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增值稅政策思考
時間:2022-09-04 04:57:00
導語:企業增值稅政策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自**年稅制改革以來,國家相繼制定了一系列增值稅優惠政策,一定程度上支持并壯大了企業發展,促進了社會經濟的良性運行,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加之國家相關政策缺乏必要的銜接,造成了增值稅優惠政策對某些目標調控乏力,致使國家稅款大量流失。最近,我們對宿遷市宿豫區涉廢企業增值稅政策執行情況進行了調查,并對發現的問題進行思考,試圖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一、涉廢企業執行增值稅政策的現狀
根據調查,宿豫區的涉廢企業共有兩大類,一類是工業生產企業,這類企業以廢舊物資為主要原料進行深加工,例如利用廢鋼、廢鐵等通過粗加工制成鋼錠,利用廢鋁通過熔化鑄成鋁錠,利用廢銅通過深加工制成銅線,利用廢塑料通過簡單加工制成塑料顆粒,利用廢玻璃生產玻璃及玻璃制品等,這類企業全區**年共有10戶,**年為15戶。**年實現銷售收入5.1億元,實現銷項稅款8600萬元,抵扣廢舊物資進項稅額4200萬元;**年實現銷售收入8.9億元,實現銷項稅款1.5億元,抵扣廢舊物資進項稅額9600萬元,分別比上一年度增長75%、74%、129%。另一類是廢舊物資經營企業,享受國家增值稅免稅政策,這類企業專門從事廢舊物資經營,經營的廢舊物資主要有廢鋼、廢鐵、廢銅、廢鋁、廢舊塑料等,且大部分與生產企業有關聯性,專門為某一生產企業服務。**年,宿豫區共有廢舊物資經營企業31戶,全年實現免稅銷售額1.7億元,收購額為1.6億元,開出可抵扣發票金額1700萬元;**年,全區廢舊物資經營企業達37戶,全年實現免稅銷售額5.3億元,收購額為5.1億元,開出可抵扣發票金額5300萬元,分別比**年增長212%、219%、212%。調查發現,導致涉廢企業數量增多、銷售額以及抵扣額增長快,除了招商引資環境因素和經濟發達地區產業政策的調整因素外,最根本原因是涉廢企業增值稅政策可操作性不強,增值稅鏈條斷裂,驅使企業利用增值稅政策的漏洞謀取極大化利益。
二、涉廢企業執行增值稅政策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關聯交易造成大量虛構業務。從宿豫區看,這種問題主要體現在招商引資來的工業用廢企業,這些企業大部分同時辦理了自己的廢舊物資經營企業。統計資料顯示,宿豫區廢舊物資經營企業開具品種有:廢鋼、廢銅、廢塑料、廢紙、廢玻璃等,其中廢鋼、廢銅占經營額60%以上。稅法規定,廢舊物資經營企業只有對城鄉居民收購廢舊物資時才可開具收購發票,但是廢銅、廢鋼生產企業的原料需求量很大,城鄉居民的廢銅、廢鋼遠遠不能滿足其需要,于是企業就從其他渠道(如廢舊物資經營專業市場等)購入并開具收購發票,然而這些收購業務的真實性卻很難把握,導致經營企業開具的廢舊物資銷售發票真實性難以判定,關聯企業虛開廢舊物資發票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少數企業正是通過虛開收購憑證,虛擬購進廢舊物資業務,虛做銷售,達到給用廢企業開具廢舊物資發票用以抵扣稅款的目的。
(二)不按規定使用發票。一是不按規定對象開具發票。除依政策規定向城鄉居民個人開具收購發票外,還向個體商販、專業廢舊市場、產廢企業收購并開具發票等。二是不按規定內容開具發票。調查發現,大部分發票開具內容較為簡單,居民身份證多數系偽造,甚至利用同一身份證連續大量開票;地址填寫不詳;發票填開人、付款人、復核人等為同一人等等。三是不按規定附相關證據材料。按規定收購發票后應附過磅單、入庫單等證明其收購業務的相關材料,但大部分企業開具的發票沒有以上材料。四是存在“大頭小尾”現象。
(三)企業財務核算混亂。基礎臺賬設置不完整,賬簿憑證設置混亂,該設置的賬簿不設,該核算的科目不核算。在宿豫區,這些企業基本上都是小規模納稅人,表現為不設置或不核算現金或銀行存款日記賬、不設置或不核算商品庫存等明細賬等。
(四)用非廢舊物資頂替廢舊物資。只有稅法明確規定的廢舊物資方可依法享受免稅政策,非廢舊物資不得享受免稅政策。然而,一些廢舊物資回收單位與生產廠家相互利用,將廢舊物資之外不能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其它生產用原材料通過開票時變更品名等虛假手段,比如把生鐵開具成廢鐵、鋼材開具成廢鋼、原料煤開具成廢渣等,變相騙取免稅資格和騙抵進項稅款。
(五)企業的現金結算比重較大。大部分涉廢企業在貨款支付時都是通過現金結算方式,收購資金現金流量過大,且現金支付手續不齊全,一部分企業現金無來源證明。由于國務院頒布的《現金管理暫行條例》對向個人收購廢舊物資的價款使用現金的數量沒有限制,導致收購企業大量使用現金結算方式,致使企業虛開發票難以核查。
三、規范涉廢企業執行增值稅政策的思考
國家制定涉廢企業優惠政策,目的是加大對廢舊物資回收經營行業扶持力度,鼓勵企業充分利用有限資源,保護環境、變廢為寶,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而在執行這些優惠中卻產生了大量的問題,這就要求稅務機關在對涉廢企業管理中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嚴格管理,堵塞管理漏洞,正確貫徹執行好國家關于廢舊物資行業的稅收優惠政策,確保稅收的公平和公正,保證國家財政收入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一)進一步加強稅務登記資料審核和實地核查,嚴把登記關。首先,要嚴格審查納稅人提交的申請資料的齊全性、規范性、邏輯性、準確性。主要審查其是否已合法取得工商營業執照、公安部門頒發的廢舊特種行業許可證等證照,以確認其具備辦理稅務登記的資格,著重對案頭資料進行書面稽核。其次,要深入現場認真進行實地核查。主要檢查其實際情況與申請資料是否相符;租賃、產權證明等房屋、場所是否經過公證具備法律效力,是否真實;尤其是各分支機構是否確實無訛,倉庫、堆放儲存場所是否真實可信;法人代表及辦稅人員身份證明是否真實,注冊資金有無到賬及弄虛作假的現象等等。再次,要調查走訪其同行業及周圍鄰居,確認其誠信度。
(二)進一步加強對收購發票的控制,把好發票關。在發票領購方面,前臺受理納稅人領購發票的行政許可申請后,要求管理員立即進行實地調查,重點調查其是否具備要求領購票類的收購條件,實際的經營能力,相關的財務核算情況等,調查核實后,針對不同的情況做出行政許可決定。在日常發票繳銷過程中,根據發票核銷崗位發現的疑點信息及時制定異常信息反饋單,傳遞到相關基層分局,基層分局進行實地回訪,取得第一手資料,依據不同情況予以處理。同時發票管理崗位、責任區日常巡查崗位定期將意見進行匯總反饋,按戶建立反饋臺賬,從而加強對收購發票的管理。
(三)對生產企業采取“測定稅負、分析產流、縱橫比較、抽查核實”方法進行控制,把好用廢關。可以測定同行業的平均稅負標準,全面掌握和了解有關生產企業的生產經營特點、廢舊物資原料的消耗、采購規律以及納稅申報情況,然后縱橫比較并反推追查廢舊物資經營企業存在問題并依法處理。還可以通過對廢舊企業和用廢企業實施監控總量、跟蹤流向、突查資金、現場查驗等手段來掌握其動向,進而把好用廢關。
(四)切實加強對涉廢行業的專項評估,強化稽查打擊型威力,把好查處關。加強對涉廢企業的納稅評估,重點把握企業的生產能力、投入產出、增值稅稅負等是否正常。調查用廢企業設備合理日生產能力,推算月生產能力、年生產能力,估算企業最大年生產量,根據估算的月生產量、年生產量,檢測企業實現銷售收入與其生產能力是否相匹配。測算從事用廢行業平均投入產出比率,確定投入產出比的合理浮動區間,并與用廢企業實際的產品銷售量和廢品耗用量、庫存量進行比對,檢測企業是否有虛增收購金額、收購數量的現象。對利用收購發票偷逃稅款的納稅人,要發揮稽查的震懾打擊作用,加大檢查處罰力度,增加其偷逃稅成本,促使納稅人遵紀守法、按章納稅。
(五)完善稅收政策,消除政策隱患,把好優惠關。本著既要有利于廢舊物資的回收與利用、促進循環經濟的發展,又要有利于規范稅收秩序和征收管理,同時體現增值稅中性原則的思路,取消上環節免稅、下環節扣稅的操作方式,恢復增值稅鏈條。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方式:一是“全免不抵”,對產廢企業銷售廢舊物資和經營單位銷售廢舊物資免增值稅;對利廢企業購入廢舊物資不抵扣增值稅。二是“超稅負返還”,對利廢企業測算出一個比較正常的稅收負擔率,然后對超出這個負擔的企業進行稅收返還。三是“全征全抵”,產廢企業、經營單位銷售廢舊物資均征增值稅,經營單位、利廢企業購入廢舊物資憑增值稅專用發票抵扣增值稅款。四是放寬收購對象,重點考察廢舊物資交易的真實性,即只要事實收購的是廢舊物資就可以開具收購發票,免得因稅務機關無法鑒定帶來矛盾。
(六)采取銀行結算,杜絕大額現金收付,把好結算關。要求企業對現金使用建立健全收、付、存制度,由專人負責,支付現金必須詳細注明去向、用途。不管是收購還是銷售需要使用現金的,規定超過一定限額必須通過銀行來收付,盡可能避免大額現金往來,減少虛構或虛開風險。
(七)完善稅收管理員制度,強化責任區管理,把好管理關。按照“管戶到人,管事到位,人機結合,無縫銜接”原則,建立較完善的責任區管理員制度,將責任區內的享受稅收優惠的納稅人明確到責任人,實施分類管理。定期檢查、分析納稅人執行稅收優惠政策的情況,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提出限改和整改措施,對不符合條件的依法取消其享受的稅收優惠資格。
- 上一篇:企業并購重組稅收思考
- 下一篇:汽車銷售稅收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