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農民工群體,促進新農村建設經驗交流材料

時間:2022-11-03 11:15:00

導語:激活農民工群體,促進新農村建設經驗交流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激活農民工群體,促進新農村建設經驗交流材料

__市是一個傳統農業大市,共有農業人口__萬人,農村勞動力_萬人。自上世紀_年代中期以來,__市各級各地搶先抓住農村勞動力不斷解放、國內勞動力市場逐步開放的機遇,積極組織勞務輸出,從__大地走出了一支龐大的農民工群體。近年來,隨著全國性的勞動就業壓力的不斷加大,農民工群體面臨的競爭壓力日益加劇,所處的就業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為了適應新的形勢,切實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農民工群體的利益,__市堅持把勞務經濟作為農村的主導經濟來對待,真心實意為農民工群體服務,有效地激發了農民工群體活力,有力地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注入了不竭的動力源泉。一是加快了農民增收步伐。_年,全市農村勞務經濟從業人員_萬人,占農村勞動力總數的_%,實現勞務收入_億元,人均勞務收入占當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的_%。_年到_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加_元,增收份額中的_成來自勞務收入的增長。近_年,全市先后有_萬多個農戶通過務工穩定脫貧,_多人通過務工積累創辦了自己的實體,實現了由“打工者”向“創業者”的轉變。二是促進了產業結構調整。勞務輸出使勞動力資源在城鄉之間流動,改善了勞動力、資金、技術等資源在產業之間的比例關系,促進了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一方面,務工人員返鄉創辦企業逐年增多,“回流型”企業壯大了農村二三產業。另一方面,外出務工人員騰出的耕地較多,促進了土地規模化經營,帶動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桃源縣楓樹鄉袁家巷村通過調配務工人員的耕地,形成了一大批特色經濟大戶,全村經營_畝以上耕地的專業大戶有_多戶。三是推動了農村社會轉型。全市已有_萬多個農民工家庭進城定居,實現了身份和職業的轉型。許多農民工通過專業技能的培訓、就業崗位的鍛煉和城市文化的熏陶,文化知識、實用技能、生活習俗、道德修養等內在素質明顯提高,有力推動了社會文明化進程。其主要做法是:

一、注重技能培訓,大力提高農民素質

為了確保農民工“輸得出、扎穩根、收效好”,__市把加強對農民的技能培訓擺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

1.強化培訓責任。一是科學制定培訓規劃。根據國內勞務市場的實際,__市不斷調整和完善農村勞動力培訓規劃,從培訓機構、培訓科目、培訓經費、培訓方式到培訓人數,都做出了明確規定,確保了整個培訓工作的有序發展。二是強化部門培訓責任。按照全市每年培訓農民20萬人次的工作目標,每年初把勞動力培訓工作任務分解到勞動和社會保障、農業、教育、財政、科技等相關部門,定期進行調度。三是強化用工單位培訓責任。切實加大危險崗位用工情況的督查力度,督促用工單位抓好用工崗前培訓,強化用工單位的安全責任和農民工的安全意識。近兩年來,漢壽縣先后有20家企業的289名員工被強制實行崗前培訓。2.突出培訓重點。根據用工單位、企業不同的用工技能要求,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科學設置培訓科目,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活動,重點加強中高級技能人才培訓。近年來,各級培訓基地在加強對外出務工人員崗前勞動用工基本常識培訓的同時,重點加強了勞務專業性人才的培養,先后開設了廚師、司機、機動車修理、電器維修、電工、縫紉、賓館服務、家政服務以及外語、計算機等30多個勞務培訓科目,并嚴格落實培訓考核鑒定制度、職業資格評審制度、培訓中心管理制度等,不斷強化培訓效果。澧縣根據市場需求,每年舉辦2期高級技能人才培訓和創業培訓班,每期30人,經過這種培訓的180人中,已有50多人當上了企業老板,40多人成為外地企業的中層骨干。

3.完善培訓機制。切實改變單靠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培訓的局面,大力整合培訓資源,形成了“縣鄉村一起上、公辦民辦一起上、機關企事業單位一起上、辦班培訓與網絡培訓一起上”的多元化培訓格局。一是整合教育資源抓培訓。充分整合縣鄉農廣校、農科教中心、人才交流培訓中心、現代遠程教育網絡和各類職業技術學校等培訓資源,有計劃、分層次地組織農民工培訓,形成了專業互補、訂單互通、資源互享的培訓網絡。二是整合市場資源抓培訓。積極捕捉市場用工信息,與用工單位聯系合作,定向為廠家培訓專業對口人員。2005年,漢壽縣先后與深圳富士康、東莞勵發制衣廠等大型企業達成委托培訓協議,定向培訓農民工1321人。三是整合財力資源抓培訓。采取政府財政擠一點、扶貧資金出一點、用工單位集一點的辦法,積極籌措培訓資金。去年市縣財政共安排培訓經費2000多萬元,先后與市內相關用人單位聯合開辦培訓班1500期,培訓農民工8萬余人。

二、拓寬就業渠道,多方轉移富余農民

__市把農民剩余勞動力轉移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戰略,堅持域內消化與外向輸出相結合,不斷拓寬農民就業渠道。

1.城鎮擴容轉移。近年來,__市大力推進城鎮化進程,擴大了城鎮就業空間,全市城鎮每年新增就業崗位5萬多個。為了確保農民順利進城務工,全面解除農民進城限制,先后清理、取消限制農民進城的規定30多項。石門縣子良鄉抓住務工人員返鄉創業的機遇,科學規劃集鎮建設,引導回鄉創業人員在集鎮建房定居、創辦實業。近3年來,先后有150戶進鎮定居,集中建成了“打工一條街”,創辦各類實體30多家,吸納當地農民300多人就業。

2.發展產業轉移。近年來,__市把發展產業作為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就地轉移的重要途徑來抓,取得了良好成效。一是大上工業項目促進勞動就業。近3年來,全市共引進內外資220多億元,引進投資上千萬元的工業項目340個,新增就業崗位8萬多個,安置農村富余勞動力2.5萬人。二是推進農業產業化促進勞動就業。桃源縣杉坪鎮是個山區林業鄉鎮,他們充分利用當地豐富的竹木資源,創辦了60多家竹木加工企業,安置農民1117人。三是激活服務業促進勞動就業。近三年來,通過大力發展餐飲、旅游、營銷、家政、醫療保健、機械維修等服務業,全市年均新增服務性就業崗位2萬多個。3.外向輸出轉移。__農村勞動力的外向輸出途徑可歸納為四種:一是親友介紹輸出。一些農民以“血緣、人緣、地緣”關系為紐帶,投親靠友找信息,相互幫帶謀就業,路子越走越寬。臨澧縣佘市橋鎮340個在外工作的老鄉先后接納和幫助安置本鎮勞動力2700多人。二是政府引導輸出。為了提高勞務輸出的規模化效應,許多鄉鎮政府積極主動尋求用工信息,與大企業簽訂用工合同。2002年,漢壽縣三和鄉政府與廣東惠東絲花廠接洽,談成了一次性接收400個農民工的“勞務訂單”。三是中介組織輸出。目前,全市共有各類規范的民辦職介機構35家,這些職介機構積極開展有償或無償服務,廣泛牽線搭橋,在勞務輸出中發揮了生力軍作用。2002年至2005年,全市通過職介機構介紹農民工就業達到20.7萬人次。桃源縣5家職介所每年組織輸出農村勞動力3000多人。四是能人帶動輸出。近三年來,全市通過在外創業的__籍企業老板帶動輸出的勞動力累計超過13萬人次。桃源縣楓樹鄉袁家巷村有5位老板在廣東東莞市辦廠,2004年以來,在這5位老板的企業中安置了該村村民200多人。

三、制定政策措施,切實維護民工利益

農民工文化素質不高,法律意識不強,是典型的弱勢群體。近年來,__市堅持把維護民工合法權益作為重要抓手,多途并舉,構筑了比較完善的農民工維權服務體系。

1.加大維權力度。市、縣兩級都成立了農民工維權領導小組,由分管勞動和社會保障工作的副市長、副縣長任組長,以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為主,組建了一支農民工維權工作隊伍,負責調處因勞資關系、合同更改、社會保障、意外事故等引發的勞務糾紛,為勞務人員提供法律援助。各地農民工維權領導小組辦公室都建立了勞務輸出網站和維權服務熱線電話,隨時受理維權訴求。去年,全市僅建筑行業就為農民工追回拖欠的工資754萬元,涉及民工3059人。桃源縣對外出務工人員實行維權服務跟蹤管理,采取層層簽訂責任狀并與外出務工人員簽訂跟蹤服務協議書等方式,構建起縣、鄉、村三級維權網。澧縣去年在全縣開展了5次大規模的農民工維權專項檢查,共查處維權案件27起,為農民工追回工資23.5萬元。石門縣省人大代表陳建教,長期以來熱心于農民工的維權行動,共解救被騙民工1080人,救助傷殘民工558人,為農民工討回工資1250人次,他的事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稱贊,2005年被評為“全國十大法制人物”。

2.完善社會保障。一方面,對市內的各類用工單位,要求他們為農民工辦理養老、工傷、醫療三項保險,由市縣兩級勞動監督部門督促執行。去年,全市農民工參加養老、工傷、醫療保險人數分別達到1.87萬人、1.4萬人、1.3萬人。澧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為了抓好農民工參保工作,采取與干部職工福利掛鉤的方式,實行層層包干,去年,農民工三類參保人數達到1.27萬人,涉及用人單位182家。另一方面,對外出務工農民,在全國22個省、市、縣勞動力市場設立勞動服務聯絡處和工作站,在勞務人員比較集中的地方派專人常駐,加強與當地勞動部門的銜接和配合,積極幫助外出務工農民辦理社會保險。桃源縣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采取跟蹤服務的方式,幫助在外務工農民參加當地社會保險,僅去年,全縣外出務工農民中就有5000多人參加了當地三項社會保險。

3.搞好公共服務。近年來,__市大力加強勞務輸出服務網絡建設,投入5000多萬元建成一座高15層的勞動力市場辦公大樓,多功能勞動服務大廳面積達2000多平米,大幅電子顯示墻每天滾動用工信息3000條以上,15個服務窗口每天接納求職人員600多人。各區縣(市)都建立了具備較高標準的勞動力市場,與全國各地聯網。各鄉鎮都建立了勞動保障服務站,縣財政每年拿出專項資金作為工作經費,每個服務站都配備有電話機、傳真機、電腦等現代化辦公設施,做到了機構、人員、場地、經費、設備“五到位”。為了切實提高服務水平,__市全面推行勞務服務“天天開放全日制”,在求職登記、職業介紹、職業培訓、組織輸出、跟蹤管理等方面實行“一條龍”服務。市政府拔出專項經費,每天在__電視臺黃金時段、《__日報》招聘廣場欄目播放和刊發各類用人信息。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向全社會公開承諾:只要不挑不揀,農民工年滿18至50周歲,不分男女都可在三天內免費提供工作崗位。石門縣去年組織4次大規模的勞務輸出洽談會,有1200多名農民工找到了自己滿意的工作崗位。漢壽縣去年春節期間,主動為農民工免費聯系包車接送80車次,購買火車票8000余張,廣大農民工十分滿意。

四、加強組織領導,不斷完善工作機制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始終把發展勞務經濟作為農民脫貧致富的關鍵環節來抓,成立了專門的領導小組和相應的工作班子,建立和完善了各項工作機制,為促進勞務經濟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保證。

1.建立完善目標管理機制。市、縣兩級都建立了嚴格的責任機制,把勞務輸出納入對各區縣(市)和各鄉鎮量化目標考核的重要內容,將勞務輸出、就業培訓、跟蹤維權等內容分解成量化指標,作為硬性任務下達到縣、鄉、村三級。目標管理考核的剛性化,促使各級各有關單位真正做到農村富余勞動力輸出有專人管、培訓有專人抓、信息有專人送、崗位有專人找、困難有專人幫。桃源縣委縣政府每年初與全縣40個鄉鎮簽訂發展勞務經濟工作責任狀,把勞務輸出工作分解成9項具體指標,進行嚴格考核。由于目標明確,工作落實,桃源縣勞動輸出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全國前列,去年被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評為“全國勞務輸出示范縣”。

2.建立完善工作協調機制。市里成立了由四大家領導牽頭,農辦、勞動、民政、財政、工商、稅務等15個部門參加的農村勞動就業協調委員會,各區縣(市)和大部分鄉鎮也分別成立了相應的協調機構和工作班子,形成了黨政領導親自抓、工作班子具體抓、成員單位配合抓、社會各界共同抓的工作機制。在工作運行上,各級勞務經濟工作協調領導小組堅持定期研究勞務經濟,制定相關政策措施,協調處理各種問題,形成了政府宏觀引導、部門各司其職、社會各界關心、支持和參與勞務經濟工作的良好局面。鼎城區由分管勞動保障工作的副區長牽頭,堅持每季度召開一次有農辦、勞動、農業、民政等10多家單位參加的聯席會議,交流經驗,互通信息,幫助解決農民工維權工作中的一些現實難題。漢壽縣婦聯通過創辦家政服務中心,采取設點式、召喚式、包戶式等服務方式,近三年來先后幫助1000多名農村婦女成功實現了就業。

3.建立完善社會幫扶機制。為解除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在就業培訓、老人贍養、子女教育、房屋管理、承包地經營等方面的后顧之憂,__市各級各有關部門特別是鄉村兩級主動承擔起幫扶責任,積極為他們排憂解難,安好后院,當好后盾。臨澧縣啟動農民工援助工程,去年為310戶困難農民工家庭子女提供了就學援助。津市市大力發展農村社會福利事業,免費為1.5萬農村外出人員贍養老人提供幫助,免除150多名困難農民工家庭子女學雜費。漢壽縣巖汪湖鎮紅菱湖村結合開展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組織4支黨員幫工隊,幫助勞務輸出家庭搞“雙搶”,確保了這些家庭農事與務工兩不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