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堅持第一要務加快經濟發展
時間:2022-06-29 10:27:00
導語:如何堅持第一要務加快經濟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質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必須堅持學習理論和指導實踐相結合,堅持改造客觀世界和改造主觀世界相結合,堅持運用理論和發展理論相結合。聯系湖北發展的實際,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鍵是要堅持與時俱進,抓好發展這個第一要務,推進湖北加快發展。
一、對加快發展的認識要有新的高度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以發展這一主題來貫穿的。十六大報告指出:“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必須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不斷開創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這一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發展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發展與執政興國的辯證關系,是我們黨50多年執政經驗的科學總結,是馬克思主義發展觀在當代中國的重大創新。對此,我們要從戰略的、全局的、政治的高度來深刻認識。
加快發展充分體現了我們黨的先進性和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本質要求。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堅持黨的先進性。黨的先進性是具體的、歷史的,必須在推動當代中國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發展中體現,在維護和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奮斗中體現。我們現在總體進入了小康,這是劃時代的勝利。但是也要看到,現在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省還有220萬農民沒有擺脫貧困,城里還有很多下崗和失業人員,還有156萬人拿“低?!?。在相當長一個時期,我們都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只有通過不斷地發展,才能實現好、維護好最廣大人民的利益,才能充分體現我們黨的先進性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事業才能顯示出更加旺盛的生機。
加快發展是適應國內外新形勢的客觀需要。進入新世紀新階段,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世界范圍內綜合國力的競爭日趨激烈。面對這種形勢,我們沒有別的選擇,只有不斷加快發展,提高綜合國力,才能在風云變幻的國際局勢中處于主動地位,立于不敗之地。當前,國際化的大趨勢,加入世貿的大背景,已經把內地省份推向國際競爭的前沿,并將加速打破地方對經濟的種種保護??梢灶A見,隨著加入世貿過渡期的結束,在絕大多數領域,競爭將沒有禁地,企業的發展將沒有邊界。對此,我們一定要清醒,我們沒有退路,必須主動出擊、積極應對,丟掉幻想,加快發展。另一方面,國內競爭也更加激烈。改革開放以來,我省經濟發展取得巨大成績,來之不易,必須充分肯定。但同沿海發達地區比,還有不小差距。突出表現在工業的發展上。當前,我們面臨更加嚴峻的形勢,沿海企業已向我們的一些優勢領域沖擊,如鋼鐵行業等,我省的位次正在后移。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增強加快發展的緊迫感。發展是解決當前經濟社會生活中諸多矛盾的根本途徑。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困難和問題,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一條重要經驗。當前,就業問題、農民增收問題、財政困難問題等等十分突出,解決這些困難和問題,最根本的途徑就是發展。
抓發展必須強化戰略機遇意識。黨的十六大提出,二十一世紀頭二十年,對我國來說,是一個必須緊緊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在經濟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背景下,新一輪全球互動式產業結構大調整步伐加快。我國是最有條件大規模承接新一輪國際間產業轉移的發展中國家。我省資源豐富,科教實力雄厚,產業基礎較好,勞動力素質較高且成本較低,水、電、土地價格相對低廉,不僅有利于爭取國際產業的轉移,而且有利于爭取沿海產業的轉移。目前,飲料產業、造紙產業、紡織產業、機械產業的轉移都已經和正在進行之中。隨著國家鐵路大規劃的實施、多條高速公路干線的建設、長江江海聯運的發展、武漢航空樞紐地位的逐步形成,將重造“九省通衢”的新優勢,湖北尤其是武漢作為全國物流中心的位置將不容置疑。這將有力地推動制造業在湖北的集聚、發展,必將對湖北的發展起長期效應。這是一個大機遇,我們必須強化機遇意識,抓住機遇而不可喪失機遇,確立全面、辯證的發展觀,奮力開創湖北發展的新局面。
二、解決影響發展的重大問題要有新的突破
省八次黨代會確定了我省今后一個階段的發展目標,要求把湖北建設成為我國中部重要的優質農產品生產加工區、現代制造業聚集區、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區、現代物流中心區,并使湖北經濟社會發展走在中西部前列。要實現這個目標,必須解決好四個突出問題。
1、更新觀念問題。改革開放以來,全省上下不斷解放思想,有力地促進了湖北的發展。但解放思想是長期的任務,思想解放不夠、觀念落后仍然是湖北發展不夠的根源。因此,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與時俱進。解放思想必須聯系實際,不斷研究新情況,豐富新認識。比如,怎樣看待商品的多與少?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多與少的問題實際上是市場問題。要有大市場的觀念,動態地看市場,用競爭的觀念看市場,敢于競爭、敢于搶先。比如,解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問題,就要努力提高農產品的品質,大搞規模化經營,搞板塊經濟,深化農產品加工,等等。因此,不能孤立地、靜止地、片面地看待多與少、看待市場的容量;不能簡單地處理發展中的難題。關鍵是我們是否有競爭力,取決于我們創造性的工作。又如,怎樣適應規模化趨勢?我省的現狀是規模化經營水平不高,除汽車、鋼鐵外,其它產業集中度不高,銷售收入過100億的企業僅3家,50億-100億的僅2家,10億-50億的僅21家。目前,規?;l展趨勢迅猛,我們必須正視這一情況,適應這一趨勢,依靠市場機制,采取多種形式促進規?;洜I。推進規?;洜I要注意總結過去的經驗教訓,變行政捏合式為市場兼并式,變靠產品運營發展為靠產品運營與資本運營結合促發展。
2、結構調整問題。結構不合理是制約我省經濟發展的一個突出矛盾和問題。過去,盡管我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結構尚未有大的改善,必須以更堅定的決心、更大的力度、更有效的辦法推動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抓調整、促發展,必須扭住工業化這個“牛鼻子”不放松,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努力提升產業層次,壯大產業規模,增強競爭力。工業化滯后是我們必須認真解決的重大問題,我們落后于先進省市,不僅表現在高新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家電產業上,也反映在傳統產業上。我們必須痛下決心,認真反思,改變這種局面。抓調整,促發展,難點在“三農”?!叭r”難,難的原因之一是結構沒有大的變化、優質高效農產品少、比較效益低。目前,我們在一些產業領域有優勢,但尚未造就農業整體經濟優勢。農產品結構調整必須以市場為導向,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揚長避短,造就特色,突出重點,有所為有所不為。必須選準突破口,花較小的成本獲得較大的產業效益。近期要集中力量抓好三件事:一是下決心造就幾個效益較高、有特色、有競爭力的農業支柱產業;二是堅定不移地推進優勢農產品基地建設(區域化布局);三是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做好這三件事的關鍵是培育農業市場主體,這比工商業更緊迫。抓調整、促發展,必須狠抓薄弱環節。從區域經濟結構看,縣域經濟落后是我省經濟結構的一個致命弱點。這方面,方針、目標、措施都已確定,省委、省政府已作了專門部署,要按照“一主三化”的要求,堅定不移地抓下去,爭取五年內有一個大的變化。
3、發展后勁問題。后勁不足問題是當前亟待解決的一個大問題,它關系到我省的長遠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對此,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培植后勁必須抓一大批好項目,特別是大項目。必須轉變觀念、改進方法,積極研究在國債項目減少情況下實現投資穩定增長的機制問題,千方百計擴大投資規模,拉動經濟增長,培植發展后勁。要把工作重點轉到擴大招商引資上來,這是解決缺項目、缺資金、缺市場、缺技術管理的有效措施,一舉多得。要努力改變目前融資渠道過窄的狀況,積極引進外來資金,激活民間投資,同時,要把選好項目作為爭取銀行支持的載體,千方百計降低貸款成本,更好地利用銀行這一資金供應的主渠道。4、改善環境問題。營造良好的創業、發展環境,至關重要。近年來,各地各部門高度重視環境建設,采取了一系列整治措施,總體上看,我省的發展環境比過去有所改善,但還需要深化認識,繼續努力。環境改善的過程,也是經濟不斷發展、社會不斷進步的過程,是一項長期的歷史性任務,不是權宜之計。改善經濟環境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它與經濟體制、行政體制、文化傳統、生產力水平有關,絕不是一兩項措施所能奏效的。要看到改善環境的復雜性、艱巨性,下定決心,統籌規劃,綜合治理。要總結經驗,鞏固學查改成果,切實抓好軟環境改善,逐步建立起良好的服務環境、信用環境、法制環境。另一方面,要重視基礎設施建設,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硬環境。同時,要注意培育產業發展的配套環境。配套環境關系產業投入的效益和投入的回報。要引進模塊化經營理念和園區發展模式,改善大環境、營造小氣候,促進產業、企業的集聚、集中、集成。
三、政府對經濟工作的領導要有新的改進
改進政府組織領導經濟工作的方式方法,是新的形勢、新的任務對我們提出的新要求。面對改革發展的繁重任務和激烈的地區經濟競爭,我們必須進一步改進對經濟工作的領導。當前要注意解決好三個問題。
1、要積極轉變政府職能。當前,我們正處在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軌時期,這也是政府職能逐步轉變的時期。各級政府必須改變過去那種以直接干預為主的組織領導經濟工作的方式方法,切實把工作重點放到市場主體的培育、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市場秩序的維護、經濟環境的改善上來,轉到經濟規劃和產業政策的制定上來,既培育市場,又改革自身。但這絕不是說可以放松對經濟工作的領導,可以無所作為。我們已經結束了計劃經濟體制,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將是一個相當長的過程,我們還將較長時間處于轉軌的過渡階段,政府還不可能只是對經濟充當“守夜人”的角色,還不能完全退出對經濟進行調節和干預的舞臺。在轉軌時期,政府必須有所作為,要防止由于市場機制的不完善造成經濟調節“空當”和政府調節的無所適從。在招商引資中,政府的促進作用、引導作用不能低估。不僅是中國,發達國家亦如此。在產業重組和結構調整中,政府的引導和支持十分關鍵,這也是發達國家的一條重要經驗。包括地方財政,政府在地方經濟發展調控方面也是有空間的,只要我們全面貫徹“一要吃飯,二要建設”的方針,就一定能夠把保吃飯和促發展有機結合起來。
2、要切實轉變作風。良好的工作作風,既是環境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工作落實的重要保證。發展思路、發展目標確定后,關鍵在于真抓實干,狠抓落實。抓落實必須及時處理經濟建設和運行中的難題和具體問題。要有好的思路、正確的戰略,但工作不能只停留在思路上、戰略上,停留于紙上作業、模擬規劃。像一個工廠,不能都當設計師,更多的是需要工程師、技術工人。要敢于觸及矛盾,不能回避困難,不要因小事處理不及時而釀成大的問題。一切事物都是在矛盾運動中發展的。當前省委、省政府正在推進的幾項工作,如就業再就業、省屬企業改革、煙草工業結構調整、農村稅費改革、村級債務化解、國有農場改革脫困、農業產業化板塊建設,難度都不小,改革的成本也很大,但再難也得推進,否則,今后將更加困難,付出的成本更大。
3、要注意長遠和當前結合。必須重視長遠,沒有遠慮、必有近憂。抓長遠必須以科學的精神抓產業的規劃,以求實的精神抓項目的策劃和建設,以改革的精神抓市場主體的培育。但是,決不能忽視當前。“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工作靠積累,沒有當前的扎實工作,就不可能有長遠的快速健康發展。當前經濟運行中的困難和問題不容我們不管,年度工作的任務我們不能不完成,這也是我們今后戰勝困難的條件賴以發展的基礎。完成已定的各項任務,是一個嚴肅的問題,這一點不能含糊。否則,我們就無法取信于民??傊?,著眼長遠,立足當前,把長遠和當前有機結合起來,是我們改善經濟工作領導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