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經營主體資產收益扶貧方案

時間:2022-07-09 08:54:43

導語:新型經營主體資產收益扶貧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型經營主體資產收益扶貧方案

為切實做好資產收益扶貧工作,根據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關于印發<市2020年特色種養業扶貧實施方案>等4個脫貧攻堅配套文件的通知》文件精神,結合我鎮實際,特制定《鎮2020年新型經營主體資產收益扶貧實施方案》。

一、目標任務

2020年,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投入160萬元,實施、2個貧困村資產收益扶貧項目。對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形成的資產分類進行股權量化,密切產業發展與貧困戶利益聯結,完善制度建設,強化風險管控,提高脫貧質量。

二、主要內容

(一)合理分配收益。2020年,資產收益扶貧項目采用“貧困村+村級經濟合作組織+新型經營主體+貧困戶”模式,通過產業扶貧項目扶持新型經營主體,財政資金形成的資產歸村集體所有,由村級經濟合作組織負責運營和管理,折股量化參與企業分紅。新型經營主體與貧困村(村級經濟合作組織)及鎮政府簽訂三方協議,采用“保底收益+按股分紅”模式,實現資產收益,其中保底收益不低于入股資金的6%;按股分紅比例由新型經營主體、貧困村具體約定,分紅比例不低于入股資金的1.2%。財政資金投入形成的資產收益,全部量化到村集體和貧困戶。

(二)建立利益聯結。建立扶貧利益聯結機制,堅持“量化分配、精準幫扶”原則,將保底收益和按股分紅收益分別折股分配給貧困村、貧困戶及生活困難的一般農戶(邊緣戶)。(1)貧困村取得投資入股保底收益和按股分紅收益后,按“28235”比例進行分配,即:按村集體、貧困戶持股比例為20%、80%,貧困戶以戶為單位,按一般貧困戶、低保貧困戶、五保貧困戶三類“2:3:5”比例加權平均計算分配收益;(2)從村集體20%收益中,切塊部分收益經村民代表大會決議通過后,分配給生活困難的一般農戶(邊緣戶)。

(三)加強風險管理。鎮政府將建立資金投入風險評估機制和資金退出機制,加強對資產收益扶貧項目公告公示、風險防控等工作的監督和指導,強化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形成資產的監督管理。鎮財政分局要會同相關部門加強扶貧資金和項目監管,嚴把清產核資、實施主體選擇、合同簽訂、項目推進、項目驗收和資金安全關,確保資產收益扶貧規范、健康、有序運行。

(四)實行動態調整。根據脫貧情況,適時開展受益對象動態調整。經核查認定已穩定脫貧的貧困戶,經民主評議和村集體民主決策,不再繼續享受原有資產收益權,由村集體收回資產收益權后重新量化分配給其他貧困戶和因災因病等返貧的貧困戶,或用于發展村級公益事業。

(五)突出考核激勵。資產收益扶貧工作成效納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績效評價和民生工程考核內容。強化產業發展、風險防范、產權明晰、平臺搭建、機制創新等政策支持,加大對扶貧成效顯著新型經營主體的支持力度。

三、實施步驟

(一)確定經營主體(4月10日前)

1.具備條件。一是治理結構完善、財務管理健全、經營狀況良好、經濟實力較強、樂于扶貧助困且誠信守約的龍頭企業、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合作社等;二是經營主體應為從事農業、旅游、文化等行業的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市場前景良好;三是能帶動農戶從事多種形式的農業合作生產經營,使農戶享受收益分紅、就近就業、技術指導、產品回購等多種收益;四是推廣和完善園區帶動、企業帶動、農民合作社帶動、種養大戶帶動和貧困戶自主種養的“四帶一自”利益聯結模式,激發貧困戶發展產業的內生動力;五是新型經營主體可在本村或在鎮域內選擇,要充分發揮當地比較優勢。

2.確定方式。項目實施的、村要認真摸排承接項目實施的新型經營主體,通過民主、公開方式,由村民通過“一事一議”等形式確定,接受村務監督委員會和社會監督,貧困村第一書記(扶貧隊長)、鎮駐村干部負責指導并參與議事。屬于政府采購、招投標管理范圍的,執行相關法律、法規及制度規定。

3.可研報告。、村在項目新型經營主體確定后,充分調研論證項目建設內容,確定財政資金投資內容,按照效益優先、物化資產優先原則,組織填報《2020年新型經營主體資產收益扶貧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4月10日前報送鎮財政分局。

(二)簽訂入股協議(4月30日前)

實施2020年資產收益扶貧項目的、村(村級合作經濟組織),應在批復下達后及時與選定的新型經營主體簽訂投資入股協議,明確入股投資規模、期限、保底收益和按股分紅比率及金額等內容,依法約束項目單位按約定兌現扶貧資金投資收益。資產受益期限暫定3年,協議到期后按相關要求處理處置。

(三)組織項目實施(5月31日前)

實施資產收益扶貧項目的、村應在簽訂投資入股協議書后,督促新型經營主體于30日內按批復的建設內容完成項目實施,其中財政投入資金要優先形成物化資產,確保財政資金形成資產保值增值。鎮財政分局、扶貧工作站要及時組織對項目建設情況進行查驗,確保按規定建設內容完成,并形成書面報告,于5月31日前報送市財政局。

(四)制定分紅方案(6月20日前)

1.明確量化對象。根據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實際情況,建立公正合理的資產收益分配機制,通過民主討論,村集體確定股權量化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數和貧困人口數,形成資產收益分紅分配臺賬,并張榜公示。收益分配要向無勞動能力、弱勞動能力人口傾斜,并兼顧家庭困難的一般農戶,適時進行動態調整。

2.制定量化方案。資產收益扶貧量化分紅方案制定要嚴格按“四議兩公開”(即村黨支部提議、村兩委會商議、村黨員大會審議、村民代表大會決議,實施過程公開、實施結果公開)程序,接受村務監督委員會和社會監督。項目實施的、村要于2020年6月20日前向鎮財政分局報送《2020年度資產收益扶貧量化分紅方案》,并填報《2020年資產收益權分配臺賬》。

(五)頒發權益證書(6月30日前)

根據“四議兩公開”決策結果,測算資產收益權分配情況,建立《資產收益權分配臺賬》,按照收益權分配臺賬向貧困戶頒發記名收益權證,并實行動態管理。

(六)進行收益分紅(7月31日前)

按照量化方案和資產收益情況,每年開展1-2次資產收益分紅,新型經營主體于7月20日前兌現本年度保底收益6%和按股分紅不低于1.2%部分,、村要于7月31日前按量化分紅方案兌現到戶,保障貧困戶和生活困難的一般農戶(邊緣戶)及時分享資產收益成果。收益分紅情況要及時公告,并按要求向鎮財政分局備案。

(七)加強檔案管理

實施資產收益扶貧項目的、村負責全過程文件資料的收集整理和歸檔工作,確保檔案資料齊全完整;要加強收益分紅憑證的管理,有動態調整的,要定期向鎮財政分局、扶貧工作站報告收益分紅情況。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新型經營主體資產收益扶貧是產業扶貧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村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鎮財政分局、扶貧站負責指導和協調、村組織開展新型經營主體資產收益扶貧項目;、村是新型經營主體資產收益扶貧項目的實施主體,對項目實施和財政資金風險防控承擔主體責任,嚴格按照相關制度開展資產收益實施工作;新型經營主體要健全財務管理,按照協議約定條款落實各項扶貧義務。

(二)規范操作程序。、村在資產收益扶貧項目實施中,要嚴格規范項目程序,嚴把時間節點,規范簽訂入股協議書、制定量化分紅方案,及時公開分紅收益分配情況,保障貧困戶和生活困難的一般農戶利益。

(三)強化風險防控。新型經營主體對財政資金形成的資產負有保值增值責任,承擔項目經營風險,依法按約支付收益。貧困戶不承擔項目經營風險,除由村集體經濟組織作為實施主體的項目外,項目實施村也不承擔項目經營風險。用于資產收益扶貧的財政資金,優先用于固定資產投資等,形成可核查的物化資產。

(四)嚴格監督管理。切實加強資金監管,發現問題,及時抓好整改。落實公開公示制度,陽光操作,保障貧困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監督權,確保貧困群眾真正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