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人機結合思考
時間:2022-09-06 06:19:00
導語:稅務人機結合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基層是國稅工作的基礎,征管是稅收工作的核心。這幾年,我們如皋市局始終如一地堅持抓基層重在抓征管基礎工作,抓干部隊伍建設重在抓征管基礎建設,抓獎懲措施重在突出抓與征管基礎工作的落實情況相結合,征管基礎、特別是征管質量有了顯著攀升。但是,征管質量考核指標提高了是不是就表示征管基礎全面加強了呢?申報率、入庫率達到100%是不是就表示應收盡收了呢?從2003年組織收入的實踐來看,我們在地方政府一再追加稅收任務的巨大壓力下,強化了收入的考核機制,加大了挖潛的組織力度,也收到了預期的執行效果。這就從另一方面說明,目前我們所講的應收盡收,還部分停留在納稅人申報的基礎上,停留在信息化的表層上。只要不斷加大管理力度,收入的潛力就還能挖掘。事實上我們不能回避,征、管、查外分離的征管模式運行兩年多來,疏于管理、淡化責任的問題還沒有得到較好的解決,甚至拉大了管理人員與納稅人的距離,高估了稅務稽查的威力,高估了納稅人自覺納稅的意識。2004年征管職能的重組和業務流程的再造,強化機器管理,是否能發揮最大管理系統效能,客觀上說還需要實踐的檢驗。基于此,我們認為,在當前社會納稅遵從度還不可能有質的提高的前提下,對納稅人的管理不能簡單地依靠其自行申報的信息,而必須人機結合,強調以人為本,強調人的責任的落實,強調充分調動和挖掘人的主觀能動性。
一、強化人機結合管理,狠抓稅源稅基控管體現了三個方面的必要性
一是堅持依法治稅,預防稅務職務犯罪的需要。征管工作的核心是稅源管理,其根本是對稅基的控管。抓住了稅基,也就是抓住了應收盡收,抓住了依法治稅這個靈魂。放松稅源稅基的控管,導致稅收的流失,那就是“有稅不收”。而那些利用手中掌握的征管權力,與納稅人沆瀣一氣,為自己謀取私利的人,最終只會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強化人與機的有效結合,有利于加強對納稅人和責任區責任人兩個層面的事前預警、事中監督和事后追究,從而堵塞稅收流失的漏洞,保護和愛護好我們的稅務干部。
二是融洽征納關系,保障納稅人合法權益的需要。我們在征管實踐中也發現,確有部分納稅人,并非主觀上的偷稅意愿,而是出于對稅收法律、法規、規定掌握和了解不夠,導致了申報不實等行為。對此,我們可以通過上門走訪、約談及管理性檢查、納稅評估等手段,提供必要的預警幫助,把問題解決在萌芽和起始階段,從而增進與納稅人的溝通與理解,優化稅收服務,同時又達到對納稅人生產經營和納稅情況的掌握,提高了征管質量,實現稅企雙贏的目的。
三是保證稅收任務,贏得社會各界理解的需要。強化稅源稅基控管的最終目的是為國聚財,保障收入。從宏觀上講,強化征管,依法征收,大家特別是廣大稅務干部容易理解也能努力做到,但從微觀層面看,依法治稅與組織收入特別是與地方黨委政府不斷追加的任務,時常出現財政需求過旺與有效稅源不足的矛盾。在這種條件下,一方面,我們要堅持原則,依法征收,堅決不收“過頭稅”;另一方面,要切實強化稅源稅基的控管,保證納稅人申報的真實性,最大限度地減少稅收的“跑、冒、滴、漏”,努力做到讓地方黨委、政府“無懈可擊”,贏得他們的尊重與理解。
二、強化人機結合管理,狠抓稅源稅基控管必須把握好三個環節
一是事前管理的稅源監控環節。首先是戶籍的管理。在各地招商引資春潮涌動的大環境下,應當堅持“寬進嚴出”的原則,對稅務登記、一般納稅人的暫認定適度從寬,對一般納稅人的年審、納稅人停、復業及注銷從嚴控制。當前中小規模納稅人中,帳冊不健全的現象較多,有的甚至沒有現金和銀行日記帳、商業企業不用盤存表,存貨核算也不健全,對此年審時尤其要嚴格把關。對注銷戶要突出抓住發票的清查和稅款的清算環節,該封存的發票要封存,該追繳的稅款要追繳。其次是強化稅源的分析預測。運用稅源監控管理軟件,提升稅源分析的總體質量,提高稅收預測的準確性,及時掌握影響稅收收入變化的重大因素。再次是落實好責任區責任人管理辦法。責任區責任人一定要深入到企業,從生產要素環節獲取規范有效的信息,掌握企業的投資規模、生產規模、生產動向、原材料購進量、聘用人員規模、銷售網點量、物流量、用電量,乃至工藝流程、能耗、包裝物消耗等信息,構成最原始、最可信的信息來源。
二是事中控制的納稅評估環節。納稅評估置于納稅申報之后,位于稅務稽查之前。征、管、查外分離后,這就成為保證納稅人申報真實性的重要一環。但此項工作開展兩年來,其作用還沒有完全發揮好。2003年我局補充申報1008萬元,只有約1/3是通過納稅評估評出來的。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比如軟件不夠完善;過分地依靠軟件,在納稅人財務核算不夠健全的情況下,就導致了選案的失準;以及其執法主體、執法程序、執法資格等敏感性法律問題尚待解決,具體執行中還放不開等。納稅評估要充分發揮其效能,除了隨著深化改革的推進,解決好其法律地位問題外,關鍵要提高選案的準確性。首先是要充分地占有原始涉稅信息。涉稅信息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待審查其真實性的財務會計信息,另一類是未經過加工處理的如企業基本情況、生產經營、價格等原始信息,這類信息是最為真實可靠的信息。其次,要善于總結行業的基本規律。通過對原始涉稅信息的采集、篩選,推算出每種原材料的投入產出比例、單位產品能耗和設備生產能力等技術和財務指標,作為納稅評估的依據。再次,要搞好比對分析。可以采取縱向比,看其申報異常的月份;也可以橫向比,找出稅負異常的企業。解決了選案準確率的問題,也就是找準了問題的切入點,納稅評估就不會“無功而返”,同時,還能給稅務稽查提供可靠的案源。
三是事后檢查的稅務稽查環節。這是稅源控管的最后一關,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補救措施。一級稽查推行后,稽查局除了受理舉報案件查處外,受理納稅評估移送的案件應成為主要案源。事實上目前通過納稅評估移送的又少之又少。因此,可以視稅收規模大小,按月對管理分局下達一定量的納稅評估移送要求,由稽查局實施重點稽查。對稽查局查到的企業偷稅行為,如果不是通過納稅評估移送的,在對管理分局目標責任制考核中要予以扣分。稽查局由市局審理委員會實施監督。通過納稅評估和稅務稽查,最大限度地遏制稅源流失,為完成全年稅收任務提供保障。
三、強化人機結合管理,狠抓稅源稅基控管必須抓往三個對象
一是提高責任區責任人的素質。要以企業財務會計和稅收政策的學習為基礎,強化對納稅人生產流程和經營動態的了解、分析和掌握,引領管理人員樹立市場經濟意識,使稅源監管更貼近納稅人經營實際。要加強管理人員的思想道德建設,繼續深化“三觀三德五珍惜”的教育成果,使他們充分認識到工作崗位的來之不易,自覺做到廉潔從稅,克己奉公,真正體現聚財為國、執法為民的要求。要增強管理人員的責任意識。完善責任區制度建設,不但要明確“管什么”,還要明確“沒有管或管錯了怎么辦”,使責任追究有一個剛性的參照標準。特別是對納稅人發生重大偷騙稅的案件,責任區管理人員要承擔起相應的連帶責任,并切實加以行政追究。
二是加強企業辦稅人員的管理。在當前中小規模納稅人中,普遍存在著一個持有辦稅人員資格證書的會計,代為若干家企業記帳的現象。這種會計只是起到簡單的記帳作用,沒有實施有效的財務監督,必須從制度上進行規范。去年年初起,我們在全市推行了辦稅人員管理及考核辦法,這是根據新征管法規定,對辦稅人員行使認定權的體現,應當堅持。對辦稅資格證的年檢也要嚴格把關,培訓要突出重點,達到糾錯、提高的目的,而不是簡單的收費問題。特別是涉稅被查處的企業,在辦稅人員考核中要體現出來,進行扣減分處理直至取消辦稅資格。
三是強化企業經營者的稅法宣傳。企業經營者是一個企業運轉的決策指揮中心,其目的是為了追求利潤的最大化,正因為這樣,偷稅與反偷稅的斗爭就不可避免地存在。作為稅務機關,我們一方面要繼續不遺余力地做好稅收政策、法律、法規的宣傳工作,通過上門咨詢、業務輔導、政策攻心等各種手段提高他們的守法經營、誠信納稅意識;另一方面,對敢于冒偷稅風險的納稅人,一經查實,嚴肅處理,嚴懲不怠。要將涉稅案件的查處情況與納稅信譽等級的評定緊密掛鉤,擴大評定面,落實升降級制度,實行差別管理對待。
四、強化人機結合管理,狠抓稅源稅基控管必須處理好三個關系
一要處理好管戶與管事的關系。從本質上講,管戶也是管事。如果把管事停留在流程的某個節點之上,就事論事,就事管事,不深入基層,不調查研究,就必然導致機械教條,導致形而上學。所以這次總局謝旭人局長在全國稅務工作會議上就指出,要正確認識和處理管戶與管事的關系,重新看待管戶制。要進一步明晰管理崗位的職能職責,實行責任到人、管理到戶,變坐等上門為有計劃地積極下戶,全面深入地掌握納稅人生產經營和納稅情況。對發票檢查、帳簿管理、稅收清算等以前有所忽視的環節,應著重列入責任人的職責范圍,提高管理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切實解決“疏于管理,淡化責任”的問題。
二要處理好人管與機管的關系。征管改革這些年來,我們已經顯著體會到信息化帶來的高效率,同時,它也發揮了約束人的行為、實現計算機管人的積極作用,推進了依法治稅和隊伍建設。但是,計算機管理本身也有著其局限性,它只能解決一些共性問題,面對不同行業、不同工藝流程、不同營銷模式、不同財務核算制度、不同企業規模和不同的稅收處理方式,還需要人工進一步分析。所以說,機管說到底還是人管的問題,我們要依靠機,而不依賴機,相信機,而不迷信機。要充分利用我們掌握的財務、稅收知識和工作經驗,借助計算機提供的信息,進行過濾、加工、綜合、分析,有的放矢地提出質疑并作出判斷評價,實現信息的增值利用,達到稅源控管的目的。
三要處理好納稅評估與稅務稽查的關系。納稅評估的目的是警示納稅人準確、如實申報稅款,而稅務稽查的目的是打擊涉稅違法犯罪,保護守法經營。在實際工作中,要盡可能防止把納稅評估變成二級稽查,以免帶來一些難以解決的執法責任上的困擾。但是,又要防止將納稅評估變成稅務管理人員謀取私利的工具,結果是該移送稽查的沒有移送,該處以罰款的沒有處罰。所以評估工作與稽查工作相互聯系、互為制約,只有不偏不倚處理好兩者關系,才能實現征管質量提高與稅收環境好轉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