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垃圾袋裝交流材料
時間:2022-09-19 11:13:00
導語:管理垃圾袋裝交流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魁星社區位于大東區西南部與沈河區的交界處,是20世紀八十年代建設的老居民區。現有居民4540戶,人口13143人,管轄54棟樓,其中38棟樓為社區自管,是萬泉地區自管面積最大的社區。近年來,區、街把創建“人居環境最佳區”作為創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工作來抓,為此,我們在城管工作中堅持以垃圾袋裝化管理為突破口,以增強居民的積極參與意識為根本,以改善人居環境為目標,有效地促進了和諧社區建設。具體做法是:
一是統一思想,形成共識。我們先后召開社區黨委會、黨員大會、居民樓組長、骨干會,把整治環境、實行垃圾袋裝化管理提高到建設和諧社區的高度來認識,并與街道領導和城管科多次研究解決的辦法。要求廣大黨員群眾從自身做起,從現在做起,做不亂扔、亂倒垃圾的模范。二是加強宣傳,提高認識。社區在充分利用廣播、板報、條幅、通知等形式的基礎上,采取多種形式、多種渠道向廣大居民宣傳保護環境美化家園的重要性,不斷增強廣大居民自覺維護社區環境的意識和自覺性。三是分工負責,明確責任。社區分工3名同志專門負責對各小區的衛生狀況進行督查,其他工作人員分為12個小組,實現分片負責制。樓組長對所在樓組的衛生工作負全部責任,定期召開調度會,對工作中出現的矛盾和難題由社區協調解決。
二、扎實工作,為實現垃圾袋裝化打下堅實的群眾基礎
在普及垃圾袋裝化的過程中,我們首先從整治小區環境入手,增強廣大居民對垃圾袋裝化管理的認同感,并取得群眾的理解與支持。一是強化奉獻意識,改善小區整體環境。除了按照上級指示要求組織大型義務勞動外,社區實施了每周五低保戶義務勞動制度,對小區內的白色垃圾、樓道“三堆”雜物、小招帖、小廣告定期清理。先后組織人員用小輪車拉黃沙土20余車,修補破損路面。二是加大投入,完善小區衛生設施。4月份,街道辦事處先后投入近萬元資金在我社區投放散裝大垃圾桶11個,組合垃圾桶27組。要求居民將生活垃圾在早5:30至8:00,晚7:00至9:00排放到指定的垃圾點位,禁止亂扔垃圾,亂堆雜物。環境的改善,促進了居民自覺珍惜和愛護環境。三是分片包干,責任到人。為實現垃圾袋裝化管理,對垃圾清運點位派專人看守,督促垃圾入袋,保持垃圾點位干凈整潔,并要求保潔員每天做到垃圾日產日清,嚴禁散放、散倒。社區現有垃圾點位全部實現了垃圾袋裝化,改善了環境,受到居民好評。
三、突破難點,有效地防止垃圾亂倒和“三堆”雜物的反彈
由于我社區基礎設施陳舊,年久失修,少數居民亂堆亂放、亂扔垃圾、天女散花的現象時有發生,嚴重影響了社區環境和城市形象。為此,我們抓重點、破難點,努力保持小區環境的整潔。一是齊心協力,清理樓道“三堆”雜物。魁星南區是“三堆”雜物集中的小區,每棟樓的樓里樓外都有數量不等的“三堆”雜物,給防火安全造成極大的隱患。街道分工一名城管干部親臨督查,與社區干部和志愿者一起做群眾工作,一起清理“三堆”雜物,并積極協調環衛所進行清運,經過一個月的工作,先后清運20多噸“三堆”雜物,小區面貌發生了根本變化。二是死看死守,徹底解決散排點垃圾亂倒問題。育才巷5-2號樓旁邊環衛垃圾清運點,由于居民、飯店等單位和個人同時將垃圾排放到這里,形成7延長米的垃圾帶。夏天垃圾發孝、污水流淌,臭氣熏天,嚴重污染環境,為此,居民怨聲載道。我們一方面組織人員清理,協調街道解決散裝垃圾桶。另一方面派出專人看守。社區主任、衛生專干堅持早、晚定期或不定期巡查,發現問題及時制止。經過兩個多月的看守,居民們基本上養成了垃圾袋裝、垃圾入桶習慣,延續多年的老大難問題得到了解決。
四、建章立制,建立垃圾袋裝化管理的長效機制
一是健全工作網絡。我們在社區完善了以社區工作者、居民樓組長為主體的社區工作網絡,社區工作者實行分片負責制。聘請社區老黨員、樓組長、居民骨干擔任監督員,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為改善社區環境提供信息保障。二是完善工作制度。結合工作實際,我們先后建立了規范的社區居民每周五下午義務勞動制度、社區衛生檢查制度、社區衛生監督員制度、社區衛生費收繳和管理等制度,為改善社區環境提供了制度保障。三是建立義工服務隊。社區登記注冊的義工隊員已達到200多人。在開展活動的時間上,堅持每周一次小型活動,每月一次大型活動,并用他們的行動影響和帶動更多的人參與垃圾袋裝,為改善社區環境提供了人力保障。
各位領導、同志們,我社區在開展環境整治實行垃圾袋裝化管理工作雖然取得一定的成績,但與上級的指示要求、與兄弟單位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我們將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創新工作思路,改進工作方式,在精細化管理上下功夫,在持之以恒上見成效,為居民群眾創造和諧的生活環境,為推進和諧社區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
- 上一篇:雷鋒校外中隊交流材料
- 下一篇:和諧社區交流材料
精品范文
8管理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