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
時間:2022-02-12 02:01:00
導語:如何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自治區(qū)、自治州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廣大宗教人士和信教群眾熱愛祖國,擁護黨的領導,遵守憲法和法律,積極參加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走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道路。
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應該是全方位、多層面的,最基本的要求是把宗教活動納入憲法和法律的范圍,適度發(fā)展,規(guī)范活動。
下面我從三個方面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如何做好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1993年,同志在全國統(tǒng)戰(zhàn)工作會議上就如何對待宗教問題強調了三句話:“一是全面、正確地貫徹執(zhí)行黨的宗教政策;二是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三是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在2000年的全國統(tǒng)戰(zhàn)工作會議上,同志又進一步明確了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含義:一是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要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和方針政策;二是宗教活動要服從和服務于國家的最高利益與民族的集體利益,宗教界人士要努力挖掘和發(fā)揚宗教中的積極因素,為祖國統(tǒng)一、民族團結和社會發(fā)展多做貢獻。這一重要論述,在科學闡釋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的關系的基礎上,深化了對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問題的認識,闡明了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基本要求和努力方向,對進入新世紀后進一步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宗教作為上層建筑的一部分,必須同所處的社會相適應,否則就不能存在和發(fā)展。這是一條客觀規(guī)律。宗教在我國社會主義時期將長期存在,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積極做好引導工作,使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原全國政協(xié)主席李瑞環(huán)曾經(jīng)指出:“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從根本上說就是要做到四個維護,即維護法律尊嚴、維護人民利益、維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tǒng)一”。
歷史充分證明,我國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是完全可能的。必須看到,我國宗教信徒絕大多數(shù)是勞動人民,他們與廣大不信教的群眾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宗教信仰的差異是次要的。這是我國宗教能夠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最根本的依據(jù)。提出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是以共同利益為基礎的。就當前來說,這個基礎就是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這是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一個共同的政治基礎,是全國人民共同的利益所在,宗教當然也不例外。
為了宗教自身的存在和發(fā)展,宗教必須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可以說,今天這已經(jīng)成為了宗教界人士的共識,且“不是要我適應,而是我要適應”。事實上,現(xiàn)在擺在我們面前更重要的是怎樣適應、怎樣更好地相適應的問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符合包括信教群眾在內的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從這一做好宗教工作的政治基礎而言,提出“相適應”也就是在給宗教定位,是在肯定宗教在社會主義社會中的作用:宗教完全可以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積極力量。
要做到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從宗教信仰者來說,要認識到自己首先是中國公民,然后才是教徒;宗教團體也一樣,首先是中國的社會團體,然后才是宗教團體。要愛國,愛教,伊斯蘭教《圣訓》中明確指出:“愛國是伊瑪尼的一部分,反之不愛國伊瑪尼難以成立。”因此說,愛國是穆斯林的天職,每個教職人員和信教群眾要維護人民利益,利用宗教教規(guī)和宗教道德中的積極因素為社會主義祖國服務;要遵守國家法律、法規(guī)和方針政策,要服從政府的管理,積極為社會主義建設出力,為祖國統(tǒng)一、民族團結和社會發(fā)展多做貢獻,要服從和服務于國家的最高利益和民族的集體利益。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應當與各族人民一道旗幟鮮明地反對民族分裂,反對一切利用宗教進行危害社會主義祖國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動,為民族團結、社會發(fā)展和祖國統(tǒng)一多作貢獻。同時,宗教界人士還應努力挖掘和發(fā)展宗教中的積極因素,在自愿的基礎上拋棄教規(guī)教義中同社會主義社會不相適應的內容,努力對宗教教義做出符合社會進步要求的闡釋。
二、伊斯蘭教如何做到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作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經(jīng)過歷史的積淀,文化的碰撞與融合,中國的伊斯蘭教獨具特色,它教派和門宦眾多、宗教制度完整,而且信教人口空間分布的密度較高。因此,要做到伊斯蘭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必須做到:
(一)加大對穆斯林的法律、政策宣傳力度
穆斯林,作為伊斯蘭教的信眾,首先是國家公民,但由于對宗教的信仰,他們的倫理道德、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既受到國家法律、政策的規(guī)范,又受到伊斯蘭教教義、教規(guī)的影響,這就有可能使穆斯林公民自身出現(xiàn)一種價值觀念的雙重認同現(xiàn)象。具體體現(xiàn)在,他們的某些行為方式既有可能體現(xiàn)國家法律和宗教律例的一致,也有可能反映國家法律和宗教律例之間的不一致。因此,穆斯林就會面臨一種對自己的行為方式進行價值判斷和做出選擇的問題。對國法和教法的了解程度以及對二者地位的認識,決定了穆斯林的最終選擇。如果他只了解教法并視其為最高行為準則,那么就會選擇符合教法的行為方式,而這樣就可能違背國家法律。由此可見,要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必須首先向宗教人士和信教群眾大力宣傳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和黨的各項路線、方針和政策,使廣大信教群眾知曉國家法律和黨的政策是全國人民共同遵循的行為準則。
(二)充分發(fā)揮宗教團體、宗教上層人士及教職人員的作用
縱觀伊斯蘭教的基本教義,“認主獨一,以善為本”是穆斯林所有行為的基本出發(fā)點。要使作為信眾的穆斯林集結起來,做到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就必須發(fā)揮宗教團體和宗教上層人士以及教職人員的作用。
宗教上層人士在普通信眾中具有一定的精神凝聚力,對信教群眾的價值觀念、行為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加強對宗教界人士的愛國主義和守法意識教育,使他們在開展宗教活動、履行宗教職責上,必須在國家的憲法、法律法規(guī)及政策允許的范圍內進行,絕不能與之相抵觸。在處理與黨和政府的關系上,始終堅持“政治上團結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做到在行使和享受黨和政府賦予的各項民主權利的同時,一定要對國家和信教群眾負責,做愛國守法、愛教揚善的模范,努力引導宗教活動服從和服務于國家的最高利益,不能因為本教派的利益或個人教權利益做損害信教群眾利益、破壞教派團結的事情。
宗教團體起到的是橋梁作用,通過它,穆斯林可為社會行善積德、多做好事。阿訇作為伊斯蘭教的傳教人士,與普通信眾的接觸最密切。通過阿訇的宣傳,可以把普通群眾的注意力吸引到相信科學技術、追求現(xiàn)實幸福生活上來,從而達到維護民族團結和教派團結的目的。
(三)大力發(fā)展經(jīng)濟和文化教育事業(yè),促進宗教生活的理性化
按照馬克思主義的宗教觀,經(jīng)濟生活始終是影響宗教產生、發(fā)展的重要因素。許多經(jīng)驗事實表明:貧困和文化教育落后是制約大多數(shù)地區(qū)伊斯蘭教和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根本因素。因此,只有大力發(fā)展經(jīng)濟和文化教育事業(yè),促進宗教生活的理性化、才能使人們冷靜地審視現(xiàn)實生活,塑造自身的宗教觀念和生活方式。
三、民族地區(qū)的宗教(如伊斯蘭教)如何做到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在新疆有多個少數(shù)民族,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占了絕大多數(shù)。這就要求,我們在了解了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基本要求之后,更要了解在新疆這個民族地區(qū)如何真正做到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文化教育水平落后是制約新疆各族穆斯林宗教生活變遷的一個重要因素。語言差異、辦學條件差、基礎教育薄弱、文化教育綜合水平低、文盲率高是新疆各族人民教育滯后的主要問題。我們應該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同宗教界一道改變這一現(xiàn)狀。
實踐證實:人們的受教育水平、對外界信息的了解程度等,會影響其對現(xiàn)實生活的態(tài)度,因此,發(fā)展經(jīng)濟和加強文化教育是促進新疆伊斯蘭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根本途徑。一個地區(qū)如果還存在著經(jīng)濟和文化落后等現(xiàn)實情況,那么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實踐將是非常困難的。在西部大開發(fā)的條件下,新疆面臨新的發(fā)展機遇。我們認為,要有效引導新疆伊斯蘭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最根本的是要著力改善新疆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和經(jīng)濟條件,提高信教群眾的文化素質。
黨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是一宏偉目標關系到國計民生,要實現(xiàn)這一宏偉目標,信教群眾要積極響應,勇躍投身,同黨的政策步伐一致,做到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努力改變本地區(qū)經(jīng)濟和文化的落后面貌。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新疆的伊斯蘭教信眾與其他各民族的共同努力下,可以很好地做到宗教(尤其是伊斯蘭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我的發(fā)言完了,有不妥之處敬請各位領導、委員及在座的各位“爾林”指正。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