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思想的鮮明特色是什么
時間:2022-07-02 05:31:00
導語:人才思想的鮮明特色是什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才是事業之本,偉大的事業總是同大批杰出的人才相聯系。在革命和建設的各個歷史時期,都非常重視人才的培養和選拔工作。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結合新時期黨的歷史任務,從不同的角度反復闡述人才問題的極端重要性,引導全黨逐漸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風氣,把馬克思主義的人才理論推進到一個新的高度,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人才理論。
一、把人才問題提到組織路線的高度來認識
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正確的思想路線和政治路線之后,及時把人才問題作為我們國家面臨的一個關鍵問題提了出來。他指出:“人才問題,主要是個組織路線問題。”之所以把人才問題提到組織路線的高度來認識,是因為黨的組織路線必須服從和服務于黨的政治路線。黨在新時期的政治路線就是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就是要緊緊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努力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這就需要一大批能夠擔當這一歷史重任的人,社會主義現代化由誰來干,就是組織路線問題。選政治上不合格的人來干不行,選那些平庸無能、無所作為的人來干也不行,只有把成千上萬的人才選拔到各種合適的崗位上來并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才能為貫徹黨的政治路線提供可靠的組織保證。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面臨的任務極為繁重,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對人們的知識結構和專業技術水平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在許多領域我們還要瞄準和追趕國際先進水平。如果沒有大批優秀的黨政領導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和各行各業的專業技術人才,是不可能完成這一宏偉歷史任務的。對此有著深刻的認識,早在年11月,他就說:“現在我們國家面臨的一個嚴重問題,不是四個現代化的路線、方針對不對,而是缺少一大批實現這個路線、方針的人才。道理很簡單,任何事情都是人干的,沒有大批的人才,我們的事業就不能成功。”人才問題是事關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大問題,重視培養、開發和使用人才,正是黨在新時期的組織路線的一個重要內容。
進行經濟體制改革,也要靠人才?!案母锝洕w制,最重要的、我最關心的,是人才。改革科技體制,我最關心的,還是人才?!碑斨袊洕呀洬@得新的發展時,又把人才同機遇聯系起來加以論述。反復強調:機遇難得,人才難得。這兩個“難得”又有著緊密的聯系。抓住機遇,把中國發展起來,必須重視人才;沒有人才保證,就無法抓住機遇,也無法用好機遇。
二、提倡在黨內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氛圍
*年剛剛恢復工作的,自告奮勇抓教育和科技工作,率先倡導在黨內造成一種“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空氣。*年10月,在圍繞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發表談話時強調指出:“這個文件一共十條,最重要的是第九條。”“第九條概括地說就是‘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八個字。”他把人才工作提到關系黨和國家發展的根本大計的高度來認識。
要真正做到“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首先就有一個如何看待知識分子的問題。長期以來,由于受到“左”的觀念的影響,廣大知識分子曾受到歧視,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鑒此,多次闡述了知識分子的重要作用,極力扭轉輕視知識分子的局面。他說:“怎么能把幾百萬、上千萬知識分子一棍子打死呢?”“世界觀的重要表現是為誰服務。我國的知識分子絕大多數是自覺自愿地為社會主義服務的。”這一論斷的提出,駁斥了知識分子是“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謬論,重申了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一部分的科學論斷。徹底打破了強加在知識分子身上的精神枷鎖,糾正了黨內外存在的輕視知識、輕視知識分子的偏見,使黨的知識分子政策有了正確的理論基礎。
提倡“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沒有僅僅停留在理論認識上,而是落實在知識分子的使用上。他認為,在選拔干部時,應把那些德才兼備,又有一定組織能力的知識分子,放到適當的領導崗位上去發揮作用。他要求:“我們要逐步做到,包括各級黨委在內,各級業務機構都要由有專業知識的人來擔任領導?!薄翱茖W技術的業務領導工作,應當放手讓所長、副所長分工去做。不論是黨內還是黨外的專家。擔負了行政職務,黨委就應當支持他們的工作,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使他們真正做到有職有權有責”。
堅決反對浪費人才,要求真正做到合理使用人才。他認為,現在科技人員的使用存在很大的窩工浪費,用非所學,用非所長的現象很嚴重。為了克服這一現象,必須想方設法打破地區界限、部門界限,把全國的科技人員使用起來,并且使用得恰當。他認為人才的流動是人才開發的重要途徑,提倡把接受華裔學者回國和派人出國留學,作為我們發展科學技術的具體措施。他還親自對留學人員回國后的生活條件和生活待遇問題作出具體指示,深情地希望留學人員回來報效祖國。
三、從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高度來認識和對待選拔接班人問題
認為,選拔接班人問題是關系到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他反復強調要按干部隊伍“四化”方針,從戰略高度來認識和對待選拔接班人的問題。在看來,“解決組織路線問題,最大的問題,也是最難、最迫切的問題,是選好接班人?!薄爸袊姆€定,四個現代化的實現,要有正確的組織路線來保證,要有真正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和黨性強的人來接班才能保證。”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中國現代化建設面臨的國內國際形勢越來越復雜。在這種情況下,相當一部分老干部由于缺乏現代經濟管理知識和科學技術知識,又由于年齡的關系而精力不足,工作起來力不從心。為了突破這種困境,主張通過大膽選拔年輕人才來堅持和貫徹黨的基本路線,保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他提出,從中央到地方,都要有一批擁護改革開放的路線政策,德才兼備,年富力強,勇于探索的干部。由此,主張一方面要努力解決老干部的政治和生活待遇問題,以便使他們能夠退居“二線”,直到退休;另一方面又提出要大力選拔優秀年輕干部,以便使他們盡早擔負起領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任。
多次指出,培養選拔接班人是一個戰略問題,是決定黨和國家命運的根本問題,老干部應該把它作為第一位的重要任務。為此,他向老干部提出希望,要求他們相信、培養、任用年輕干部。針對有人擔心年輕干部能否勝任各級領導崗位的工作的問題,指出,這個擔心是不必要的,要相信年輕人能干好。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出現的一些新問題,不僅年輕人沒有經驗,老同志同樣也沒有經驗。他提倡,對于年輕人經驗不足、不夠成熟的問題,老干部要發揮作用,幫助培養年輕干部,使他們盡快成熟起來。
四、改革不合時宜的組織人事制度,創造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環境和機制
20世紀80年代初,就指出,要改革不合時宜的組織人事制度,首先就要勇于革除用人問題上的弊端。在他看來,當時我們黨和國家領導制度、干部制度的弊端主要有三點:第一,官僚主義嚴重,部門與部門之間職責不明,人浮于事,效率低下,既埋沒了人才,又浪費了人才;第二,干部管理權力過于集中,難以及時發現人才和正確使用干部,專業人員的特長難以發揮;第三,在用人問題上存在著家長制作風,封建色彩濃厚,突出的表現是個人凌駕于組織之上。對此,認為,要克服領導干部制度的這三個弊端,關鍵的任務是改革并完善黨和國家的領導制度。而在選人用人上,在考核干部時,就一定要真正走群眾路線,充分尊重群眾的意見,要建立干部使用責任制,不能由一個人說了算。
從制度著手,廢除領導職務終身制,是改革組織人事制度的又一重大舉措。在強調改革干部的選拔、使用和管理制度的同時,還反復提出必須廢除領導職務終身制,建立正常的干部離休、退休制度。為此,以身作則,多次要求退出領導崗位,為廢除干部領導職務終身制作出表率。但中央認為他逐步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對黨的事業更為有利。年黨的十三屆五中全會正式同意了辭職的請求,實現了他最終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的愿望。這充分體現了這位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坦蕩胸懷和遠見卓識,以及他對黨、對國家、對人民的崇高歷史責任感。在的帶動下,黨和國家廢除了領導干部終身制,實現了新老干部隊伍的順利交接,建立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干部管理制度。
對青年人才的成長、發現、培養和使用問題尤為重視。他強調,要為青年人創造盡可能好一點的條件,盡快使青年人才脫穎而出。年初,在視察南方的重要談話中他再次強調:“要進一步找年輕人進班子。”“選更年輕的同志,幫助培養。不要迷信。”“他們成長起來,我們就放心了。”在的倡導和身體力行下,我國干部隊伍在年齡結構方面,已基本形成了以中青年干部為主體的干部隊伍梯形結構的格局。
國以才立,政以才治,業以才興。的人才思想內涵豐富,認識深刻,富有遠見,特色鮮明,是政治智慧和領導藝術的集中體現,也是中國共產黨人寶貴的精神財富。深入學習和認真研究的人才思想,對于我國在新世紀新階段實施人才強國戰略,開創人才工作新局面,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