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進機關作風建設

時間:2022-09-19 06:06:00

導語:如何改進機關作風建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如何改進機關作風建設

機關作風,作為體現黨執政能力和水平的一面鏡子,作為維系黨、政府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一個聚集點,近年來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媒體和社會各界人士所關注。**市人口計生委在組織開展“執政為民、服務發展”學習整改和“作風建設年”活動中,堅持黨組統籌、領導親抓、機關合力,力啃硬骨頭,攻堅克難事,取得了良好成效,從中得到了幾點重要啟示。

[啟示一]

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作為“天下第一難事和要事”,注定了這項工作并不是人們追求的熱門職業。因此,一些機關干部進行橫向比較的結果是造成職業理想傾斜,對自身職業失去光榮感、自豪感,進而產生失落感,導致在其位不謀其政,職業道德滑坡。因此,加強機關作風建設,首先應抓好職業道德教育這個課題,進一步強化思想意識,夯實作風建設的思想基礎。

我們遵循總書記“3.14”**講話精神,對照“兩個務必”、“八個堅持、八個反對”、“八榮八恥”、“八種良好風氣”等要求,組織開展了機關作風大調研活動。通過座談、走訪、暗訪基層單位和服務對象、發放征求意見表、設立意見箱、電子信箱、專線電話告示形式,共征求到各方面意見和建議1300余條,認真研究梳理出了委機關和直屬、掛靠單位存在的十種不良傾向和群眾最關切、反映最強烈、關系最緊密的12個方面的突出問題進行整改,通過整改,干部、職工的宗旨意識、責任意識、奉獻意識、自律意識、憂患意識得到了加強,為加強機關作風建設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礎。

[啟示二]

工作作風是機關人員在工作中所表現出來的精神和狀態,它與工作質量和效率有著直接聯系,對工作成績有著重要影響,也是衡量機關作風建設的重要尺度。加強機關作風建設,必須緊緊把握提高績效這個重點,在改進工作作風、強化能力素質、確保政令暢通、務求工作落實上求得突破。

為落實**市第三次黨代會精神,推動人口計生事業“加快”、“率先”發展,我們堅持從提高干部職工的整體素質入手,在更新觀念上做文章,在改革創新上下功夫,在建全制度上求突破,收到了較好效果。一是進一步完善了黨組會、委務會、主任辦公會和主任碰頭會等會議制度,健全班子內部協調機制和內情通報、會議督查制度,確保政令暢通。二是按照“會風就是黨風”的要求,組織開展了“會風整頓”,制定了**市人口計生委《關于進一步嚴格會議紀律,切實改進會風的規定》,進一步嚴格會議紀律,規范會場秩序,保證會議質量、落實會議精神。三是建立健全了調研、督查、協調等八項制度,用政策性措施解決開放意識不強,干部隊伍素質不高的問題?!?*市計劃生育家庭利益倒掛問題研究》、《**市農村計劃生育家庭風險法律權利保障研究》兩個調研課題引起了市委書記、馬正其副市長的高度重視。四是制定了委黨組定期聽取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匯報制度,每年一月、七月定期聽取機關處室和直屬掛靠單位抓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情況匯報。

[啟示三]

進入新的歷史時期,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政府職能已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加強機關作風建設,必須緊緊圍繞以人為本這個基點,在解決群眾最關切、反映最強烈、關系最緊密的突出問題上取得實效,通過“點”上的突破帶動“面”上的發展。

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服務發展,是機關作風建設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們根據基層和群眾反映的問題,結合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實際,研究出臺了七個方面的政策措施:一是改革完善目標責任制考核辦法。目標責任制考核檢查工作食宿費用,從2006年起改由市人口計生委負擔,并按人頭包干使用,一律不由鄉鎮、區縣接待,減輕基層負擔,杜絕“吃、拿、卡、要”現象。二是制止亂收費。從2007年起,對在辦理《生育服務證》、《再生育服務證》、《流動人口婚育證明》過程中出現的亂收費和摻雜商業行為納入《**市人口和計劃生育行政執法監督管理辦法》的監察內容,對違規單位實行“一票否決”、考核降等處理,對違規個人給予黨紀、政紀處分。三是簡化四項辦證、審批程序。進一步簡化《生育服務證》、《再生育服務證》、《流動人口婚育證明》辦證程序和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審批程序。其中,“三證”實行村(居)計生專干代辦制,群眾不用出村就可辦理,以防止借辦理“三證”加重群眾負擔和行業不正之風的產生。四是改革計劃生育免費技術服務經費投入辦法。將原農村已婚育齡婦女每年4次的生殖健康檢查服務改為每年2次;將免費技術服務經費由原市縣鄉三級投入改為市縣兩級投入,切實減輕鄉鎮級財政負擔。五是加大農村獨生子女死亡或殘疾家庭扶持力度。從2007年起,在全市實施“農村獨生子女死亡殘疾家庭扶助制度”。這是繼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之后,又一項帶給實行計劃生育家庭實惠的新政策。六是提高獨生子女死亡的獎勵扶助對象獎勵扶助金標準。從2007年起,對獨生子女死亡,符合市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增發獎勵扶助金條件的對象,其獎勵扶助金標準由每人每年84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1200元。增發獎勵扶助金的所需資金,由市級計劃生育事業費承擔。七是改進病殘兒醫學鑒定工作。為了保證病殘兒鑒定工作公開、公平、公正,保護群眾利益不受損失,杜絕鑒定工作中的不正之風,減輕病殘兒家庭經濟負擔,決定由市級統一組織鑒定并同時出臺了六項保障措施。從目前反饋的情況看,這些政策和措施深受基層和群眾的歡迎。

[啟示四]

新形勢下,“天下第一難事和要事”還體現在廣大育齡婦女、老年群眾、計劃生育家庭特別是獨生女家庭、病殘兒患者等社會群體對機關建設的要求越來越高、依賴性越來越大。作為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行政執法機關,有責任、有義務開展好“五大工程”,通過自身的示范,引起全社會的關注,這也是構建和諧社會最直接、最具體的生動體現。

我們把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進行梳理歸類,開展了“五大工程”,讓人民群眾切實從中得到實惠。一是敬老工程。除落實計劃生育獎扶政策外,我們正與民政、國土、工商等部門協商,把機關招待所改建成老年公寓向社會開放,為老年人提供生活上的便利。二是扶貧工程。我們把萬盛區景星鄉作為定點扶貧對象,在生產、生活、生育等方面給予積極幫助。每年,定期給100名女學生發放助學金和學習用品。同時,在全市農村范圍內,選定了1000戶貧困的獨生女家庭作為重點扶貧對象,幫助解決脫貧問題。三是民心工程。我們把每年六月份定為“育齡群眾優質服務月”;去年以來,在全市改建、修建、擴建了100個鄉鎮人口和計劃生育生殖健康服務站;市人口和計劃生育科學技術研究院成立了不孕不育研究機構,為不孕不育夫婦排憂解難。四是愛心工程。我們結合“關愛女孩行動”,與市婦聯聯系,研究制定了被拐賣婦女返鄉后在生育、子女入戶等方面的優惠政策。五是助學工程。從2005年起,我們開展了“農村計劃生育貧困家庭獨生女大學生助學工程”,資助全額學費直到大學畢業,己有100名農村獨生女大學生受到了資助;我們還與市教委聯系協商,研究出臺了“農村獨生女報考本市高等學校加5分”的優惠政策,目前,全市有7400名農村獨生女享受到了這一優惠。