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公信度長效機制交流材料
時間:2022-05-27 04:42:00
導語:用人公信度長效機制交流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是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根本任務和最終目的。如何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需要一套科學規范、公開透明、健全完善的機制做保證。去年以來,南漳縣委緊緊圍繞提高干部工作的真實度、準確度、透明度、公認度和滿意度,不斷創新干部選拔任用制度改革,在建立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長效機制上做了一些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建立“兩公開一實名”制度,提高民主推薦結果的真實度。民主推薦是干部初始提名的重要途徑和必經程序。但是目前有的地方在民主推薦工作中,一方面,仍然習慣于封閉運作、內部掌握式的做法,導致干部初始提名環節不規范、不民主,仍然局限于少數人提名和提名少數人,尤其是民主推薦結果絕大多數情況下沒有公開,一個干部得到了提拔重用,究竟得了多少票,群眾根本無從知曉,有搞形式、走過場之嫌;另一方面,由于民主推薦不要求署名,少數推薦人責任意識缺位,難免會出現人情票、關系票、圈子票、利益票和恩怨票,導致民主推薦結果出現失真、失實現象,難以體現群眾的真實意愿?;谝陨峡紤],我們從選人用人源頭入手,通過建立民主推薦“兩公開一實名”制度,不斷規范和完善干部初始提名權。所謂“兩公開一實名”制度,就是在召開民主推薦會議前,將民主推薦的職位、任職資格和符合條件的干部人選名單提前進行公開;在進行民主推薦時,將參與推薦人員的姓名印制在民主推薦票上,設立“秘密寫票處”,采取實名方式推薦人選;民主推薦結束后,對推薦票進行統計,并適時將推薦結果向群眾公開。今年5月份,我們在縣法院采取實名推薦的方式選拔了6名正、副科級干部,取得了明顯效果。通過實名推薦,群眾猜疑的少了,組織干擾的少了,負面議論的少了,相互拉票的少了,有力的擴大了人民群眾對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知情度、參與面和話語權,有效防止了干部“帶病提拔”等問題,真正做到了“票能相符”、“票績相符”,真實反映了群眾的推薦意愿,實現了民主推薦結果與黨管干部原則和群眾意愿三者相統一。
二、建立“雙百雙考”量化考評制度,提高組織考察工作的準確度。一是確定考察對象實行百分量化考評。為了防止簡單的“以票取人”、“唯票取人”問題,我們在確定擬任人選考察對象時,不再依據民主推薦得票這個單一結果確定人選,而是將民主推薦結果、干部基本素質測評結果和受表彰情況按比例進行百分量化后,根據干部的綜合得分情況,按照1:3的差額比例確定考察對象人選。其中:民主推薦結果占90%;基本素質測評占5%;近五年來受表彰情況占5%。二是組織考察實行百分量化考核。將組織考察進行分解,實行百分量化,預設相應的考察指標和標準??疾旖M在考察時,對照考察指標和標準逐項進行打分,然后根據綜合得分情況確定擬任人選??疾熘笜酥饕ㄋ膫€部分,即:工作業績指標、領導能力指標、作風建設指標和發展潛力指標。其中工作業績占45%,領導能力占45%,作風建設占5%、發展潛力占5%。工作業績指標主要指干部的工作目標任務完成情況;領導能力指標包括:組織領導、綜合協調、駕馭全局、處理復雜問題和矛盾、科學決策、謀劃全局、戰略思維、工作創新、貫徹執行、語言文字表達、專業技術、團結協作、調研學習、廉政建設等十四項能力標準;作風建設指標主要指考察對象的思想作風、工作作風、生活作風、學風等方面的情況;發展潛力指標主要指干部未來成長空間和發展方向,以上四項指標設置相應的考核細則、標準和考核結果等次,每個等次均賦于一定的分值。對綜合得分低于60分的不得列入擬任人選范圍。同時,對信訪舉報查實影響任職的實行“一票否決”。我們通過實行“雙百”量化評價考核辦法考察干部,由過去的定性考察變為定量考察,由主觀判斷變為客觀評價,由讓文字說話變為讓數據印證,切實提高了考察工作的準確度。同時,這種量化考察結果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干部的真實素質和能力,為縣委選準干部提供了準確依據。今年上半年,我們在縣公安局采取“雙百”量化評價考核辦法進行考察時,有2名同志因量化考察結果綜合得分低于60分被取消了擬任資格。
三、建立黨代表旁聽“兩會”制度,提高干部決策工作的透明度。為了擴大干部決策工作中的民主,我們積極探索黨代會閉會期間黨代表旁聽縣委常委會、縣委全委會研究干部制度。一是旁聽公告。通過新聞媒體、南漳黨建網站等,提前向社會旁聽公告,告知旁聽議題。二是確定旁聽黨代表。采取個人自薦和組織推薦相結合的辦法,確定參加旁聽會議的黨代表人員名單,并向社會進行公示。三是組織開展旁聽。在縣委常委會或全委會召開時,專門設置黨代表“旁聽席”,黨代表除了沒有發言權和表決權外,可以全程參加縣委常委會或全委會研究干部會議。四是征求旁聽意見和建議。研究干部會議結束后,通過口頭或書面形式收集旁聽黨代表對縣委決策干部人選的意見和建議,并有針對性加以改進和完善。近兩年來,縣委先后四次邀請了8名黨代表旁聽縣委常委會和縣委全委會研究干部,充分發揮了黨代表參與和監督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作用,提高了縣委在干部決策工作中的公開透明程度。
四、建立任前公示結果再公示制度,提高擬任人選的公認度。針對部分干部群眾反映任前公示舉報反映問題調查結果不了解、不清楚、有暗箱操作嫌疑等問題,我們不斷健全完善任前公示制度,把住干部選拔任用最后一道關口,進一步提高擬任人選的公認程度。一是充分利用“三臺一網一文”對擬提拔干部進行全方法、多層次、立體化的任前公示。對擬提拔干部基本情況、個人主要業績、擬任職務以及家屬子女等情況,通過南漳電視臺、南漳廣播臺、手機短信平臺、南漳黨建網以及下發專門公示文件等方式進行充分公示,廣泛接受社會各界群眾、擬提拔干部所在單位干部職工和服務對象的監督。二是對群眾反映的問題進行認真調查核實。對在任前公示期間群眾反映的各種問題,組織專門調查組進行核實,尤其是對群眾反映的經濟問題,聘請熟悉財務工作的專業人才進行核實。三是將任前公示結果進行再公示。任前公示結束后,對所有公示對象的公示結果進行匯總,并將結果進行再次公示。公示內容主要包括三個部分:即任前公示的基本情況、群眾來信來訪問題的調查處理情況、決定正式任用、暫緩任用以及取消任職資格的干部情況。今年上半年,共對17名正、副科級領導干部的任前公示結果進行了再公示,有15名同志經過任前公示不影響任職予以正式任職,有2名干部因公示期間群眾反映存在經濟和作風問題,被取消擬任資格。
五、建立公開評議調查制度,提高群眾對選人用人工作的滿意度。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除了改革現有干部選拔任用制度外,還需要建立一套選人用人公信度評價機制。通過公開評議和調查,廣泛聽取干部群眾和服務對象對選人用人工作的真實評價,以促進選人用人公信度不斷得到提升。為此,去年底我們開展了縣委選人用人公信度民主測評、評議和調查工作。一是對新提拔干部進行公開測評。對新提拔的正科級干部,召開全縣黨政正職領導干部大會進行測評,對新提拔的副科級干部,在干部所在單位進行測評。民主測評分“勝任”、“基本勝任”和“不勝任”三個等次。對“基本勝任”和“不勝任”票達到40%或“不勝任”票達到20%的,經組織考察確屬不勝任現職的,給予免職處理。二是組織“兩代表一委員”進行公開評議。召開“兩代表一委員”代表會議,對縣委一年來的干部選拔任用工作進行評議,評議等次分為“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三個等次。在召開評議會議時,首先由縣委書記代表縣委作全年干部選拔任用工作報告,然后由“兩代表一委員”代表進行發言評議,最后進行無記名投票,并當場公布評議投票結果。三是委托專業統計部門在全縣范圍內進行公開調查。制訂《縣委選人用人公信度調查表》,委托縣統計局采取抽樣調查的辦法,在全縣范圍內進行民意調查,根據民意調查結果,確定制定下一年度縣委選人用人的工作重點和整改措施。今年年初,縣委對2007年干部選拔任用工作進行了公開測評、評議和調查,有1名干部因不勝任現職被免職處理。同時,通過評議和調查,縣委2007年度選人用人工作滿意率僅達到83%,與干部群眾的要求和呼聲相比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對此,縣委在2008年的干部工作中,有針對性地制訂了相應的整改措施,并向社會予以公開,接受群眾監督,力爭在2008年的干部選拔任用工作中加以改進和完善,確保群眾對縣委選人用人滿意度不斷得到提升。
- 上一篇:離退休干部工作的交流材料
- 下一篇:醫院收入支出核算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