局。
3、整合項目資源。按照“項目打捆、資金統籌、連片開發、整體推進”的原則,建立“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工作機制,堅持“農民主體、信貸幫扶、社會參與、政府獎補”的多元投入,引導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加強市、縣對口幫扶單位銜接協調,鼓勵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愛心人士等社會各界廣泛支持參與扶貧開發。
4、創新發展機制。通過開放合作、招商引資等方式大力吸納工商資本和金融資本參與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化服務。運用好“扶貧小額貸”、“新居貸”、“特色產業貸”等金融產品,盤活金融存款,完善扶貧貼息貸款政策,進一步發揮扶貧資金互助社效益,有效提高貧困戶的自我發展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積極引進企業和各類經營主體,聚集資金、技術、人才,鼓勵“公司+基地+農戶”、“專合組織+農戶”、家庭農場、大戶等多種經營主體發展模式,深度研究經營主體與農戶特別是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大力促進產業走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著力促進貧困戶脫貧解困、致富增收,積極探索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徑。
5、嚴格考核督促。黨委政府將連片扶貧開發工作納入重點目標管理,村支部村委、分級部門要切實增強使命感、責任感,構建人人關心扶貧、人人參與扶貧的大扶貧工作格局,建立扶貧工作常態化研究機制,形成村與村之間、部門之間良好的競爭態勢,圓滿完成扶貧開發年度目標任務。
- 上一篇:有機化學實驗教學實踐探討
- 下一篇:化學實驗指導教師職能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