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學習經驗交流會總結稿4
時間:2022-11-03 10:23:00
導語:中學學習經驗交流會總結稿4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語法、修辭、古文、代數、幾何……這些字眼從熟悉中透出親切,真的,當你回首來路,曾經猙獰的題目和課文都淡寂成一幅幻化的背景,而留在人生圖畫上的,是學習背后的自我肯定和成就感。無論我們學習成績高低,相信都體驗過做對一道單選,甚至僅僅理解了一篇文章的快感,不同的是學習越好,這樣開心的時候就越多。而所謂好學生的自信,就是由這每一步的自我肯定積累起來的。
沒有人甘愿自己總是失敗和永遠落后。如果你心中有那么一點對成功的渴望,迸發出一次上進心的火花,請不要讓它熄滅,帶它到課堂上,到晚自習的日光燈下,到每一個能學習的地方,相信我,這星星之火,能夠點亮你的人生和未來。
學習要有計劃。對很多人來講,由于自我約束力和毅力不夠,按部就班地實行計劃存在一定困難。好在高中學習用不著多么精密詳盡的計劃,我只希望你對自己的整體學習有一個了解:各科強弱,哪一門需要分配多些時間去攻克。在此基礎上想想每一門要考試的科目現在自己對其掌握的程度,目的是要對自己學習情況了然于心。整塊的學習時間,比如晚自習,就可以多花功夫把弱項抓起來。提到這一點我想起了不少來找我補習的同學,在問及自己哪里需要補的時候,常常茫然的說,哪兒都差。這就是沒有認真分析過自己眼前的學習狀況。任何事情總會分出輕重緩急。細節上來講,學習步驟上要有計劃,預習——聽課——作業——復習四步走是正道,任何一個環節的忽視都會造成知識掌握的不扎實。個人經驗是預習這個環節比較容易使同學之間區分高下。課前就看過課本劃過知識點的人在課堂上反應要活躍的多,而因為這種互動,對一節課的內容掌握的也更牢固更深入,進而在作業上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到該復習的時候,等于激活了之前記憶中完整的知識框架,而非隨意聽課時候記住的零散知識點。
學習要有效率。同樣的上課,大家接受的東西卻是不一樣的:45分鐘里有人掌握了10分鐘的內容,有人掌握了40分鐘的內容,這就是效率。同理,一晚上有人學了3門科目做了20道題,有人只做了3道幾何題,這也是效率。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是多方面的。首先要端正學習態度。成績差真的是惡性循環,越不會越不愿意學,在環環相扣的知識面前,這種循環體現的更為明顯。所以想學習好或者更好,請從根源——心態上去端正自己,不驕不躁,輕松積極的投入學習。其次要集中注意力,上述舉例的情況中為什么大家同樣時間獲得的有差別?可能上課別人聽講的時候你在聊天傳紙條,為了昨天發生的事情哈哈一笑,可能別人專心看書的時候你耳朵里插著耳機,不自覺就跟著音樂動情地輕唱或是感傷……時間于是流逝,學習于是不好。最后要建立適合自己的方法,效率才上的去。上了這么多年學,每個人在學習上一定都有自己的套路,這一點大家可以想想成績拔尖的同學,平時學習習慣是很明顯的,那就是多年養成的。為什么我在此不談具體的操作性方法呢?比如每天要做幾道題,每科要學幾個小時等等。因為學習方法是因人而異的,別人成功的方法未必適合你。自己要摸索合適的學習方法。
學習要有方法。剛才講因人而異,每個人具體情況都千差萬別,但有一些辦法基本上是通行的。在此舉幾個例子說明。第一,背課文的時候先理解全文意思。一篇艱深的文言文,或者一段陌生的英語課文,著手背誦的第一步就是結合參考書搞清楚其意義,形成語篇意識,這樣就好背多了。第二,歷史地理政治三科的掌握可以從目錄入手,由點到線最后發散到面。因為文科教材的編寫按知識體系的科學順序,記憶起來也應該與此契合。大家可以像一下,把章、節標題按樹形圖的樣子劃出來,節內容后面的分支就是書上的黑體字、需要記憶的天文地理概念、重要歷史事件人物。這張樹形圖就包括了選擇和填空題的出題范圍。而課本擴展開講述的知識點,在圖中的相應地方標上符號,就是問答題的范圍。記憶一張圖,也許是比背一本書好過吧!第三,學英語的時候要記住老師修改過正確無誤的東西;隨時記下或背熟常用句型;不要孤立背單詞或看語法。在英語教學中我發現大家讀錯的單詞作錯的題目總是一錯再錯,很難糾正,尤其是語音方面。有同學告訴我他們第一次學的時候就是這樣記的。因此從現在開始拿不準的最好問老師,從一開始就記憶準確的知識。能說出口能使用在交際中的是句子而不是單詞,大家在背單詞時不要忽略句型,盡可能“心譯”接觸到的東西,比如偶爾聽到的話語,一閃而過的廣告,課堂里老師說的指令。英語和中文一樣,作為一門語言,背后是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樸素的日常生活,枯燥的語法和背單詞真的不是英語學習的全部。所以我建議大家平時學英語時要跟進老師在課上利用每單元的TOPIC(如電影,西方禮儀,友誼,體育),在情景中學語言,愿意聽進去,敢于說出口,才能把英語學活。
走過校園繁盛的夏和凜冽的冬,青春無比驕傲的綻放,學習是充實生命的途徑,不是加在我們身上的枷鎖,年輕的時候我們不畏失敗,因為,年輕沒有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