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企業的社會責任探討

時間:2022-12-14 08:50:00

導語:化工企業的社會責任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化工企業的社會責任探討

□作者:1、福建農林大學植物保護學院2、福建農林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王林萍1、2林奇英1謝聯輝1

內容摘要:企業社會責任(csr)已成為當今世界各國企業戰略和文化關注的熱點。本文以精細化工中的農藥企業為例,從農藥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必要性入手,闡述了化工行業社會責任的具體實踐—責任關懷(rc),進一步分析責任關懷與企業社會責任的關系,提出農藥企業在承諾和履行責任關懷的基礎上應向更廣義的企業社會責任邁進,這是化工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關鍵詞:責任關懷企業社會責任農藥企業可持續發展

進入21世紀,可持續發展已成為社會發展的主流。學術界關于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ionsocialresponsibility,簡稱csr)的研究亦從“三重底線”出發,探討企業在經濟、社會與環境中的責任,從而為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從國際的發展趨勢看,化工行業在企業社會責任方面的表現處于領先地位,其突出的表現是化工行業引領的責任關懷(responsiblecare,簡稱rc)。

近幾年,我國對rc與csr的研究高度關注。但是目前,對rc的探討仍處在了解和介紹階段,有關rc與csr關系方面的研究還十分少見。農藥行業處于精細化工的部分,本文擬從農藥企業的角度來談社會責任,并結合該行業的國際倡議—責任關懷(rc)來探討二者之間的關系,有助于將這些概念進行梳理,并有助于我國農藥企業履行社會責任。

關于csr的概念,理論界對此至今沒有統一界定。歐盟在2002年7月的政策白皮報告中把csr定義為,公司在自愿的基礎上,把社會和環境問題密切整合到它們的經營運作,以及與其利益相關者的互動中。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wbcsd),2002的定義為:將社會和環境的價值理念結合到公司的核心業務中,由利益相關者參與,從而提高社會的福利。世界銀行定義的csr是,企業與關鍵利益相關者的關系、價值觀、遵紀守法以及尊重人、社區和環境有關的政策和實踐的集合,是企業為改善利益相關者的生活質量而貢獻于可持續發展的一種承諾。卡羅爾則從企業應承擔經濟責任、法律責任、倫理責任和慈善責任四個層面來定義csr,這有助于了解企業社會責任的組成方面。

根據以上定義,結合農藥企業的特點,本文認為農藥企業的社會責任應是:農藥企業在生產、經營與發展的過程中以健康、安全和環境為核心,以確保社會整體福利、有利于可持續發展為目標,注重與各利益相關者的交流及和諧共處關系,自覺自愿履行農藥企業在經濟、法律、社會和慈善方面的責任。

農藥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必要性

(一)農藥生產過程中存在健康、安全和環境方面的隱患

農藥生產過程中存在健康、安全和環境(hse)方面的隱患,從歷史上發生的不少慘劇可見一斑。1984年,美國碳化集團在印度博帕爾邦的一家農藥廠有毒氣體發生泄漏,先后導致3500人死亡,20多萬人受傷害;1976年,意大利塞渥索的一個除草劑廠的爆炸給該城市上空帶來了長達6公里的毒氣云霧;1990年,巴斯夫(basf)在辛辛那提的爆炸導致一人死亡,受傷無數的局面。

博帕爾、塞渥索和其它的災難事件已經向人們提出了警示。農藥企業應該接受以前的教訓,努力加強安全防范措施。加強對可能造成事故的隱患的識別研究,提高自身的社會責任。

(二)跨國農藥企業污染源向發展中國家的轉移

源于20世紀70年代的“污染天堂”理論使許多發達國家的農藥企業將生產中容易產生污染的環節轉移至發展中國家,以逃避管理。這在發達國家本身就引起了極大的反響。該理論的兩層含義指:發達國家的環境標準非常嚴格,迫使本國企業,特別是那些高污染企業向標準較低的國家轉移;一些發展中國家試圖放寬污染控制標準,借此高污染企業投資,以維持本國經濟的增長。這種“污染天堂”戰略正受到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和環保組織的大力抵制。盡管污染天堂的假說很難驗證,davidwheeler在其研究中發現污染天堂的庇護效應的確在5個特定的部門顯現出來,它們是鋼鐵、非鐵金屬、化工、紙漿和造紙,以及金屬礦業。

博帕爾事件是發達國家將高污染及高危害企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的一個典型惡果。此外,由于農藥對人體造成傷害的起訴的潛在趨勢在加強,受傷害的農民、工人多發生在發展中國家,那里的法制、訴訟機制存在缺陷,則很難使他們的權益受到合法合理的保護。

(三)農藥企業的可信度遭到質疑

由此可見,無論是由于農藥行業自身的生產及其產品特點還是由于政策管理而產生的問題都使農藥行業的聲譽受到極大的影響,其可信度遭到質疑,從而激發公眾對該行業的關注以及抵觸的情緒,其結果必然影響到農藥企業在市場中的地位。拜耳和巴斯夫在德國也曾經多次與公眾發生劇烈沖突,原因是,他們的化工生產設施對周圍居民和環境造成了威脅和事故。世界上主要的大型農藥企業多是跨國公司,跨國公司所跨的國別越多,在不同國家的聲譽問題就越要重視。由于不同國家的社會信念和價值觀不同,公眾對其社會和環境責任問題的敏感度不同,若跨國公司不想遭受聲譽的損失,就要有很高的社會責任。

2002年6月,洛克菲勒基金(rbf)組織在pocantico會議中心探討農藥企業的可信度及保衛公眾和環境健康等問題。其目的希望能建立起農藥產業企業責任的影響及投資風險的金融市場認知,讓公眾更好地評價農化公司的市場價值。

(四)可持續發展要求加強農藥行業的自律行為

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提出具有時代的意義,但要達到這一目標需要各行各業的自律和努力。可持續發展的目標要求農藥行業在生產、安全和健康等方面的努力,減少能耗,節約資源,清潔生產,降低事故率,維護員工的利益,與社區和諧共處等等就是農藥企業對可持續發展做出自身的承諾和貢獻。

農藥企業社會責任的“責任關懷”(rc)實踐

(一)rc含義

根據國際化學工業協會理事會(icca)的定義,責任關懷是全球化學工業在其國家化學協會下的自愿行為,致力于持續提高健康、安全和環境的表現,在產品和生產的過程中保持與利益相關者的交流,提供安全豐富的產品給社會帶來真正的利益。國際大型跨國農藥企業均為其集團公司的重要組成部分,集團公司業務范圍涉及面廣,多數集中在化工行業領域,因此這些農藥企業都對rc做出了承諾。

rc由加拿大首次提出,并于1985年啟動,致力于公眾關注的化學品的生產、運輸和使用問題。至2005年,rc從提出到實踐已經整整20年,是化工行業安全和環境良性管理的新的倫理觀念。公眾比較一致的看法是,rc理念的提出是在1984年發生在印度博帕爾邦的悲劇,因為這一悲劇在全球和化工行業引起極大的反響。但在加拿大,有關rc的種子早在此悲劇前就已經出現了萌芽。當初人們對rc的認識還很模糊,也無詳細的內容,rc發展每個新的階段都來自外部環境的事件和條件的引發,而每邁出新的一步都有這樣的信念:就是所做的是對的。經過多年的發展,rc的內容逐漸豐富和完善,影響力也在不斷加強。從1992年的6個國家參與發展至目前全球52個國家加入到rc的實踐中。rc這一名詞已不再僅用英語,其相同的內涵已通過不同的語言進行傳播,標志“幫助之手”(helpinghand)成為全球化工行業注冊的品牌商標。rc在2002年8月約翰內斯保的可持續發展大會上受到了聯合國環境署(unep)的高度評價,認為rc是化工行業邁向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貢獻。

(二)rc的內容

icca于2005年了rc全球章程,對rc的部分內容進行拓展,但對原有的六項核心原則和八項基本特征保持不變,它仍是指導rc的重要思想。

在遵循全球共同的rc核心原則和基本特征的前提下,rc的具體內容和實踐守則(codesofpractices)在不同的國家由于其法律、文化和化工協會的差別會有所不同。進行了rc承諾的各國化工協會對其各自的rc實踐準則都有比較明確的規定。例如,加拿大化工生產者協會(ccpa)的rc六項實踐守則包括:社區意識與緊急反應(caer);研究和發展(r&d);生產;運輸;分銷;危險和廢棄品管理。美國化學品制造商協會(cma)的規范如下:社區意識;應急;污染預防;工藝安全;流通;雇員健康與安全;產品管理;管理體系驗證。

責任關懷(rc)與企業社會責任(csr)的關系

rc與csr有著密切的聯系,其共同的目標都是要促進可持續的發展,二者都是通向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式。

rc盡管影響深遠并在不斷的調整和發展中,力圖突破原有的局限,但它從發起到目前的實踐都具有強烈的行業特性,這也導致rc只能在相關聯和相類似的行業推廣。

而csr具有普遍性,是更為廣義的概念,在這一思想的前提下,各個行業可以探討其各具特色的行業操守和規范。化工行業的rc——責任關懷就是一典型和成功的代表。作為歐盟提升csr策略的部分提議,在歐盟委員會(ec)的會議上,rc被認為是產業邁向csr的成功典范。rc開辟了追求相同目標(可持續發展)的自愿性倡議和理念(如csr)的道路。

因此,rc與csr既有聯系又有區別(表1)。如果對rc的理解盡限于hse是不全面的。rc也可看作是csr在化工行業的另一種提法,或是csr推行的階段性成果;rc是csr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把他們之間的關系理解為:hse是rc的核心,rc又是csr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實踐的最終目標都是為了社會的可持續(sd)發展(圖1)。

拓展責任關懷的意義

rc的推行盡管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并不意味著農藥行業在csr的履行已盡人意。geofflane認為,rc在某些方面非常成功,然而化工行業作為rc領域的先行者,并沒有能夠保持領先者的步伐。2002年,聯合國對眾多行業進行的一項調查表明,化工公司在健康、安全與環保問題上保持領先,但在更為廣泛的社會責任問題上卻做得較差。也許責任關懷計劃的成功導致化工行業忽視了真正地參加到廣泛的企業責任和可持續發展中。

rc的實施是一個不斷發展和豐富的過程,它在不同階段有一定的局限性。從以上的比較可以看出,rc涉及的范圍畢竟不能與csr相比,它在社會層面的約束明顯較弱。典型的例子就是1999年發生在秘魯tauccamarca村莊的兒童奶粉有機磷農藥(organophosphatepesticide)中毒事件,引起了廣泛的反響。這起事故的主要問題集中在秘魯政府在農藥管理體制方面的缺陷和拜耳公司在其農藥包裝和售后服務與指導上的缺失。

農藥的推廣和使用在一些貧窮落后且農藥管理脆弱的國家,都存在類似的問題。由于這些地區有文盲,對農藥使用上無任何防護措施和保護工具,受到傷害的農戶也無健全的法律渠道進行申訴,權益無法得到保障。跨國農藥企業在發展中國家進行產品的經營時,的確要非常慎重地考慮這些問題,負起其相應的責任,以保持其企業和產品的可信度。所以從這一事例也可看出rc自身的局限性和企業在執行rc時的有效性問題。

icca在2002年遞交的可持續發展報告中明確指出:毫無疑問,可持續發展中的社會層面必須引起產業利益相關者的進一步重視。在這個問題上icca定位如何在國際層面應對需求的反應時以國內的標準來對待。很多化工企業應對可持續發展背景下結合了社會層面的復雜挑戰時是采用三重底線的方法來定義企業的成功。所以增強農藥行業的可信度,增強rc的社會層面關注是個重要的問題。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2005年,rc全球章程也對rc的部分內容進行補充和拓展。目前一些化工巨頭除了履行rc的承諾之外,已經開始重視更為廣泛的社會責任問題。為了尋找一個合適的社會責任模式,許多跨國農藥公司花費大量的財力、物力和人力依托自身的特點設計符合自己的社會責任策略。

多年來,企業的社會責任已成為跨國農藥公司管理的重要原則,這一特點從世界主要大型農藥企業年度報告的變化和發展可以看出。根據表2的內容,2004年,農藥銷售在世界排名前8位的大公司都不同程度地了社會責任報告,盡管有的報告名稱不同,但多包含經濟、社會和環境方面的內容,突出農藥企業在社會責任方面的表現。從這些報告中可以看出,農藥企業已經從責任關懷的基本層面向更為廣義的社會責任內涵發展。如住友化工在2004年之前的都是hse報告,2004年該企業則將健康、安全與環境的重點拓展至內容更為豐富的社會責任,并在報告中詳細描述了其社會責任方面的具體表現。巴斯夫和道化學的報告均是按gri的方式編制,進一步體現了對“三重底線”的關注。

當然從企業各自的社會責任報告可以看出企業對社會責任的認知在不斷提高,社會責任的實踐已初見成效,但這并不意味著這些農藥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時已盡善盡美,尤其從其內部的報告并不能完全說明所有的問題。所以增加csr報告的第三方獨立認證已成為化工界的共識。

目前,我國化工行業還未加入rc。但我國化工行業已經與icca有過多次接觸,就在我國化工行業實現rc進行探討時,我國農藥工業協會(ccpia)在2005年的多次全國重要農藥會議上進行了rc和hse的宣傳。我國應該充分認識到,rc是農藥企業實行社會責任,邁向可持續發展的一大步,但也僅僅只是開始,我國農藥企業在這條艱苦的道路上需要的不僅是勇氣、毅力還需要經驗和責任。

參考文獻:

1.阿奇b•卡羅爾,安k•巴克霍爾茨.企業與社會倫理與利益相關者管理[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

2.陳淑華.西方企業社會責任標準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湖南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15(3)

3.項東(校).公司的社會責任:也是一種特殊的營銷工具——拜耳的可持續發展管理戰略的實施,為公司提供了創建價值和成功之路的方法[j].國際市場,2002(6)

4.hugolever.責任關懷在行動[j].unep產業與環境,1999.21(1-2)

5.glendathisdell.化工公司應注意企業社會責任[j].化工文摘,2003(8)

6.胡笑形.2009年全球作物保護市場預測與中國農藥的機遇[j].中國農藥,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