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先進性教育活動思想狀況調查與思考
時間:2022-05-04 06:44:00
導語:參加先進性教育活動思想狀況調查與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了使這次保持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真正取得實效,徹底解決一些黨員理想信念動搖,黨員意識和執政意識淡薄,帶領群眾前進的能力不強,難以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等問題。真正達到提高黨員素質、加強基層組織、服務人民群眾和促進各項工作的目標,準確了解和把握機關黨員的思想動態。我們對我縣第一批開展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機關黨員的思想狀況進行了專題調研,并就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對策和建議。
一、調研機關黨員基本情況
為了使這次調研更具有真實性,能夠全面反映我縣機關黨員的真實情況,我們走訪了部分單位,和部分黨員進行了交談,與主管黨建的負責人進行了充分的交流,聽取了他們對機關黨員思想狀況的認識。此外我們還和縣督導組的同志進行了接觸,掌握了他們在督導工作中對機關黨員思想狀況的了解,內容涉及黨員的基本政治態度、基本價值觀、工作生活中碰到的困難、對我縣黨建等情況的分析和評價及對機關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根據金塔縣保持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辦公室提供的資料,我縣第一批開展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機關黨員共有955人,在性別構成上,男黨員有803人,女黨員有152人;在年齡結構上,35歲以下有305人,36歲至59歲有477人,60歲以上的有173人;在學歷結構上,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有150人,大專學歷的有263人,中專或高中學歷的有408人;在職業構成上上,機關干部有317人,企事業單位管理人員55人,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66人,工人252人,離退休干部126人,其它人員89人;在級別分類上,縣處級40人,科級238人,科辦員357人。
二、機關黨員隊伍思想狀況的主要特點
一是總體上政治立場堅定。大多數黨員都能夠擁護黨的領導,堅信中國共產黨有能力搞好自身建設,對黨和國家的前途態度樂觀,充滿信心。能夠隨時隨地都想到自己是共產黨員,認為當黨員很光榮,認為入黨的目的是出于信仰共產主義、為黨和人民多做工作。二是理論素養有所提高。各級黨組織都以這次教育活動為契機,充分利用黨委(黨組)中心組學習、集中培訓、黨課教育、觀看電教片等形式,在教育方式上力求創新,組織廣大黨員深入學習了這次先進性教育重點學習的內容,不斷增強廣大黨員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責任感、使命感。三是黨性觀念不斷增強。大多數黨員能夠堅持黨性原則,自覺抵制各種腐朽思想的侵蝕,同不正之風和丑惡現象作斗爭。四是組織紀律不斷強化。各級黨組織在加強自身建設中,注重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以制度約束行為,以制度規范工作程序,絕大多數黨員都能按時參加組織生活,服從組織安排,黨員的組織紀律觀念大大增強。五是模范作用有所體現。許多黨員在工作中能夠自覺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實踐社會主義道德情操,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三、存在的問題
一是部分黨員學習自覺性不夠,聯系實際不緊。主要表現在:有的黨員對理論學習不感興趣,認為政治學習是講大道理,是領導的事,跟自己沒有多大關系,因此坐不住、學不進,萬不得已要參加學習也是“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有的黨員學習不聯系實際,心得體會照抄照搬,甚至從互聯網上下載官樣文章湊數,字數很多,實話很少;條目很多,管用很少;口號很多,辦法很少。
二是少數黨員思想困惑,理想信念動搖。有些黨員沒能把自己從事的實際工作放到實現黨的奮斗目標的正確位置上去看待,以致在實際工作中表現出意志薄弱、情緒浮躁、作風漂浮等現象,對實現共產主義缺乏信心,總感覺到這個目標太遙遠,可望而不可及。尤其是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深層次矛盾加劇,使有些黨員感到迷茫、困惑和難以適應;面對黨內和社會上屢禁不止的消極腐敗現象,有些黨員對各級組織產生了信任危機;有些黨員精神空虛,少數人甚至熱衷于封建迷信和邪教活動。
三是一些黨員宗旨意識淡薄,黨的觀念淡化。由于受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部分黨員產生了“一切向錢看”的思想,淡忘了黨的宗旨。少數黨員群眾觀念不強,“想最多的就是個人如何發家致富”,沒能處理好先富與共同致富的關系,凡事為個人著想,不能夠帶領群眾共同致富奔小康。
四是部分黨員責任意識不強,與時俱進精神不夠,發揮模范作用不明顯。一些黨員忘記了自己的政治責任,把自己混同于普通群眾,少數甚至表現得比非黨員更差。機關中有的黨員不思進取,不注意學習和提高自己,知識面較窄,學歷層次偏低,不能夠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有的只要待遇,不想盡責。有的大局意識、服務意識和群眾觀念較差,工作作風飄浮。甚至個別黨員干部還以權謀私、以職謀利,在辦事過程中做出“吃、拿、卡、要”的事來。
五是極少數黨員不注重世界觀的改造,在新的考驗面前發生動搖,甚至蛻化變質。在改革開放和發展市場經濟面前,少數黨員放棄了思想改造,經受不住考驗。特別是個別黨員領導干部違法亂紀、腐化墮落,嚴重地敗壞了黨的形象,在黨員和群眾中引起了強烈不滿。
四、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黨員思想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強。一些基層黨組織的思想教育工作與新的形勢和任務的要求存在著一定的差距:教育內容跟不上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缺乏針對性、時效性和說服力;教育方法與新形勢下的實際情況結合不夠緊密,少數黨組織教育方法單調,教育方式一成不變,且常常以上傳下達代替宣傳教育,影響了黨員教育質量;還有少數單位對黨員教育重視不夠,抓得不緊,存在走過場的現象。
2、圍繞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錘煉提高黨員隊伍素質不夠。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一方面促進了廣大黨員的思想解放,增強了廣大黨員的商品觀念、市場觀念、科技觀念、效益觀念等思想意識。另一方面,市場經濟發展初始階段中的某些消極因素對黨員也產生一些負面影響。少數基層黨組織不能與時俱進,影響了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發揮。
3、黨員管理工作還難以適應新形勢、新環境的要求。有些單位對新時期加強黨員隊伍建設,特別是對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認識不足,存在著“一手硬,一手軟”的現象,黨員管理滯后于經濟改革。存在從嚴管理不夠、管理方式不到位和管理水平不高的問題
4、黨員隊伍“進出口”標準不完善。少數基層黨組織在黨員“進口”標準方面把握不準,觀念不適應,致使個別黨員組織上人了黨,而思想上沒有入黨。其次,黨員“出口”標準不夠具體,對不合格黨員的處置沒有明確規范的程序,隨意性較大,使基層黨組織在處置不合格黨員時難以把握。
5、極少數基層黨組織戰斗力不強。少數基層黨組織自身建設抓得不緊,處置、解決自身問題的能力比較弱,堡壘作用差。有的黨組織制度不健全,紀律不嚴格,民主生活會質量較低,活動方式單調。有的黨員干部不注意提高自身素質,不能發揮模范帶頭作用。特別是在一些經濟效益比較差的單位,黨員干部整天忙于應付日常事務,這些都直接影響了基層黨組織的向心力、感召力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說服力,削弱了對黨員的教育、管理和監督。
五、對我縣機關黨員隊伍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一些建議
針對我縣黨員思想狀況及管理中所面臨的諸多不適應的問題,我們提出以下對策及措施:
1、各級黨組織要擺正位置,切實發揮組織帶動作用。目前我縣機關黨組織的核心作用發揮的還不夠。由于這次教育活動工作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如這種現象仍持續下去,組織不力,勢必影響整個教育活動的順利開展,也無法達到教育的預期效果。因此,上級組織和督導組一定要督促各級黨組織進一步完善組織設置,建立健全教育活動領導責任制,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局面。各級黨組織的一把手要切實負起第一責任人的職責,帶動全體黨員共同開展好此次教育活動。
2、要緊緊圍繞我縣機關實際,突出教育活動的主題。機關首先應該是服務部門,然而現在社會上對機關反映最多的服務職能發揮得很不夠,存在“臉難看、門難進、話難聽、事難辦”的問題。因此,先進性教育活動必須突出“服務基層、服務群眾”這個主題,以推動全年工作任務的實際效果來衡量教育活動的成效。各黨組織要不斷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高標準,嚴要求,組織黨員認真查擺問題,有效進行整改,提高服務水平,讓人民群眾滿意。
3、要解決突出問題,務求教育活動取得明顯成效。這次教育活動能否搞好,是否有效,關鍵在于能否聯系實際,是否解決黨員隊伍存在的突出問題。只要黨員隊伍中還存在讓群眾不滿意的普遍性問題,那么我們黨的先進性就仍然不能夠得到充分體現。因此,要引導我縣機關廣大黨員,以這次開展先進性教育活動為契機,從我做起,加強自我教育,提高自身素質,努力成為勤奮學習的表率,成為服務群眾的表率,成為促進發展的表率,成為開拓創新的表率,成為廉潔自律的表率。
4、教育活動力求在形式、內容上創新,杜絕走過場。大多數人認為很有必要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但對如何開展這個問題,普遍認為要認真總結以往教育活動的經驗和不足,不要把這次教育活動當成是一場運動,像陣風吹過就無聲無息了。因此,各單位要認真制定此次活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目標要求、方法步驟,在形式上要有所創新,創造一個求真務實的環境。學習內容要與當今的形勢緊密結合。在時間的安排上要建立一個長效機制,要一直與黨員的平時學習結合下去。
5、要培養、樹立、宣傳黨員先進典型,進一步增強廣大黨員的責任意識。要注重典型引路,廣泛開展向黨員先進典型學習的活動,用榜樣的事跡教育廣大黨員正確認識新時期黨員標準,強化責任意識。要注意挖掘黨員隊伍中各行各業的優秀典型。用身邊人身邊事教育廣大黨員,以真正弘揚正氣,樹立新時期黨員新形象。
6、必須尊重和維護黨員的權利,真正關心他們。各級黨組織在強調黨員盡義務的同時,要切實保障黨員的各種權利,要建立一套相應的激勵、獎懲機制,努力做到義務和權利的統一,進一步增強黨員的光榮感和責任感。對生活確有困難的黨員,黨組織要從實際出發,切實給予關心照顧,為他們發揮黨員模范作用提供必要的條件,使他們感受到黨的溫暖,增強黨組織的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