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訓機構肺炎防控細則

時間:2022-06-27 04:56:50

導語:教育培訓機構肺炎防控細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育培訓機構肺炎防控細則

一、線下培訓恢復前的工作

(一)責任落實。

1.強化屬地責任。各鎮街學區、開發區各學校要嚴格落實疫情期間各級部署要求,抓好對各類教育培訓機構(以下簡稱培訓機構)的監管,明確分工、落實責任,指導培訓機構按屬地黨委、政府要求做好教職員工健康申報和有序返崗;做好培訓機構“日報告、零報告”信息收集、上傳和巡查檢查工作。疫情期間,各類培訓機構嚴禁開展線下培訓活動,恢復時間按省教育廳通知執行。

2.明確培訓機構主體責任。培訓機構法定代表人為培訓機構疫情防控第一責任人,各培訓機構要將疫情防控責任分解落實到具體責任人,明確各自職責。開展線下培訓活動前,各培訓機構要按照省教育廳、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關于印發《省中小學校2020年春季學期開學條件核驗細則》的通知要求做好充分準備并向屬地學區(學校)提出申請,經學區(學校)驗收同意后方可按省教育廳規定的開課時間開課。

(二)宣傳教育。

3.做好宣傳解釋工作。培訓機構要向教職工、學員及其監護人做好宣傳解釋工作,取得對暫停線下培訓活動的理解、配合與支持,按各級有關要求妥善處理好調課或退費等事宜,切實保障學員及教職工的合法權益。

4.開展健康教育。通過微博、微信公眾號、教職工群、學員及其監護人群等網絡渠道,開展健康教育,向學員、家長和教職工宣傳普及疫情防控知識和防控要求,引導學員和教職工提高防范意識,居家或外出時做好個人防護,盡量減少外出活動。

(三)復課準備。

5.制定工作預案。培訓機構要做好疫情防控應急預案,明確疫情防控的組織管理、重點舉措、預警與應急等內容,組織人員進行培訓、演練,熟悉應急處置流程,增強應急處置能力,一旦出現疫情能夠從容應對,正確快速處置。

6.做好必要防控物資儲備。培訓機構要根據自身規模和需求提前儲備非接觸式紅外線測溫儀、醫用口罩、75%酒精、消毒溶液、消毒洗手液、肥皂、膠皮手套、噴霧器等防護用品。設置相對獨立的觀察室,用以暫時留觀身體不適的教職工及學員。

基本物資儲備標準:口罩按教職工每人每天1個至少兩周的總量儲備(學員防護口罩自備);遠紅外體溫測量儀按每班1臺標準配置;消毒液根據每天實際需要儲備兩周用量,數量充足的消毒洗手液,確保線下培訓后滿足防控需要。

7.做好環境衛生整治。培訓機構要加強培訓場所內外的保潔和消毒,加強各類場所的消毒與通風,徹底消除衛生死角,全方位改善環境衛生條件。

8.根據實際需要,合理開發線上教育培訓資源。各培訓機構應指導教職員工針對學員不同培訓需求和學科特點積極開發線上教育培訓資源,為線下教學做好充分準備。

9.關心關愛教職工。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導教職工理性認識疫情,做好科學防護。摸排教師情況,保證師資隊伍相對穩定,強化外籍教師疫情防控管理和服務保障。完善教學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員工管理制度等規章制度。

(四)健康排查。

10.有序做好復崗教職工健康篩查。對在聘的教職工要進行全面摸排,全覆蓋、無遺漏,掌握其假期去向及健康狀況。

(1)動員在疫情中高風險地區員工暫不返崗;

(2)重點關注有疫情較重地居住史或旅行史、與疫情較重地外來人員有密切接觸史,以及與疑似、確診病人有接觸的教職工,一旦發現疫情,應立即報告屬地學區(學校)、市教體局及疾控部門;

(3)返崗之日前14天內有從外地返回的員工,需要按照疾控部門要求進行居家隔離;

(4)根據屬地黨委政府和學區(學校)統一要求,指導做好市內及疫情防控風險等級較低地區教職員工持健康申報卡有序返崗,做好開課前的準備工作。

(5)做好新進教職工的健康審核工作。新招入教職工除符合有關招聘條件和任職規定外,要進行健康狀況摸排、監測,確保新進教職工身體健康。

(6)要建立臺賬,對所有職工返崗前旅行情況逐一進行登記;返崗后進行體溫檢測,發現異常,及時報告屬地學區(學校)、市教體局和疾控部門。

11.做好日常體溫檢測。在單位入口和機構內部,每天對所有教職員工兩次測量體溫,并做好登記,超過37.3度的,由單位向屬地疫情防控部門報告,引導發熱患者自駕或聯系120就近轉運至市人民醫院、市中心醫院、市中醫院發熱門診就診。

(五)聯防聯控。

12.完善工作機制。加強與疾控、教育等部門的聯系,及時準確掌握信息,積極獲取專業指導,加強聯防聯控。完善內部工作機制,完善內部報告制度,及時落實各項要求,履行好防疫責任。

13.加強信息報送。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日報告、零報告”制度,發現肺炎疑似病例應立即對人員進行隔離,同時向屬地疾控部門、學區(學校)及市教體局報告。不得漏報、遲報、瞞報。

二、線下培訓恢復后的工作

(六)制度執行。

14.嚴格執行疫情防控應急預案。根據屬地鎮街疫情防控部門工作要求,加強疫情防控領導及人員配備等組織管理工作,制定線下培訓工作方案、日常防控方案、應急預案、輿情應對預案等,及時落實疫情防控及教育教學各項要求,確保疫情防控工作正常運行,培訓活動有序開展。

(七)保障措施。

15.開展全員培訓。對全體教職工、學員進行疾病防控知識宣傳普及,開展體溫監測、清潔消毒、應急處置等培訓,組織模擬演練。

16.實施小班教學。各培訓機構應通過調整課程安排分批次實施小班教學,單人單桌,課桌間距至少在一米以上,避免學員過多造成聚集。

17.保持環境及個人衛生。堅持培訓期間安排專人每日進行清潔衛生及消毒處理,對門廳、走廊、教室、辦公室、衛生間等公共場所進行消毒。增設廢棄口罩專用垃圾桶,用于投放使用過的口罩,并注意及時清理。教室、辦公室等活動場所每天開窗通風次數不少于3次,每次20-30分鐘。引導學員和教職工個人養成正確佩戴口罩和勤洗手的好習慣。

19.及時補充物資儲備。每個區域使用的保潔用具要分開,避免混用。及時補充口罩、洗手液、消毒液等消耗性物資,保證消毒清潔工作及時有效開展,全力做好服務保障。

(八)加強監測。

20.加強安全管理。對設施維護、物資配送、監督檢查等外來人員進出培訓機構,采取嚴格控制、嚴格登記。嚴禁非必需外來人員進入培訓機構。

21.落實疫情動態監測制度。未出隔離期或出現身體不適的教職員工和學員不得開展教學、管理工作或到校接受培訓。

22.嚴格考勤管理。嚴格落實考勤制度,做好缺勤、早退、請假記錄,做好因病缺勤的教職工和學員病因追查與登記工作。

23.堅持出入檢查、日常體溫檢測和“日報告、零報告”制度。認真落實所有人員出入檢查、晨午兩次體溫檢測制度。中小學生應出示由就讀學校統一制作的“學校(幼兒園)師生出入校門通行卡”,體溫檢測正常后方可參加培訓。

做好出入人員信息登記和整理匯總,按規定時間(下午3點前)將教職工出勤情況、學員入學情況、有無異常等主要信息匯總報屬地學區(學校)。一旦發現教職工或學員有發熱、咳嗽等不適癥狀,第一時間暫時隔離,立即上報疾控部門、屬地學區(學校)及市教體局,不得漏報、遲報、瞞報。

24.市培訓機構疫情聯防聯控工作聯系電話:

市教體局:

市人民醫院:

市中醫院:

市中心醫院:

與屬地學區(學校)通過培訓機構專用微信群、專職人員聯系電話或專用辦公電話加強聯系,專用辦公電話由屬地學區(學校)向培訓機構公布。

(九)違規懲戒。

25.加大違法違規行為懲處力度。對未經批準擅自提前開展線下培訓、或對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執行不力、防控措施落實不嚴,從而造成疫情蔓延的培訓機構,依法依規嚴肅處理并列入黑名單,直至吊銷辦學許可證,追究有關人員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