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因災返貧致貧工作方案
時間:2022-01-07 15:42:41
導語:防止因災返貧致貧工作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進一步增強風險意識,強化底線思維,把自然災害、事故災害、公共衛生事件等對農戶生產生活的影響降到最低,充分用好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根據《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關于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的指導意見》(中農組發〔2021〕7號)、《國家鄉村振興局綜合司、財政部辦公廳關于防范洪澇災害切實防止返貧致貧的通知》、《省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辦法(試行)》(農領〔2021〕10號)、《市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實施辦法(試行)》(農領〔2021〕13號)和《市防止因災返貧致貧工作機制的實施意見》(農領辦〔2021〕25號)等文件精神,結合我區實際,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適用范圍
本工作方案將因災造成生產生活嚴重困難或“三保障”和安全飲水出現突出問題,依靠自身力量難以解決,存在返貧致貧風險的農戶納入監測幫扶范圍。
本工作方案所指因災包括以下三大類:
(一)自然災害。主要包括水旱災害、氣象災害、地震災害、地質災害、生物災害和森林火災等。
(二)事故災難。主要包括工礦商貿等企業的各類安全事故、交通運輸事故、公共設施和設備事故、核輻射事故、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件等。
(三)公共衛生事件。主要包括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急性中毒事件、食品和藥品安全事件、動物疫情、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二、工作原則
(一)堅持協同聯動共享。災害發生后,區級相關部門要加強協同,及時共享災害信息,及時推送風險線索,及時組織核查,及時制定落實幫扶措施。
(二)堅持全面覆蓋、重點核查。災害發生后,區、鎮、村三級要及時啟動響應與會商研判,全面收集風險線索,對存在疑似返貧致貧風險的農戶進行重點核查,確保不漏一戶一人。
(三)堅持快速識別、及時幫扶。區、鎮、村要建立綠色通道,快速開展識別認定,確保受災對象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
(四)堅持分類施策、先行救助。對因災納入監測幫扶的受災農戶,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細化落實各類保障政策,有針對性幫扶。特殊情況下可先行救助幫扶,后履行有關程序,并錄入全國防返貧監測信息系統,確保把災害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
三、三級聯動,形成合力
災害發生后,區、鎮、村三級立即啟動響應與會商研判,各區級相關部門向區鄉村振興部門推送受災等相關信息。
(一)部門推送。區應急管理局主要負責受災總體情況推送。其他部門按照《市區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工作機制的實施方案》(市農領辦發〔2021〕19號)中風險信息推送要求,在災害發生后的1天內將受災情況及可能導致農戶返貧致貧的風險線索向區鄉村振興局推送。
(二)及時研判。區鄉村振興局要第一時間統籌工作力量,結合相關部門推送的受災范圍及風險線索,立即組織分析研判。
(三)信息反饋。區鄉村振興局匯總部門推送的風險線索后,當天向相關鄉鎮推送,并由鄉鎮立即向相關村(社區)反饋。
(四)快速認定。對受災農戶要建立“綠色通道”,按程序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分析研判、評議公示、復查審核、部門比對、區級審定、公示錄入等監測對象認定工作。
四、精準落實,幫扶措施
對因災納入監測幫扶的受災農戶,分析家庭基本情況和收入結構,弄清幫扶需求,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細化落實各類保障政策,有針對性幫扶。加快開展損毀房屋、道路、水利等項目的維修重建工作,保障農戶的住房和飲水安全。幫助農戶開展生產自救,采取有效措施促進穩崗就業,積極開展農業保險理賠。
(一)落實兜底幫扶。按照“應保盡保”的原則,強化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供養等兜底保障工作,將符合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供養條件的受災農戶,按政策規定及時納入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供養等社會救助保障范圍,及時發放低保金、特困供養金和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等,切實保障好受災農戶基本生活。
責任單位:區民政局,區財政局、區殘聯
(二)開展就業幫扶。對外出務工脫貧勞動力“回流”防災的,引導及時返崗復工;對原在家務農無法恢復生產或有就業意愿的,引導外出務工,或通過園區企業、產業基地、扶貧車間、公益性崗位就近就地就業;加強就業技能培訓,提升受災農戶再就業能力。
責任單位:區人社局
(三)保障住房安全。對受災房屋和疑似影響居住安全的房屋,由鎮、村(社區)組織初步篩查并經專業機構鑒定為危房的,區住建局指導鄉鎮納入危改項目。不能納入的,要多方籌措資金,盡快落實改造。對房屋墻壁倒塌戶,鄉鎮要及時轉移確保居住安全;區住建局應聯合有關職能部門指導鄉鎮做好受災危房排查,確保“危房不住人,住人不危房”。
責任單位:區住建局,各鎮
(四)保障教育和醫療。保障義務教育和基本醫療,持續做好控輟保學工作,防止出現義務教育階段因災失學輟學現象;協調落實新納入的監測對象醫療救助、大病救助等政策措施。
責任單位:區教育局、區醫保局
(五)保障飲水安全。對受災農戶飲水水源受到污染的,及時組織清理和消毒,確保飲水安全;對集中供水設施損毀的,及時安排資金組織修復,盡快恢復正常供水;加強規模水廠和集中供水點的水質檢測,確保飲水安全。
責任單位:區水利局,各鎮
(六)實施產業幫扶。區農業農村局、區科技局等部門要立即組織專業技術人員,成立專班,深入鄉村一線、田間地頭加強農作物、養殖業、林下經濟的災后恢復和后期管理的現場指導,盡可能把災害損失降到最低限度,幫助受災農戶盡快恢復生產。鼓勵受災農戶發展“短平快”產業,積極生產自救,減少損失。對嚴重受災農戶,要認真進行梳理,一戶一策幫扶,通過提供農資、種苗等方式,及時幫助補耕補種補養。要及時收集受災農戶滯銷農產品信息,加強與社會需求、政府采購等對接,千方百計幫助銷售農產品。
責任單位:區農業農村局,區科技局、區財政局、各鎮
(七)強化小額信貸支持。對脫貧戶和監測戶,因災暫時無法按時還款的,合理運用續貸、展期政策;有貸款需求且符合條件的,可簡化流程、加快審批進度;對辦理脫貧人口小額信貸后確有需要且具備還款能力的受災脫貧戶和監測戶,可追加貸款支持。
責任單位:區財政局(區金融工作局)、區鄉村振興局、各鎮
(八)動員社會幫扶。對因災導致家庭收入驟減、支出驟增、自身難以承受的家庭,要廣開渠道,加強與社會愛心人士、幫扶部門和社會團體的溝通對接,鼓勵開展扶貧濟困獻愛心活動,幫助受災家庭渡過難關。探索建立社會防止返貧救助基金,依托社會各界力量在防止返貧資金募集、工作落實中發揮更大作用。
責任單位:區工商聯,區婦聯、團區委、區鄉村振興局、各鎮
(九)強化保險幫扶。對涉及受災脫貧戶、受災監測對象農業和住房保險理賠的,相關保險機構要及時受理,簡化流程,第一時間理賠到位。各保險機構要積極開發綜合特色保險險種,對農產品價格下跌、產品滯銷、意外傷害、勞動力喪失、短期失業的家庭提供綜合保障,增強抵御風險能力,有效提升其生產經營積極性和自我發展能力,避免因突發風險陷入嚴重經濟困境,有效防止返貧致貧,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責任單位:區財政局(區金融工作局)、相關保險機構
(十)深化精神幫扶。加大對脫貧人口、監測人口、老弱病殘孤等特殊困難群體和受災農戶的關心關愛力度,各幫扶單位要積極組織幫扶責任人、各鎮要組織各村(社區)干部要廣泛開展“交心、暖心、寬心”活動,“一人一策”落實災后幫扶措施,防止因災返貧致貧。強化宣傳引導,堅持用身邊人、身邊事示范帶動,激發受災農戶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內生動力。大力開展移風易俗活動,堅持自治、法治、治相結合,教育引導其弘揚傳統美、樹立文明新風,逐步消除精神貧困。
責任單位:區級各部門,各鎮
五、先行救助
對受災嚴重、生活陷入困境的,及時統計申報災害救助,優先予以保障。
(一)調整銜接資金使用結構。區鄉村振興局可根據受災實際情況,區分輕重緩急,報區委區政府同意后,優先安排銜接資金用于防止因災返貧致貧急需的產業就業幫扶、農村小型公益性基礎設施修復等項目。優化入庫程序,及時將應對災情新增的項目調整納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項目庫,在當年銜接資金無法調整的情況下,可先行實施。
責任單位:各鎮,區鄉村振興局
(二)利用區防止返貧監測基金進行救助。經各區級相關部門無法予以解決的,統籌利用區防止返貧監測基金進行救助。
責任單位:各鎮,區鄉村振興局
(三)臨時救助。對符合急難型臨時救助條件的對象,要積極實施“先行救助”,提高救助時效,并在急難情況緩解后,登記救助對象、救助事由、救助金額等信息,完善經辦人員簽字、蓋章手續;對支出型救助對象,嚴格按照規定程序進行救助。對給予臨時救助金、實物救助后,仍不能解決救助對象困難、且符合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養條件的對象及時按規定程序納入相應救助范圍。
責任單位:區民政局,區財政局、各鎮
(四)先救助后履行相關程序。對因災因突發事件造成受災農戶醫療費用支出較大的情況,區衛健局要先落實救助措施,后履行相關程序。
責任單位:區衛健局,區財政局
六、有關要求
(一)加強領導,壓實責任。各鎮、區級相關部門要把防止返貧致貧擺到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突出位置,特別是把防止因災返貧致貧作為防止規模性返貧的首要任務來抓。各鎮黨委書記要牽頭抓總,要親自研究、親自部署,分管領導要做好統籌協調。區級相關部門要按照職能分工,認真做好信息預警、數據比對和落實好行業扶持政策。各村(社區)要具體抓好存在因災返貧致貧風險對象的摸排和動態監測,落實“一戶一方案,一人一措施”。
(二)完善機制,統一調度。要建立防止因災返貧致貧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在區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統一調度下開展工作。建立健全災害預警信息、監測分析信息、救助幫扶信息共享與比對分析機制。區應急管理局、區鄉村振興局要指導各鎮、村(社區)建立健全預警分級,建立動態監測預警圖,確保精準發現、動態幫扶。區級相關部門要加強信息共享交換與比對分析,及時通報支出驟增或收入驟減家庭的預警信息,確保各項政策措施精準落地,不漏一戶一人。
(三)嚴格考核,嚴肅問責。區委、區政府將防止因災返貧致貧工作納入區級相關部門、各鎮工作考核內容之一。因救助幫扶不力、工作不實、弄虛作假等導致返貧和新增致貧的,對相關單位和部門主要負責人進行約談,對問題突出、影響惡劣的問責處理。
- 上一篇: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工作匯報
- 下一篇: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村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