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生態環境建設經驗交流材料

時間:2022-01-26 09:08:00

導語:新農村生態環境建設經驗交流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農村生態環境建設經驗交流材料

如今,在*縣農村,秸稈燃氣、生態沼氣大棚等生態環境項目比比皆是……村民劉思營嘮起生活的改變感慨頗多。他一家三口人,兒子上初中二年,原來居住的房屋周圍環境很差,雞、鴨、豬糞滿院子都

是,可現在,全家人住進了“生態大棚”小區。說起沼氣池的好處,劉思營更是贊不絕口。眼下,家里扣了3棟大棚,棚里種植各種時令蔬菜,還養了8頭豬,利用沼氣不僅解決了照明、取暖問題,做飯

還有了燃料。劉思營說:“全家三口人年收入在兩萬元左右,這種新能源的開發、利用不僅變廢為寶,還讓咱徹底告別了煙熏火燎做飯的尷尬場面。”

“生態大棚”的“四位一體”包括:大棚種蔬菜、養豬、建沼氣池,生成的沼氣能照明、做飯,最后剩下的沼氣渣還能作為液態肥料,為大棚蔬菜充當有機肥料,而且無污染、無公害。現在,劉

思營所在的村已有100戶村民住進了“生態大棚”。

新能源的開發利用也改變了*縣的村容村貌,置換出一種全新的民風民氣。現在,該縣的新能源開發和利用正向更高層面發展。據縣科技局負責人介紹,目前,該縣的“豬—沼—蚓(蚯蚓)菜生態

有機循環農業產業化基地”正在潘家堡鄉緊鑼密鼓地建設。該項目以沼氣開發為紐帶,占地1.5萬畝,年飼養生豬10萬頭,年產飼料8萬噸,年產沼氣700萬立方米,年產有機生物肥料5萬噸……項目達產

后,能安排6000名農民就業,能讓1500戶農民搬入樓房。新能源的開發及利用將徹底改變這里農民的生產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