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學習經驗交流會總結稿3
時間:2022-11-03 10:23:00
導語:中學學習經驗交流會總結稿3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學習心得
我畢業于山東省的一所高中,在高考中我獲得了646分的總分:漢語文123,數學125,英語130,理綜合268。各科成績相對比較平均,因為我平時就注重對各科目的均衡。有個木桶理論:木桶能裝下多少水,不是取決于最長的那根木條,而是最短的那根。所以均衡自己的學習成績是比較重要的,下面簡單說一下我認為比較重要的學習方法。
學習的內容籠統講分記憶型知識和理解應用型知識,針對這兩種內容學習的方式是不一樣的。
1對記憶型的內容,需要尊重記憶規律,養成好的記憶習慣。
記憶曲線如下圖所示:
從"記"到"憶"是有個過程的,這其中包括了識記、保持、再認和回憶。輸入的信息在經過人的注意過程的學習后,便成為了人的短時的記憶,但是如果不經過及時的復習,這些記住過的東西就會遺忘,而經過了及時的復習,這些短時的記憶就會成為了人的一種長時的記憶,從而在大腦中保持著很長的時間。
有很多人在學習文科內容過程中,只注重了學習當時的記憶效果,孰不知,要想做好學習的記憶工作,是要下一番工夫的,單純的注重當時的記憶效果,而忽視了后期的保持和再認同樣是達不到良好的效果的。
這條曲線告訴我們在學習中的遺忘是有規律的,遺忘的進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丟掉幾個,轉天又丟幾個的,而是在記憶的最初階段遺忘的速度很快,后來就逐漸減慢了,到了相當長的時候后,幾乎就不再遺忘了,這就是遺忘的發展規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則。觀察這條遺忘曲線,你會發現,學得的知識在一天后,如不抓緊復習,就只剩下原來的25%)。隨著時間的推移,遺忘的速度減慢,遺忘的數量也就減少。有人做過一個實驗,兩組學生學習一段課文,甲組在學習后不久進行一次復習,乙組不予復習,一天后甲組保持98%,乙組保持56%;一周后甲組保持83%,乙組保持33%。乙組的遺忘平均值比甲組高。
2理解運用型的知識注重練習及總結。
理科大多數是理解運用型的知識。這類知識的難點存在于運用方面,一個同學即使把整個數學課本一字不差背誦下來,讓其考一份簡單的試題,他也很可能得不了高分。
湖北、山東、河北的考生往往能考出高分成績,有的年份本科線能達到580分。這些省的考生在理科方面練習的量是很大的,據了解,有的地方僅正規的高考模擬就有十四次,高一、高二平均每門課都有三個以上的練習冊,每個單元都有兩次測試題。有人反對題海戰術,說要跳出題海掌握技巧,但是你若不在題海里奮斗一下,你怎么能跳出題海呢?
當然,做完題后的總結是很重要的,每次考完試后將自己的錯題寫在錯題本上,沒事的時候拿出來好好看一下,每個期末將錯題本整理一下,按照類別歸納分類,特別是那些錯過幾次的地方,寫在紙條上放在口袋里隨時提醒自己。
高中三年,就是奮斗的三年,若是不敢下決心拼搏一次,那么讓自己成為年級前列的想法都是空談。
3心態和生活細節也很重要
調節好自己的心態,不要為了一些不必要的事情影響自己的心情,例如同學吵架鬧矛盾,或是老師批評了幾句便情緒低落。差距就是在一點一滴中拉大的,你若是每個月都有幾天不在狀態不想學習,放在整個高中來看,相當于有五分之一的高中生涯別人在學習而你在胡思亂想。雖然這種差距不是平時能看出來的,但是它確實存在。
平時一定要有好的生活習慣,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有些同學為了好好拼學習而不注意身體,久而久之身體就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我上高中時很多同學到了高三便因為壓力大加上身體不好導致退學或留級。
總之,高中生活是人的一生中最大的挑戰,我們要做好身體、心理、精神上的準備,多思考方法與技巧,才能在千軍萬馬中走出自己的路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